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花袭人 一曲花袭人
关注数: 55 粉丝数: 167 发帖数: 8,492 关注贴吧数: 6
游九鲤湖日记 【原文】 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②,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浮③、衡岳,次也。至越④之五泄,闽之九漈⑤,又次也。然蜀、广、关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⑥;衡湘可以假道⑦,不必专游。计其近者,莫若由江郎三石⑧抵九漈,遂以庚申⑨午节后一日,期⑩芳若叔父启行,正枫亭荔枝新熟时也。 【注释】 ①九鲤湖:在福建仙游县城东北约十三公里处。相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仙在此修道,骑鲤升天,故有此名。 ②粤之桂林:桂林在广西,但广西与广东在古代为“百粤”(粤为古代民族名)之地,故两广合称“两粤”。 ③罗浮:在广东博罗县境,又称东樵山,为道教名山。 ④越:指浙江省。其地古代是越国,故称。 ⑤九漈(jì):即仙游九鲤湖的九涤瀑布。漈:闽方言对瀑布的俗称。 ⑥卒游:完全实现游览的愿望。卒:终。 ⑦衡湘:衡山和湘江,都在湖南境内。假道:借道,即顺道路过。因为如果游览桂林,就可以路过湖南,所以下文说“不必专游”。 ⑧江郎三石:江郎是山名,在浙江江山县。山上有三块巨石拔地而起,俗称“江郎三爿石。” ⑨庚申:指泰昌元年(1620)。 ⑩期:约定时间。 枫亭:地名,属仙游县。 【译文】 去浙江、福建旅游已是过去的事了。我的愿望是游四川峨眉山和广西桂林,以及太华山、恒山等名山;至于出游罗浮山、衡山,则是下一步的计划;去浙江五泄、福建九漈,又是再下一步的计划。但是去四川、广西和陕西关中等地,因为母亲年迈、路程遥远,不能立即出游;衡山、湘江等地,可以在路过的时候游,不必专程旅游。考虑去近处,最好就是经过江郎山、三石,然后到九漈。于是在庚申年(泰昌元年,1620)端午节的第二天,和叔父芳若按期起程出游,这时正是枫亭市巡检司一带荔枝刚刚成熟的季节。
倭寇三犯枫亭,枫亭人民的血泪史,你们还喜欢日本吗? 倭寇三犯枫亭 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福建沿海地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罄竹难书,莆田处在福建东南濒海之区,自然首当其冲,加之有宋明两代兴化文风昌盛,高官显爵及缙绅之家驰名全国,更为倭寇所垂涎和劫掠之目标,因此莆田人民所遭受的倭祸最为深重,其中仅枫亭地区就受到倭寇的三次侵犯。据《枫亭志.大事记》载:“嘉靖五年(1526年)十二月除夕夜,倭寇从惠安北部柯厝登陆,窜入枫亭,杀人抢劫,以年饭撒在门口,作为抢尽杀绝的标记。幸存者逃到文子寨避难。初一下午,倭寇撤退,黎民陆续回家,死难者甚众。”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初一,倭寇从枫亭太平港(今霞桥港)泊舟登岸,在枫亭境内大肆杀戮无辜百姓,焚毁房屋,一时浓烟烈焰四起,尸横遍地,哭声震天,惊恐的百姓纷纷涌向金锁桥(亦名银锁桥),金锁桥不堪重负,桥面突然断塌,压死多人。危难之际,有百余人躲在桥下的一条大涵洞里,没有被倭寇发现,幸免一死,另有部分群众慌不择路,逃到邻县莆田东沙避难。在东沙村,他们偶然发现枫亭太平亭里的观音佛像竟被匪徒乘火打劫,盗运东沙,便与之搏斗,夺回佛像,运回枫亭。这尊唐代观音佛像失而复得,安然无恙,也算是一件不幸中的大幸事。  倭寇第三次侵犯枫亭是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初七,约1.5万倭兵分乘68艘倭船始发平潭,在莆仙交界的东沙、朱寨之间海域登岸。《枫亭志.大事记》则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在莆、仙沿海登陆,掠枫亭,焚毁塔斗山会心书院。”倭寇在枫亭惨绝人寰的杀戮、劫掠之后,又沿途烧杀抢夺,直逼仙游县城,在城东、南、西建3个巢穴。据仙游县旧志云:“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倭乘破府余焰,万众围攻,知县陈大有、典史陈贤与民死守五十五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倭造吕公车迫城,危在旦夕。军门谭纶、总兵戚继光提浙兵来援,歼倭殆尽,城赖以全。”张寄民《兴化倭祸记》亦记:“明嘉靖癸亥四十二年十一月七日,倭犯仙邑,巡抚福建都御史谭公纶、都督戚公继光帅师来救。”戚继光是在取得许厝大捷和收复平海卫后,三度驰援兴化平倭。戚家军首先摧毁倭寇南巢,斩敌千余,烧焚吕公车,余寇南逃。仙游县城解围后,戚继光又挥师枫亭等地,歼灭了仙游境内的残余倭寇,至此倭患始平。戚继光在枫亭平倭后,曾登上塔斗山,赋《登摘斗岩》诗一首,诗云:  幽径层层草树遮,山亭高望隔烟霞。  攀跻到处同回首,万户千村总一家。  枫亭百姓感念戚继光之恩,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八月在北门兜建戚公祠,并立石碑以颂其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