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亦非云 沧海亦非云
关注数: 490 粉丝数: 107 发帖数: 3,830 关注贴吧数: 15
特斯拉ModelSPlaid正是交付了,实机试玩2077 以下摘自超能网,如果这是量产型嵌入式ryzen v3000,GPU规模又有点太大了,应该还是半定制 电动汽车制造厂商特斯拉(Tesla)在美国加州工厂举办了新款电动车的交付仪式,正式发布了Model S Plaid。 图:源自HotHardware 在这场活动中,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兑现了此前的承诺,就是新的信息娱乐系统可以玩《赛博朋克2077》,不过不清楚是以什么分辨率和画质设置来运行的。除了做了现场演示,埃隆-马斯克表示这款新的车载系统其性能相当于PlayStation 5游戏主机,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Model S Plaid的中控台采用的是一块17英寸的触摸显示屏,分辨率为2200×1300,同时车内还有两块副屏,其信息娱乐系统的核心采用了AMD半定制产品,以提供强大的性能。此前AMD在台北电脑展活动中,其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已确认了这个消息,特斯拉新车会使用AMD的定制产品,不过没有透露太多详细信息。 据VideoCardz报道,Model S Plaid所使用的GPU应该是RDNA 2架构的最新成员Navi 23核心,完整的核心可拥有2048个流处理器,显存位宽是128位,显存为8GB的GDDR6,配置了32MB Infinity Cache。暂时还不清楚特斯拉选用芯片的具体规格,也有可能是Radeon Pro W6600那样精简过的核心。据称其浮点性能为10 TFLOPS,与PlayStation 5游戏主机的10.28 TFLOPS相近。 现在还不能确认信息娱乐系统的处理器情况,有可能类似XBOX Series X/S和PlayStation 5那样的半定制产品,使用Zen 2架构CPU和RDNA 2架构GPU的组合。
中国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背景介绍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望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如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相比经典计算机实现指数级别的加速。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作为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已经成为欧美各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焦点。 超导量子计算,作为最有希望实现可拓展量子计算的候选者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如何同步地增加所集成的量子比特数目以及提升超导量子比特性能,从而能够高精度相干操控更多的量子比特,实现对特定问题处理速度上的指数加速,并最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前期成果 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长期瞄准超导量子计算的上述核心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019年初,在一维链结构12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12个量子比特纠缠“簇态”的制备,保真度达到70%(Phys. Rev. Lett. 122, 110501 (2019)),打破了之前创造的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的纪录。 同时,该团队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行走的研究中, 为未来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利用量子行走进行通用量子计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Science 364, 753 (2019))。 (详情请点击:随机行走吧,12量子!多体量子行走踏出重要一步) 随后,团队将芯片结构从一维扩展到准二维,制备出包含24个比特的高性能超导量子处理器,并首次在固态量子计算系统中,实现了超过20比特的高精度量子相干调控(Phys. Rev. Lett. 123, 050502 (2019))。 近期,该团队在自主研制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包含62个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该系统上成功进行了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的演示。 研究团队在二维结构的超导量子比特芯片上,观察了单粒子及双粒子激发情形下的量子行走现象,实验研究了二维平面上量子信息传播速度,同时通过调制量子比特连接的拓扑结构的方式构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现了可编程的双粒子量子行走。 二维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示意图, 每个橘色十字代表一个量子比特。 该成果为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展示及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量子计算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基于“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的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算法、通用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将是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述项目受到了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科技部、上海市和基金委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science.sciencemag.org%2Fcontent%2Fearly%2F2021%2F05%2F05%2Fscience.abg7812&urlrefer=d3e0d04dacba945c42da045e1c9bb7cc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