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无忌 sinocoms
关注数: 13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4,632 关注贴吧数: 12
纪念恩师刘汉文逝世21周年 刘汉文老师,是一位气功领域深耕细作、德高望重的先辈,他的离世不仅是气功界的一大损失,更是我们心中难以填补的空白。 刘汉文老师,是禅密气功始传人,这份源自释、道、医界的古老智慧,经由他的传承发扬,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的一生是致力于气功研究与推广的一生,更是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在刘老师的引领下,禅密养生气功从辽宁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他亲自培养的教练员、研究员万余名,先后在各省建立了多个辅导站、研究站近300个,在海外也建立了多个辅导站和研究中心。刘汉文老不仅传授功法,更注重培养学员们内在与自我觉察能力,让每一个修炼者都能从中受益,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他的气功表演治疗案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能发气治病、发气诊断,其辨证施治的功效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每一次表演,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在惊叹之余,更深刻地理解了气功的奥秘与魅力。 刘汉文老师的离世,虽然让我们深感悲痛,但他老人家的精神与智慧却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留下来的全书手稿、照片、以及那些禅密养生气功的珍贵记忆,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的一生,是对“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一信条的最好诠释,他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禅密养生气功的神奇与伟大。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刘汉文老师致以最深切的敬意与怀念。愿他的精神永存,愿禅密养生气功的智慧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愿每一个修炼者,都能在气功修炼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真谛。刘汉文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刘汉文老师,2004年农历五月初三离世,享年84岁) 谷 學 2025年农历 五月初三
【禅密重光,共赴修行】吧主回归公告 亲爱的禅密功吧友们: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距离我上次离开禅密功吧,已然过去了数年。曾经,贴吧里热闹非凡,大家交流修炼心得、分享感悟,那一个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帖子,至今仍历历在目。然而,后来因工作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我实在分身乏术,不得不忍痛暂别这片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离开的日子里,禅密功的修行从未从我的生活中淡去。它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又似一股清泉,在我疲惫时给予我慰藉。每一个静谧的清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我都会在禅密功的修炼中,感受身心的变化,领悟生命的真谛。 如今,我再次踏入这片熟悉的贴吧。看到曾经热闹的家园如今略显冷清,心中满是感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中对禅密功的热爱不减,这里必将重现往日的辉煌。所以,我毅然决定重新申请成为禅密功吧的吧主,希望能与大家一起,重振贴吧的活力,让禅密功的智慧之光,再次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从今天起,我会每天至少上一次贴吧。