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广露
玛丽莲梦广露
关注数: 20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0,855
关注贴吧数: 6
再求教:“100%完成度”的成就怎么获取? (单机)任务全完成了,怎么还没有这个成就呢?
求教:打兔子最后一关怎么过? 有什么诀窍?前49关一直用突霰过的,第50关实在过不去了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姚凌掐架、唐一菲躺枪 首先声明我不是唐一菲的粉丝,现在把唐一菲摆我跟前我都不认识——好吧,其实我本来连凌潇肃都不认识——唐一菲的戏我是一部都没看过,我基本就不看电视剧,也不认为唐一菲是明星,感觉三线明星都算不上,凌潇肃也是如此——粉丝们也别误会啊,我也不是来黑唐一菲的,我就是路人丙。 姚晨能认识,她的戏我看过《武林外传》《潜伏》,都是其中几集,武林外传有感,潜伏无感。我也不是姚晨的粉丝和黑。 我要说的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姚凌掐架,好多人都骂唐一菲是小三如何如何。凌唐发生感情时姚凌还没离婚不假,可那时候俩人已经过不下去、同床异梦了吧,姚找了别人,凌也找了别人,怎么不骂曹非呢?曹非为什么就不是小三呢?尤其现在巨春雷爆料,姚晨先出轨,凌潇肃找精神寄托找了唐一菲,唐一菲有什么错?可现在网友一掐架:挺姚晨的把唐一菲拎出来,“小三”巴拉巴拉骂一顿;骂姚晨的也把唐一菲拎出来,“唐一菲是小三不代表姚晨没出轨”巴拉巴拉骂一顿——唐一菲招谁了? 另外,说唐一菲搏上位搏眼球借机炒自己我也觉得不太靠谱,搏眼球炒作什么的,一是搞搞绯闻就行了,没听说把婚姻搭进去的;二是炒也得找个名气大点的呀,凌潇肃大伙原来都不知道这个人,傍着说相声的陈寒柏炒也比凌潇肃名气大、出镜率高。
正能量:感谢廊坊好人 就在刚才,9岁的孩子和70岁的奶奶去文化艺术中心公园玩,俩人走散了。孩子还不记得奶奶手机号,哭的什么似得,碰上一位叔叔,给我打了个电话。我问清地点,又联系我妈去找(本人不在廊坊)。那位大哥带我孩子等了半天,终于把孩子交我妈手里。我和我妈都非常感激,千恩万谢,问人家姓名、单位,都没告诉。 特发一贴,感谢这位好心的大哥,希望这位大哥看见,祝好人一生平安。俺向这位大哥学习,多做好事善事。
纪念马三立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相声群英会在津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玛▪露):8月30日,纪念马三立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相声群英会在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到会讲话。 姜昆在讲话中指出,马三立先生作为中国相声界的泰山北斗,为祖国曲艺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爱戴,是中国曲艺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青年时期,马三立先生刻苦努力、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解放后,马三立先生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创作和表演了《开会迷》《十点钟开始》等一系列歌颂新生活新面貌的好作品。十年浩劫期间,马三立先生受到四人帮残酷迫害,但他对党忠贞、对信念坚定,终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焕发了艺术的第二春,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偏方》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马三立先生桃李满门,为相声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培育一大批英才。我们今天纪念和学习马三立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学习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继承和学习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继承和学习他高尚的艺术品德和艺术修养,继承和学习他创新的艺术理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继承和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宝贵品格,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市曲协等单位负责人冯巩、李金斗,曲艺界代表常贵田、师胜杰、常宝华,以及马三立先生家属马志明等参加了大会。会上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太nb了!科学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 @信浮沉 编剧、导演,@八股档 主演。太nb了。。。 主教:都!大胆伽利略,上的堂来,为何不 划十字? 伽利略:这个。。。心中有主,不划也罢! 主教:伽利略,还不将叛教恶行一一招来! 伽利略:呵呵,好好好,大人听道哇—— (唱摇板)伽利略生在那比萨小镇, 教士(白):乡下人! 伽利略(唱):自幼儿最喜好物理天文, 教士(白):从小就反动啊。 伽利略(唱):我也曾看大钟把摆动算定, 教士(白):那全是你蒙的! 伽利略(唱):我也曾观明月(转流水)全是大坑。 写写书教教课赖以活命, 辗转在那不勒斯、热那亚、罗马和都灵。 我是广有学名! 教士(白):还是个流窜犯! 伽利略(唱摇板):与教会不曾有半点不敬, 今日里审判我所谓何情?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5MzUxNjI0.html&urlrefer=ede646d2b8e973878d39b74a06130f6c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标题是骗人哒。我要说的是,感觉有几位演员的声音,老了之后和前辈越来越像。 1、马季和侯宝林。我听马季的《卖布头》感觉到的,有几个地方特别像。 2、李立山和赵佩茹。一直感觉声音很像,但赵佩茹的声音要比李立山放松。 3、石富宽和赵世忠。前阵听刘颖、石富宽的《捡漏》忽然感到的。 4、于丹。于丹的声音老觉得像个相声演员,一下又想不出像谁。年轻时的谢天顺?
