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苍枫 林苍枫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关注数: 19 粉丝数: 48 发帖数: 1,307 关注贴吧数: 105
[转]修证神仙的必由之路 修证神仙的必由之路 ——黄元吉论玄关 金灵子 敬录   金灵子前言:历代仙家多是在秘密地方,用秘密方法修炼,极少有著作面世,即使不得已写成著作,也多用隐语,所以察历代仙家所遗著作,皆满篇龙虎、铅汞、黄芽、白雪等词汇,实在令人难以捉摸。是以所有初学者在得不到明确理论的情况下,转而求其次--向人求口诀。其实口诀也不是万能的。修炼在于明理,如果理不明,即使得几句口诀亦难以修成正果,甚至修出问题。真师可遇而不可求。这是所有修炼神仙之术者发出的浩叹。   在所有神仙之术的修炼中,以“玄关”一窍最为隐秘,因为得此一窍,即踏上了修仙的正途。但是得此一窍比登天还难,有人从身内去找,结果一无所获,有人从针灸的穴位上去找,还是失败了,甚至有人费尽终生精力,皓首无成。 黄元吉先生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大神仙家。黄先生在证得神仙正果之后,在山中收徒修炼。其讲课语言被弟子们收录下来,这是十分难得的修道真经。纵观先生的语录,其核心部分亦在“玄关一窍”--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在他的论述中,将此一窍讲得明明白白。从黄先生所留著述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闪烁着一位得道仙人独有的思想光辉,和悲天悯人的博大襟怀。所以有“中国当代太上老君”之称的陈撄宁先生,对黄先生的论述十分推崇。陈先生说:黄先生之说,就在“玄关一窍”。“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功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果证,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 以笔者经验,欲得玄关一窍,必须由静坐中得来。苟不静坐,或静坐时间短暂,则求玄关不可得。苟能静坐,则慢慢地真息自出,真气自动,玄关自现。神仙功夫从清静中得来,确非虚言也。   正因为黄先生的论述十分宝贵,所以笔者不惜时日和精力,将其原文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供学人学习探讨。愿学人能从先生的微言中悟出大义,证得金仙之果。
[转]修证神仙的必由之路 修证神仙的必由之路 ——黄元吉论玄关 金灵子 敬录   金灵子前言:历代仙家多是在秘密地方,用秘密方法修炼,极少有著作面世,即使不得已写成著作,也多用隐语,所以察历代仙家所遗著作,皆满篇龙虎、铅汞、黄芽、白雪等词汇,实在令人难以捉摸。是以所有初学者在得不到明确理论的情况下,转而求其次--向人求口诀。其实口诀也不是万能的。修炼在于明理,如果理不明,即使得几句口诀亦难以修成正果,甚至修出问题。真师可遇而不可求。这是所有修炼神仙之术者发出的浩叹。   在所有神仙之术的修炼中,以“玄关”一窍最为隐秘,因为得此一窍,即踏上了修仙的正途。但是得此一窍比登天还难,有人从身内去找,结果一无所获,有人从针灸的穴位上去找,还是失败了,甚至有人费尽终生精力,皓首无成。 黄元吉先生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大神仙家。黄先生在证得神仙正果之后,在山中收徒修炼。其讲课语言被弟子们收录下来,这是十分难得的修道真经。纵观先生的语录,其核心部分亦在“玄关一窍”--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在他的论述中,将此一窍讲得明明白白。从黄先生所留著述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闪烁着一位得道仙人独有的思想光辉,和悲天悯人的博大襟怀。所以有“中国当代太上老君”之称的陈撄宁先生,对黄先生的论述十分推崇。陈先生说:黄先生之说,就在“玄关一窍”。“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功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果证,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 以笔者经验,欲得玄关一窍,必须由静坐中得来。苟不静坐,或静坐时间短暂,则求玄关不可得。苟能静坐,则慢慢地真息自出,真气自动,玄关自现。神仙功夫从清静中得来,确非虚言也。   正因为黄先生的论述十分宝贵,所以笔者不惜时日和精力,将其原文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供学人学习探讨。愿学人能从先生的微言中悟出大义,证得金仙之果。
秦岭神树与建木传说 一百二十章、建木传说让古玩市场中,有一类被行家称为“妖怪。的东西,就小法确定是属于哪今年代、哪种风格、哪种文化的造形器物,妖怪通常会被认为是臆造的膺品。就算是古物,也可能是改形拼接伪造成的。除非文化考证或者考古发掘有新的证据出现,否则妖怪永远是妖怪,因为它们断不出来历,没有“根”。元青花也曾一度被认为是妖怪,因为在上个世纪初,北京城一帮搞古玩瓷器的,对元代青花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史料记载与明确的实物证据也不多。直到上个世纪末。随着中国陶瓷工艺史研究的深入,以及景德镇一带古代窑址的发掘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才得以确认,到了本世纪初,在国际收藏品市场中莫名来了一轮狂炒。这两把剑的镂雕风格与纹饰造形游方曾经见到过,不仅在潘家园市场,还有佳士得国际拍卖会宣传图册上都曾见过同一种风格的东西。但当时被称为妖怪。因为谁也难以确定这是哪种文化风格的东西。在佳士得的图册上。甚至被猜测为两河流域文物,几乎无人问津,以很低的底价被境外收藏爱好者拍走。而在潘家园,这类东西也几乎都是糊弄老外的。到今天游方才醒悟过来,这类东西恐怕都是来自楚阳乡费居村后的这个山谷,属于古南楚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中可以辨别断代的器物且不论,那些不可辨别的“妖怪”也是近两年出现的。那么姐夫今天的发掘太重要了,他给一类器物以及一种文化风格确定了“身份。”是最直接的考古证据。
修道的方便法门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内观心起。 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其次, 虽非的有贪着, 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然则凡心,躁兢其次, 初学息心甚难, 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 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少得静已, 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 处静处喧,其志惟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 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 宽急得所,自恒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 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 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 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 勿令定中,急急求慧。 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 此名真慧。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 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 是其祥也。 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 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旧业日消,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欲修道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内观心起。 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其次, 虽非的有贪着, 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然则凡心,躁兢其次, 初学息心甚难, 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 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少得静已, 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 处静处喧,其志惟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 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 宽急得所,自恒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 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 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 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 勿令定中,急急求慧。 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 此名真慧。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 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 是其祥也。 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 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旧业日消,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欲修道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内观心起。 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其次, 虽非的有贪着, 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然则凡心,躁兢其次, 初学息心甚难, 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 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少得静已, 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 处静处喧,其志惟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 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 宽急得所,自恒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 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 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 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 勿令定中,急急求慧。 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 此名真慧。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 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 是其祥也。 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 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旧业日消,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