无论你是在修炼禅密功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比如对某个功法的动作要领不理解,对具体方法把握不准;还是你在修炼后有了独特的感悟,想要与大家分享;亦或是你对禅密功的理论知识存在疑惑,都可以随时在贴吧里提问或发帖。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答疑解惑,与大家一同探讨、一同进步。 我也希望各位吧友能够积极响应,多多在贴吧里交流互动。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修炼故事,讲述禅密功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也可以组织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禅密功、爱上禅密功。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个充满爱与智慧的贴吧里,共同传承和弘扬禅密功的精髓。让禅密功的智慧,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让我们的贴吧,再次成为禅密功爱好者们心灵的港湾。 期待着大家的热情参与,让我们一起开启禅密功吧的新篇章! 王者无忌
2025商丘传统养生文化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5年5月2日上午9时,由商丘市养生保健协会主办、河南德力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传统养生文化研讨会在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河南商丘隆重启幕。协会会长王友谊致开幕辞,强调"以科学精神挖掘传统养生智慧,以现代语境激活文化基因"的会议主旨。名誉会长丰光斌以《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为引,系统阐述当代养生保健体系构建路径,与会代表则从全民健康管理角度探讨传统功法的社会价值。**千年文脉与现代健康理念交融** 商丘作为殷商文化发源地,素有"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美誉。这里不仅是伊尹创制中药汤剂的起源地,更因中医药文化传承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理想举办地。近年来,商丘依托"中医祖源"文化优势,建成常春藤康养中心等示范基地,并持续开展《黄帝内经》系列文化活动,为"健康商丘"建设注入新动能。 **学术盛宴:功法精要解析与理论创新** 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程由中国禅密功资深研究专家谷学老师担纲主讲。作为禅密功始传人刘汉文大师的亲传弟子,谷学老师深耕气功领域四十余载,曾在中国禅密学国际研究基地(丹东)主持工作,是中国禅密功资深研究员、国家高级气功师。其学术贡献体现于《中国禅密功》、《禅密研究》等专业著作,编纂《妙法莲华经要义》、《大方广佛华严经要义》等跨学科典籍,相关学术成果被收录于《中国专家人才库》、《当代气功大师年鉴》等权威典藏。 在为期两天的深度研习中,谷学老师以"筑基功为养生之本"为切入点,通过"三七分力定根基,展慧松密启玄关"的功法精要,现场示范禅密筑基功的四大核心动作体系:蛹动(脊柱波浪式前后运动)、摆动(横向S形传导)、扭动(螺旋立体轨迹)及蠕动(复合型气机流转),讲述变化万千又一劳永逸的筑基功:通过松展笑基础训练实现气血周流,最终达成"摄本归周"的洗髓境界。 在高级功法讲解中,谷学老师不仅传授了禅密功的不传之密的高级功法,还有详细讲解了高级筑基功、气化法等其他高级功法,对禅密功的传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产业联动:推动传统智慧现代表达** 此次研讨会选址商丘,既是对其“中医祖源”文化地位的呼应,也是对当地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的认可。商丘市养生保健协会自2024年换届后,在新任会长王友谊带领下,已形成“学术研讨+实践推广”的立体化健康促进模式,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商丘"中医祖源"地位的深度诠释,也标志着当地养生保健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未来,商丘将持续深化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管理融合,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健康服务品牌。 