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 zh19880206
洪家疃人。
关注数: 11 粉丝数: 50 发帖数: 784 关注贴吧数: 13
长源镇桐荫镇再到黄麓镇,百年纪事科普贴 本篇文字摘自《洪家疃》期刊第7期,作者是90多岁老人黄书香。 黄麓镇建于公元1914年。因年代久远,记忆散佚,所述之事难免有误,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一、长源镇 清末民初,巢县西乡只有一个集镇——长源镇。镇政府、派出所、邮政局、学校等都设在那里。这就是现在踏子山南麓的祠堂张村。长源镇自北向南,有一条宽广的大街,街道中央铺设着青石板,街的两边有几十户商铺,镇南端的广场是一个菜市场。这里是当时巢县西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桐荫镇 长源镇东二华里处是路边张村,该村的唐鲲鹏是曾国藩汉阳兵工厂的高级技师,深得曾国藩和洋师傅们的器重。他退休后,带着丰厚的积蓄在老家路边张村定居,并在村北荒岗上建造了 “唐庐”小别墅。 关于桐荫镇的建立,源自于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天上午,唐先生到长源镇买鱼,当时长源镇菜市场内有一鱼行,买卖必须通过鱼行老板,成交双方都得向鱼行老板交付“行佣”(手续费)。唐先生认为这足“霸市”行为,拒交“行佣”,于是唐先生遭到鱼行老板的打骂。唐先生无比愤怒。他离开长源镇菜市场时,悄悄地对鱼贩说:“明天,你把鱼挑到路边张‘唐庐’附近来卖,如果卖不掉,我全部收下,不收‘行佣’。”第二天早晨,那个鱼贩子果然挑来百多斤鲜鱼,唐先生立刻让老佣人刘士达向来往行人及附近住户叫喊:“卖鱼啦!卖鱼啦!价钱公道,不收‘行佣’。”不多时,这个鱼贩子的鱼大部卖掉,剩下的几条小鱼,也被唐先生按价收下。这个鱼贩子走时,唐先生对他说:“你回去告诉其他卖鱼人都来我这里卖鱼,卖不掉的我全收下。”第二天,鱼贩子们都把鱼挑到这里来卖,卖不掉的,全由唐先生按市价收购,唐先生家吃不掉的,他就无偿分给附近住户。 经鱼贩们的带动,原在长源镇卖肉、卖虾的和卖蔬菜的商贩们也陆续转移到路边张村来了。(如今的农贸市场) 唐先生见此情形,敏锐地路边张建市场的时机来了。于是,他慷慨出资,其子唐绍余请来多名木瓦匠师傅,从东管村码头买来大量木材砖瓦,顺着路边张村荒岗头,由北向南盖起了十多户门面房,路中间则铺设了从巢南青台山买来的石板。当商铺建好后,唐先生开始招商引资,他贴出告示:凡愿意来此经商者,三年内免交房租。此告示一出,新盖的商铺很快就开张营业了。随后,众多商家来到路边张买地建房经商。唐绍余也给这些商人鼎力帮助。 很短时间内,路边张村的荒岗上就建起一条二、三百米长的乡村小镇,各类商号基本齐全(就是今天黄麓镇老街)。新镇建成后,还成立了商业协会,刘炳奇被推为会长。唐鲲鹏先生为新兴的集镇命名为“桐荫镇”。“桐荫”是唐姓人家公有的“堂名”。 在桐荫镇商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唐鲲鹏先生公布了桐荫镇的商规:公平竞争,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万世流芳。 桐荫镇的商业红红火火,而长源镇逐渐冷落。民国巢县政府鉴于此景,遂将镇政府各机构从长源镇迁到桐荫镇。这一年是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距今已有102年的历史。 三、黄麓镇 抗战胜利后,由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带动了桐荫镇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繁荣,黄麓师范位于桐荫镇西北十华里,两地之间大量的人员来往促进了桐荫镇的商业发展,而桐荫镇又地处西黄山之麓,因黄麓师范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当地政府顺应当时的时势,将桐荫镇改名为“黄麓镇”。 今曰黄麓镇镇政府继承唐鲲鹏先生的遗志,大力招商引资,整修老街道,建设新街区,在镇南成立工业园,引进不少企业入驻;建立了大学城,引进了高等院校前来办学。黄麓镇已进入黄金发展期,镇容镇貌日新月异,经济、文化也在快速发展。(黄麓镇的农贸市场人气很旺) 反观桐荫填的兴起、长源镇的消失,究其原因: 1、长源镇商风不正,存在着严重的“欺行霸市” 之陋习;而桐荫镇是以唐鲲鹏先生的“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为规章,规范经营。 2、客观上是地理条件决定的。长源镇北靠塔子山,文通不便。桐荫镇南邻巢湖码头,北靠淮南铁路,地势平坦。随着烔黄公路的兴建,交通便捷。 3、 桐荫填的兴起,唐鲲鹏、唐绍余父子之功是永载史册的。 本篇文字收录于《洪家疃》微信号。
黄麓师范学校划转合肥市管理 本报讯记者8月11日获悉,黄麓师范学校划转合肥市管理。按照“编随人走、财事统一、整体划转、平稳过渡”原则,黄麓师范学校的人、财、物整体划转至市政府,市政府委托市教育局管理。 据悉,黄麓师范学校是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于1928年创办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黄麓师范学校划转合肥市管理后,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学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黄麓师范学校是正县级单位,保持现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原级别不变,由市委组织部完善现任校长管理,市教育局党委负责日常考察,学校党组织关系划至市教育局党委管理。市编委会研究确认学校编制暂维持巢湖市编委核定的数额不变。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比例按照市属学校标准核定。