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す追求 浪漫す追求
关注数: 6 粉丝数: 61 发帖数: 3,836 关注贴吧数: 8
●期末作文考砸,在此,我重写一次~~望大家点评● 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语文作文60分,我只得了36分! 原因是我冒险写了一篇 童话故事!!! 我们的作文题目是——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所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寂寞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适应没有水的新环境,在呼吸中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必须与所给材料有一个明确的结合点 ②标题醒目 ③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 我重写的作文——           在适应中升华             庄晨   学会适应,是一种处世的智慧,而在适应中升华自己,则是一种美丽。在适应中升华,是江河流入大海的智慧;在适应中升华,是红梅融于冰雪的动人;在适应中升华,更是那泥潭中的一朵白莲,冰清玉洁,楚楚迷人。   所谓适应,就是通过改变自己,使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古人懂得适应。   天地傲骨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现实。而面对一个从血性须眉变成不男不女的“太监”的自己,他毅然选择了适应。他无法改变现实,他则改变自己。他咬牙吞血,就极刑而无愠色;他奋笔著书,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理想。此时,他已不再是原先的司马迁了。他选择了适应,选择了从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转变,从一个书生向真正的文人转变,这是他人生的升华。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在逆境之中,圣贤们都选择了“适应”,他们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于是,他们的灵魂在逆境中升华,他们的生命在危难中闪光。没有在逆境之中的适应,哪有珍珠般的闪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钟声响起,先前繁华喧闹的城市瞬间崩裂为山的废墟。举国哀叹,天地动容。大难来临,汶川哭泣,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然而,我们强忍着痛苦,牵起手来,共同面对,一起选择适应!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用爱来感动大地!我们的爱化作了一张张棉被、一箱箱牛奶……它们如同一阵风,席卷了汶川的天空。是因为我们选择了适应,所以我们改变了自己;正是选择了适应,才使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幕幕的感动画面!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也改变了灾难留下的阴影,这便是一种适应!在适应中,我们学会坚强;在适应中,我们学会了付出;在适应中,我们的内心得到升华,我们的人生从此不凡!   回想二零零八,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面对二零零九,让我们用一种“适应”的智慧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让我们在适应中提升自我,让内心升华,让灵魂发光。   江河入海,承海之咸,只因适应大海的浩瀚,而得“海纳百川”之博大胸怀!   红梅斗雪,受冰之寒,只因适应冬天的严酷,而显冷艳妩媚多姿可爱!   白莲出泥,迎污不染,只因适应泥潭的污浊,而成境界之提升!
〖 new 〗汉字幽默戏 1、“干”对“于”说:看你那没出息的样,脚下总是不利索!2、“干”对“平”说:看把你美的,两天不见,还戴上墨镜了呢!3、“干”对“千”说:你山梁不正,难怪“千夫所指”! 4、“丙”对“内”说:儿呀,不带武器,你连第三也捞不上! 5、“内”对“芮”说:一头乱草,该理发了,看你像啥? 6、“内”对“肉”说:你不就比我家多一口人嘛!咋就那么吃香!人见人爱! 7、“音”对“意”说:别忘了,我才是你的心上人哩! 8、“射”对“矮”说:伙计,怕是我们俩被人从产房给抱错了吧?该我姓“矮”才对! 9、“庄”对“压”说:看你,该戴在头上的,怎能揣在腰里? 10、“休”对“体”说:你心里老算计一本账,肯定没有我轻松! 11、“重”对“里”说:没有行千里之志,你就在家里呆着吧! 12、“呆”对“杏”说:看你就是木头脑袋,杏说:其实你比我还笨! 13、“能”对“熊”说:想有能力,不当狗熊,就趁早精简机构吧! 14、“兔”对“免”说:不管长短,总得有个尾巴,否则,入伙,就免谈吧! 15、“买”对“卖”说:扛了十字架,就不一般,果然可以可以出手了! 16、“用”对“甩”说:爱出格,不安分,能不被甩才怪哩! 17、“尚”对“常”说:臭美啥?有了头巾都不知往哪儿戴!傻样! 18、“困”对“闲”说:关了门,咱们是一家吧? 19、“住”对“往”说:你带了东西,这是往哪儿去? 20、“师”对“帅”说:真是青出于蓝啊!你可比为师有出息呀! 21、“杏”对“杳”说:怪不得找不到你了,原来带了隐形装置! 22、“王”对“玉”说:该丢弃一点,你就舍不得!所以,啥时候也成不了王! 23、“金”对“全”说:拈轻怕重,怕负责任,还想跟我比,没门! 24、“田”对“申”说:“由”上窜,“甲”下跳,你他娘的是“上窜下跳”! 25、“古”对“舌”说:头发长了,也不理一理!难怪人家嚼舌头! 26、“有”对“冇”说:刚发工资就又花光了!没出息的货! 27、“处”对“外”说:老弟,加油呀!我们可是处到快结婚的分上了! 28、“方”对“万”说:这世道真不公平,我比你干得多,却没有你的名气大! 29、“庆”对“厌”说:光明正大的事不干,偷偷摸摸当狗!谁不讨厌! 30、“司”对“同”说:大度些嘛!不妨先网开一面,没有付出,别想掌权! 31、“正”对“止”说:不懂公平为上,理当停止的! 32、“再”对“冉”说:这么早就谢顶了,你才多大呀! 33、“冉”对“苒”说:还是你聪明,太阳出来,知道戴草帽! 34、“叮”对“打”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打说: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35、“盯”对“叮”说:多看一会儿不就行了!罗嗦个啥! 36、“订”对“钉”说:有话好说呀,干吗,非得板上钉钉! 37、“乒”对“乓”说:该死的战争真残酷啊!叫你我都丢了一只腿》 38、“高”对“蒿”说:不冷不热,戴草帽干嘛? 39“冶”对“治”说:你不就比我多一点吗?牛啥?治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呀!不治你治谁? 40、“代”对“伐”说:徒儿,你佩上宝剑就可以征伐天下了! 41、“汩”对“汨”说谁克隆的你,太像我了! 42、“名”对“各”说:想出名,就收敛些,多注意影响,别老各“自为政”! 43、“否”对“杏”说:就你爱出风头,怎么样?叫人咬吃的滋味不好受吧? 44、“人”对“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光进不出,难怪你成不了人! 45、“未”对“末”说:儿呀,我已经是倒数了,未来就指望你啦! 47、“旮”对“旯”说:牛啥?你的住房还不是跟我一样大?只不过阳台位置不一样而已! 48、“赤”对“赫”说:去跟你们的父母说,做个分离手术,要不了多少钱呀! 49、“工”对“土”说:跟你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你就是不听,怎么样,烂成土了吧! 50、“日”对“旦”说:乖女儿,上了平衡木可千万要小心呀! 51、“蛙”对“鲑”说:500年前,咱们是一家吧?
〖 new 〗十条规律在手,学好语文不愁   ——致想要学好语文的同学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