本次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与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为传统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思路。正如谷学老师所言:"真正的养生智慧在于动静相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平衡。"这种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必将为全民健康事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气功与点穴疗法(谷学) 一、气功修炼要义 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健身气功融合了儒、释、道等众多思想流派的精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 1. 性命双修:这是气功的核心宗旨,强调通过调神炼气来实现身心的健康和长寿。 2. 调神炼气:这是气功修炼的基本方法,呼吸、意念等方面的调控,以达到调整身体状态和增强生命力的目的。 3. 内外兼修:气功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也强调精神的修养,而达到修德、悟道、开发智慧。 4. 形神合一:在练习气功时追求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最佳的效益。 5. 精神内守:修炼气功时应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让真气自然生成,从而实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气功点穴功效 气功点穴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治愈效果显著,人类之瑰宝。行医者,必须通过修炼,并有一定的修为与气功素养,方能做到运气治病。根据不同病情和病种,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的经络部位。操作者运气于手,在患者身上进行点压、振颤、叩击、拍打、推拿、按揉、旋滚等常用手法。通过经络的作用,肢体内的气血运行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得到康复,从而形成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 轻触法:以轻柔的力量触碰穴位,使气息自然流入。 2. 推拿法:以适度的力量进行局部或重点部位推拿,促进气血流畅。 3. 深压法:以一定的力度深压穴位刺激穴位深层的气血流动。 4. 颤抖法:点、颤、抖动穴位,力量适度,快慢结合,有触碰感。 5. 旋转法:在深触穴位的同时,在原地转圈,即左转然后右转,次数相等。 6. 拨动法:点按穴位,适当用力,上下左右拨动,十次即可,次数相等,有触动感。 7. 贯气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点住穴位,有压力感即可,用意念观想病灶点,患者应有明显感觉。 8. 击锤法:施者手握半空拳或实拳,以背部、下肢为击锤点,禁忌前上半身。手法以轻为主,对方感到有震颤感和穿透感为宜。 9. 击拍法:用空心掌击拍病灶点(没有真功夫不可演示),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用力适度,拍后有刺激感,顺间转为舒适感。 治疗范围: 头晕、头痛、耳聋、耳鸣、咽喉炎,鼻炎、伤风感冒,流鼻涕、颈椎病,肩背痛、四肢麻木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胃炎、胃病、男性病:前列腺增生(肥大)、肾气不足、肾虚、阳萎等疾病。妇科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疾病。乳腺增生、膀光炎、尿道炎,对于儿童近视亦有特殊疗效。 上述的治疗,是气的作用,靠人修炼而生成的“真炁”存于体内,加上修炼者的念力,手指的机巧运用,通过穴位把能量贯入人体的病灶部位,并起到舒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达到改善和治疗的效果。 结束语: 一、气功的修炼,犹如选择优良的种子,好种出好苗,结好果。气功也是一样,选对了,适合你自己的,即防病又能治病,可以说是一剂灵丹妙药。 