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透明鱼 黑暗中的透明鱼
关注数: 76 粉丝数: 70 发帖数: 5,294 关注贴吧数: 24
风能发电又一次大进步,风能发电树 法国发明风能树,能比传统风能发电机多发一倍电 一个法国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了一款能够利用风能发电的人造树木。该产品的发明人Jerome Michaud-Lariviere是一家法国新公司的创始人,他说道:“当时我在广场上,周围一点风也没有,但是树叶却还会摆动,这让我有了开发产品的灵感。我觉得自己可以把这种不知道从那儿来的能量转换为电能。”风能发电树的“树叶”里有微型扇叶,能够在完全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利用任何方向的风能资源。据悉该产品将于2015年正式上市。 在经历三年的研究工作之后,该工程师团队开发出这款高约8米的原型产品,而且已经把它安装在了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区的Pleumeur-Bodou镇上进行试用。这个团队希望以后能把风能发电树“种”在居民家里和城市的中心区。 这款风能发电树的售价为2.3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2.7万元),据称由于该产品运转所需最低风速只有7.25公里/时,因此能够比普通的风能发电机多产生一倍的电量。 Michaud-Lariviere先生表示称虽然风能发电树尚未经过第三方测试,但是只要把它安装在平均风速为12.56公里/时的地方,它就能在1年之内赚回成本并产生利润。他希望能把风能发电树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以便充分利用当地的小型风能资源来为LED路灯、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设施发电。 他承认风能发电树在高度为49米的地方能够接收到更为稳定的风能资源,不过这么一来就需要“巨型设备”,但由于“巨型设备”无法安装在城区,因此即便产出电能也无法直接供人们使用。 设计者希望风能发电树能配合光伏、地热等其他发电方式共同为节能建筑提供能源支持。Michaud-Lariviere先生希望在未来能够开发出“完美的风能发电树,它的树叶以天然纤维制造,树根能够收集地热资源,树皮是光敏电池”。不过根据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的工程学专家Robert Bellini的说法,城市小型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很低”。
提高蚯蚓产量 蚯蚓立体养殖的两种方式 1重叠式箱。利用钢架或水泥台作支架,在上面放置活动的殖养箱。箱可以用木、竹、柳等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塑料的。规格以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宜,能装50公斤料,两人能抬起。没有支架也可以将箱呈品字形重叠,箱与箱之间用木条隔开,以有利于通气。箱中投放充分发酵腐熟的饲料,每平方米箱面投入孵化日期相近的幼蚯蚓1万条。可养殖40-50天。提取蚯蚓的时间视其饲料取食倩况、蚯蚓的个体大小及群体密度灵活掌握。养殖期间不再投料和放种蚓,也不取粪,除洒水保温和注意检查是否有天敌危害外,不须做其他工作。到采收时,将箱一次性倾倒出来,分离蚓体和蚓粪,然后重新投料、投种养殖。由于没有基料和饲料之分,因此对饲料加工的要求严格,并且要计算好饲料和蚓种的比例及消耗的时间。收集的时间宜安排在大部分蚯蚓环带突出、个别蚯蚓开始产卵的时期。 用这种方式养殖蚯蚓,既可在室内、室外,又可有床架、无床架,便于与“三群公养”结合起来,便于殖养场所的搬迁,提高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适合企业生产和机械化操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殖养方式。 2.百叶箱式。百叶箱式殖养法,原理与重叠式箱养是一致的。百叶箱式结构为钢筋水泥,各箱斜向相连,每层相间的距离以20厘米为宜,形如气象台使用的百叶箱。斜向箱分成对称的两列,中间为贮料间。养殖时,将料先投满贮料间,然后自上至下分别将料拨到各个斜向的百叶板面上,形成斜面养殖床。如果用电动车送料,可直接将料分卸于各级斜面百叶板上,减少一道工序。洒水后,在每个斜面养殖床上投以相应数量的小蚯蚓,待到饲料基本粪化、小蚯蚓达性成熟时,进行一次性收集。其投料、撒种、洒水、收集都可以机械化或半机械操作,适合于企业化大规模生产,也是冬季大棚养蚯蚓的适宜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补充 用鸡粪养蚯蚓技术要点 1、用不超过15%的鸡粪均匀地拌和在猪牛粪中堆制发酵,可使发酵速度加快,饲料营养素质提高。 2、将晒干或烘干的鸡粪粉碎过筛后,用20公斤鸡粪拌和30公斤开水装在塑料袋中闷一昼夜,杀死蝇卵、鸡粪中的寄生虫卵及病菌。然后拌和50%的蚯蚓粪,进行堆积发酵。每堆以1立方米为宜,两天翻堆一次,翻堆四次后就可应用了。不过这时还在继续发酵。加料不宜过厚,气温高时须过一、二天才能加覆盖物。 3、将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绿萍等高产水生草料打浆或切碎拌和鸡粪堆制,同时两天翻堆一次,翻堆四次后应用。这样可使含碳量高的草料和含氮量高的粪料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蚯蚓对养料的吸收利用。 4、将1/3的过筛鸡粪,均匀地拌和在2/3的蚯蚓粪中,直接撒在蚯蚓床上,然后均匀洒水,并一边洒水一边疏松,到干料完全湿透时为止,最后反复疏松使其通气,过一、二天后再喷水一次,然后盖上覆盖物。 5、将蚯蚓床加水到含水80%左右,即捏料就有水流出的程度。然后按蚯蚓床面积每平方米添加3—4公斤过筛鸡粪,两天后将料床均匀翻动,每10天加一次料,加两次或三次料提取一次蚯蚓。 这种加料法是将新料均匀撒布到料床各层,蚯蚓在吞食鸡粪的时候,同时会吞食一部分基料,免除了因蛋白质过高而引起中毒的危险。这种鸡粪加料法很适于在浅坑中大小蚯蚓混养,在殖养坑内直接提取蚯蚓产品的养殖法。