学校在职职工岗位设置和工资调整等日常人事管理工作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负责,退休人员由市人社局负责一并划转。学校临时聘用人员在划转前由巢湖市政府负责清退完毕。 黄麓师范学校划转市教育局管理后,2015年预算未执行部分(含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项目经费),财政专户结存资金及往来资金,一并划转市财政。以2015年黄麓师范学校部门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离退休人员经费确定体制基数,自2016年起由巢湖市上解合肥市。黄麓师范学校非税收入一并划转合肥市管理。 据悉,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将扩大与黄麓师范学校合作范围和规模,帮助其提升办学水平。
长临河的规划出来了,黄麓的也不远了   还原江淮建筑本色,让来到长临河旅游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日前,肥东长临河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合肥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会议审定,这里将打造为有滨湖沙滩、最长环湖岸线的“国际慢城”,集高端养老、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城小镇”,成为因山水而造的“田园客厅”。   亮点一   环湖首镇 国际慢城   点赞:保留现有村庄自然特色   “长临河不造城,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尽可能地保留现有村庄的自然特色,打造‘大城小镇’”。 记者在肥东县规划局了解到,长临河镇规划的重要思路是差异发展,与周边特色旅游景点不同,这里将打造“环湖首镇国际慢城”,规划已于日前通过。   长临河镇是环巢湖12镇中离合肥最近的小镇,距离中心城区约25.2公里,距离滨湖新区约15.6公里。长临河的规划中,中心镇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中心镇区将通过慢行道和其他特色旅游片区结合起来。由于距离合肥市很近,这里将成为“都市的后花园”。   亮点二   临湖沙滩 亲近自然   点赞:依据地势修建慢行道   “山、水、田、园、湖、圩、村,这里将成为保留本真的生态小镇。”未来,市民们还可以在临湖沙滩看夕阳,在有山有水的小镇亲近自然。   规划中,长600余米、宽15-20米的休闲沙滩,沙质类似青岛,是绝佳的观景地。另外,这里还有17.5公里的环湖岸线,可尽览湖景。长临河镇很多的村庄规划布局为“九龙攒珠”,有高有低,各村均有水系,最终汇聚巢湖。未来,将依据地势修建慢行道,依水而走。四顶山、红石嘴、黑石嘴等景点也将加强规划,267米高的白马山是区域内制高点。   亮点三   古建筑群 生态小镇   点赞:江淮建筑本色或将还原   “江淮建筑本色或率先在这里被还原,让来到长临河旅游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据介绍,六家畈古民居是江淮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这里的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还有一座振湖塔与巢湖中姥山尖上的宝塔相映。目前,六家畈古民居的相关规划研究正在进行中,或将还原江淮建筑本色。   另外,长临河镇的交通区位良好,京福高铁在此设长临河站,其辐射可达全国。该镇的规划将围绕生态、旅游和文化三方面做文章,将其打造为生态绿色小镇。   ■链接   长临河镇域规划结构   一带:1个滨湖发展带   沿滨湖路形成的滨湖发展带,串联起滨湖五大组团。   五区:5个功能片区   由南淝河生态功能片区、长临河城镇发展片区、六家畈特色乡村片区、四顶山休闲观光片区、四顶山精品旅游片区,带动腹地山区建设发展,形成五大主题各异的功能片区。   五廊:5条生态廊道   由南淝河、长临河、玉带河等河流水系和生态农田、林地构成的生态廊道,实现巢湖——镇域——腹地联动。   ■观点   改造古街,   尊重历史是重要前提   针对长临河老街的改造现状,专家和网友们也有自己的期待。   专家观点:研究历史文脉,拒绝“领导意思”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中心主任张靖华:   “如果不对一条老街的前世今生,历史文脉进行深刻检查,任何大师都不可能出真正的好作品。鼓励团队当自律、创新,同时在文化上应该自信。江淮建筑十分复杂,认真做好研究。”   “认为‘穿衣戴帽,修旧如旧’等16字真经就能包治百病,即便是领导意思,设计单位也必须拒绝。”   网友观点: 古建筑如“地方话”,要重点展示   网友“雾峰老赵”:对古街的改造,尊重历史是规划的重要前提!   网友:“合肥茶壶哥”:当代建筑就是典型的“普通话”而古建筑恰恰就是“地方话”!在这千年老街重要的就是展示“地方话”!根据当时,当代的历史原貌及历史文化而做结论!