新手,这样养乌龟,请大家指教 先说乌龟怎么来的哈。半个月前带孩子去老家的一个公园捞小鱼养着玩,鱼一条没捞上来,捞上来个小乌龟。后来听人说是别人刚放生的。原本想放了,可我们那个公园就一个小水池子,人暴多,我不带走,转身别人就捞走了,被做汤也备不住,所以带回来北京了。 将来还想放生,但不知道北京有什么好地方,就先养着。乌龟壳比鹅蛋小比鸭蛋大,大概是草龟。我现在的养法: 一、养个小洗脸盆里,里面放了块石头,水不没过龟壳。乌龟在里面拉屎我就换水(提前晒过的),基本上两天一换。但是乌龟只在水里,从不上石头上(石头不平) 二、每天白天放水里,晚上我把它拿出来放阳台上,让它爬,天亮在捉回去。主要是洗脸盆太小,觉得乌龟没有活动量,太憋屈,让它运动运动。 三、一天喂一次食,生肉或生虾。喂过黄瓜它不吃。我也不知道乌龟吃什么素。 以上,喂养方法科学吗?大家有什么要纠正的或者建议? 另外,大家有什么放生的地方推荐下?我还是想把它放了
技术党,50级了,重玩 50级好长时间了,其实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就是攒星章买一些星章武器看好不好玩,另外等更新有没有新任务。昨天突然派发给50个星章,然后去抽奖,一点就系统退出了,再进,所有的钱、经验、星章都没了,一切清零,但以前的成就还都在。 今天痛下决心,删掉重装,从头玩起,也弥补以前乱花星章的遗憾。
早上听FM87.6,转述李国盛回忆(大意) 听的时候正放侯宝林、李国盛的《醉酒》。播完后李国盛回忆,当时郭全宝得心脏病上不了台了,侯宝林才找他捧哏。当年在相声班汇报演出的时候,他说的改行,说的时候侯宝林进来,对他留下了印象。好像侯宝林的相声他大部分都说过(这句我没听清,不知道是他本人都说过,还是和侯宝林合作的时候,把侯的相声说过一遍) 他和侯宝林说过一个《永动机》,是第一届科学大会的时候说的,可惜没有录音。演出之前,侯老提出说这个词他背不下来,中央台导演等都傻了,说那怎么办?侯老一指李国盛“他逗”。李国盛说他太感谢刘老师(刘宝瑞)了,因为刘老师让他们学捧哏的必须把逗哏的词也都背下来。
忽然发现,X战警和葫芦娃本事差不多 有力大无穷的(野兽&大娃),有未卜先知、聪明过人的(教授&二娃),有金刚之身的(金刚狼、钢力士&三娃),有玩火、玩闪电的(火人、镭射眼、暴风女&四娃),有玩水的(冰人&五娃),有来无踪去无影的(蓝魔人、幻影猫、快银&六娃),有能把别人武器吸走的(万磁王&七娃)。嗯嗯,其实中国影人已经和欧美大片很近很近了。
茅房记乐 昨日黄昏,余伫立楼头,仰见月明星稀,兴之所至,方欲咏而歌之,忽小腹坠涨。遂登溷,而觉小便炽痛,淋漓不畅,若有物阻于中。如此数次,痛楚实难自已。 天交未时,梦中又觉溺意,乃起如厕。解衣方欲行事,思念一动,福至心苗,急寻一虎子,以盛溺也。初炽痛阻涩如昨,忽闻盆中有物坠叮当作声,继而通顺异常,如河出壶口,潮涌钱塘,酣畅难以尽说。审视虎子内,水流清冽,波澜不惊,其中赫然一物,沉于盆底。沥而得之,清水浣净,乃一石子,肾结石也。夫未医以汤散、针石、微波无痛技术而自排除体外者,有几人哉?心下大乐。 入室掌灯,见妻犹熟睡,枕斜鬓乱。乃呼起,密示之,俱以告。妻一见此石,大惊。熟视之,见石0.6厘米×0.3厘米见方,色若雄黄,坚比石英,虽利金而不能伤,灯烛所照,熠熠闪光,诚如石英岩之类也。乃悟前人“刮风也不透,下雨也不漏,多么快的剪子也铰不动它”,非唯譬布头也。而“坚如磐石,十分美好”之辞,则几近谶语也。 余谓肾结石,微末始于人口,块砺终于下身,初进以盘盏,终盛以虎子,虽五腹六脏而不能消,胃酸胆汁而不能化,而沙聚于柔软轻脆鲜嫩弹牙如大腰子之内者,无形而为有形,纤软而为艰坚,此非阴阳生息之法、五行变化之数也哉?自然造化之妙,人工何能及也!把玩良久,念此心中叹叹不已,遂以兰桂香椟贮之,以为传家之宝。 深化改革三年五月十三日记。
