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也无所谓 下雨也无所谓
关注数: 47 粉丝数: 675 发帖数: 11,215 关注贴吧数: 38
人保部门纳策:延长缴费或将替代延迟退休方案 备受关注的养老体系改革方案有了最新进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委将于近日与多套养老方案的设计者们碰头,就相关问题进行内部研讨。 “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人保部的开会通知,会上将拿出几套养老方案进行讨论,而且每套方案都有主要评论人,但清华养老方案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10月9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悉,本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其中,对企业费率的征缴、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替代率等问题的讨论将不可避免。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此次会议讨论的方案大部分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相关学术研究团队于7月底上交给人保部的方案。同时,人保部也将力争在年内向国务院提交部门方案。 清华养老方案暂被搁置 “清华养老方案涉及的是国民基础养老金,也就是全国大整合,从城市到农民的国民待遇和政府责任都界定清楚,在享受养老待遇上没有了身份上的区别。但媒体的关注点大都一味地停留在延迟退休上,这也增加了方案实施的难度。”杨燕绥解释道。她认为,养老问题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然要合并多轨制,就要有一个合并多轨的正常轨道,将政府责任和个人账户的市场责任分开,一味调低就高,只能使得政府的财政责任永远往上涨,缺乏持续性。“但这个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以此为基础的清华方案也就暂不做讨论。”杨燕绥说。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清华养老方案确实是被暂时搁置了,而此消息记者在人保部也得到了证实。 “针对众多养老方案,部分媒体说延迟退休年龄已达成共识,那是不可能的。”10月10日,一位接近人保部的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延迟退休影响面非常大,当前中国并不具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此次会议不涉及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延迟退休的前提是实行大并轨,而大并轨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公共部门的利益,而延迟退休的结果是增加工作年限,影响最大的则是企业职工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哪一个群体,都将是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缴费年限或做调整 延迟退休方案既然不可行,那么间接实现推迟领取养老金的方式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比如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就现行制度而言,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每多缴费一年领取时可以多增加一个百分点,但多缴费的激励力度并不足以弥补缴费年龄规定过短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同时,部分参保者缴费满15年之后就不再缴费,这也增加了政府的支付压力。 “养老金的替代率不能低于缴费工资的50%,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但我们又不可能拿一半的工资来进行缴费,所以,只能增加缴费年限,此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一定会有所涉及。”10月9日,一位将参加月中内部研讨会议的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一般来讲,养老保险的缴纳应是工作时候缴两年,退休以后领一年,也就是说,如果退休后的预期寿命是15年,那么就应缴费30年。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微博)介绍,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而人保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测算,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 简单点说,就是退休后我们的养老金还不到退休前工资的一半。 而在众多专家眼里,相较延迟退休而言,将养老待遇同缴费年限紧密捆绑、最终实现推迟领取养老金,此方案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国家规定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缴费年限应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而非强制,缴费多的人理应多受益。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增加缴费年限虽是本次会议不可回避的议题,但具体延长多长时间、何时领取养老金等细化的内容均需进一步讨论,暂无定论。 除此之外,上述与会专家表示,此次会议还将就增加企业缴费问题进行讨论。但他担心,一旦再增加企业的缴费水平,企业的负担将会进一步加剧,应该5个人完成的工作量,最终只能聘请两个,这不光是简单影响就业,而且是挤出就业,这不光对养老金的发展不利,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影响,无异于杀鸡取卵。 上述与会专家明确表示,不管方案是否成熟和长远,主管部门在明年“两会”召开之前终将拿出一个方案,因此,年底前应会有个方向性的方案出台。 (华夏时报)
2015年郑州建成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区 覆盖4G网络  “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市民可享受到哪些便利?作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昨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15年,将郑州建设成为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智慧应用效能明显、产业支撑能力突出、引领辐射作用较强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其中, 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城市交通主干道平均车速超过40千米/小时,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 郑州晚报记者 董艳竹    国家住建部确定郑州市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   《意见》指出,当前,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颁布实施之际,国家住建部确定郑州市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同时,国家工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先后确定郑州市为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创建城市,这为我市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    2015年,将郑州打造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根据部署,到2015年,将郑州建设成为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智慧应用效能明显、产业支撑能力突出、引领辐射作用较强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届时,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更具创新性、便捷性,经济社会发展更具协调性、创造性,城市生活更具美好感、幸福感。    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宽带提速和无线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10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到100%,移动通信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和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基础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100%   完成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以及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专题数据库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地名地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100%。    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超过300天   动态交通出行信息多渠道实时获取,城市交通主干道平均车速超过40千米/小时。重要农产品(000061,股吧)和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可追溯, 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超过300天,全年PM2.5监测达标天数达到或超过国家、省规定标准。    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80%以上的成年市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 城镇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0%以上的市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服务。   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   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   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和智慧社管工程,《意见》明确,积极拓展城市管理网格化应用领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市容保洁、户外广告、景观灯光、生态廊道等网格化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持续建设,进一步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   让孩子们在“智慧校园”学习。《意见》指出,推广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加快建设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   住进智慧社区,市民可享受全方位、智能化的“一站式”惠民服务。加快推进智能物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试点示范建设。重点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实现与社保、就业、医疗、卫生、计生、教育、交通等专题数据库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重点推进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核心业务的“智慧一卡通” ,以智能手机、多媒体终端为载体,搭载政务应用、公共事业应用和小额支付应用,可实现身份认证、公共查询、便民支付和公益补贴等多种用途。   链接:   智慧城市是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嵌入、渗透和应用,强化对城市各类主体、资源和活动的充分感知与智能分析,强化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与服务全过程的科学决策支持,是在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感知、可量测、可分析的智能化城市,是人、社会、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新生态系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