大合肥方案又进一步 [提要]在合肥“1331”空间格局中,环巢湖地区的创新利用将是亮点。记者昨天在开工仪式现场的图示中看见,环巢湖地区将以十个城镇为中心,打造九大功能区。合肥市长张庆军透露,此规划正在进行最后的整合和完善,不久将正式对外公布。 在合肥“1331”空间格局中,环巢湖地区的创新利用将是亮点。记者昨天在开工仪式现场的图示中看见,环巢湖地区将以十个城镇为中心,打造九大功能区。合肥市长张庆军透露,此规划正在进行最后的整合和完善,不久将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目前的方案,环巢湖地区将利用中庙、黄麓、烔炀、中垾、散兵、槐林、长临河、三河、白山、盛桥10镇,形成巢湖半岛国际慢城、北岸民俗文化景观长廊、巢湖综合旅游区、银屏山旅游区、南淝河湿地文化产业区、滨湖旅游服务中心区、严店休闲旅游区、三河百塘源生态湿地、画里乡村有机农业区等9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 其中巢湖半岛国际慢城由中庙、黄麓、长临河、烔炀组成,通过九龙攒珠第三空间示范区、展示休闲的慢生活理念。北岸民俗文化景观长廊初步范围是长临河—红石嘴—四顶山—中庙—下杨圩湿地—张家疃—古巢城遗址—烔炀渔村—中垾千岛—龟山湿地。 来三河、严店一带,可体验三河古镇、百塘源生态湿地、派河森林公园、世界园博园、孤山旅游景区美景。 决策者言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今后五到十年巢湖将是合肥基建重点 2006年大建设11条道路首批融资才6亿元;短短六年后的今天,治理巢湖已是百亿元的投资了。 500亿的投资对巢湖、对合肥都是全新且重量级的。 巢湖将是今后五到十年合肥基本建设的重点,环巢湖综合治理是合肥大建设史上的新篇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大的工程。 合肥市长张庆军: 加快湖滨整治突出引江济巢 关于环巢湖的规划正在逐步制定和完善中,管理体制也日趋完善,今年2月正式成立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统筹治理巢湖水域。 未来的治理要突出河道治理,加快湖滨整治;突出引江济巢等工程,提高巢湖水环境的容量;突出环湖整治,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突出污水截留,城区污水要全处理,此外矿山环境整治项目要与巢湖生态治理项目结合。
最近盛传合肥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大家看看 记者从合肥市人大常务委员会获悉,2014—2015年合肥市将启动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已经通过省政府上报国务院等待最终批复,国务院专家组对这个规划表示肯定,并表示将继续推进合肥作为安徽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合肥经济圈”,将合肥打造成中部最大城市之一和环湖临江的区域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2014—2015年合肥市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具体内容: 1、新增加“滨湖区”行政区,行政区范围包括现滨湖新区及肥东县六家畈镇、长临河镇、长乐乡、复兴乡。区政府驻滨湖区云谷路6号。 2、新增加“北城区”,行政范围包括长丰县岗集镇、双墩镇、三十头乡、土山乡、吴山镇及庐阳区大杨镇、三十岗乡。 3、撤销肥西县,设立“肥西区”,行政区范围为现肥西县,区政府驻上派镇。 4、撤销肥东县,设立“肥东区”,行政区范围为除 六家畈镇、长临河镇、长乐乡、复兴乡外的现肥东县,区政府驻店埠镇。 5、撤销长丰县,设立“长丰区”,行政区范围为除岗集镇、双墩镇、三十头乡、土山乡、吴山镇外的现长丰县,区政府驻水湖镇。 6、瑶海区保持不变。 7、包河区,将划出原属滨湖新区,现为滨湖区的区域包括滨湖新区、大圩镇、义城镇等。 8、蜀山区保持不变。 9、庐阳区 大杨镇、三十岗乡划归“北城区”,其余不变。 10、县级巢湖市保持不变。 11、庐江县保持不变。 调整后合肥市辖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滨湖区、北城区、肥西区、肥东区、长丰区9区、巢湖市1市,庐江县1县。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人口761.6万。
黄麓师范首部微电影《毕业》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pps.tv%2Fplay_3FULIN.html&urlrefer=f8e7feb49a8026794dca0ac099d5be4f 6月5日晚,黄麓师范学校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由该校自主制作拍摄的校园微电影《毕业》首映式正在这里进行。该校校长许学奎、教务主任李泽刚、办公室主任吴守仁等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整个影片。首映后,该片导演、编剧及学生演员都上台说出了自己参演的感受。台下的同学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部以毕业、友情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由该校团委和语文组张达老师合作完成,从最初的创意筹划、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完成共历时一个半月。剧本由2011级(2)班唐玉玲同学根据校园生活创作,张达老师多次修改而成。代蓉蓉、赵霞、蒋文文和王岳四位主演经过多次试镜表演,从众多报名演出的学生们中脱颖而出,她们都是该校话剧社的同学,能歌善舞,敢于表演。张达老师兼任导演、摄像,并最终剪辑合成,完成整个作品。他带着同学们利用中午、课外活动等课余时间拍摄。拍摄器材简单,场地有限,设备不足,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影片的拍摄,许学奎校长的重视和支持给了大家动力,师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据悉,该校2011级的同学们即将毕业离校,这部微电影是送给他们的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巢湖市首批光伏下乡扶贫工程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3月18日,黄麓镇洪疃村10户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顺利通过供电部门验收,正式并网发电,以往高高在上的太阳能发电产品,如今放下身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据了解,这也是巢湖市首批光伏下乡扶贫工程项目,10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将不仅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还可以上网卖钱。 