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旗鱼k11111 小旗鱼k11111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关注数: 14 粉丝数: 470 发帖数: 4,030 关注贴吧数: 47
【新种快讯】浮游的和平鸽——盲肠螺科一新属新种报道 在国际爱鸟日和国际爱贝日双节同庆之际,为实现鸟类与贝类学研究联动,贯彻鸟类贝类一家亲的博物精神,来自中国爱鸟爱贝研究所的石林先生连夜编造论文,发表海生腹足纲新属新种一例(图1),以欢庆佳节,共襄盛举。 据石林先生介绍,这一物种隶属于盲肠螺科,仅在东欧的陆间海亚速海中有记录。这种海螺成体较大,且习性与盲肠螺科的其他物种差异明显。其腹足特化为两片翼状结构,得以在水中游动,在生活史中始终营浮游生活;在生殖季,它们白天潜入亚速海近三千米深的海底交配繁殖,在夜间上浮到海面觅食。部分盲肠螺科物种的壳顶处具有一个凸起(mucro),这一凸起常接近壳体弯曲的外侧(图2);而这一物种的壳顶凸起接近壳体弯曲的内侧,且颇为发达。 石林先生在长期观察后发现,这种海螺还演化出了生物发光能力,在壳顶凸起处分布有荧光细胞,可以产生明亮的绿光,以在昏暗的海底和漆黑的夜晚获得良好的视野(图3)。 石林先生根据这一物种独特的习性和鲜明的形态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即Columbicaecum giganteum L. Shi,gen. et sp. nov.。其中,种加词giganteum表示巨大,这种海螺长达10cm的尺寸与其他微型的盲肠螺差异极大;属名是鸽子与盲肠螺属的结合,以鸽子为名具有三重含义:这种海螺壳体洁白,活体形态好似飞翔的白鸽;用鸽子命名海螺实现了鸟贝结合的深邃思想;同时鸽子象征和平,表明爱鸟爱贝研究所由衷祝愿亚速海沿岸各国以和为贵、耗子尾汁。石林先生的研究成果将于国际爱鸟日和国际爱贝日当天发表在爱鸟爱贝研究所创办的、著名的新物种制造业期刊《鹬蚌学报》之上,敬请广大生物学界人士不要期待。
分科说贝壳——双壳纲,掘足纲,多板纲,头足纲 & 单板纲 上海贝展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国内外各路贝商云集,从大名誉品到稀有冷门,一应俱全,令人应接不暇。刚结束的专业观众日,各位贝友展现了独到的眼光,强大的财力,包揽心仪的贝壳;而未能到场的贝友,也一刻不停地远程购螺,生怕错过了中意的宝贝。我也不例外,身在家中,通过热心贝友的帮助,买了...(楼歪了) 身在家中,开始计划分科三部曲中的最后一贴。按照原先的计划,这个帖子现在已经完成了。但是凑科艰难,到目前也刚好零零星星写着点。双壳纲本是单列一贴,但另外几个纲科数实在太少,故并成一贴。 双壳纲,顾名思义由两片贝壳组成,多为海生,少数淡水。掘足纲,统称象牙贝或角贝,贝壳象牙状,在泥沙中掘穴而生。多板纲,称作石鳖,贝壳由八块硬质壳板组成,通常连带周围的环带保存 。头足纲,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头部生长有许多触手,从日常餐桌上的鱿鱼、墨鱼,到深海里的鹦鹉螺、大王乌贼,再到贝友们敬仰的卷壳乌贼,均是头足纲的成员。单板纲,古老而神秘的一纲,贝壳似微型笠螺,软体结构与腹足纲大有不同。 腹足纲是动物界第二大纲,而软体动物门其他数纲的种类之和,也远不及腹足纲。现生种数估计如下:腹足纲65000~80000,双壳纲9200,掘足纲300,多板纲940,头足纲800,单板纲31。 因为所介绍的纲主要是海洋分布,故它们的介绍采用热门指数,但不介绍主要分布地区。同样的这些标本若未说明均来自本人。