二、三年的疫情提示我们,修炼气功是当务之急,我们的国策,由治疗转为预防,要想健康、长寿、不得病,修炼气功是上上策。 三、气功点穴疗法,属于中医体系,以治疗为主,方法独特,超出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轻体、有说不出来的舒适感。 四、气功点穴疗法,是运用气的作用灌入五脏六腑、甚至于骨髓等部位,对肌体有明显改善。 五、气功可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疑难杂症,但不是万能的,要尊重科学,有人说,可以治疗癌症,我认为修炼气功可以预防癌病的发生,得了癌病,通过气功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感及延长寿命的作用。 谷 學
谷学个人简历 谷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生活条件艰苦。他在八岁那年踏入校门,直至初中毕业。临近毕业之际,他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一员,并随后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技术学校深造。学成归来后,他担任了部队教官一职。数年后,因部队减编,他转业至地方,从事过多领域的管理工作,直至退休。 谷学的气功修炼之旅 谷学自幼热爱体育锻炼,无论是长跑、篮球还是健身操,都未曾落下。1984年,他偶得《气功集锦》一书,自此与气功结下不解之缘。在农村调研的日子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修炼气功,逐渐沉迷其中。1986年,他调至吉林油田机关工作,并带动机关人员一同利用早晚时间练习气功,这一活动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自1984年起,谷学已坚持练习气功四十余年,从未间断。他初涉禅密功,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让他熟练掌握了初级、中级、高级共二十四套功法。期间,他多次参加各级函授班与面授课程,并有幸得到刘汉文老师的三次加持(灌顶)。1998年,在丹东基地主持工作期间,他跟随刘老师近三年,获得了老师的亲传功法,并得到了李之楠(李老)老师的悉心指导。 谷学的气功修炼之路并未止步于禅密功,他还曾涉猎少林内劲一指禅、八卦掌、铁砂掌等十几个门派的功法,体验颇丰。气功修炼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走遍全国各地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学生遍布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地。 谷学的社会影响与贡献 谷学在国内举办的学习班、培训班和研讨会均免费开放,出行费用也大多由自己承担。他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国禅密功,造福人类。他的无私奉献与坚持不懈,为中国禅密健身气功的开拓、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 张至顺道长口述修道经历 我叫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外号“九曲回阳道人”,还有几个匪号“草上飞”、“水上漂”,也有人叫我“八卦神仙”。 我是河南沈丘人,家乡有条叫颍水的河,河的东边是沈丘,西边是袁世凯的老家项城。我父亲好像留过洋,小时候,我家有两匹骡子、一匹红马、一头牛和一头驴,后来不知道咋弄的,家里突然间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出来要饭。 我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四处要饭。讨来的饭不好吃,不讨又没饭吃。那时候,村子里请人唱大戏,有出《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可以七岁出家,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一、 要饭时,我们在庙外的棚子里住过,要饭的太多了,不让我们进,里面是和尚还是道士也不知道。我常常听人家讲“终南山”出神仙,是修道的好地方,我想“终南山”中有个“南”字,应该在南方,我偷偷摸摸向南边跑过几次,结果都被别人送了回来。我的童年过完了,也没有出成家。 小时候,最羡慕的是别人能有学上。要饭的孩子交不起学费,我就站在学校的窗外听,一下课我就跑。