循环养殖中关键一环-蝇蛆 家蝇养殖技术 家蝇是令人厌烦的一种卫生害虫,但在一定的条件及人为控制下养殖蝇蛆,作优质动物蛋白饲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困扰养殖业的蛋白饲料紧缺和畜禽粪便污染两大难题既可利用畜禽粪便生产优质动物蛋白饲料,又可将畜禽粪便经蝇蛆生物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 1.良种用于人工饲养利用的是东方亚种,人工饲养的初级虫源以蛹的采集为主,将采集的蛹直接放人种蝇饲料中,大约3~4天即开始羽化从第5天起,成蝇便开始产卵于塑料箱中,这时每大要早、中、晚各投放饲料一次一般家蝇产卵时间在每天的8~14时,所以要掌握产卵规律,及时收集卵,进行育蛆工作,种蝇一生可以产卵5~6次,约7~10大即开始衰老。此时可以将蝇笼用开水处理,杀死全部的衰老种蝇,然后再装人新种蝇。 2.营养与饲料(1)种蝇的饲料成分为:奶粉、红糖每1万只苍蝇每日用奶粉5克、糖5克。以适量的水来煮沸,冷却后装入个小盆中,其中放几根稻草,供种蝇舔吸另用一个较深的小盆或碗,内装含水量70%的麦麸或米糠,放在笼内供种蝇产卵用在24~33℃条件下,雌种蝇每只每次产卵约100粒,卵呈块状每天从蝇笼中取出有卵的款、糠料,放在育蛆料上孵。 (2)种蝇饲料:可用糖化淀粉,一般用12%的面粉,加入80%的水,调匀煮成糊状,放置晾后,再加8%的糖化曲,置于60℃的恒温箱中,糖化8小时,然后取出加入1%的血粉和蝇蛆粉或黄粉虫粉即可。 家蝇幼虫对各种有机质均可利用,以鸡粪与猪粪比例为1:2的育蛆料效益较佳。一般保持料厚约7~10厘米,相对湿度约70%~80%,在18~33℃条件下,经过3~32小时可孵化出幼虫,4~5天幼虫取食育蛆料后生长至化蛹前,即可采收。采用黄粉虫(虫粪沙)与家蝇配合饲养的模式,可以高效率地处理转化农作物秸秆资源。 3.器具与设施(1)平地粗放养殖,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渣等)、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诱集自然界的苍蝇在上面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10天内即可收获200~250克蝇蛆。 采用此法的关键是及时收获蝇蛆,及时把收获的蝇蛆利用,饲喂蛙类如牛蛙、林蛙、鱼类等;或者连同蝇蛆培养料一起放入筛内,将筛悬挂于容器之上,或悬挂于蛙池等场所水面之上30厘米处,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蛀性,从筛孔中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作为活饵料利用。 (2)笼养。用铁条做若干个长60厘米,宽、高各40厘米,四周用尼龙窗纱密封的蝇笼,笼的一侧开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洞,用一个两头空的布筒,一端缝在洞边上,供添加培养料用。每笼可饲养种蝇约1万只。 (3)房养。房养或温室饲养蝇蛆。产量高,效益快。饲养房一般为面积在15~20平方米的平房,房子安装铁纱网和玻璃窗,窗上安装排风扇。室内有加热火墙或炉子,使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到70%左右,门上安装铁纱网,并且用黑布帘遮盖,以防蝇子外逃。在室内放置多层立体框架,架子上放置多个30厘米 40厘米 60厘米的塑料箱,其内投放饲料,供蝇取食和产卵种蝇繁殖,将糖化好的饲料直接放入塑料箱中,引入种蝇,收集卵育蛆。如果在冬、秋季节生产蝇蛆,一般采用室内育蛆的方式;夏季,多采用室外育蛆。 室内育蛆时,首先在房内修建保温、加湿、通风设施,然后修建水泥池多个。一般池子要求面积在2~4平方米,深20厘米,其上用窗纱做成盖子。温度要调节在25℃左右。然后,将畜禽粪便加水80%:堆好后并盖塑料薄膜沤制发酵48小时以上再用,用时将饲料PH值调节到6.5~7.0,按每平方米40~50千克的量将其放入池内铺平然后将收集的卵均匀地撒在上面,经过8~12小时便孵化出蛆来,4~5大后将育成的蛆虫收集利用。 室外育蛆是在蝇蛆生长季节,在室外修建水泥池后,将卵移入池中孵化成蛆。一般池中饲料铺设厚度在10厘米左右,雨季注意遮雨水,以免泛池逃跑,(4)温室与自然池结合饲养。首先修建水泥地,长1.5~2.0米,宽1.0~1.2米,中间间隔0.5米,外部用竹竿或钢筋支撑纱网,做成一个饲养池。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饲养池的数目。然后,再于最外面建设塑料大棚,这样,就构成了温室与自然池结合的饲养模式。 4.环境控制蝇蛆室内温度保持在23~30℃,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 5.利用与加工收集蝇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其由池中爬出,落入水泥底面再清扫收集。二是用纱网捞取,直接冲洗用蝇蛆做饲料,如果鲜用,用前需清水冲洗消毒,直接加入饲料中配合使用。如果用干制剂,可洗后烘干、粉碎、贮藏备用。
