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车库 Continentair
关注数: 65 粉丝数: 142 发帖数: 2,603 关注贴吧数: 4
格林威治车库 BMW M635CSi 代号E24,问世于1976年的6系是第一代冠以6系之名的宝马,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从1976年到1979年,宝马一共生产了86216台第一代6系。 6系作为3.0CS(E9)的继任者,不同于前作的意大利风情小巧圆滑,6系是一款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豪华舒适,风格硬朗的大型GT。 6系的设计风格深受70年代潮流影响,狭长而前倾的车头、修长内敛的侧面线条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BBS轮毂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气势。鲨鱼头前脸是这代6系的亮点所在,既凌厉又富有力量感,攻击性十足。80年代宝马主要车系都采用了这种鲨鱼头的设计语言,而6系则是其中最有个性的产品,也是80年代宝马精神的一大代表。 作为6系中动力最强劲的版本,M635CSi于1983年推出,采用的是经典的M88直六引擎,这款3.5公升自吸引擎最早被装备宝马第一款超跑——M1上,在6500转时能爆发282hp 马力,是70、80年代最杰出的赛车引擎之一,涡轮增压加持后用于M1赛车的M88甚至能爆发900hp以上的马力。稍晚推出的M535i和M5也采用了这款引擎。M88的改型S38则一直沿用到第二代M5上。 对德系经典车型,AutoArt一直毫不含糊。作为千禧盒产品,635CSi和M635CSi都做了数种颜色,还有Shadow-Line这样的特别版本以及原厂盒,还有落场赛车版本,要收齐6系绝对不容易。做工也保持了高水平,型准和姿态都都非常令人满意,还原度很高。金属漆漆面虽然时隔多年有少量起疹,但是仍然光洁。电镀的BBS轮毂非常精细,而且和其它电镀件一样闪亮,转向角度很大,拍照效果相当不错。 内饰也是AA千禧盒水平,缺点是座椅的塑料感稍强,仪表和中控台的细节刻画精细,地板植绒也很细腻。引擎舱的还原度也很高,质感也不错,还有诸多细节也没被遗漏,不过引擎盖没有设计支撑杆。另外,6系模型采用了金属底盘,整车分量十足,非常压手。整体来说,AA做出了老6系的精髓,做工也超过了AA千禧盒时期的平均水准,是一款相当出色的车模。
格林威治车库(Greenwich's Garage) BMW E32 730i 距离上一次发帖已经有几个月了,在此确实要对各位朋友说声抱歉。最近外拍了一台老宝马,这次就发一下对这台经典老宝马的赏析和外拍吧。 代号E32的第二代宝马7系推出于1986年,持续生产到1994年。国人对这一代7系的熟悉程度应该远远低于第三代7系(E38),而且这一代7系的市场表现不如它的竞争对手,极为成功的奔驰第六代S级(W126)那么出众,影响力也远远不如S级。不过,E32还是非常经典的一代7系,外形十分硬朗,充满七八十年代的宝马风格。 这台模型由迷你切出品,应该是零几年的产品,也是一台老模型了,不过车况保持得还是很不错的。老迷你切由于工艺所限,做工上有一些缺憾,不过型准把握得相当好,真车的姿态还原得比较到位,缝隙控制也很不错,分量也是相当重,总体来说还是十分有诚意的,比较令人满意。 下面开始赏析 E32的车头气场十足,体现了典型的七八十年代楔形主义风格,”鲨鱼头“设计也十分明显。迷你切把E32的气势还原得非常到位,可惜如此明显的死鱼眼在失真之余也给车头添上了几分滑稽之感,这一点十分可惜。不过车头的镀铬件历经十几年还是如此光亮,确实值得赞赏。个人认为E32车头的最佳拍摄角度是侧面45度俯拍,最能体现那种向前俯冲的动感。从侧面看,迷你切把E32前低后高的姿态还原得十分到位,左边的门缝挺均匀的,不过右边的门缝略大。这款14寸的轮毂是最经典的宝马轮毂之一,和这一代7系的气质相得益彰。迷你切把轮毂的质感还原得相当到位,这一点非常令人满意。从车尾看,车尾的还原度也是很不错的,迷你切在较好地还原了车尾总体形态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细节,那几道细细的棱线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尾灯并没有出现头灯那样的死鱼眼情况,比较满意。排气管那里甚至做出了一点尾气熏黑的效果,可以说是令人惊喜的。不过,没有车牌令车尾显得有点空,迷你切在这一点上也是偷懒了。不过,这对玩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从另一方面来看,反而给予了玩家更高的自由度。内饰方面,这台E32的内饰做得中规中矩,木纹装饰的效果不错,独立的仪表很清晰,中控台和空调出风口效果尚可,塑料感稍强,座椅的质感不错,安全带插槽比较敷衍,B柱下端的螺丝很碍眼。总体来说,这台E32的内饰还是可以的,差强人意吧。引擎仓是E32的亮点所在,首先引擎盖由铰链连接,给予了它较大的开启角度,观赏性十足。那台代号M30的直6引擎做工可圈可点,虽然塑料感还是有点强,但是各种独立件、管线细节都没有被忽略,感觉略输于AA,不过也可以说是相当良心了。这么好的一台老车,除了赏析以外,外拍也是肯定要有的。总的来说,这款迷你切E32 7系确实是一款经典模型,虽然有些地方不够尽如人意,不过也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我想拥有它的朋友是肯定不会后悔的。希望各位朋友能喜欢我这次做的赏析,谢谢大家。