巢湖市黄麓镇洪疃村村民黄求平、洪丽丽等10户是巢湖市首批家庭式光伏发电户,属合肥扶贫办及巢湖市政府确定的光伏下乡项目扶贫户。他们的房屋在村中最为显眼,屋顶上布满了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泛光。“这些东西可有大用途,他们都是光伏发电部件,收集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洪疃村村民黄求平说,“每天供电有10度电,不仅能满足我家的用电,还可以上网卖钱。” “每户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电3000千瓦时以上,因为光伏发电系统与国家电网联通,用不完的电可以卖给国家电网。”巢湖市供电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此次安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巢湖市首批光伏下乡扶贫工程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不仅能将家中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同时还能享受国家0.42元的度电补贴。 3月18日,巢湖市供电公司正对家庭光伏发电站进行验收。 据介绍,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原理是,每户屋顶使用12块250瓦太阳能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各组件互相串联,同时配有一台3千瓦无变压器型逆变器,太阳能多晶硅组件发出的直流电再通过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再通过连接到220伏低压电网即可实现并网发电,每户每天可发10度电。 据了解,此次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都是家庭贫困群体,为让他们早日受惠,巢湖市供电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政策解答、业务咨询以及现场电表所属相别的核定工作。同时,该公司集中2个工作日,组织人员进行装表、验收并网发电工作,让10户居民用上了自产的“免费电”。
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黄麓镇召开 2月18日上午,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黄麓镇召开。市委副书记张生、副市长周晓飞、市农委主任曹源跃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相关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市美好乡村建设8个指导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总结了2013年的工作,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取长补短,自我加压,进一步推动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提档加速,提质升级。 会议指出,自2012年10月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抓点带面,强化调度,各乡镇积极作为,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按照既定的要求有序推进。目前全面完成了17个中心村规划编制,首批重点建设的6个中心村各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迎接省、合肥市的检查验收。 会议强调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要抢干、实干、真干、会干,要求各乡镇要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会议要求首批建设中心村要切实抓好美好乡村自查验收工作,确保我市进入“安徽省年度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行列。会议还部署了2014年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工作。 黄麓镇将以此次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认真比对学习,对美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全面完成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任务。 黄麓镇:王翠云