土豆发电,一个新能源的思路 土豆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需要两块金属,一块作为阳极,是电势低的电极,如锌;另一块作为阴极,是带正电荷的电极,如金属铜。土豆内部的酸性物质会与锌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当电子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电能就释放。 金属锌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当这两种金属同时处在酸液中时,锌就会失去电子,这些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传到铜片上,形成电流。 离子方程式: Zn失去电子变成Zn2+, 故在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Zn - 2e- — Zn2+(氧化反应) 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变成 H2, 故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 + 2e- — H2(还原反应) 3组成结构编辑土豆发电的组成,这种绿色高效能的电池由锌、铜电极和煮熟的土豆片制成的。 土豆提供反应所需要的酸, 这使得电子从铜到锌的运动能够进行,作为电池两极的铜和锌分别来自铜钉和镀锌钉。每个土豆能产生大约0.5伏特的电压,电流0.2毫安左右。马铃薯在煮熟后会在表面产生一个涂层,这个涂层是土豆电池的关键,因为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提高土豆块涂层就增强了盐桥能力,因此有马铃薯涂层的电池产生的电能是无马铃薯涂层电池的十倍。也就是说,土豆煮熟后发电能力比煮熟前提高10倍左右,从而延长供电时间至数日甚至数周。 应用领域编辑这款绿色电池来源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相关技术开发,后能够通过多种方法产生电力。利用土豆产生的电能可支持照明、通信和信息传输的使用。而且价格低廉、简易使用,可以改善近16亿欠缺基础电力设施的人民生活。 成本分析显示,新的电池比现有的商业电池如1.5 Volt D电池和Energizer E91电池便宜5到50倍。
海上牧场的“大船”动力供给,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 船用太阳能发电站 船用太阳能发电站可以解决晚上出海的照明问题,它主要是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超亮LED灯泡和万能USB数据线组成。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以备照明或各种移动设备充电。 船用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1、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污染排放。2、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无限利用。3、船用太阳能发电站降低成本,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4、不受地域分布的限制,任何需要电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 船用风能发电介绍 由上海龙泰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最大输出功率10KW的风力发电机应用系统,在中国长航集团上海宝江实业公司“长轮29004”囤船上安装使用并取得圆满成功。 “长轮29004” 囤、船长90米,船宽16米,是 5000吨级靠泊囤船,常年锚泊于近宝钢原料码头的长江水域中,离岸1000米,作为中国长航集团为宝钢运输副原料的驳船等候装卸、待航、拖驳编解队作业的水上基地。囤船上的船员工作和生活用电全靠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提供,用电成本较高。每天柴油发电机组工作发电时,发出的连续不断的机器噪音也严重影响了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柴油供应的日益趋紧,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燃料在运营成本中的比例大幅攀升,急剧增加了囤船的运营成本。而此囤船锚泊处的风能资源相对充足,为节能降耗和改善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中国长航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和上海宝江实业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上海龙泰承担该船应用可再生能源的设计和建造。该船设计的风力发电机装机4×5KW,按照最长5天无风日计算,当连续5天无风天气下均能满足全船的日常生活用电,体现了超低风速运行的特性,当风速在3米/秒的情况下即开始发电,并能满足220/380V常用小功率船载设备的用电需要,系统全部采用了数字化全自动控制。