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ingr jianyingr
关注数: 3 粉丝数: 80 发帖数: 595 关注贴吧数: 12
【观感】女人间的情感--《蒲公英家族》38集     昨晚看到咱们姐姐--剧中金淑京女士和她的朋友李毕楠重归于好的一段戏很有感触。     前面几集中,这两个剧中半辈子的好朋友因为子女间的婚恋问题情急之下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而过后其实两人心里都是后悔不迭的。咱们姐姐京淑先做出姿态,在与朋友吵架后一两天就提了礼物去毕楠家道歉,可那一位还在气头上,连屋门也没让进,咱姐姐也是吃软不吃硬,也是再说几句气话扭头就走了。     直到昨晚这38集,这次是毕楠主动给咱姐姐打了电话,可是脸上又过不去,京淑接了电话毕楠说:“我打错了,要不要挂?”这句台词很有意思,真要是打错了,还问人家要不要挂干嘛?咱姐姐也不回答这个“傻问题”,直接问:“在哪儿呢?”有这一句,已经可以理解为--“我们还是好朋友!”     接下来的剧情处理得更感人。京淑来到毕楠等她的KTV包间,后者正在自我陶醉地唱一首很吵闹的歌,其实也表明了毕楠以从与好友的嫌隙中释怀,尽情歌唱起来。咱们姐姐进得门来坐到毕楠身边也不打招呼,只说:“你唱的这是什么歌呀?!”直接拿过遥控器就调到一首舒缓的歌曲,我猜这是两个老姐妹年轻是就共同喜欢的歌,毕楠听到后,两个人都只轻轻跟着哼唱,这时镜头转到她俩身后,只见两人渐渐挨近,互相搂住对方的肩膀,从头到尾也没有类似“我们和好了”这样的话,却是一股行云流水般的温暖。    
吴玉霞--“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  2008中国·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日前在第二工人文化宫大剧场落下帷幕。   “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旨在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自4月18日开幕以来,先后举办了 “春天的旋律”中外经典名曲交响音乐会,“难忘的旋律”中外经典音乐作品音乐会,大型音乐舞蹈“异彩流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外经典影视音乐作品音乐会,乐坛伉俪——盛中国、濑田裕子小提琴、钢琴协奏音乐会,天津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民族原生态乐舞——映像·狼图腾,“春江花月夜”中国民族经典音乐会,“不朽的贝多芬”交响音乐会,“飞霞迎春”宋飞、吴玉霞专场音乐会等10场格调高雅、各具特色的音乐会。还举办了音乐知识竞赛、广场音乐文化展示活动、音乐家讲座等活动。著名指挥家滕矢初,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关牧村,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钢琴演奏家濑田裕子等应邀参加了不同场次的演出活动。  “海河之春”闭幕音乐会上,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以奔放与含蓄、热情与内在、刚健与温柔相映生辉的表现,为观众演绎了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和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为观众演奏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和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她的演奏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准确表现了作品的内涵和情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会由本市青年指挥家董俊杰执捧。
吴玉霞十指弹拨琵琶文武曲 琴表孔雀东南飞(zt) 曹文雨 日前,作为“打开音乐之门”民乐系列的首场演出,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孔雀东南飞——吴玉霞琵琶名曲赏析音乐会》。 当晚演出的舞台置景很有特色:几只高矮不一的花篮和几把琵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舞台上,琵琶的颜色、造型、纹饰各不相同,使现场一下子就增添了几分中国古典韵味。 在向观众简要介绍了琵琶的基本知识后,吴玉霞配以一些民间小曲的赏析,以亦讲亦奏的方式进行讲解,结合《大浪淘沙》《春江花月夜》等琵琶名曲,讲解了文曲与武曲的区别,并现场演示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带领着观众一步步进入琵琶艺术之门。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全诗1700多字,主要描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的爱情悲剧。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不断加工,终成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吴玉霞当晚独奏了自己创作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琵琶曲,将晚会推向高潮。她的演奏或粗犷豪放或曼妙空灵或凄婉细腻,在她手指的轻“拉”、缓“推”、慢“揉”中,将哀怨凄婉的刘兰芝、无奈痛苦的焦仲卿、霸道蛮横的焦母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享有“德艺双馨”称号的艺术家、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员,吴玉霞十几年来一直积极参与音乐普及教育活动。对于民乐与观众目前的疏离状态,吴玉霞接受采访时说:“传统和规则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在武曲中加入文曲的演奏技巧,就是希望在武曲的叙事中加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人物感情的描述,从而丰富琵琶的表现力。” 吴玉霞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很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我这里学琴,但学琴是一件漫长而枯燥的事情,有些家长看孩子学一段时间进展不大就很急躁,甚至打骂。我要说的是,对每一个学琴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讲,学琴是一件大人与孩子共同培养耐心、锻炼毅力的事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技能长进慢的焦虑。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宽松的环境,只有他们心态放平和了,孩子们学琴才能游刃有余。” 音乐会上,吴玉霞除独奏自己创作的《律动》及《大浪淘沙》《霸王卸甲》等多首琵琶名曲外,还弹奏了富有层次感的《送你一支玫瑰花》、激情飞扬的《十面埋伏》等不同风格的曲目。 来源:每日新报
