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豪 白玉豪5
关注数: 84 粉丝数: 318 发帖数: 6,070 关注贴吧数: 74
一块特殊的表。 给大家换换口味。今天上一块儿,苏 - 34远程战略战术轰炸机中的航空计时时钟。整体品相非常的不错。实测6天走时精准到秒内。这是在我生日之前收藏中,最喜欢的一件玩意儿了。这如果要是能当成手表带着。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 在功能上: 1.按动右下方的按钮,按第1下,黄色的细计时针启动走一圈,粗的箭头型分针,即黄指针走一格。一圈下来一共是60分钟记一个小时。按第2下计时定格并停止。按第3下,所有的黄色计时指针归零。 2.左下角还有一个小表盘,为第二时区的12小时显示表。启动左下小表盘时需按动左下角金属按钮,此时这块小表盘的左上方有一个圆形的指示显色窗口,显示白色代表未启动状态。按第一下启动键,窗口就变成了黑色,此时小表盘的分针开始运行。而分针走一圈,小表盘内的时针走一格。时针一圈下来是12小时。按第2下,窗口变化为半白半黑此时计时暂停,按第3下,指示窗口变白,所有计时针归零。 3.右下角的小表盘为秒针,走一圈为一分钟。 给表上弦,是直接捏住左下角的金属旋钮向右转。 拨针调整时间。是拔一下这个按钮就可以左右调整指针了。而直接再按动一下,就是开启左下角的12小时计。 反正总体来说设计挺复杂的。相信里面的机芯,肯定是拉玛尼亚款导柱轮机芯。而且导柱轮应该为高端精密多齿导柱轮。所以收到这么好的玩意儿的确挺高兴的。[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强殖装甲凯普 心中最优秀的作品。 强殖装甲 真是优秀的一部漫画。记得在1991年,92年的时候,那时还是有合作社的年代。当时只见过在商店中卖的国产大开。当时售价为一元而且还不成套,只有其中的第3本。当时为什么看上这种漫画的呢?就是因为大开本中,像机器人头像的强殖装甲凯普。当时看了,就特别的喜欢这种感觉。记得当时拿的钱有一分的有5分的。为了买那一本,整整在商店数钱数了一上午。以后就从来没见过后续。转眼,今年36了。平时总是在手机当中看漫画。又重温了拿过去的感觉。而后来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对强殖装甲作品的喜爱,入了强殖装甲的周边。在模型的收藏中,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一版的感觉,因为它的做工的确是非常的精细。不论是从模具的制造、细节的雕琢和上色及渗线处理。做的都非常的立体。特别是细节表现上,我觉得是尤为突出的,所以初代的模型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不过说句实话,收藏这些中古的东西,真是叫人略显急躁。第一是因为好品的难找。第二就是价格的问题,谁让咱们当时没把握住当时的行情呢?不过细想起也不为过。因为什么东西的价值都是以现在的收入成正比。当时是400块,但当时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所以总的来讲经典的东西到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因为我喜欢的东西比较多,不能集中精力攻一样。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继续补全缺失的强殖装甲模型。而我最大的心愿是,强殖装甲的漫画,尽快的继续出新,这也是咱们大家的共同心愿。
之前发过一贴,不少朋友私信谈聊收藏风险,所以在开一帖收藏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战时期德意志的荣誉标志中不仅是勋章占有主导地位,而佩刀与佩剑类更是荣誉与功勋的重要体现形式。因德军荣誉佩剑体系中的种类较多,由于它们的价值和稀缺性,市场中出现了不少剑装拼凑、装刃拼凑、装具附件拼凑与严重的除锈打磨的惨品赝品冲击收藏界。特此开这篇文章“抛砖引玉”警醒同好。在此只针对海军荣誉佩剑做主要介绍。 【特别是陆军和空军佩剑,真伪互拼的情况非常多见。尤其在装具的色差上雕工上也最容易发现这类问题。】 在二战德军刀剑中,特别是外型上,有的是借鉴欧洲其他国家刀剑形式演变而来的,而有的形态是从德国原汁原味的中世纪骑士剑演变而来的。