由此除特殊大功率船载设备用电外,彻底告别了囤船的日常柴油机组发电。该工程项目2008年4月21日通过验收并全部投入运营,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全面取代了日常的柴油机组发电,使该囤船第一个享受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并极大的改善了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和运行安全,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该项目攻克了数十项技术难题,保证了在全天侯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微电脑数字化控制,自动跟踪风向并根据额定风速、电压、电流等,自动实现迎风30°/60°/90°偏航直至停机,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即时液晶显示发电电压、充电电流、当前风速、三相输出功率的百分比、蓄电池组容量的百分比、输出电流、三相输出电源的相电压、频率等各项参数。 风力发电机塔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在此囤船安装工程时,无法采用起吊设备的难题,塔架采用二段倾斜液压顶升起降,解决了安装工程和今后维修的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工程建造成本。 该船原柴油发电供电系统设备成本7.5万元, 每年的运行成本约为17.9万元;(柴油按目前市场价6500元/吨计算费用约7.9万元,机油0.15万元,维修保养费用每年约0.85万元 ,机械师工资3万元×3),本次建造的风力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费用总计为30万元,,使用费用每年2.1万元(含折旧) 。 按照20年的折旧计算: 柴油发电系统运行20年的费用为358万元,风力发电运行20年的费用为42万元(不含风电高于柴油三倍的发电量)。 实践证明该船每年直接节约成本8.7万元,不足三年全部收回成本。20年节约柴油240吨,相当于349.8吨标准煤。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74万余元。 上海长江沿线港口的类似1800余条囤船全部改用风力发电,每年将节约21600吨柴油, 相当于31482吨标准煤。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5660万余元。 龙泰风电在新技术、建造低成本上的突破,将快速推动风电在我国应用领域的飞跃,绿色能源将会走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有一天会出现海上牧场这样的“大船”,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循环养殖中另一个关键--蚯蚓 养殖蚯蚓的市场效益及前景分析 蚯蚓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为发展畜、禽、水产业等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环境、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并且,随着对蚯蚓生理化的深入研究,还可为食品、医药等工业提供有价值的原料。所以说,蚯蚓养殖的前景广阔。   蚯蚓可以制药,目前国际市场每吨干蚯蚓8-15万元,甚至更高。据分析,蚯蚓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毒素、黄嚓吟、抗组织胺、胆碱、胆甾醇、核酸衍生物、 B 族维生素等多种药用成分。目前已能科学地从蚯蚓体内提取蚓激酶,用于治疗脑血管梗塞等病症,并且蚓激酶口服或注射液已投放市场,试验证明,蚯蚓完全可用于临床治疗。   蚯蚓是以有机质废物为食的腐生性无脊椎动物,众多的研究已证明蚯蚓(粉)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蚯蚓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废物、净化环境、积造肥料等,解决了各城区处理垃圾的难题。用蚯蚓养猪、养鸡、养鸭、黄鳝、泥鳅不仅长的快,肉质好,还可少花钱。   由此可见,养殖蚯蚓也不馈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养殖蚯蚓工作不量不大,1人可以管理3-4亩地左右,建议广大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发展蚯蚓养殖,不仅为家庭创增收,还提高了社会效益。 以后如果能将养殖蚯蚓也转移到海上,估计能有飞跃式的增长。