有一天,老师叫住我问我,小孩儿,你别跑,我看你爱念书,为什么不让你爹娘带你来念书?我说我爹妈是要饭的,交不起学费,饭也吃不起。老师给我拿了个馍,对我说,那就别回去了,留在学校念书吧,顺便帮忙干些活儿。于是,我就留下来帮学校做饭了。 那时候,我每天总是早早就忙活完该做的事,等在教室里听讲。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因为老师对我好,但只幸福了两年。 一天半夜,我弟弟来学校找我,在外面敲窗户,说家里三天没要到吃的了。我拿了几个馍,准备回家看老母亲,但刚一开门就遇到村里的保长。那保长不知道去那里嫖了,不敢回家,半夜跑来学校睡,我们弟兄俩偷了学校的馍,就跪在保长面前哭。保长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来帮你们想个长久之计吧。 没多久,保长通知我去当兵。那时候,穷人当兵,富人掏钱,一个兵可以换十三担米和十块银元。因为做了错事,我只好去当兵。我家最后只得了两担米和两块银元,其余的都让保长吞了。我那时候,也就十六七岁。 我当兵是在运输队,负责赶马车运送弹药。到处都在打仗,我胆子小,怕得很,一天到晚老哭。班长见我可怜,就让我先躲起来,等部队过去了,再自己跑。我躲到晚上出来,也不敢往家里跑,就往山上跑。和尚庙我进去了三回,没一个和尚跟我说话,我心想,我不当和尚,我要当道士。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来到华山西边的少华山碧云庵。我师傅叫刘明苍,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刚开始,师傅也不要我,把我撵出来。我不知道能到哪里去,就在庙门口哭,这时候,上来一个瘸腿的道士,他问我哭啥呢?我说,我想出家,给这个磕头,那个磕头,人家都不要。那道士说,你跟我进来,他们不要你,我把你领到我庙上去。后来才知道那道士是我师傅的侄儿,他是在华山出家的,经他一说,我师傅才把我留下,我是在十月份来的,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师傅才让我正式出家。 二、 刚出家时,也没怎么学道家的东西。师傅不识字,早晚功课也不会,我几个出家七八年的师兄也是啥都不会,整天就只是在山上种地。碰到云游的懂念经的道友,我们就给人家多磕几个头,让人家教一下,可人家教,自己又不认识字,只能一句句先把口歌学会,再对着字看。 我负责给大家烧火做饭,一做就是十几年。那时候,每天只要从床上起来,想要再休息就不可能了。我每天都得半夜起来生火、挑水、做饭。挑水的地方要走二十分钟,先挑四担,把锅烧开,把米倒上,再去挑两担,接着再烧香、扫地、炒菜、喂牛、砍柴,开始和面,这时候,天才亮、鸡才叫,我叫他们起床吃饭,他们吃完,我洗碗。不停有人来。一来人,师傅就说,至顺,给客人弄碗面去,我就得重新烧火,擀面,煮面给人家吃,有时一天要做八九顿饭。 白天忙,天黑了见到师兄们都在炕上打坐,我也跟着打坐。我怕热,炕上待一晚上,第二天嘴角就会起泡,我就拿块门板在地上打坐。 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庙里来了高人也不知道问人家。 有一天,我打坐还没五分钟,就感觉呼吸越来越小,满山铺天盖地的云彩呼突突地冒起来,一下子满到空中把我包围起来,自己在哪儿坐着也不知道,只看见云雾不停地起来,云彩一合拢,身上的气脉就都停了。等到云都散开之后,心里可清凉了,才感觉这呼吸又有了。 我问我几个师兄,你们打坐还有没有呼吸,他们说,人怎么能没呼吸呢?我又去找师傅。我说,师傅,您老人家慈悲,我有点事情想问一问。师傅说,你问啥?我说,师傅,我一打坐,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心里就清清楚楚地知道没有呼吸了呢?师傅说,你能得很,才出家几天,人没有呼吸还能活?胡闹!事实上,我师傅没到那个境界,所以他也不知道
无上瑜伽(金刚诵)修持法   “唵"、(念、“翁”)“啊”、“吽”、(念、“轰”)是佛家禅密功上乘功法之一。是密宗真言的奇特大法。此咒亦称“三字明”,或“金刚诵”乃三字总持。即、(总概括、总指令、总密码、)之意。   偈曰:密教密法密修持,妙印妙语妙心意,古往世俗不相授,今来传世同悉地。   在(无神的开语)一书中分析,“唵”字,道、一切都是“唵”。世间一切有形无形之物都是“唵”的表现。“唵”、是永恒不朽的音声,绝对的本体。亦名之为“唵”。如果“唵”是文字,整个宇宙都是它的注脚,如果它是一个音声,整个宇宙就是它的波动。“唵”代表了所有意识层次的音声与音阶,所有的潜能、形象、和思想都是“唵”的表示。喇嘛大尊者认为:“修持者静坐念诵“唵”和观想“唵”(一切都是“唵”的涵盖),就能进入最深的意识层次。”   “唵”、“啊”、“吽”、三字是梵文声母的总纲。此三字真言组成的真言,是普贤如来的三字根本咒。