显然后者从血统上 要比前者更有竞争力。 一 。 德军刀剑大体形态的演变 二战德军的刀剑形态大致为三种, 1. 剑型 、 2. 匕首型 、 3. 刀型、尺寸上又分长和短。短兵器比起长兵器灵活且机动性强,更主要是短剑在穿着礼服或常服时都可佩戴,不像长剑那样 只限于礼服。它即可作为礼仪用剑也可在紧急时刻作为防身之用。可谓华贵而不失实用。下面只对高职务等级指向的剑形和匕首型做主要解释。(因为这两种形态也是准军事刃体的代表) 【1】剑形的演变 德国双手剑是中世纪末和文艺复兴时期雇佣兵所使用的最著名的剑,也是最笨重的武器之一。它凝聚了德国工匠高超的技艺。双手剑十分巨大,你不可能一只手握着剑挥舞自如,两只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威力。而且,由于双手剑的剑身很长,因此武士也可以像使矛那样使双手剑,所以,一度双手剑成为欧洲雇佣兵冲锋陷阵的必选武器。但到了16世纪后期,更长的矛和戟盛行起来,双手剑也逐渐变成一种强大的保卫力量的象征,更多时候只出现在仪式典礼和阅兵式上了。上图 ;早期的德国骑士剑组成上图; 这是一把一战普鲁士时期佩剑,外形就是从德国中世纪十字剑演变而来的。所以说, 二战德军海军短剑是最具备德国血统的。所以我偏向于原汁原味的感觉。上图; 二战德军的海军荣誉 佩剑,继承了德意志传统剑的造型,庄重与体面
漂亮的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NSDAP) 党政符号 二战文物篇 【德军NSDAP 篇】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 NSDAP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收藏心得】 ∵ 对于德军 NSDAP组织的资料是比较有限的,为了叫大家进一步了解德军 NSDAP组织的性质,特意用实物加以说明,由于NSDAP 系统的资料非常の罕见,文章里如有不对之处望大家指正 ∴ 通过长时间耗财与N天的编辑,在这篇文章中特意将NSDAP部分的稀缺资料,加以了规范和升华,又因通过之前对收藏市场的观察发现,现在赝品的存在,在一直混沌着历史。所以本篇文章特意拿一些特殊的赝品与真品,加以图文说明。目的在于 净化和延续文化遗留,保持真理不变。 历经较长的时间,终于把这一套罕见的NSDAP军政符号找到了。过程中充满了激动与惊讶。《历史》能给我们留下的此类实物其实很少。原因是 战后通过对于NSDAP政党类实物的极端销毁,特别是NSDAP组织本身销毁的文件和证件之多,现在显得非常难寻。特别是 官方记录的资料中 直到今天依然少得可怜,在文化上,后人的补缺 "势在必行"。而对于文化的保护搜集上 还是要 重在把握。 德 意 志 的 创 造 者 帝国首任宰相 (俾斯麦)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 既然提到德意志党政,自然要提到创造德意志历史的 帝国首任宰相 (俾斯麦)。 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俾斯麦纪念铜币,其伟人的测头像刻画的淋漓尽致 上图;俾斯麦 铁血宰相纪念铜币,人物勾画栩栩如生,非常传神的表达了德意志人民对于他的崇 敬与 怀念币后为高浮雕设计,整体凹凸有致复杂而不失庄严华丽 上图; 铜币背面的高浮雕(家族徽)被两只帝国鹰高高托起,而它代表着 德意志的目标方向。在此 为后期的德意志党政方向与国家徽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和世界文明造成的影响是空前的,德国作为发动战争的轴心国,其政治体系的核心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战后NSDAP被定为,引导全人类走向战争的,和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组织。该党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被判为“反人类的犯罪组织”。 