哪些相声可以进《语文》课本? 隔壁楼提到把相声选进语文课本。这里的确涉及到一个文学性或者艺术性的问题,或者文本说要体现出相声语言的幽默、讽刺。《报菜名》经典,上了教材读不出来贯口的水平啊。大家探讨一下,哪些相声有足够的文学性或者艺术性,可以选进语文课本(不限于传统相声)? 我提个赵心敏班德贵的《错误不在我身上》,姜昆唐杰忠的《辞职之后》。觉得这俩的文本可读性很强,读起来也应该很幽默。嗯,就想到这俩。
苗阜王声说过一种对口评书,谁还听过? 网上听了两段,一段秦琼卖马,一段岳飞出世。就是评书由俩人拆着说,分包扮演角色,声口基本还是评书(特别是王声),也掺了不少包袱,有的还挺逗。这算新艺术形式吗?还有谁说过? 另,苗阜老师文化功底确实还需要加强,万俟卨(mo qi xie 莫齐谢)怹说成“万莫齐”了,我这一脑袋白毛汗
【粗大事了!我是来奔走相告的】嘻哈包袱铺十余名演员集体退出 2月20日晚,高小攀的嘻哈包袱铺,连旭、回凤超等十余名演员同时集体退出,加入新演出团体“聚乐部”。截止目前,有王惟、连旭、回凤超、耿闿坤、崔曙光、程宇桐、刘凤鸣、张泽洋、徐凤坤、李洁宇、陈威、杨佼佼、陈龙、孔超、郑宇坤、周鹏飞。上述演员几乎同时发微博宣布退社。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拨儿。另外,不知道张伯鑫、赵臣这二位何去何从。
早上听了一段苗王的相声 河北旅游广播播的。讲他们小时候在学校的事,地理老师是河南口,语文老师是烧锅炉的刘大爷,陕北口,问快捷酒店最早的代言人是谁?是孔子,因为孔子是儒家(如家)的代表人物。挺逗的,但没听完。不知道是哪段。 前两天,河北旅游广播播的德云社烧饼曹鹤阳的一段,也是讲小时候学校的事,我也没听过,太散了,散文相声,没准词,不如苗王这段——好吧,说实话我都想不起来烧曹二位说了什么了。
大伙来玩这个 窦尔墩:“镖客言讲此马,因何提起‘枉然’二字?” 黄天霸:“寨主哪里知晓,此马的主人,乃是个大户人家:每日有二百名教习,三百名家丁,回事房、管事处、开汽车的、花把式、喂鸟的,连佣人全算上,一千三百多人。”
「转贴」为什么满腹经纶那么火 一定有炒作、关系的成分在。但这段真是好,之前在相声广播听过两次原版《歪批山海经》,真心的,能把我这听十几年相声的人逗乐是不容易的。比北京这版好。苗北京表现太紧张,也太快,调句坎叫太“马前”了。 为什么说他好,听听《纠纷》就知道了。 靠口音分人物,他就有了艺术味儿。挑担牵马、哪吒精卫前后有照应的手法,整段典故串门的风格也是统一的,比起现在其他相声大赛演员以及大班主的微博段子集,至少从逼格上就甩开八条街。 王声的冷面真不错。有很多的包袱,像“刚才是个幻觉”“把汪精卫填海里”“陈璧君成寡妇追日本去了”的确出人意料。(未完)
苗阜、王声的几段相声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4Njk2MTU2.html&urlrefer=250c4fbc53fc8738b4832b521419e460 满腹经纶 北京卫视版
「满腹经纶」的几个瑕疵 1、梁山泊中的“泊”读音同“泼”,和梁山伯的“伯”不同。 2、梵蒂冈、梵文中的“梵”读音同“饭”,和繁体字的“繁”不同。 3、蛏子中”蛏”读音同”撑”,不读”胜”
关于《我爱陕西话》的看法 这段是能够成为精品的段子,如果仔细打磨的话。听的是剧场版的,前面太拖太碎,入了正活后不错。我的建议是按照刘文亨先生《评书漫谈》的路子捋捋,把枝蔓大刀阔斧地去掉,改成学评书,学四川评书、东北评书、天津评书、上海评书,最后用陕西评书当底,也许是个思路。