此真言(咒),发声从中脉里的顶、喉、心、三脉轮发出的声音,可用来调整(明点)于宇宙原气共振的音频,是极高超层次,而又简易的修持法。以此法加"念力",从广阔深聚的宇宙空间,去採取能量。通过人体,从百汇区到会阴区之间,纵贯全身五轮三脉,表现它较高的功能境界。   人生的生化进程是,内气由高能谱向低能谱流动,这种有序性的气流,与生物体,和有序结构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人类的自然衰老。即;气功学讲的“顺者凡”。因此修炼此真言(金刚诵),是促使人体内气,从低能转化到高能,从低频升到高频,这就是“逆者圣”的修持方法。这种内气由低能向高能,低频向高频的逆行修持,是人体精、气、神、不断生华的过程。   修持者,要把复杂的动态世界,分为两个层次来研究。即:缘起态(物态)与性空态(场态)。笔者认为人体这个小宇宙,也应有对应的两个态,即:固态与场态的对应形式。场态本身,就是人体自身能量场的有序化,和宇宙能量场的完全统一。它是实现宇宙能量场,对自身能量场的调正。并产生自身能量场,与宇宙能量场的同频、同辐、同向、的共振。所以说,只有禅密功才能达到,控制生命两态,相互转化的作用。   “唵”字,是宇宙原始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是头顶内部的音声,与心脏跳动,和血管流动的声音相似。所以说,凡念诵“唵”字部,发声的咒语,应懂得它发音机构的妙用。最低效果可达,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对于伤风感冒者,连发“唵”字声,头部出汗而愈矣。   “啊”字,是开阔宇宙。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具有无量的功能。是世界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音声,此音可打开身体内脏脉结,清理脏腑之宿疾。   “吽”字,是万有生命潜藏生长的根本音。   也可以说:“唵”、是上冲天之音声。"啊”是、人部之音声(丹田发音)。“吽”、是下冲地之音声。   “吽”字,可振动全身而开脉节,启发新的生机,最低可使人健康长寿。   真言,(唵)的修持是用音波,感应身体内的能量,以不同的声音,而产生不同的频率之振动。这就得到不同气机之反映,其效果当然也是有益的。修此功之妙要,是谓三密也,三密:即、身、口、意、是也。(身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观想是意密、)   行持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业,与如来之三密乃入我、我入,无一区别。谓之,三密相应是也。   “唵"、“啊”、“吽”、修持法:   金刚诵,是无上瑜伽修练气脉明点的主要方法,此法须想中脉,随呼吸之入、注、出、同时默念密咒及观想密咒梵字,字(略),及本尊身(金刚上师),了了分明。其修持方法如下:   双腿盘坐,身体正直。结手印(一):双手掌手指相交叉合拢,两手中指相贴朝前,并上举,头上抬,中指尖顶在慧中穴(印堂)稍停。结手印(二):双手从上,下落并成合掌式停于胸前,稍停。结手印(三):双手向下移于腹前,成双手重叠(右手掌背置于左掌心内),两拇指尖相顶,(为定印)稍停。   一、全身放松,先吐一口浊气,入静。然后内气上提,并持气,同时观想金刚上师在(远方或身前),额前有一“唵”字,闪放白光,亮如水晶。将此白光,注入修持者顶轮入中脉,持气,稍停后,从修持者鼻孔缓缓呼出。   也可观想修持者,眉间有一“唵”字放白光,并与无限的虚空之白色原点(明点)相融合,注入修持者中脉稍停,(持气)。然后将气从鼻孔缓缓呼出,并同时发出,“唵”之声。可顿感身心无比清静,全身脉逐通畅。   二、结手印(一):两手无名指相顶,两手食指相顶,其于手指交叉,上抬置于喉咙处,稍停。结手印(二):可结定印,(同上)。全身放松,先吐一口浊气,入静。然后吸气于脐下四指处,持气。同时观想金刚上师,喉部有一“啊”字,放红光,如感到红莲之鲜艳,便可注入修持者喉轮,并使其入中脉,而后将所持之气,从鼻孔缓缓呼出。也可观想,修持者喉轮有一“啊”字,放红光,于无限虚空的红色原点(内气)相融,如盛开的红莲之艳丽。便可将红光(明点)进入中脉,稍停,(持气)。然后将所持之气,由鼻孔缓缓呼出。可顿感喉咙气息清静而顺达。   三、结手印:双手相交叉,两小指尖相抵,(朝下)两拇指尖相抵,(朝上)停于胸前。全身放松。先吐一口浊气,入静。然后吸气入脐下四指处生发宫,(左、中、右、脉之交点),持气。观想,金刚上师。心中有一“吽”字,放蓝色光,犹如天空之碧蓝,清澈。然后将此光注入修持者心轮,顿感心如明镜而舒适。手印不变,持气至不能忍时,从鼻孔缓缓呼出。呼出的同时,观想金刚上师。心中出现第二个“吽”字。此字快入射前,直入心中,心与“吽”字,融为一体,谓之,修持者与金刚上师相空天地也。   也可观想,心中有一“吽”字,大放蓝光,与无限虚空的蓝光原气(明点)相融。