格林威治车库 (Greenwich's Garage) Jeep Grand Cherokee 大切诺基是吉普的主力SUV,它从切诺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切诺基在保留吉普传统的越野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公路性能和乘坐体验,大切诺基一经问世就成为了一款受欢迎的车型,还大大提升了吉普的品牌形象,让吉普从纯粹的“越野车”变成了可以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全能车型。历经四代的发展,大切诺基已经和牧马人一道,成为了吉普的代表性车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大切诺基还是北京吉普合资后自主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可以说和中国非常有缘分了,也是很多九零后(包括我在内)的童年回忆了。 这台第二代大切诺基的模型由AA出品,也是十多年前的老模型了。老AA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用心,总体型准把握得不错,漆面光滑厚实,灯具细节到位,内饰也比较用心,真车上有的结构和细节大部分都能很好地还原出来。可惜由于工艺限制和理念差别,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例如进气隔栅的内部没有镂空和前门没有装侧窗,略有遗憾。总体来说,这款模型还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头灯和雾灯都做得相当不错,炯炯有神,不过前脸没有车牌显得有点空,进气隔栅后面没有镂空也影响了质感。型准基本没有问题,各种缝隙都很小,比较令人满意,不过前门没有侧窗让人很无奈。内饰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中控等部件都比较精细,不过仪表板就是一张纸有些难以接受,座椅的塑料感太明显,影响整体质感,也是AA的通病了。引擎舱效果尚可,独立件还是比较精细的,可惜所有部件都是塑料制品。 拿到这台大切诺基以后我马上把它带去了外拍。 首先是一组水景,在水边拍摄一定要长镜头,不然会很辛苦。桥上外拍
格林威治车库 (Greenwich's Garage) BMW M1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参加更高级别的汽车赛事,宝马委托兰博基尼在1972年BMW Turbo的基础上开发一款中置引擎赛车,由于合作中出现了各种分歧,兰博基尼留下7台原型车以后退出了合作(兰博基尼后来在M1原型车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代经典——Countach康塔什),而宝马独自完善了原型车,BMW M1由此诞生,它是宝马第一款采用中置引擎的民用跑车,也可以被视为是宝马的第一款超跑。BMW M1的生产周期很短暂,从1978到1981年,宝马M部门手工制造了453台M1,其中20台被打造为M1赛车,稀少的产量让M1成为最罕见的宝马民用车型之一。M1装备一台宝马M88/1,3.5直六发动机,马力273匹,可以让M1达到260KM/h的速度,在M1赛车上,这款引擎经过涡轮加持,可以爆发出850匹马力,可谓惊人。在历史意义上,M1开创了宝马中置后驱超跑的历史,可以说完全不输M3,可惜和M3相比,M1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遥不可及。而且,和同时期的超跑,尤其是和兄弟车型Countach相比,M1虽然性能优越,但是外观设计有些过于朴素低调,所以比较小众。M1不够成功估计也是宝马三十年后才推出第二款超跑——i8的重要原因。 这台Norev出品的BMW M1,是我上个月在温哥华最大的车模店Wilkinson's Automobilia买到的,我之后会发一个帖子专门介绍那家店。BMW M1在加拿大很受欢迎,以至于我买的这台已经是店内最后一台M1了,可惜M1在国内还是比较冷门。我没有对比过Norev和Minichamp的M1,不过总体感觉差不多,Norev的型准没问题,漆面也很不错,比较让我满意,可惜Norev在细节上比较一般,前进气隔栅没有镂空,内饰十分粗糙,发动机细节不佳,车顶天线太粗等等,Norev的细节做工仍然有待提高。