循环养殖效益中的给力一环--虫子鸡 高产虫子鸡介绍 高产虫子鸡是郑州市克迈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近五年的选育提纯,经多元杂交选定的一个特别适合放养和蝇蛆活蛋蛋白饲料的优良鸡种,个体姣小,产蛋很高,蛋品上乘,肉质纯香。虫子鸡 一、体型外貌: 该土鸡个体中等,外观清秀灵活,体型细致紧凑,结构匀称,羽毛丰满。公鸡鸡冠鲜红,毛色黄红色,,腹部为黑色,尾毛后翘,较长,为黑色。母鸡为麻色、麻黄色,黑色、白色。尾毛上翘,较长。初生雏绒羽呈黄麻色、黑色。成鸡冠型单冠者局多居多,冠直立。冠、肉垂、脸均呈红色。喙略弯曲、呈青色。胫呈红色,公鸡趾呈黄色,母鸡趾呈青黑色,四趾,无趾羽。皮肤呈白色。蛋壳呈粉红色或粉白色两种。 二、生产性能: 11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5kg,母鸡为1.2kg,开产日龄:117-124天,开产母鸡平均体重1.4kg,淘汰母鸡1.6kg-1.8kg,产蛋量240-260枚(72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以达到85%-90%,年平均蛋重42g-48g 三、高产虫子鸡的五大优势: 品种纯正 经过多年的科学选育,高产虫子鸡克服了普通柴鸡毛色杂乱、大小不均、产蛋性能不稳定、净肉率低等缺陷,培育出的高产虫子鸡各个体态匀称、羽毛丰满、充满光泽。 产蛋率高:高产虫子鸡的产蛋率极高,被公认为“土鸡产蛋之王”,开产至72周,产蛋量高达240-260枚,家养柴鸡最高纪录仅达到150个。高产虫子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以达到85%-90%,年产蛋周期内(17周-72周)平均产蛋率在65%左右其它柴鸡产蛋率小于47%,家养柴鸡低至42.4%。 饲养成本低:高产虫子鸡产蛋前(1周至20周)饲料消耗6.5kg,产蛋期(21周-72周)饲料消耗38.2kg,日均消耗量为105g。其它柴鸡饲料72周总消耗至少46kg。 开产日龄早:高产虫子鸡产日龄为117日,未经选育的柴鸡开产日龄最早为150日。 收益高:高产虫子鸡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以饲料单价2.4元/kg计算,每公斤蛋的饲料成本约为8.15元/kg,而家养柴鸡的成本约为14.5元/kg。在同等价格情况下,高产虫子鸡每公斤蛋节约成本6.35元。 高产虫子鸡利润高:按照市场柴鸡蛋年均价6元/斤计算,每只高产虫子鸡产蛋的纯利润为42.32元。如果按虫子鸡蛋现在行情计算每只虫鸡可以收入780元,即便按50%批发价,仍可收益390元,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利用庭院养殖500只高产虫子鸡,一年可获纯收入达10万元。可见,高产虫子鸡可收益利润较高,而在实际养殖中家养柴鸡处于亏本状态。此外,由于高产虫子鸡体态匀称、毛色靓丽、肉质鲜美,颇受市场欢迎,淘汰鸡仍可售价近100元。收益可抵消产蛋前期的投入。 多年的科学培育,有相当大的优势 项目 鸡 类 品 种 性能 家养柴鸡 柴鸡 虫子鸡 品相 品相杂而乱 品种纯 品种纯 产蛋量(12个月) 150个 180个 250个 平均蛋重 42g 42g-45g 42g-48g 产蛋率(年均) 42.4% 47% 65% 开产日龄 150-180天 120天-150天 117天-124天 选好的品种是效益的保障,希望以后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
宇文养殖合作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还利于民 本报讯【本溪日报记者路经波见习记者徐佳婷】高价收购村民的玉米、大豆和玉米秆作饲料,牲畜产生的粪便免费给村民作种植肥料。宇文养殖合作社通过这种生产模式,在自身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周边村民致富创造了便利条件,走上了一条绿色循环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宇文养殖合作社位于平山区桥头街道办事处岭下村,是一家大型的畜牧养殖企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现有饲料、成品蛋储藏仓库各1栋,库房2栋,育雏鸡舍2栋,现代化鸡舍5栋,共存栏海兰褐蛋鸡4万余只、海兰褐后备鸡、雏鸡各1万余只,年产鲜蛋600吨以上,还建有羊舍2栋,存栏绒山羊300余头,年产值近2000万元。 大多数畜牧养殖企业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臭气熏天、畜禽粪便满地,但是在宇文养殖合作社,记者却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干净、整洁的鸡舍有序地坐落于养殖区内,几万只鸡根据生长周期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鸡舍内,鸡舍内全部配备了蛋鸡饲养自动上料系统及自动除粪系统,初步实现了蛋鸡自动化养殖。同时,合作社还建造了3座储粪池用于储存、发酵牲畜粪便,有效地解决了牲畜粪便污染问题。 尽管没有高科技的现代化养殖设备,但是宇文养殖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该社高价收购当地村民生产的玉米、大豆和玉米秆,用作蛋鸡、绒山羊的饲料,而蛋鸡、绒山羊产生的粪便免费给村民作种植肥料。今年,他们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掌握了一项新的秸秆贮存技术,即把新收割的玉米秆用真空包装机储存,这样玉米秆将会有效保存2年营养不流失,保证了绒山羊一年四季都有绿色、营养的饲料食用。据合作社负责人孙立夫介绍,他计划在今年秋收时实际应用这项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合作社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绒山羊的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绒山羊养殖业。 近年来,宇文养殖合作社不仅高价收购周边村民的玉米、大豆,带动村民发展绒山羊养殖,同时,合作社还为周边畜牧养殖户长年提供优质平价饲料,并对中小养殖户给予技术及资金支持。据了解,目前已达到年销售各类饲料900余吨,为中小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超过40万元。 这个发展养殖模式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引入蝇蛆和蚯蚓估计还能有更好的发展效益。