犹如天空之色碧蓝,同时发出“吽”字声,并将蓝色光注入顶轮,进喉轮,至心轮,入中脉,稍停。然后,将所持之气,从鼻孔缓缓呼出。   如上之修持法,初感到困难时,可暂用以下简便方法修持,同样见效快。待有一定基础,可任选修持,其效更佳。   方法如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不曲不弯不僵。含胸拔背,三点一线(百汇、会阴、两脚跟中心线),松静自如,阖目。结手印:右手掌背放在左手心上,两手掌心均朝上,两手大拇指尖相抵,置于腹前。(定印)   1、先吐一口浊气,然后,吸气入脐下四指处,同时观想“唵”字,在头顶上空放出白光,“唵”字清析,了了分明。默念而发声,头顶如漏斗。发声的同时,将光注入顶轮,再进入中脉(进入中脉的同时),要深呼吸将气纳入,生发宫。即:(左、中、右、脉的交点处),持气至不能忍时,从鼻孔缓缓呼出,再吸入脐下。   2、观想头顶上有一“啊"字,鲜如盛开的红莲之红光,“啊”字清晰,了了分明。默念而发声,头顶如漏斗。在发声的同时,深呼吸,将红光和气息,经喉轮入中脉一并入生发宫,而持气。至不能忍时,从鼻孔缓缓呼出。   3、吸气压于脐下四指处。观想头顶上空有一“吽”字,放碧蓝清澈的蓝光。观、字迹清析,了了分明。同时,默念真言“吽”字,声音低沉而有力。头顶如漏斗,光随着声波直入心轮,深呼吸,使气进入中脉,入生发宫,持气。至不能忍时,从鼻孔缓缓呼出。顿感头清气爽,耳清目明,气息清澈而顺达,全身,心情舒畅,气脉畅通,观照全身内外,通明光亮,宇宙之光与身内之光,融为一体,得大自在。   “唵”、“啊”、“吽”三字总持咒,代表诸佛三身。“唵”、字,即法身大遍照如来。“啊”、字、即报身无量寿如来。“吽”、字、即阶介如来。(瑜伽大轮王经)   此功:金刚诵,虽然字迹不多,但,功德之大,效果极高。虽不易修持,若以四心具备,不过甚也。四心者:(决心、恒下、信心、潜心、)。修此功,要以意识控制内气,使内气进入中脉,以达心气合一。
通用入静技术,轩辕风 写在前面的话:练习气功,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入静,相信这也是任何功法所强调的!历来,初学者遇到的最大难题也就是入静。而这篇文章则告诉您一个基本的入静方法! 入静的前提是放松,没有放松您永远也不可能入静! 入静的根本是平常心,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保持一颗平常心,心平气和,气定神闲,不焦不躁。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入静就不再是难题了! 很多练功人都有一个极大的难题就是入静。这是肯定的,现在的社会,电脑,电视,乱七八糟的书籍使人或主动或被动的耳濡目染,再加上欲望本来就是修行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此一来,想入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怎么办呢?我只能告诉你简单的技术,可以帮助你入静,至于治本的方法还是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为上。 入静的首要在于前戏。如果你想往那一坐就能马上入静那就错了,根本不可能入静。气功讲究三调,调身,调息,调心。如果你三调做的不好,或者不重视随便调一下,那就会影响你入静。什么是前戏呢?这个词我用在这是很不恰当的,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点,入静是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的,没有前戏就很难做好入静。 一点一点来说,首先是找一个姿势,站也好,坐也好,务必要使自己舒适放松,身上不要有太紧的衣物或饰品,尽可能的使自己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接着就是放松,怎么放松才是最佳的呢? 我教一个三字诀:松通空。 先深呼吸,要求尽可能的平稳无声,深吸气,呼气的时候心里默念“松——,——”,平时先发声念一下,会感觉身体某个部位震动,默念时也要有这样的效果最佳,默念的同时要使身体放松,而后再吸气,这时候要把精神放在头部,呼气时默念:头部放松————,按这样的程序,接着做“颈部放松————”,“肩膀”“胸部”,“背部”,“腰腹部”,“两手臂”“臀部”“大腿”“小腿”“两脚”,最后再来“全身皮肤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全身骨骼放松————”“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放松————”,好,此时告一个小段落。