乐潺潺 心铮铮 (zt) 本报通讯员廖翊  发布时间: 2007-08-07 02:29 来源:光明日报   如丝如缕,似泣还诉;如流如瀑,似吕若钟。近日,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中央民族乐团著名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吴玉霞一柄琵琶,将观众带入了宁静而自由、精彩而奇妙的音乐世界。   《月儿高》《琵琶行》《大浪淘沙》《龙船》《春江花月夜》……这些中华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曾从吴玉霞的纤指间流淌、飘溢于维也纳金色 大厅、法国香榭丽舍大剧院、林肯艺术中心、联合国会议大厅……如今,再次浸漫于未名湖畔,让满堂陶醉。在静静的凝听中,熟悉吴玉霞的观众发现,《龙船》因加入更多音响元素而被赋予更多民间意趣,《彝族舞曲》因个人感受的糅入而更富个性,甚至日本民谣《樱花》的弹奏也有了不同以往的别样色彩。   “音乐的表达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演奏者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同的诠释角度,带给音乐不同的色彩。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把握音乐的性格和情绪。”   “在日本观赏了樱花之后,我的演奏不只表现樱花的美丽绚烂,也表达对樱花凋谢的感慨,传递光阴似箭、一去不回的感叹。”   ……   一次次,吴玉霞将观众带入她创造的音乐世界里;一曲终了,都是观众用热烈掌声将忘情其中的吴玉霞拉回到现实。在演奏《琵琶行》时,台上台下同吟诗中精彩华章的场景,更让人感怀而欣然。   在这台旨在“打开音乐之门”的音乐会上,吴玉霞尽情表现了中国古老民族乐器的隽永魅力,让观众了解到“弹”、“挑”、“轮指”等琵琶演奏技法,“文曲”严苛的音色控制及“武曲”的“气势”、“张力”的表达,以及阿炳、刘天华除二胡曲之外留传于世的琵琶曲;同时,还与观众分享自己的从艺心得和人生感悟,观众从吴玉霞的真诚叙说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启示。   “艺术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可以使生活更加丰富,可以陶冶自己。”   “今天的普及艺术教育看似繁荣,其实有虚假成分,最大的问题是急功近利、寻求捷径。艺术的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我今天演出曲目的安排从易到难,就是为了表达这个道理。”   “音乐学习是十分枯燥的,当你面对千万次重复的旋律,以及相对固定的音符、技指法困扰的时候,那种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学习音乐其实就是意志品质的磨练过程。”   吴玉霞特意将自己所教授的优秀学生请上舞台为观众表演。学生有男有女,不仅琴艺出众、品学兼优,且都是在校中小学生。艺术家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   “我是普及艺术的受益者,在演出及普及艺术教育中,我始终怀着这样的心情:社会培养了我,今天我有了一技之长,我必须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对登台演出的可爱学生,面对全场观众的掌声和鲜花,这位享誉中外、德艺双馨的著名演奏家平静地说。   吴玉霞因热爱而艺术升华着对艺术的自觉,追求着艺术的完善,演奏日益精进与成熟;同时,升华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与自觉担当。一柄琵琶,小小丝弦,如今伴随吴玉霞遍走各地,为人们打开艺术之门,向社会传递着更多语言。
【转贴】请恢复《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自从4年前远离祖国来到日内瓦,就一直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心存感激。因为有了它,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一样可以欣赏到中文节目,同样可以在晚上7点与本虎的老相识《新闻联播》见面。然而自从今年一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改版,《新闻联播》从原来的播出时间消逝了,在日内瓦的朋友们一连几天都没有找到她的踪影,直到坚持到凌晨一点才又听到那熟悉的片头曲。既然是按不同时区进行了改版,想必全球华人收看《新闻联播》的时间已经都被改道了深更半夜吧?本虎以为这一改动的潜台词就是:“各位观众:你们都不必再看《新闻联播》了,来看我们的《中国新闻》就可以了。”国际频道自办的各档新闻节目是不是可以取代《新闻联播》呢?本虎的意见轻如鸿毛,让我们来看看CCTV-4《中国新闻》主播徐俐是怎么说得吧!“……几年前曾经有消息说,《新闻联播》也要改革,要把它改成一档更好看的新闻节目。但是种种努力都没有成功,原因大概就是,当时没有把这个节目的特殊官方属性想清楚,结果怎么改都不合适,最终维持现状。其实,我以为,维持现状是对的。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对《新闻联播》的形式、风格,甚至存在的价值,都存有各种疑问(这两年似乎又稍好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官方色彩浓厚的节目出现?客观地说,在目前的中国政治生态下,《新闻联播》的存在是必然的,有它自身的价值。自有收视调查以来,《新闻联播》始终都是全国所有各类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即使是近年来,官方信息垄断已经被打破,中央台各频道乃至凤凰卫视及各地方台都可以与《新闻联播》同步播发各种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闻联播》依然是最具官方权威性的信息发布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都注意到,《新闻联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表彰劳模、春耕插秧,或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歌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不具任何新闻性的“新闻”。但是认真观察、追踪一下这些报道就会发现,在这些看似不像新闻的消息中,往往隐含着重要的信息,在这些不是新闻的“新闻”发布之后,往往就有重要的变化发生。而即使是那些并不具有政策含义的公共信息,《新闻联播》的报不报、怎么报,也代表着官方对这一事件的最终表态和“定调”。有了这样的属性和作用存在,任何关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人就都不会轻易放过对《新闻联播》的关注。《新闻联播》同时也在国际频道重播,有关方面曾考虑到它太中国特色,可能影响海外收视,想把它从国际频道拿掉。但是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商务机构和与国内有生意的海外华人都不同意,因为他们要从中观察、揣测中国政治、政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海外人士如此,国内的政经群体及各种关心政治、经济发展的人,当然更是如此。”(引自徐俐《女人是一种态度》:)正如徐俐文中所说不同意拿掉《新闻联播》的收视群体是“我国驻外使馆、商务机构和与国内有生意的海外华人”,难道要让这些人都熬到夜里一点收看《新闻联播》,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尊敬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如果改版真的是为海外华人的收视需要着想,请恢复《新闻联播》以往的播出时间吧!如果大家觉得有道理就帮忙呼吁一下吧!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