希望苗阜、王声老师再接再厉 大概一个多月前,「满腹经纶」在北京台喜剧幽默大赛播出后,相声吧曾经热议,总体上看好;并延伸找到「我爱陕西话」等作品,认为底子也很好,能改成精品。这次苗阜王声二位老师一口气上了三个省的春晚,段子在网上疯传,好评如潮,可喜可贺!希望两位保持冷静,坚守艺术追求和艺术底线,出好作品,说干干净净的相声
相声演员王声介绍 王声,艺名王宏声,绰号王大夫,青年相声演员,师从相声演员郑文喜先生。陕西青年曲艺社(青曲社)秘书长、陕西省青年曲艺家委员会副主任。与青年相声演员苗阜搭档,表演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另外其在评书表演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豫剧版《Super Star》!尽管与相声无关,但实在不忍独享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1NzI2NDA4.html&urlrefer=ed6a43a048b7c9bcd8c7e816feb829ef
转仨微博:东东枪、王玥波、启贺关于相声的讨论 东东枪:右边这句话是近些年看过的说相声的说过的最准确最痛快最令人振奋的关于说相声的话。//@王玥波:二人转化的对口相声和脱口秀化的单口相声,以及各种化的相声,都是不会说相声的说相声的说的相声。相声艺术没有变,因为还有会说相声的说相声的在说相声!//@启贺: 对口相声二人转化,单口相声脱口秀化,这是相声艺术前进滴发展方向吗?
受毛毛虫帖子启发,预测一下哪些字可能变成多音字或干脆变音 我先说: 那——nei 这——zhei 啪——pia 叭——bia 波——po
转帖:大饼叔叔太平歌词《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出趟城西, 坐在了雪橇上他笑嘻嘻。 火红的长袍在身上罩, 胸前飘摆一部银须。 拉雪橇的本是一匹梅花鹿, 雪橇上放着许多好东西。 有学文化的笔记本, 钢笔铅笔文具盒, 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 挠痒痒的老头乐么哎嗨呀…… 哎妈呀圣诞老人咋干东北去了尼。
魔王的封印进来!少儿不宜 @魔王的封印
不爱听它,恰因为它是经典 这两天,集中听了夏花推荐的、还有其他人说的《卖布头》,确实是各有所长,各有各味。然后,忽然想起了侯宝林的卖布头。侯老的这段活,说实话小时候尽听这版了,听腻了,都想不起来上次听是什么时候了。然后,听了许多的版本之后,静下心来从新听了侯先生的卖布头。太熟悉了,从这种熟悉中,这次我听出了巧妙,听出了经典。找寻各种刺激之后,我还是回到了经典身边。过去听腻了,正是因为它是经典,而且唾手可得,于是耳熟能详,不再在乎,不再听它。但是经典就在那里,不论你在乎不在乎,静静等着你的回归。
打倒黑权威!说说我怎么都不喜欢的名家名段 我先认罪哈,少马的《大保镖》,我也知道好,就是不感兴趣。最爱听他两段:纠纷,犹豫症。 姜昆《如此照相》,捧这段的人也很多,但我听过没感觉。爱听他的《错走了这一步》。 姜宝林、郝爱民、魏文亮三位老先生,他们的爱听的段子很少很少……我反思了一下,他们的声音是个重要因素。 王玥波的评书,捧得人也挺多,真无感。总觉得他说书时,说话重音有问题,每句话重音都放最后几个字上,听上去音韵特别特别单调。我这人还有点强迫症,越听出毛病来越注意听毛病,越听越别扭,然后换台。 你们有吗?