烟台建垃圾中转站保护库区水源地发展循环养殖模式 近年来,农村养殖业和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难题,特别是养殖户的粪便处理,以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显得异常重要。如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对于水源地也是一种污染。 福山发展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近日,烟台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福山区东厅街道办事处北候旨沟的一家养猪场中,这家养殖场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让场主孙玉武尝到了甜头。 走进他的养猪场,家里的煤气罩使用的就是沼气,节约环保。“夏天家里用气根本就用不完,基本生活能全部满足。”孙玉武说。 说起没有建立沼气池之前的经历,这让孙玉武很挠头,“以前是污水横流、恶臭阵阵,我都受不了。养殖场有1500头存栏猪,粪便污水只能排到不远处的一处深沟里,周围老百姓也来找。”孙玉武说。 为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两年前,孙玉武投资25万元建成了两个300平方米的沼气池,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沼气还能做饭、照明。“周围村里老百姓都来抢着要我的沼液,好给果树上肥用,环境污染也没有了,这一下所有问题全解决了。” 据了解,我市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优质生态饲料养殖和发酵床养殖等技术,采取建设小型沼气池、厌氧堆积发酵、污水沉淀池和小型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方式,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减少畜禽粪污对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 建垃圾中转站保护库区水源地 在福山区门楼镇周家岘垃圾中转站内,工人们将垃圾清理的十分干净,这座中转站投资300万元,2010年投入使用后,每月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000吨。据了解,福山区为解决门楼水库周边村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投入2100万元,在六处镇街建成垃圾中转站9处。 福山区环保局局长刘文龙表示,“水源地周边村庄的生活垃圾都已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配套垃圾箱3000多个,垃圾清运车12辆,组建了65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可转运垃圾100吨。” 同样在牟平区沁水河上游的玉林店镇,为了保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玉林店镇加大对周围村庄垃圾的处理。玉林店镇镇长于松伟介绍,玉林店镇是沁水河的发源地,整个镇成长条型,沁水河贯穿全境,所以镇上垃圾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玉林店镇石沟村,绿色的地埋式垃圾箱已经投入使用。每天有运输车辆将地埋垃圾箱拉起倾倒箱中垃圾。于松伟表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陆续在全镇23个村庄安装地埋式垃圾箱,每家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农户将积攒的垃圾统一倾倒在村中设置的垃圾收纳处。 栖霞将建18处垃圾中转站 7月30日,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人来到栖霞市桃村镇垃圾填埋场,在距离清洋河2公里处,一个约占地10亩地大小、深10余米的的露天垃圾填埋坑已经饱和。周边垃圾臭味熏天,苍蝇满天飞。 栖霞市桃村镇水利站站长肖奎臣介绍,该处垃圾填埋场主要负责桃村镇区和周围5、6个村庄的生活垃圾,每天约40吨的垃圾运往此处。不用到今年年底,这个填埋场将彻底饱和。 由于该垃圾场距离清洋河仅有两公里,生活垃圾产生的污水会不会渗透进清洋河内?对此,肖奎臣表示,由于该场地属于红砂岩地质,不渗水,对水源没有污染。今后,将对这个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复耕,再划出部分区域建成垃圾中转站。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栖霞市自今年开始,将利用2年的时间,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18处垃圾中转站,实现全市953个村庄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 希望更多地方有好的发展规模和意识,希望中 国以后的农村要发展的比国外都好