一 ,服饰的版本;在纳粹党草创期间,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 NSDAP ) 政治领导人制服与冲锋队(SA)成员的制服大致很相像,同样戴奥地利筒型平顶帽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前 各地区的政治选举期间,纳粹党取得政权后 】准确的说应该是1934年希特勒就及总统、总理职于一身,称元首开始, 先后共经历过多次修改,在1945年最终发展成为一套95个不同任务和4个独立地区的行政职务。纳粹党的阶级是1925年---1945年使用的准军事头衔名称,该阶级的拥有者,都是来自纳粹党内部政治领导集体的 各级官员。所以世界上还没有那个组织能像纳粹党这样拥有如此完备的组织体系和衔级体系。 1.【4.7.】而政治领导人的制服款式,是效仿于其他组织制服款式 演化而来的。 2.【4.6.8.9】 政治领导人与领袖学校的官员不佩戴肩章。而普通的卐字袖标则不限制于佩戴着的级别。 3. 【5】为早期版本的样式,特别是大檐帽与帽徽,大檐帽上只有个小的政治场合使用的鹰徽 4. 【4.7.】为初期款式, 【6.8】最终款式。其中的帽徽设计,是德意志系统中最为精良的,直到战争的结束。一 / 1. 纳粹党袖标的种类与分级;上图 ;袖标的划级上图; 制服组成与穿戴形式最终形式 上图;为最终款式真实照, 二,政治领袖的领章版本 注!!! 仿品警戒图!!!上图所视, 两对 高级德意志领袖领章,都为仿制品。 特别注意的是,领章的版本分为两种 一种为官方公配的金属板本,另一种为私人自费定制的手工丝线绣版本。【注意;丝线绣与金属线和棉线刺绣是不一样的概念。】所以,依据当时不同的生产人员,其工艺水准必然存在着差异。在严格意义上 不可能做到统一的制式标准。而战后 NSDAP 刺绣版符号 竟然也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既然本身刺绣版就属于私人定制品,所以这次 就没有必要在这儿 做正式的讨论和研究了。图一 上图。虽存在不同的职务颜色,但等级形式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组1937---39年的领 章符号是金属线刺绣与金属符号混合版。到了1940---45年版,基本官方授予的军政府号都是金属版的。 其中就图39、40、41、号存在丝线、棉线刺绣版或金属混合版外其他阶级未见过实物需特别注意。即使其 他阶级有刺绣版实物,也需要对形式和材料加以考证。上图, 这是两对儿 1937--39年式的 帝国( NSDAP )组织领章资料图 ,左为 金色标志 ← 政府某任 务部的(正)部长职务官员。右侧为 银色标志 → 是政府部门 某任务组成员领章。领章的金银丝条上都有漂 亮的卐字暗纹。特殊而华丽。 帝国领袖的监管范围共划分了4个主要级层,从高到底分为(中央党部)、(大区)、(县分区)、( 镇,社区 )在整个国家体系中的每个级层职能 帝国领袖都会起到最终的监管裁决作用,其中权利最大的就是帝国和大区领袖。他们掌握着如;宣传、青年、出版、财政、法律等等... 领袖这个名称说明了在他们自己管辖区,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由于历史沉淀,有些已经虫蛀和严重锈腐,在品像上只找到了两个单只的领章,也属不宜了 上图;领章遗存实物对照。由于历史沉淀,已有些虫蛀和脱金,左侧←为b型40年式。棕色羊毛妮的 镀金鹰下有两粒非常复杂的专属星符与两条黄色的金属丝边线,外框为蓝色丝织人字纹边线 手工缝制其上。右侧→是a型1934年早期式,战后其佩戴者迫于种种压力,只各留下了单只领 章。也属不宜了。 1.右侧 → 的领章为第三帝国A版领章,共分为10个级别,领章为毛呢,其上由金属丝刺绣编制而 成,后来在B版领章的细化出现以后, A版领章 仅作为礼服符号而使用了。 2.左为 ← 第三帝国时期 B版 领章 为毛呢底料一直沿用到战后,此领章共细化分为31个等级。而 不 同的底料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大区管理种类 如【红,黑,棕】色,领章的边线为类似于尼龙制品由 手工迁边缝制上。边线的颜色共分为【红,白,蓝,黄,黑】,分别代表了;大区指导,部指 导,地区指导,帝国指导,管区指导。而版本上分为,常规的军版,和私人订制版即(刺绣 版)。而真正的金属常规版本领章,才是最能凸显出第三帝国时期精益求精的加工技术。特别是 金 属鹰,细腻的线条和突出的质感,更加体现了日耳曼民族对军服的严谨与着实,特别是鹰眼的 神韵 体现的非常生动灵活。上图;库存高级领袖领章,黑色的细羊毛妮底色代表政法系统,微妙之处是鹰的刻画神韵俱佳,下面的橡叶图案也 是淋漓尽致凹凸感 柔和起伏。通体鱼子纹清晰可见。外圈为八字纹路的丝质白色边线。这是一套保存比较 不错的库存领章,现在已经非常难寻了。