王谦祥先生单弦《风波亭》(2013年11月26日演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QwMjAwNzQ4.html&urlrefer=2c28902db5048f7ecc32c4b645c44acf
你们是亲戚吗?——那些撞脸的相声演员 于谦和金正日、李菁和姚晨我就不说了。最近又新发现了几个撞脸的相声演员。
东东枪关于“相声有味怎么定义”的回答(转) 问:都说传统相声有味,是指节奏比较慢吗?有味怎么定义? 答:我觉得这事儿是这样的—— 1. 新相声不一定都“没味儿”。传统相声也未必都“有味儿”,这事儿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比方说,很多1980年代的相声,都很值得细品。 2. 直观点儿说,怎么着才叫“有味儿”呢?一段相声,能让你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仍觉得有趣,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重听,还都能发现新的有趣之处——用经济学的词儿来讲可能得说成是边际效益递减得比较慢……这就叫“有味儿”。反之,就叫“没味儿”。 3. 我觉着相声的“可反复收听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衡量相声作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4.相声没味儿就导致每个段子的生命周期都特别短。大家听了这段儿就盼下一段儿,老盼着听新的,甚至天天抱怨演员怎么还不出新段子……这未必好。 5.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为什么戏要听熟的?因为欣赏的已经不再是剧情,而是技巧和感情。 6. 而由“熟”到“听不腻”,又是一重天。 7. 白糖水,喝到嘴里是甜的,可甜过去也就甜过去了。喝茶,刚入口未必觉得如何,得慢慢品、甚至得多泡几次,才觉出那点儿回甘来。这可能就是没味儿与有味儿的区别。 8. “有味儿”的原因,我猜不外三点:精致、丰富、深刻。让作品变得“没味儿”的原因,也就是其反面:粗糙、单调、浅薄。 9. 什么叫精致丰富深刻?可以看看 @李夏炎 回答里举的那段例子。关于“文章会”里那几句捧哏台词的解读。那就叫精致丰富深刻。 10. 因为精致丰富深刻,所以“有味儿”,所以禁琢磨,所以值得一句一字地听。反之,就让人觉得寡淡,听一遍就该打硬盘里删了。 11. 传统相声,往往是一段相声被好多演员表演了好多年,不断在观众面前检验、打磨修整的,所以,精致丰富深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跟那些供人把玩的手把件儿似的,那么多年了,都养润了。而现在的相声作品,很少有哪段儿是大家都来演的了。老张说的段子就是老张说,老李肯定不会碰,老李创作的,老张也不会拿来表演。而且,刚才也提到了,观众、专家们也不断要求演员出新作品,好像重复说一段已经说过的段子是一个很丢人的事儿——手把件儿,玩一天就换一个新的,结果必然是哪件儿也养不出来。速生,速朽。 12. 我以前引用过一句曹禺先生的话。是一篇别人回忆曹禺的文章里提到的。我觉得说得特别透。他说:新奇的东西是以奇取胜,所以新奇的东西不一定好,而好的艺术永远新奇。 13. “永远新奇”。让你尝到的每一口都像头一口那么好吃,那么惊艳,那么愉悦……可能这就叫“有味儿”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