循环养殖实例,为什么广大农民就是不学习这个呢? 循环养殖模式带来好生活 平顶山市新华区石桥营村的养猪大户任现宾就在他的养殖场开始忙碌起来,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得好好规划规划。   看到记者来访,任现宾兴奋得直搓手,领着记者在养殖场里转悠起来。在饲养区内,十二栋标准的猪舍整齐排列,水泥硬化的地面干干净净。处理排污的沼气池,通风、杀菌、淋浴、地暖等设备一应俱全。猪舍内有正“度蜜月”的,有怀孕待产的,有即将出栏的,一头头活泼、干净的仔猪或自由散步或眯眼小憩,每个猪栏边都安装着自来水嘴,小猪渴了用嘴一咬就可以饮水;鸡棚里鸡群和鸭群争相觅食,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   今年50岁的任现宾是石桥营村村养猪专业户。2005年开始养猪,2009年,任现宾扩大投资规模,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购买了70多头能繁母猪,100多只鸭,300多只鸡,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还建造了一个8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走上了循环养殖之路。   在这个存栏2000多头猪的养殖场里,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到猪粪恶臭。有关养猪的传统观念,在这里被彻底改写。   养殖场里的猪粪、鸡鸭粪和冲洗废水混合物都通过地下排污管道统一送进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烧水、做饭、照明和猪舍保温供暖,沼液、沼渣成了大棚蔬菜的有机肥料,蔬菜大棚中清理出的菜叶和卖不完的蔬菜成了猪娃们的美味大餐;猪吃不完的下脚料被鸡鸭洗劫一空,真正实现了“养猪业―沼气―种植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养殖场的一间仓库内,两位工人正不断地向搅拌机内添加各种原料。任宪宾抓起一把已经搅拌好的料粉介绍说:“你看,这就是我们自己配制的纯粮饲料,里面有玉米、豆粕、麸皮等,没有任何添加剂。让猪吃干净食,我们才能吃放心肉!”,记者也抓起一把闻了闻,一种杂粮面所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   办公室里,任现宾的妻子王秋凤正在忙着接待前来洽谈的客户。客户张先生来自山东的养殖大户,这次是专程来订购能繁母猪的。张先生说“这里的种猪品种不错,我信得过,”。   聊起创业经历,任现宾感慨的说:“以前我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如今通过发展生态养猪业,我家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光去年的年销售额就达到1200万元,能有今天的成绩,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修建这个养猪场政府帮我申请到了国家20万的专项补贴,去年底又帮我申请到了5万元的科技经费和2万元的能繁母猪补贴。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我这个‘猪倌’也越干越有劲了,今年我们准备大干一场,扩大养殖规模,再养300只羊,相信日子过的更滋润。” 那些农村的村长干部什么的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看看这些,真正能改变农村的知识呢? 只有恨少数有真正发现眼光的人才在关注并推广和宣传,帮助当地农民改变生活。
海上漂浮城市:乌托邦式未来人类居所或7年后问世 “新奥尔良理想城市栖息地” 这种外形怪异的三角形建筑出自美国建筑师凯文 朔普费尔之手,旨在把飓风对建筑物的破坏降至最低值,设计灵感来源于如何避免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新奥尔良市造成的巨大破坏。 “新奥尔良理想城市栖息地”高达1200英尺(365.76米),占地3000万平方英尺(278.71万平方米),可容纳多达4万居民。从酒店到商店、娱乐场和学校,只要是普通城市有的,这里都一应俱全。这个太空时代的设计甚至配备有花园、专用快速电梯和为步行者提供的移动人行道。 这座全新的漂浮城市将坐落在密西西比河岸,它能防止类似的自然灾难发生。其主体结构是中空的,强风能从中通过。其上安装的飓风板,可以确保把飓风对建筑的破坏降至最低。 凯文解释说,他的设计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需要克服恶劣天气对我们造成的身心损害,为新奥尔良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极为重要。第二个挑战是新奥尔良的水太多,高水位导致这里极易发生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第三大挑战是这座城市下方的土壤由数千英尺软土、盐和粘土组成,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很难建设大规模集中式建筑物。因此,我们克服这些挑战的办法,就是通过采用漂浮城市概念,充分利用这些看似不利的条件。” 这座超级城市漂浮在一个位置固定、充满水的盆地里,它的一部分与密西西比河岸上的现有陆地相连,另一部分向外延伸到水上。尽管这个独特设计是为新奥尔良打造的,但是该设计组认为他们的设计适用于任何海岸城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1%2F0822%2F10%2F7C2AUTKM00014JB5_6.html&urlrefer=ec7eafbaca6ce1c75e26deca965eb3e9