德军 国防军帽徽 版本分类 面对德军发展体系和服装分类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如军衔,服装,证章包括 军种颜色种类繁多,其中关于帽徽的发展,其资料少之又少。下面就单对于(国防军帽徽发展历程,做一下简单介绍。) 序言; 元帅,将军和军官们的帽徽经历的演变过程。从1935年10月--1937年6月帽徽都为银 色 的,刺绣版的帽徽由银或铝线织在深绿或野灰衬底上。1937年6月--1943年6月元帅 和将军的帽徽才出现了镀金版。虽然是这样有不少将军,元帅的帽徽还依然使用银色的初版值到战后 如 图1金属板帽徽 ; 1. 帽徽的材质 1935年6月----1937年6月其 金属板帽徽的材质共分为2类,即2个版别, 第一版别;金属材质为锌,铜,镍的合金制成 第二版别;为铝或锌制成 2. 帽徽的制式 由于在第三帝国在初期,高级将领帽徽颜色是与低级军官帽徽颜色相同的,所以在制式 上也存在着实质的区别,图1. 早期 第三帝国国防军 第一版高级军官帽徽(整体为三脚悬挂式连接.三片式结构)工艺 复杂。中间的国家徽章红心处为细羊毛昵.三针铜针脚不管大檐帽帽墙弧度是否得当。在手动调整帽徽外花环后,其国家标志都会处在一个与像树叶花环,水平的位置。图2 中前期 第三帝国国防军 第二版帽徽(为整体连接.三片式结构)中间的国家徽章红心处为条绒昵,三针铜针脚。普通军官佩戴的帽徽,制作也是非常精良.图3 中后期 第三帝国国防军 第三版帽徽(整体冲压连接.两片式结构)中间的国家徽章红心处为粗条绒昵,章体背部透心儿。(有可能是因为当时采购量大所致)虽然在工艺上有所简陋,但细节依然优秀漂亮,包括两针脚依然采用黄铜制造。后期 第三帝国国防军 第四版帽徽(为分体式结构)中间的国家徽章红心处为粗羊毛昵 帽徽由两部分组成,大小组合安装后才是一个整体,下针改为两股。材质为 铝锌合金。也有一部分为铜材质的。 以上希望能对大家在收藏上有所帮助。
【稀有的】 中国 62式 早期的 {汉字观红} 望远镜 中国 62式 早期的 {汉字观红} 望远镜 是到目前为止,在部队中服役最长的,也是各项 战略综合指标 最稳定的望远镜 收藏提示: {汉字观红} 极早期观红,开头编号是1-4的六位数字编号。是各项战略综合指标最稳定的望远镜。在收藏上属于比较高端的品种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之后的观红镜收藏和历史价值,就不高了,几乎没有收藏价值可言。只是拥有实用性。所以本文只对于,最早期的观红进行说明。 前言; 在二战中,镜片镀膜并没有应用到军用的6X30望远镜上,当时的观点认为,军用的望远镜不值得用如此昂贵的加工工艺,例外的是,在后期的ZEISS 6X30海军型上(有M标记),使用了特殊的充氮工艺,并且有部分在目镜和物镜有镀膜(非外表面)。二战前的光学玻璃与战后的不同,战前的光学玻璃和现在的玻璃板的成分相近,属于苏达玻璃,容易被水慢慢溶蚀,易焦化。镜片焦化后有变白、变蓝两种。变白像毛玻璃,透明度降低无法使用;变蓝的则能防止反射光,增加透光率,从镜片焦化变蓝的旧望远镜中看物体反而更明晰,在这样的启发下,专家们加以研究形成了望远镜、照相机镜片镀膜技术。苏 8望远镜 与 前 后期62式观红的, 【物镜】镀膜 对比图。 62早期的 观红 望远镜 融合了苏联(苏8 与德国 Deltrentis 8倍望远镜)的综合技术优点,又结合了我国的 地理环境变化大和昼夜温度变化急剧 等典型特征,从而改进了镀膜技术和棱镜仓等诸多技术储原。其特点在于; 1. 成像\\在观察军事目标时 ,且微黄的成像效果( 但298厂的62式望远镜成像偏黄比较严重,是一种浓浓的暖黄色。)从而可以更多更好的去除多余的 杂色光源,减轻了视觉疲劳。使得军事目标图像更加清澈,物体的立体成像更加锐利。但生产成本和工艺复杂。在后期 又用回了低成本,易加工的白色成像效果。【并不是网上谣传的 黄色成像是当时生产落后造成的 】 2. 防范\\在棱镜仓中发明了棱镜干燥室的结构,从而改变了望远镜镜片内极易发霉的最大弊病。相对于冲氮类望远镜、62式 观红镜 可通过观察窗, 由非专业人员,就可以随时监控干燥剂颜色变化。保证维护的迅速性。【 成本低,维护简单, 只需在干燥室内填充(显色干燥剂)即可。】【棱镜仓 干燥室旋盖。 通过观察窗,可随时观察干燥剂颜色。保证维护迅速】 3. 早期观红的特征 。 也称为早期汉字六二观红。