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okusquares sudokusquares
自由的心灵
关注数: 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4,120 关注贴吧数: 7
张国荣和巩俐主演的电影《风月》------adapted from叶兆言《花影》 记者:很多人看过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和巩俐主演的电影《风月》,但未必知道这是根据你的小说《花影》改编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后才开始被大众接受,已经成了现在的一种常态。你觉得纯文学要获得市场是否要作出向大众趣味妥协的倾斜?      叶兆言:每种艺术形式都有一种宿命。作为一名作家,我能做的只是全力以赴把作品写好,有机会得写,没有机会也得写。能不能获得市场,会不会畅销,不是我这个作家考虑范围内的事。我考虑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既不能和别人写得一样,也不能和自己以前写得一样。      我特别喜欢巴尔扎克的一个观点,作家的所有作品叠加起来就是一个展览馆,所有作品都是这个展览馆里的一部分。我对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很认真,因为我希望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把以前的书带动起来,吸引读者走进我的那一个展览馆。所以我不会拿“迎合”来冒险,我要对得起自己的作品。况且,以我曾经做过出版社编辑的经验判断,文学作品的畅销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可能通过某个“配方”来制造出畅销元素。      我觉得文学是从内心深处淌出来的,有很多时候,不写就难受,只有写了,才排解了。所以对我而言,不可能为了迎合他人趣味而像做菜放料一样“配制”自己的作品。      我的态度是,你可以希望别人读你的书,你不可以要求别人读你的书。
【转贴】阴影中前行——追思张国荣 香港电影专家:贝·罗根   首先我们现在身处的就是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也就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不幸自露台跳楼自杀身亡的地点。香港以外的地区很难体会张国荣这位偶像巨星的突然离去是多大的损失,因为多年以来他都是香港演艺界的中流砥柱。但突然之间他犹如流星划过这酒店的楼台黯然陨落,想起今天我在这酒店旧地重游,不禁令人神伤。但我也觉得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能追思一下张国荣对于香港电影业的重要影响以及我个人对这位对香港电影业贡献良多的出色演员的印象并向香港以外的人们介绍他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大家明白为何他的离去是香港影坛如此大的损失。                       张国荣的独特的地方是他几乎涉及演艺界的每个领域,而且非常成功。首先,他是香港第一代唱而优则演的艺人。一般而言,以前电影演员都不曾有当歌星的经历。但他例外,而且他不管是在影坛还是在歌坛都同样成功。但有趣的是,现在演员也稍微涉足歌坛或者歌手涉足影坛的事情在演艺界已经很普遍,但鲜有两者兼得者。但张国荣能把两方面都兼顾得很好而且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更有趣的是,很多香港人开始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歌,但国外很多人认识张国荣是因为看过他主演的国际知名的《春光乍泄》和《霸王别姬》,他们根本不知道张国荣是位歌星。所以他在不同演艺领域间的转换的游刃有余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使在国外这都是一个禁忌,比如歌星去演戏或者影星去唱歌,而张国荣竟能在两个领域都取得同样的巨大成功,这真是非同凡响。另一样关于他的不寻常的事是虽然他没有站出来说自己是同性恋,但他在生活中的确是个同性恋者。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而且他在采访和访谈中暗示自己性倾向的言论比同时代的艺人要多的多,而且他作为同性恋者,同时却能把异性恋者、同性恋者,阴柔和洋刚的不同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在西方,如果你公开了你是同性恋的身份那么你在演戏选角还有观众对你角色的接受度方面就会受到限制。但相形之下,张国荣的私生活虽然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他的出神入化的演技令他能够演任何他想演的角色,观众都会接受。他能够突破不同性向的角色的过人演技实在令人敬佩。
【^_^】可惜不是你-Chinese dance troupe bring'Butterfly Lovers' The Arts Our network sites   seattletimes.com | Advanced Chinese dance troupe brings 'Butterfly Lovers' to Seattle The Beijing Academy of Dance brings selec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o Seattle Feb. 27-28. Originally published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at 7:01 PM 7:30 p.m. Saturday and Sunday, Paramount Theatre, 911 Pine St., Seattle; $25-$70 (877-784-4849 or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tgpresents.org%2F&urlrefer=770a0835b2c5b6bb85490a948f5cfad6). Remember the Barbra Streisand film "Yentl"? Well, Western theater does not hold the monopoly on forbidden love. In the "The Butterfly Lovers," a Bejing Academy of Dance production that will be performed at the Paramount Theatre this weekend, a beautiful and wealthy young woman falls head over heels for a handsome young man — and he with her. Only, just like in "Yentl," this "he" is a woman in disguise. And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period (265-420 A.D.) such liaisons were barely heard of, let alone tolerated. This ardent romance is portrayed in an act-long, colorfully staged production by the Bejing Academy, a relatively new troupe (started in 1987)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performance forms with modern stage influences. The first half of the program is devoted to such shorter works as "Emperor Qin Shihuang Calls on Troops," which sports a score by famed modern Chinese composer Tan Dun; "Singing while Treading," an homage to an ancient dance form of the Han people; and "Lotus Flowers in June," in which "the whole stage seems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 large lotus pond with blooming lotus flowers competing to show off their beauty." Misha Berson, Seattle Times theater critic
【转载】现代舞的先驱—依莎多拉邓肯 邓肯是当代最伟大的舞蹈家,是舞蹈艺术的伟大革新者,是现代舞蹈的先驱。    邓肯于1878年5月27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一位诗人,母亲是乐师。邓肯降世不久,她一直随母亲生活。邓肯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一群兄弟姊妹,从小受母亲熏陶,个个都热爱戏剧。可是,十分贫寒的家境使她们无法得到正规的艺术训练。    迫于生计,邓肯很小就开始给附近的孩子们做舞蹈教师。她和姐姐一起,编创了各种优美的舞姿。她们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旋律、诗歌的意蕴和自然风韵。一次在伦敦的公共花园里,邓肯展示了她优美的舞姿。一位贵夫人发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并把她介绍给上流社会,作私人表演。这时邓肯的名声已广为传播,但生活仍旧窘迫。   1902年,邓肯到了巴黎,她很快名扬整个巴黎。此后,她到过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还到过希腊。1921年,苏维埃政府邀请邓肯去苏俄,她满怀喜悦地踏上那片新土,并受到热烈欢迎。不久,她同苏联诗人叶赛宁结婚。1925年,叶赛宁自杀,邓肯又旅居巴黎。   “最自由的身体蕴藏最高的智慧”,这是邓肯的艺术目标和准则。她从小就反对传统的芭蕾舞,认为芭蕾舞不是“真正的舞蹈”,她的舞蹈理论深受柏拉图、尼采、卢梭和惠特曼等哲人的美学思想影响,她开创的现代舞具有与传统芭蕾完全不同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更属于美国。    邓肯的舞蹈在欧美红极一时,千千万万的观众为她倾倒。她因此而被誉为“一代舞后”和“现代舞之母”的称号。    1927年9月14日,邓肯围着的长围巾突然卷进汽车轮子里,飞旋的车轮当场把她勒死。时年49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