淡水及陆生腹足纲分科介绍 此贴在贝壳吧同步更新,对海贝有兴趣的吧友可以到贝壳吧阅读海生腹足纲分科帖~~(开头直接从贝壳吧搬过来,就不改啦) 一言不合开个帖子~其实已经从暑假就开始密谋(划掉) 开始规划这个帖子了,拍好了大部分标本的照片,然而正所谓学生少闲月,大学人倍忙,也抽不出时间来写每科的介绍,但是......到了寒假,真是比退休还闲,正好开始码这篇关于淡水和陆地腹足纲分科的帖子。 半年前发了一篇帖子,对海生腹足纲的分科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腹足纲作为动物界第二大纲,约有7万个已经记录的现生物种(比起第一名昆虫纲还是too simple),其中海生约43600万种,陆生约24200万种,淡水约3900种。虽然陆贝和淡水贝的种类比海水贝少很多,但同样精彩纷呈。本帖依然是以科为单位,介绍我收集到的标本。之前说过海贝中有一部分深渊种类,只能通过科考采集,个人收集难以企及,而陆贝和淡水贝的栖息环境虽然相对易于到达,但由于交通(原始密林高山)、政治(产地存在战争或政局不稳定)、法律保护(例如cites保护)等因素,不少种类仍然无从获得,对此我将用一些粘土模型辅助介绍。 关于介绍的内容,取消了海贝中的热门指数一项,因为几乎没有哪一科陆贝或者淡水贝称得上热门,只有几个属,几个种是倍受追寻的,所以热门指数意义不大。同时增加了分布范围这一项,其结果是来自Discover Life网站的,旨在介绍该科大部分物种的原始分布区域,较著名的入侵物种也会提及。 这些标本的鉴定,有的由本人完成,有的是其他贝友帮忙鉴定的,也有的是直接采用贝商给的鉴定;每科的介绍均为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此贴将长期(很长)更新,新凑的科也会陆续添加进来。淡水贝的种类少,科数也少,就先从淡水贝开谈。
分科说贝壳——淡水及陆生腹足纲 一言不合开个帖子~其实已经从暑假就开始密谋(划掉) 开始规划这个帖子了,拍好了大部分标本的照片,然而正所谓学生少闲月,大学人倍忙,也抽不出时间来写每科的介绍,但是......到了寒假,真是比退休还闲,正好开始码这篇关于淡水和陆地腹足纲分科的帖子。 半年前发了一篇帖子,对海生腹足纲的分科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腹足纲作为动物界第二大纲,约有7万个已经记录的现生物种(比起第一名昆虫纲还是too simple),其中海生约43600万种,陆生约24200万种,淡水约3900种。虽然陆贝和淡水贝的种类比海水贝少很多,但同样精彩纷呈。本帖依然是以科为单位,介绍我收集到的标本。之前说过海贝中有一部分深渊种类,只能通过科考采集,个人收集难以企及,而陆贝和淡水贝的栖息环境虽然相对易于到达,但由于交通(原始密林高山)、政治(产地存在战争或政局不稳定)、法律保护(例如cites保护)等因素,不少种类仍然无从获得,对此我将用一些粘土模型辅助介绍。 关于介绍的内容,取消了海贝中的热门指数一项,因为几乎没有哪一科陆贝或者淡水贝称得上热门,只有几个属,几个种是倍受追寻的,所以热门指数意义不大。同时增加了分布范围这一项,其结果是来自Discover Life网站的,旨在介绍该科大部分物种的原始分布区域,较著名的入侵物种也会提及。 这些标本的鉴定,有的由本人完成,有的是其他贝友帮忙鉴定的,也有的是直接采用贝商给的鉴定;每科的介绍均为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此贴将长期(很长)更新,新凑的科也会陆续添加进来。淡水贝的种类少,科数也少,就先从淡水贝开谈。