右镜肩从上到下依次标“六二式”、“8×30”、“(98)”“六位数出厂编号”。激励窗为突起式,左棱镜室的上部有加强护铁(有一个铁板包在左棱镜室的上部)。下中轴盖有螺丝固定。观察图像主要表现为:分划是“倒T”, 饰皮有细饰皮和粗饰皮的(编号1和2开头的是细饰皮,之后的编号是粗饰皮),目镜镀膜有偏红色镀膜和淡黄色,物镜为偏红或紫红 色镀膜或。极早期观红开头编号是1-4的六位数,也就是说从63年生产至66年,之后就转为中早期型观红了。 早期观红还有一种斜体汉字的,右镜肩刻字是斜的,分划是倒T,目镜和物镜的镀膜是淡黄色的,饰皮是粗纹路的,目镜罩上有固定螺丝。 【 观红旋钮和加强护铁 特写,特别注意,刻字是非常细腻的丝线式刻字】 上图 早期的62 特点之一是 感光屏的 感光窗是凸起的 收藏上需要注意的是,原漆的感觉 是亚光色的, 【“六二式”/8×30/98/六位数出厂编号】 上图, 注意!! 刻字 早期的都是 非常细腻的(丝线刻凹刻)如果是比较粗的白体字,就必定是翻写过或用砂纸打平后期的 标识后在改刻 喷涂的上图 ; 只有1和2数字开头 6位数字编号的 才是细皮的这个编号2开头的 【早期观红,镀膜是紫红色的,饰皮是细纹路的。 (淡葡萄酒红)】 上图 , 这个编号 2开头的早期观红,目镜镀膜是紫红色(淡葡萄酒红色)的,注意!!! 饰皮是 (细纹路)的。 如果纹路不对,肯定是非原装 皮子,特别是目镜镀膜颜色 至关重要【这个编号3开头的早期观红,镀膜是淡黄色的,饰皮是粗纹路的。】 上图 , 这个编号 3开头的早期观红,目镜镀膜是淡黄色(琥珀色)的,饰皮是( 粗纹路 ) 的。 第一代早期观红镜,是刚开始投资相对最大,用料最好,战略综合指标 最稳定的望远镜。它不仅接受过战争的检验,其小巧的镜身与舒适的握持感使得成像更加稳定。 在后期阶段,62式大量装备部队,从成像与综合早质量上相对于初代有所衰减,主要是为了在数量上起到一个最好的开支平衡。 62式 军用望远镜 族,到目前为止,是在部队中 服役最长,最适应实战环境的望远镜。
一个难得的蔡司 6×30 望远镜 蔡司公司可谓世人皆知,它经典的“ZEISS”标志一直代表着世界光学技术的顶级水平,但很少有人知道苏联光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又与蔡司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0年,蔡司公司设计生产出著名的 Deltrentis 8×30望远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蔡8或德8望远镜。与当时经典的Silvamar 6×30望远镜相比,Deltrentis望远镜不仅沿袭了前者小巧轻便的优点,而且还拥有更大的倍率和视场,但此时的德军更信任经历过一战考验的Silvamar望远镜,并没有考虑装备Deltrentis望远镜。二战德军 的 6×30望远镜 上图 。右肩DIENSTGLAS是军官用的意思, H/6400代表密位,密位又叫密位线,我们称分划线,德军望远镜没有纵 向密位,只有横向密位,镜架的两侧 都有鹰标,特别是鹰标图案 非常清晰而复杂 上图 . 二战中,被德军选用的 早期的铝制 蔡司6×30望远镜, 【注意的是,镜架的两侧 都有鹰标,特别是鹰标 图案 非常清晰而复杂,到了后期都是以简化的鹰标所代替】早期的 帝国鹰标 上图, 早期的 两侧的帝国鹰标,款式复杂而清晰。这种的望远镜为早期刚开发出铝制 军官型望远 镜 ,比较罕 见,因此藏价非常高。到了批量装备时,检验标 逐渐简化。从取消了帝国鹰脚 下的卐字球,到最后的只用 简单的几道线标明是真正的军用品外。其余镜体上不带标的,基 本上属于军人自购的 民营品了。这一点是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历史。 德军的6X30望远镜系列, 从一战开始就有不同的制造厂生产。随着生产年代的差异,导 致了外形,产生了 很多的变化,起初使用的代价高昂的黄铜镜体,非常笨重。最后被铝合 金所替代。 虽然德军没有装备Deltrentis望远镜,但瑞士、巴西、中国等国军队先后装备了该型望远镜。不但如此,二战期 间,许多德国军人自费购买Deltrentis望远镜带上战场使用,至此,它的优异性能终于得到了德国军方的认可,并将其列为制式装备。军用版本的 Deltrentis 8×30望远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