不过,就历史意义而言,这车还是相当值得收的。BMW M1的设计非常简洁明快,体现了典型的70年代楔形主义风格,车身上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出于功能性考虑,而且还很好地传承了宝马的设计风格,虽然第一眼看起来平淡,但是越看越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浅灰色的漆面还给这台M1带来了未来感。我还把这台BMW M1带到了温哥华海边外拍,虽然走了一公里才找到比较光滑的石头做地面背景,车还差点滑到海里,不过,还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
格林威治车库 (Greenwich's Garage) Porsche 993 保时捷993是保时捷964的继任者,也是911车系的第四代车型,和之前的几代911相比,993在外形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头灯后凸起的引擎盖两侧和引擎中间结合得更加平顺,整体造型也比964圆润了许多,也为后来的996、997、991的造型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993可以被视为是承前启后的一代911了。同时,993也是最后一代使用风冷引擎的911车型,可以说是911的风冷绝响了,这无疑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这台993模型基于普通版的993 Carrera,由Autoart出品,在整体做工上是相当令我满意的,和UT的993相比确实精致很多。不过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模型产品,直接比较未免不太公平。顺便一说,这是我第一台AA出品的911,感觉相当不错。993的车头非常灵动,在设计上让人感觉既活泼又有亲和力,而且AA在灯具上的优势在993上展现得非常好,头灯晶莹剔透,内部的结构也十分真实地还原了出来,可以说是炯炯有神。下方的雾灯和转向灯也还原得非常好,无可挑剔。充满灵气的大灯和银色金属漆的金属质感营造出的效果令人着迷,也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993的车头和车身比例相当完美,不过驾驶室有点过高,感觉略微有些不协调,我觉得这是993外形设计上的一个遗憾吧。后轮拱的线条和车尾的也是993外形设计上的一大亮点所在,壮硕而外扩的后轮拱体现了对911家族设计的传承,也让993的线条在不失柔美的同时充满了肌肉感,给人以一种充满力量,蓄势待发的感觉。横贯车尾的尾灯来自964,低调内敛的同时又不失华丽,再加上陡峭的背部线条,简约的双出排气,感觉简约大方,富有动感,简直完美。 AA的引擎盖缝隙有点大,略有遗憾,不过可动的大型定风翼非常良心,加分不少。打开引擎盖,就可以看到那副经典的M64风冷水平对置6缸引擎,这款引擎从901时代就已经出现在911车系上了,演化到993这一代,这副经典引擎已经有35年历史了,老保时捷的魅力有很大一部份就来源于此。可惜在这款993模型上,AA的做工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也缺了点诚意。虽然还原度挺高的,但是塑料感过于严重,大部份部件看着都十分塑料,缺乏应有的质感,我认为这是这款模型最大的遗憾了。在内饰方面,这款993保持了AA的一贯风格 —— 塑料感强,不过993的内饰就是黑色皮革和塑胶为主,因此也尚能接受吧,内饰细节还原度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仪表做得相当用心,如果方向盘做得再认真一点就更好了。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下面是我在我学校拍的一组外拍,外拍经验不足,透视关系处理得不好,轻喷。在收到这台993之前,我一直都对911的妙处不甚了解,也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对这个车系情有独钟。在收到它,了解它以后,我终于体会到了其妙处所在,我也为993的魅力所倾倒,它不仅是一代承前启后,继承机械传统同时又在外观设计上有所突破的911,也是力量与美学、科技与艺术的结晶。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缺憾,但我相信收了这款车的人,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格林威治车库 (Greenwich‘s Garage) 第二次外拍 这几天广州天气不错,又正好有空,我就拿两台经典的SUV去了外拍,外拍车辆包括一台金属绿的安徒路虎揽胜行政版,一台墨绿色的原厂陆巡LC100,拍摄器材是普通的佳能卡片机。 