土阿莫土产微型贝壳分类尝试 夜深人静是写帖子的好时间呀~~ 这是我的第三个普查式的微型贝分类贴了,收集微型贝的最大乐趣,便是从贝壳砂中找出所有种类,鉴定归类,它们便可以大致代表这片海域,这个水深的微型贝分布状况。 本帖中的微型贝壳来自南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中的一个——土阿莫土塔卡波托环礁。我原以为这些贝壳会和菲律宾的种类有很多重复,但实际分类结果并非如此。其中有很多(包括种类与数量)土阿莫土特产的品种。也有一些印度太平洋广布的种类,然而它们在土阿莫土拥有更多的色型变化,抑或是从稀有种变为常见种。 南太平洋岛屿诸多,犹如无数颗宝石点缀在广阔的蔚蓝海水之上。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海沙,环境宜人,散发着清新纯净的气息,着实令人魂牵梦萦。这些岛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极为重视,能够合法潜水采集已经十分不易,更别说像菲律宾那样用lumunlumun网大捞一番了。更多时候,都是在沙滩上采集被海浪冲上来的壳。因此,这些地方的习见种类,也会变得极其昂贵稀有。 微型贝比起稍大些的贝壳,体积小质量轻,不易被冲击损坏,因此贝壳砂中可以找到很多品相好的微型贝壳。为了更好地体现微型贝壳之美,我将尝试改变拍照方式,因此本帖可能更新较慢。 至于镇楼图,就用南太平洋和土阿莫土群岛的地图吧~
分科说贝壳——海生腹足纲 在开始之前先发表一些感(fei)想(hua)。 上一次写这样的长期更新贴,还是在2015年。画贝壳并与贝友们分享伴随我度过整个高三。进入大学之后,也画了不少贝壳,可是没有扫描仪,没法继续更新这个帖子了。 自从有了贝友群以来,沉迷水群不能自拔,很少光顾贴吧了,也明显感觉贴吧冷清了不少。于是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就计划另开一个长期更新的帖子,既活跃贴吧气氛,也记录我的收贝历程。 从初二的暑假开始系统地收集贝壳,一直到现在,我总是坚持一个习惯:不论什么品种,不管好看与否,不分高低贵贱,哪怕工艺品,都会成为我的藏品,我会一视同仁地为它们制作标签,小心储存(在我眼中品种多样是首位的,处女座的思维确实不好理解)。于是~虽然没有在某一类贝壳上精心钻研,但杂七杂八地收了很多科的贝壳。顺水推舟地,凑科成了我的目标。(其实是因为收热门螺刚不过众dalao啊…) 腹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物种最多的纲,海生腹足纲又是其中最大的集合,为什么要从最大的部分开始呢?其实不要看海生腹足纲有那么多科,那么多种,一小袋微型贝壳中就能挑出40科。相比之下,陆贝、淡水无法做到这一点。 科,(个人认为)是代表一类贝壳的大小适中的单位,每收集一个科,我都会查阅关于这个科以及近缘科的资料。拥有一个螺,就把它的底细摸清楚。由于随着生物分类学的发展,很多科都被拆分,之前学习的分科系统显得过时,今年一月,我借助wiki从新开始整理这些科的分类,汇总成一份表格,会发在下方。 说起生物分类,我与它的缘分比贝壳要早很多。小学时代迷各种鱼类,就从Wiki上按照分类,按照纲目科属挑出一些学名,Google出图片,再画下来。这爱好持续了数年,也画了大几十张(虽然现在看来质量不咋地...)然后如法炮制了(美其名曰的)鸟类图鉴,哺乳动物图鉴等等。高中时,从wiki和其他网站上收集资料做了很多动植物的分类表。对于贝壳,则从各大网站搜罗图片做了一份贝壳图鉴,也算好用。(偏题了...) 目前的成果,收集了海生腹足纲近150科(仅指含有带壳种类的科),但是难以再往前进了。原因很简单,难以获得。未收的科中除了几个是非常稀有的以外,其余都是分布在特殊环境中的科(比如深海热液口),它们数量并不稀少,甚至很庞大,但海贝的主要来源——渔民,根本不可能捞到它们,只能由科研团队用特殊的装备和手段获得,然后送进研究所或博物馆。不过这些难以获得的种类往往相貌平平,有的还挺丑,我会结合网络图片简略介绍~~当然对于一些种类,我也做了一些贝壳的模型来介绍它们。 以下图片中,若没有特别说明,贝壳都来自本人收藏(有标本也有模型)生态照和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