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_0724 T2_0724
关注数: 17 粉丝数: 65 发帖数: 1,340 关注贴吧数: 12
【原创 】20210325我县创新打造“旅游警察”警务新模式 近年来,我县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呈井喷式增长,常常导致景区游客爆满,旅游类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为进一步保障和助推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深化“三服务”,营造更优服务环境,县公安局打造专业队伍,创新试行“旅游警察”警务新模式,出台了《安吉县旅游警察服务规范》《安吉县旅游警务十条举措》等文件,明确旅游警察的职责范围、执法勤务、携装标准、着装礼仪等内容;并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应急救助、涉旅法律法规、导游讲解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警务人员业务素质。   此外,县公安局还统筹各景区安保力量35名,建立景区平安联盟,与涉旅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执法、联合救援等联勤机制。同时,实行淡、旺季和应急三种勤务模式调配警力,推行涉旅警情快处、矛盾纠纷快调、涉旅案件快办的“三快工作法”,提高巡逻守护、纠纷调解、游客救助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目前,县公安局已在余村、大竹海、云上草原等景区建立景区警务室,为中等规模以上景区配备景区警长,设立流动警务服务车、移动警务服务帐篷;并根据各景区人流变化动态流动,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景区寻人、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   截至目前,试点区域共有旅游警察12名,开展联合执法12次,成功调解涉旅矛盾纠纷67起,辖区内涉旅警情、涉游矛盾纠纷同比分别下降10.3%、15.7%。
【原创 】20200828 首个“无人车管所”在天子湖投用 因车辆和驾驶人年年迅猛增加,县车管所目前日均业务办理量多达1000多起,遇上重要节点,县车管所大厅几乎爆满。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最近,县交警大队在全市率先设立首个“无人车管所”,该所位于天子湖镇便民服务中心,当地及周边的鄣吴、梅溪、递铺街道部分村庄等地数万群众可就近办理相关业务。 机器屏幕可直接点击操作,进入页面有体检和综合业务可供选择,然后选择自己所需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初次申领、申请增驾、丢失损坏、到期换证、年审体检等。点击其中一个,需要信息采集,用户将身份证放置于读卡区域扫描,并输入手机号码。接下来就是自助拍照和躯干检测,根据相关提示完成后,需要自助缴费,拍照20元、体检30元,请提前备好纸钞。   据介绍,车驾管自助体检机连接公安内网,群众进入机器仓内,全程视频监测群众体检行为,体检结果和视频将一并上传医院后台系统进行审核,一般5分钟内即可完成。   此外,另一台交管业务综合办理机功能同样强大,是一台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物联网、深度学习、计算机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一体,实现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违法等车驾管业务的全流程智能化、自助化。可实现驾驶证遗失补证、期满换证、超龄降证、自愿降证、联系方式变更、车辆行驶证遗失补办等。   据了解,自从“无人车管所”在天子湖落地,不少用户已经来体验办理过相关业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县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无人车管所”使用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区域群众的需求,考虑新增点位,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车管业务。 如果机器可以同时支持纸钞、自助微信、支付宝付款,就更完美了!
【原创 】20200812 安吉三捧“大禹鼎” 2019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名单公布,安吉榜上有名。这是我县第三次获此殊荣。   作为全省“五水共治”的最高荣誉,“大禹鼎”是检验各地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县紧扣“打造样板地、模范生,再夺大禹鼎”总目标,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24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其中Ⅱ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集中饮用水源地、出境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这一系列数据成为我县治水成效的最好证明。   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离不开重点项目工程助推。我县以“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快速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去年,我县完成2个省级工业园区、7个特色产业园区、47个生活小区、6个商贸集中区等其他污染源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 6个乡镇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功创建西苕溪(乌象坝段)、浒溪(天荒坪段)2条省级“美丽河湖”。   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为做好“治水”文章,我县还创新机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河小青”“蓝蜻蜓”“河嫂护水队”“巾帼护水岗”等志愿护水组织相继成立,公众护水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我县探索建立“防范+服务+监管+保险”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聘请专业人士组成“环保管家”团队,在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实现环境污染风险前置化管理。   “三度捧回‘大禹鼎’,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王灵君说,下一步,我县将围绕 “1+12+10”治水工程,深入实施“碧水行动”,高质量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高标准建设美丽生态河湖。同时,聚焦重点河道重点断面水质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用数字化手段为治水赋能增效,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不断建立健全系统化、长效化的治水机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