在默念的时候,必须精神要相应的跟着,仔细体察这个部位有没有放松,最后想着全身像是躺在棉花堆里,毫不着力。 肉体的放松不是根本的放松,此时还要继续思想上的放松,把精神放在脑部,看看自己是不是大脑神经紧张,绷的很紧?是不是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来?是不是还在欢喜悲愁?深吸气,呼气时像前面一样默念:思想放松————,神经放松————。然后再自我暗示:我什么也不想,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我,没有没有——松——松—— OK,到此时基本上是“松”的一个段落了,这就是松字诀。你是不是觉得很麻烦?但是如果不这么做,你就别想很快入静。大家仔细观察下就可以发现,一个松字诀就已经包括了调息和调心。 接着来通,深吸气,呼气时默念“全身经脉畅通————”,如此三次,开始全身发热。 接着来空,深吸气,呼气时默念“空————”同时想着自己身体内部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如此三次。开始精神恍惚,进入道德经上的杳杳冥冥的境界。 以上全部做完,估计需要10分钟左右!接下来你再练你所练的功夫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并且能很快入静。 这个是通用的,不存在门派功法不同而起冲突的问题。
关于松静定悟慧 传说观世音末得道之前是在海滨修习禅密功的,他每天听到海潮声音的来去,清晨醒来,万籁俱寂,潮声远来,打破清净,不久潮声远退去,又恢复平静随后潮声再来,清静又消失了。这现象在天文学者看来是月亮与潮汐的自然现象。在观世音看来,发现了因素:声、听、闻性、我。 潮声是客观存在的,你听与不听,潮来总归有声,声入我耳接触耳官就听见了,可是有人众声嘈杂,心烦,就听而不闻,可是闻是要大脑与听神经注意了,才有所闻,正常的耳官,听神经等组成一个能听能闻的系统,这叫闻性,等到声音入内记录在记忆录音带,上不再是客观的声,而减为(我)的占有品,我之形成是五官摄取的外在形像,由刊象而变成印象。 【初闻于中,入流亡所】 即是晨初从听到潮声,潮声入耳,此之谓〈入〉。潮退则静,所入即寂,可见潮〈流〉。潮再来,又听见了,潮去又寂静了。可见潮来潮去,有生有灭的,而听觉器官并无来去并无生灭。观世音和我们一样,有能听的我和所听的声,并与所对立。这是生活教我们执着,实际上是此能此所皆是虚妄的,因为所听的潮声是生灭的,应该让入而即流,凡夫却把潮声留在脑子里。而观世音初步功夫让所听的声,入于耳,随声之灭而去,则能听之我不能妄伙。例如单独一个观字音,入而即流,单独一个世字音,入而即流,无奈的第三个音入而不流被留住了,而且连贯起来,成为观世音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在各人的脑子里有各式各样各是各地的联想。不管你联想引申的结论是好是坏,都是妄想执着,这一步功夫叫做“如流亡所”。耳朵是向所有远近声音开放的,色香味触也是如此。如果都任其一入即流,岂不成石木之人。可是观世音指出去而不流是妄,执着此妄,将招来自寻麻烦。例如到闹市去,吧乱七八糟的噪音都入而不流,可以引起头昏脑胀,甚至积久成为精神病患者,客观的声音闯进耳朵是事实,我用“无所”法对付它,先是所入噪音不去联想几分贝,联想几分贝以上有害健康;次是不去分析这声是什么声,终于每个单音,一入即流到充耳不闻者,这就“亡所”了。到了入流亡所的锻炼成熟后,观世音进行第二步气功功夫。 【所人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 观世音此时在闻性中已没有任何可听的对象,即“所已寂”,也没有耳根与外界接触的现象,即“入已寂”,此之谓“所入既寂”(这种境界不但不是木头人,而是“了了然”。说见后面)。所与入皆有动的形相,所入既寂,自无动相,与动相对,亦无静相,此之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已进入禅定境界。到此境界,仅仅去掉所听的声和能听的耳这两个妄想执著。由千了然不生,世人到此境界已有很多快乐自在的受用,还烦继续锻炼,因脑子里闻的作用还在,所以要“如此渐增”,使定功由潜入深。 第三步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这一步只是传述已到此境界的描述。其实描述是无用的,非亲自修习到这阶段才能体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观世音在空中深入研究这能闻的我和我所闻的对象到底有没有区别,后来恍然大悟,原来能闻的我与所闻的对象并无分别,此之谓‘闻所闻尽’。这时闻性及闻的观念已不存在。心中自在净乐,一般的痛苦除生死外已完全消除,能闻所闻了知一无分别,此之谓‘尽闻不住’。 第四步【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