pzcgz pzcgz
关注数: 6 粉丝数: 22 发帖数: 559 关注贴吧数: 9
九阡李初上市 客商抢购掀起热卖风潮 “一斤8块,少了不卖!!”      “好,就这个价,你这三百斤九阡李我全都要了……”    这是记者5月19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农贸集市大门口,看到外地客商争先恐后抢购一批早熟的九阡李的热闹画面。 九阡李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独有的精品水果,具有皮薄、肉厚、质脆、汁浓、味甜等特点,维C含量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曾被专家鉴定为稀有罕见优良品种,享誉省内外。据介绍,目前,该镇九阡李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3000多亩,其中挂果4000亩,年产果品60多万公斤。2008年至今,在省、州、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九阡为中心的九阡李优质果品基地有望在两年内达到3万亩以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九阡李长廊”。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三都“九阡李”开始大片进入成熟期。外地客商瞄准商机,纷纷赶往三都县九阡镇,提前等候抢购早熟九阡李,然后再贩卖到都匀、荔波、独山周边县(市)甚至广西等地,高价出售。 据了解,连日来,九阡镇水昔村、水各村、母改村等九阡李种植基地的九阡李开始成熟。果农们瞅准当前市场“缺货”价钱高的空档,纷纷将早熟的李子摘下,然后进行帅选,包装,用马车将部分早熟的九阡李拉到集市进行兜售,或者直接批发卖给水果商贩。一位果农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八点左右,都有十几个农户拉来的几百斤九阡李到镇上集市,往往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被早早等候的各地商贩全部抢购一通。 当天,正逢九阡镇赶集日,记者发现,一大早,该镇农贸市场大门口就挤满了人,装满优质九阡李农用编织袋摆满了大街。很多果农们还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就被早早赶来商贩们团团围住,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易场面格外热闹。 “呵呵,这几天九阡李好卖得很。我家李子熟的早,今早我拉来200多斤,刚到二十分钟就卖光了,收入2300多块。”来自水昔村的果农潘文福一边数着手里的钞票一边兴奋地笑着告诉记者。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九阡李将进入全面成熟期。
三都成功编写出水族文字输入系统助译远古水书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 抢救“非物”文化遗产 三都编写软件助译远古水书      金黔在线讯 从远古走来的神奇水书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将会怎样?5月28日,记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为更好地将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文字整理编译出版,当地水书研究人员与电脑技术人员联合攻关,不仅成功研究编写出水族文字输入系统还创造性地开发出水书手写体输入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水书研究工作助力。      三都水族研究所水书研究员韦仕钊为记者演示了如何使用水族文字输入系统。他在Word上用拼音输入法输入了一个汉字,然后在汉字的下方就同时出现了该字的国际音标和水书文字,反之亦然,非常方便实用。      韦仕钊告诉记者,目前水族文字输入系统为1.0,字库内收入了400多个水书文字,多是方块字体的水书文字,但是,水书文字由象形、方块、图画几大类型组成,为能将象形和图画类文字进行电脑录入,水书研究员潘政波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性地研究出了手写体水书输入系统。      据三都水族研究所副所长潘兴文介绍,为研发水族文字输入系统1.0,县里提供2万元专款。该系统研发成功后,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目前,该研究所研究员已经运用该软件组合翻译出版了水书专著3卷。      潘兴文说,水书作为一种远古留存下来的表意文字,因为艰涩难懂,正濒临失传。目前,该县民间还有水书先生近500人,但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3岁,这些活着的水书先生就是一座座水书博物馆,一人离去,就将有一间博物馆倒塌。他举例说,几年前,在怎雷村做田野调查时,该村的水书先生韦刚勇读一段仅有28个字符的水书,竟然用了24分钟。      水书是表意的文字,有些水书甚至只是一个提纲性的记录,大部分具体丰富的内容是存储在水书先生大脑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存世的水书先生是破解这个远古文字神秘密码的钥匙。      目前,三都已收集到近2万册民间珍藏的水书,完成了消毒、归档等工作,等待编译出版。潘兴文认为,水书输入系统的研发成功,最大意义在于提高了水书破译效率,为研究工作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