德¥国大力发展海上发电,政策支持是关键 从汉堡登船,出易北河,进入北海。风浪渐大,船身颠簸。两个半小时后,看到一根黄色圆柱屹立海面,随后越来越多的圆柱进入视野,有的顶部已架起白色“风车”,硕大的风轮徐徐转动。喇叭里宣布:“海风东”与“海风南”海上风电场已经到了。   “海风”风电场是德国最新风电项目之一,总投资12亿欧元,装机容量28.8万千瓦(288mw),可满足3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从船上看去,风电机似乎并不高大,看了资料才知道,每个发电机149米高,重626吨,风轮直径120米。42平方千米的风电场,共有80座风力发电机组。出于安全原因,我们只能隔了一段距离在风电场外兜圈子。   “海风”项目运营公司的公关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海风”风电场的选址经过了精心选择。海上风电场如果靠近海滨,水深较浅,安装维护较易,但需要进行详尽的环境调查,防止近海动植物生态被破坏;如果远离海滨,则安装维护较难,联网成本更高。“海风”虽然远离海岸线,但20公里外有一个叫黑尔哥兰的岛屿,可作为维护基地。   “海风”项目2012年开工,原定2013年底并网发电,目前竣工日期不明。风电场里已安装好的发电机数量不太多,其网站上的内容也很久没有更新。它的命运反映了德国海上风电企业的普遍遭遇。据报道,去年德国还有很多风电相关企业大规模招工,如今却都在大规模裁员,其中一家风能设备供应商Siag Nordseewerke公司申请了破产。已开工的海上风电场仍在持续建设,但不再有新项目上马。   今年8月上旬,德国里夫加特海上风电场竣工,但德国总理默克尔却取消了参加开幕典礼的计划。理由很简单,风电场建好了,却无法并网。由于电网铺设没能同步跟上,风电机目前都在海上空转。目前德国在北海已建好的四个海上风电场中,只有两个能够并网发电。   海上风电项目搁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投资不足和技术难题外,业界认为最主要的症结在于政策走向不明朗。今年初,副总理勒斯勒尔和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部长阿尔特迈尔联合提出,要对德国电价实施“封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补贴将大大削减。而在高成本压力之下,补贴是海上风电项目能够盈利的重要支撑。眼看大选在即,业界人士纷纷观望、彷徨,不知道政府下一步会怎么走。   西门子是“海风”项目的风机供应商。西门子能源传输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大卫多斯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上风电面临的挑战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政策环境方面的,“政策规章和发放许可证方面还有改进余地”。德国第二大电力供应商莱茵集团的能源政策事务负责人霍尔格·加斯纳更加直白地告诉本报记者,海上风电的成本当前还不能同太阳能等相比,所以稳定和可靠的政策更加不可或缺。莱茵集团今后几年将把可再生能源作为重点方向,“期待政府提供安全的政策环境”。   共有近1500家可再生能源企业落户汉堡,其中多数是风能企业。汉堡公私合营机构“能源集群”公共关系经理阿斯特丽德·多泽对本报记者表示,海上风电仍然是德国具有潜力的行业,预计大选后一两个月,政策前景会趋向明朗。
陆地上人口不断增加,就需要考虑向海洋发展,海上发电厂 挪威离岸钻油船公司 Sevan Marine ASA (SEVAN) 已经提出浮在海上的天然气发电厂,面积比一座足球场还要大,建造计划要价 15 亿美元,发电量可达 700 兆瓦,相当于 三分之二座核电厂的发电量。另外日本政府也已经计划在福岛外海打造全世界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力涡轮机。 Sevan 计划打造一个圆柱形的平台直径 348 英尺,置入发电设备包括西门子供应的涡轮发电机,日本第二大造船厂 IHI 则提供液态气体储存槽与打造船体。庞大的离岸发电计划提供日本公司发展离岸设备的机会。 此海上平台会定锚在离岸 5 公里到 50 公里的深海处以减缓海啸冲击,并打造海底传输线缆运输电力。此外他们还必须考虑平台的位置,对渔业造成的影响,以及是否需要在岸上视野可见的范围。报导指出,既然离岸天然气厂可行,核电厂或许也可以建在海上,如此一来对地震与海啸威胁或许就能够免疫。 海上核电厂的计划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提出,俄罗斯国营核电厂 2007 年开始打造含有两座核反应炉的船体,船体计划于 2016 年完成。同时以色列公司 IDE 正在设计搭载海上海水淡化系统的船,土耳其的 Karadeniz Holding AS 公司运作发电船,可以在紧急需要用电的时候派上用场,目前七艘船可以提供约 1,000 兆瓦的电量。 太阳能厂也有计划搬到水上,日本公司 Kyocera 与 Century Tokyo Leasing Coporation 八月时表示他们计划在水库上打造两座太阳能电厂,位于日本西部兵库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