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长红44 夕阳长红44
关注数: 82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4,422 关注贴吧数: 20
城管打人为何惹众怒? 央视27日通过视频还原浙江苍南城管打人事件。录像证实,4月19日浙江苍南5名城管当街围打一名男子,当事人称动手打人是因对方用手机拍照,一时冲动就动了手。随后5人遭数千民众包围,2人被打致失血性休克。从视频中能够看到,数千激愤民众聚街头,掀翻抢救城管的救护车。(4月27日央视网)   尽管央视进行的是后续报道,但城管打人的视频显然不可能是他们能够补充录制的,只会是街头的摄像头当时录下的。我们的疑问是,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态严重,尤其是城管反被打,那城管打人的视频还会有机会被公开吗?   为了加强技防,城市街头和各个重要部位、乃至所有公共场所和单位都装有24小时工作的摄像头,但在一些事件发生后,只要一涉及政府机构或者公职人员的问题,相关现场录像几乎都会“缺席”,不是被宣布现场没有摄像头,要不就是设备坏了,甚至在事发后很短的时间里竟然宣称录像存贮不够没有保存之类。总之一句话,只要是涉及到公职人员的事件,公众就别想轻易看到相关现场录像。   就苍南城管打人事件,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市民以暴制暴,相关人员也必然要为他们的违法犯罪承担责任,我们只是对于最终城管打人视频被公开一点也没有记者还原现场那么感兴趣,甚至认为这只是一次选择性公开,甚至就是还打人城管“清白”的——他们虽然打了人,但真的没有打死人。但为什么这个录像没有早一点公开呢?又为什么非要等到事件几近尘埃落定之时才姗姗来迟地公开?显然这样的公开是在为公开市民打城管录像做“铺垫”,我们不怪记者报道的方式,旨在质疑在类似事件中最关键的现场录像总是被有关方面把控,只有对自己有利时才公开,或者被倒逼了才公开,难道就没有一个约束此类现场录像必须如实、适时公开的环境吗?   很显然,一些最为关键性的现场录像之所以得不到及时公开,那是因为这些录像不是本身就被公权部门控制,要不就被警方以破案为由保密起来,至于公开与否、何时公开等,不是根据实情及时公开,而是要依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才考虑公开,甚至还被统一口径,一旦于己不利就对外声称现场没有录像,或者设备早就损坏了,甚至要等待某个领导发号施令,听从安排公开与否。我们不禁感慨,那些至关重要的摄像头总是被公权力“控制”着开关,录像有无和公开与否全要看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技术防范还谈何还原事实真相,又何以真正增强市民群众的安全感?   所以,我国应该适时出台相关法规,对于各个场所安装的摄像头加以规范,尤其是对于如何公开相关录像要“约法三章”,对于隐匿、销毁和拖延公开相关录像者,要予以严肃处理,尤其是摄像头不能成为公权力的“玩物”,让他们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毕竟用纳税人的钱安装那么多的摄像头是为了保护纳税人的安全,如果连及时获知相关现场录像的知情权都无法得到保证,那这样的技术防范及其庞大的投入又有何意义呢?
郑州馒头店主免费发放馒头反被骂,不发了。 春节过后,郑州市二七区一家杂粮馒头店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店主和环卫工人亲如一家的温暖互动曾感动全城。然而最近,“免费领馒头”的爱心招牌却被店主摘掉了。“自己掏钱献爱心还被骂,真寒心。”馒头店店主刘梦华说。 今年2月7日,刘梦华看到环卫工加班加点扫雪铲冰的新闻后颇为感动,决定自费献爱心免费为环卫工人送馒头。从2月8日起,环卫工凭工作证可在刘梦华的馒头店里免费领馒头。然而,没成想,这样的爱心善举竟然引发了争执。3月24日,3名已经不再是环卫工人的群众领馒头遭拒后,与店主争吵起来。“他们说免费馒头是公司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了我们店里钱,我们不给馒头就是自己扣下了,还说了好多难听话,这太让人寒心了。”刘梦华的妻子李女士说,“我们献爱心不求别人感谢,但也不能因为这招别人骂啊。” 刘梦华告诉记者,馒头店平均每天送出400个馒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送出馒头16763个。“我们店的生意虽然还可以,每个月营业额能有3万多元钱,可刨去工人工资、房租、面粉等成本,利润也没剩多少。这段时间我们光送出去的馒头成本就有1万多元钱,为了多做馒头,工人师傅工作量也增加了,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中断。但没想到出了这件事。”李女士说。
首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