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将晋升“国家级” 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将晋升“国家级” 核心提示:新年伊始,喜讯传来,包河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将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时间回溯到2013年12月30日,国家级森林公园专家评审会上,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全票通过21位专家评审,这距2012年8月公园开建仅17个月。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指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后将实现“两大突破”:该公园是全国首个人工林公园参与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并获得全票通过;合肥市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参加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均获得成功、成为中心城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新年伊始,喜讯传来,包河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将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时间回溯到2013年12月30日,国家级森林公园专家评审会上,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全票通过21位专家评审,这距2012年8月公园开建仅17个月。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指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后将实现“两大突破”:该公园是全国首个人工林公园参与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并获得全票通过;合肥市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参加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均获得成功、成为中心城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这个距离滨湖新城核心区仅5公里的生态公园,人气很旺。漫步在公园,焦姥河芦苇丛生,木栈道依水而建,成片白鹭嬉戏飞过……傍水依城,堪称“城市之肺”和“城市之肾”。这里自古水草丰茂、林地丛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百姓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日渐破坏。2002年,包河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万亩林区悄然形成,规划林地面积1.6万亩,面积1072公顷。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安徽省提出“生态强省”战略。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内湖;合肥市提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世纪新战略,全面推进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包河人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品质要求,推动森林公园建设,先后引进北京笛东、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十多家专业设计团队,参与总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林下植被、林相改造、活水净水、旅游策划、建筑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确保“顶层”品质。以五一和十一两个重要节假日旅游为节点,循环推出旅游新项目。 “我们要努力将公园建成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范例。”包河区负责人介绍。2012年8月,包河区将合肥滨湖森林公园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作为惠及全市人民的民生工程,奋力打造环巢湖绿色明珠。2012年10月1日,公园一期建成开放;2013年5月1日,公园二期对外开放。开园15个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据东南大学与合肥市城调队联合调查,游客对公园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1.54%。该公园摘得国字号后,将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