在这次外拍结束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问题:广州塔虽然很有地标性,但其实不太适合做背景;这个公园比较小,纵深不够,因此透视关系处理得不好;草坪的草太高,失真了;下午的阳光还是太猛烈,导致曝光过度;自动对焦很容易对到广州塔上,导致跑焦。 我平时很少去外拍,这算是第二次,器材不好,经验也不足,拍摄效果很一般,先向大家致歉了。就仅供娱乐吧,请勿参考,渣拍勿喷。先介绍一下这台揽胜行政版吧,这台行政版由安徒出品,到现在应该有十几年了,算是台老车了。安徒的做工差强人意,在接缝、内饰等细节方面比较粗糙,无法和AA相提并论,但是在外观型准、漆面等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安徒胜在车型,第三代揽胜行政版可以说是只此一家,因此我也不能对做工多加苛求。这台行政版值得一提的是金属绿的车身配色,据我所知,这种配色并不多见,而且漆面质量很不错,相当平滑,能看到均匀的金属粉颗粒,货真价实。而且这漆面历经了十几年还是光亮如新,只有车侧有轻微的起疹,可谓历久弥新了。这台陆巡LC100应该不需要多加介绍了,国产原厂中的精品车型,越野党应该是人手一台了。这是台复刻版,个人认为做工仍然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没收过初版,不好对它们的水平多加评判,不过,复刻版已经让我十分满意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时间去外拍,积累经验。谢谢大家观看。
格林威治车库 (Greenwich's Garage)Audi Quattro 1984 作为WRC B组的爱好者,奥迪Quattro 系列绝对是绕不开的必收作品,最近我终于把这台在我购车清单上躺了一年多的AA老车给收了,幸甚至哉,发帖介绍。首先要介绍一下奥迪Quattro。奥迪Quattro是奥迪1980年为了参加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WRC)而开发的拉力赛车,这款赛车使用了2.2直列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基础版本能够输出304马力,后期的A1、A2 进化版本可以输出355马力,在80年代,这样的动力是相当强劲的。不过,让Quattro 成为经典的不是它的动力系统,而在于它采用的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奥迪Quattro是第一款使用全时四驱技术的拉力赛车,四驱技术的加持使奥迪战车比同时代其它后驱车更快,更敏捷,更易于操控,虽然复杂的四驱系统增加了一些车重以及稳定性的代价,但是获得的性能优势足以让奥迪在整个拉力赛领域获得领先地位。这台车模基于奥迪Quattro A2 1984南非拉力锦标赛版本制作,由Autoart出品,真实展现了这款经典战车的风采。外观上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粗犷而结实的防撞杆和大功率射灯灯组,这些设备为夜间比赛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体来说,这款模型体现了Autoart老车的优良水准。漆面十分均匀,历经长时间存放也没有起疹问题,上面的各种水贴也制作精美。外形方面,型准很不错,没有大的走形,各种缝隙都控制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进气格栅没有镂空,射灯灯组和保险杠都是塑料件,在质感上略有欠缺。发动机舱的还原度还是可以的,发动机等部件都是独立件,管路系统也刻画得比较细致。虽然材质是塑料导致质感一般,但是,还是比AA现在的作品要有诚意不少。在内饰方面,这款车模也保持了Autoart的一贯风格,做工比较细致,应该做出的部件都能做出来,但是内饰整体塑料感较强,不过,这在赛车上无伤大雅。后备箱的细节也刻画得不错,备胎、油箱、电池都比较精细。底盘是金属材质,质感很不错,不过排气管路等部件都是塑料的,略有遗憾。总体上来说,这款车模的制作水准还是令人满意的。从各方面来说,Autoart制作的Quattro系列车模都是对这个车系的模型来说业内最好的产品了,虽然现在因为算是绝版车,货源比较少,价格比较高企,但是凭借良好的做工和深厚的历史意义,都是绝对值得收藏的。由于最近时间比较紧张,我没有出去外拍,拍摄技术也很一般,希望大家能见谅,权当科普了。感觉现在知道WRC B组的车友很少,因此我也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缅怀那个最狂野、最热血的传奇赛事。我以后会找机会把我的WRC B组奥迪和蓝旗亚的战车都介绍一遍,谢谢大家的支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