坚定张治中先生的办学信念,实现黄麓师范新的跨越 今年是张治中先生创办黄麓师范学校80周年。先生在建校时曾树立愿望:“我很想把我的故乡建设成一个理想中的乐园。我有一个实验乡的计划:北自淮南铁路,南抵巢湖,东起烔炀,西至长临,筑起环乡的乡道……同时,办一百所民众学校,其他一切按地方自治原则办理。我曾和黄麓乡师的杨效春校长多次商量,想把乡师逐渐扩大,成为大学,附设一所中学,若干小学。此外如科学馆、天文台、图书馆、医院等,应有尽有。 ”80周年历史的学校,同时代的学校已经成也学院、大学,而黄麓师范却逐渐失去了方向,离先生的夙愿也越来越远。 现在,机遇再次摆在了黄麓人面前。环巢湖旅游大道全面通车,黄麓区位、交通、人文优势已经全面显现;巢湖保护和治理步伐加快,公共服务逐渐改善,教育、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结合基础已经具备;;国家教育支出已占GDP的4%,民间支持乡村教育氛围愈加深厚,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已经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乡村教师素质提升需求、学术交流需求、身心疗养需求日益增长……希望巢湖人抓住机遇,将先生的宏愿变成现实: ——这里应成为全国乡村教师学术交流的一流平台,让全国所有乡村教师的智慧和思想在这里夺目闪耀。 ——这里应成为全国乡村教师知识进修的向往基地,让全国所有乡村老师的才智和情操在这里得到提升。 ——这里应成为全国乡村教师至高荣誉的最高殿堂,让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盛典在这里永不落幕。 ——这里应成为全国乡村教师休假疗养的重要基地,让全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氛围在这里始终弘扬。 宏愿变成现实,需要巢湖人艰苦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各界积极行动。 ——希望巢湖尽快与国内一流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签署战略性办学合作协议,采取合工大宣城分校的形式,将黄麓师范升格为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独立师范院校。其中:一部分面向社会定向招生,其毕业学生全部用于补充乡村教师空缺岗位;另一部分就是能够为在职乡村教师的提供一流的在职本科和在职研究生教育。 ——希望巢湖尽快与教育部、合作,采取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模式,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将黄麓列为全国乡村教师的永久性培育基地、休假疗养基地、学术交流基地。按全国的乡村教师在岗人数1%比例在黄麓开展为期一年的进修培训;按全国乡村教师5‰比例在黄麓开展为期3个月的疗养;每月开展一次全国一流水平的学术交流论坛(分学科举办);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盛典。 ——希望巢湖尽快与中国教育基金会合作、社会教育慈善组织、民间教育社会团体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让合作成果在黄麓开花结果,让合作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希望巢湖尽快与张治中先生女儿张素久女士及其所在团队保持密切合作,成立专门运作团队,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民间往年,为为实现先生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希望巢湖尽快提升黄麓师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田园成为环巢湖区域最美丽的田园、让村庄成为环巢湖区域最美丽的村庄、让农村中心学校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中心学校,让黄麓师范的交通更加便捷、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文化挖掘更加细致,让一切关心乡村教育事业的投资者都向黄麓踊入,让一切乡村教育都向黄麓踊入,让一切乡村教育成果都向黄麓踊入。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烔炀、黄麓两镇的建置沿革与区域演变 这些年来,看到不少研究巢湖北岸的历史、建筑、风俗等文章,但是个人觉得如果要真正的研究此区域历史、建筑、风俗等问题,必须了解烔炀、黄麓两镇的建置沿革与区域演变,在此找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置沿革与区域演变 中华民国建立后沿袭清制,巢县以下无区政机构,1927年(民国十六年)后,巢县以下设区,这时为自治区。巢县划分为六个区,烔炀为第四区包括现在的黄麓镇(巢城为一区,柘皋为二区,夏阁为三区,烔炀为四区,中旱为五区,巢南为六区)。区以下设乡(镇)、闾、邻。即五家为邻、二十五邻为闾。然后再按照自然环境、人口的条件划乡或镇。 1933年(民国廿二年)后,改自治区为自卫区。区以下设保甲。即:十五家为一甲,十五甲为一保,相邻保之间设联保办公处(简称联保)。这时巢县划为四个区,烔炀为第三区包括现在的黄麓镇,(巢城为一区,柘皋为二区,烔炀为三区,巢南为四区,中旱划归烔炀、柘皋两区管辖)。 1936年(民国廿五年)后,改为虚区制,区知识乡(镇)的督导机构,代表县政府督导几个乡(镇),烔炀仍为第三区包括现在的黄麓镇。 1938年(民国廿七年),日本占领烔炀期间,开始无区,后日本人将巢县划为九个区,烔炀为第九区(包括现在的黄麓镇)。区以下设乡、保、甲。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烔炀仍为三区,辖七乡、两镇。即凤凰、中旱、歧阳、普济、桐溪、黄麓、园觉七乡,烔炀镇、桐荫镇。1946年上半年,普济、桐溪两乡合并为普溪乡。此时烔炀区辖六乡两镇。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七月,撤区并乡,普溪乡并入烔炀镇,园觉乡、黄麓乡、桐荫镇并为黄麓乡,歧阳、中旱两乡并为中阳乡直至解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