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慕枫 樱慕枫
关注数: 6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5,408 关注贴吧数: 1
城郊区——“组合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城郊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打好组合拳,使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点状组合。以空闲农户庭院为据点,大力发展小磨香油加工、扫笤编制、帽业制造、畜禽养殖、花生米炒制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庭院经济发展村;引导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技术标准,打破各自为战局面,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链状组合。坚持走“工业兴农”路线,依托小麦、草莓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面粉制造、粮油加工、草莓冰酒酿造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培育支柱企业9家。   块状组合。以刘李庄村蔬菜、郝宋庄村果品、中卓庄村苗木、东岗子村韭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基地建设,推进集群化生产和集约化种植。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1000亩,设施果品基地6000亩,优质苗木基地3100亩。   网状组合。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村经纪人的辐射作用,加大农产品新品种引进推广等方面科技咨询和培训力度,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等信息,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提供多元化服务保障,让农村经济“活”起来。
昌黎地秧歌精彩闪耀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 9月10日至11日,县艺术团携尧水传媒中心演员以及地秧歌传承人代表一行32人,应邀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商河县人民政府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分会场国家非遗项目汇演活动。昌黎地秧歌与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陕西安塞腰鼓、安徽凤阳花鼓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支国家级非遗秧歌队献艺斗舞。   为全面展现昌黎地秧歌的地域风采,县艺术团重新整合精品节目《炫舞奤风》参加此次汇演。在原有秧歌《炫舞奤风》基础上巧妙加入经典出子秧歌《扑蝴蝶》,将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热辣逗趣的三人组小秧歌,俏皮可爱的小毛驴形象逐一展现,使妞、擓、丑行当的动作表情更加丰富,并通过不断变化的队形逐一展示出各个角色的不同动作特点。昌黎吹歌的伴奏欢快流畅,与秧歌表演默契配合,相辅相成,惟妙惟肖地模拟出秧歌角色的喜怒哀乐,与秧歌表演合二为一,浑然天成,使地秧歌的“奤”味更加浓郁,地域特色更为明显。进入尾声部分,唢呐明快激昂,锣鼓声声喧天,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掌声不断。   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是当前我国规格较高的一项非遗项目秧歌展演盛会,集艺术性、专业性、传承性、交流性于一体,通过集中展示全国各类秧歌演艺过程,促进秧歌的发展、继承、交流、合作。   此次汇演评委组对昌黎地秧歌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县艺术团的非遗传承工作给予肯定,选送的节目在编排中不仅经典节目保留完好,传统秧歌元素完整体现,展现手法也有所创新,最终获得“最佳表演队”奖项。
我县举办迎国庆第八届“宏兴钢铁杯”篮球联赛 9月26日,我县举办迎国庆第八届“宏兴钢铁杯”篮球联赛,为建国69周年献礼。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志勇出席比赛开幕式。   朱志勇在开幕致辞中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次比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致以节日问候,向一直以来给予比赛大力支持的宏兴钢铁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朱志勇指出,篮球运动在我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县群众体育的传统赛事,本次篮球比赛既是我县为庆祝建国69周年的献礼,也是对广大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希望各代表队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竞显球技,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取得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裁判员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竞赛原则,严肃、认真、准确地执行裁判工作,共同努力把本次比赛举办成一次团结、和谐、精彩、共赢的赛事。 朱志勇强调,此次篮球比赛正值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以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全民运动为平台,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积极投身到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热潮中来,为建设生态昌黎、实力昌黎、活力昌黎、美丽昌黎贡献更大的力量。 据了解,本次比赛由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县体育管理中心联合举办,共有来自全县各县直单位、乡镇和各企业的19支队伍参赛,比赛将通过4天的时间角逐胜负。
我县举办高校毕业生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洽谈会 日前,县人社局举办高校毕业生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洽谈会,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服务平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贵田到会指导。   招聘会当天,众多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回乡务工人员前来应聘,招聘现场人头攒动。据介绍,招聘会由县人社局承办,县扶贫办、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协办,秦皇岛市人社局、唐山市汉沽区人社局、县扶贫办、共青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相关领导参与招聘会。秦皇岛市安丰钢铁有限公司、秦皇岛市金士葡萄酒有限公司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学前教育、动画设计、会计、文员等就业岗位3000余个,900余名应聘者在洽谈后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上的招聘岗位月平均工资较去年均有提升,其中一线操作工、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都达到了每月3000元以上,部分电商营销、市场推广、高技能专业人才等岗位更是有了较大提升,薪资上涨也将会帮助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为最大限度实现建档立卡人员实现就业,促进其就业脱贫,招聘会上还专门提供保洁、绿化、保安等相关岗位900余个。 此次招聘会突出了转移就业、就业扶贫等方面工作,招聘企业中,既有我县大型企业,也有不少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他们提供了不同岗位,满足不同人才的求职需求。同时,县人社局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前期就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在此次招聘会上选取相应的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重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省政府督导组到我县督导系列行动计划 9月26日,省政府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督导组来到我县,对我县系列行动计划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副县长龙立新陪同检查。   汇报会上,龙立新代表县政府详细汇报了我县落实省政府系列行动计划工作情况,督导组一行与参会的各部门、各企业负责人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充分听取了基层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县重抓落实,始终把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进重大决策落实;坚持科技支撑,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坚持动能转换,战略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坚持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上档升级;坚持改革推动,农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坚持精准高效,扎实推进开放和电商工作;坚持质量为本,质量强县步伐不断加快。   汇报会后,督导组一行先后前往我县葡萄小镇和华夏酒庄,就农村供给侧改革、旅游、开放工作,科技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   督导组一行对我县落实省政府系列行动计划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县能继续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好相关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城郊区——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 为深入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城郊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调处预测、体系建设、配合机制、调处方法上下力度,切实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加强调处预测工作。工作中培养前瞻意识,根据重点区域、场所、人员、案件采用预测工作,对纠纷的形成、发展及未来趋势做出合理的预见和推测,提前介入及时消除引发矛盾纠纷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完善调处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28个行政村的调解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培训会议,交流基层调处经验,协商解决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重点提升调解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全区已培养确立矛盾纠纷调解员58人,信息员56名。   建立调处配合机制。贯彻协同互动原则,实行综合治理,以司法所为主要部门,有机整合综治、纪检、信访、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联席会议模式,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构建起部门配合、多管齐下的体系机制。   探索调处化解方法。矛盾纠纷进行化解时采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准绳,把握住关键人物、主要矛盾、实际问题三个主要脉络,灵活运用换位思考、化整为零、牵牛鼻子等调解方式方法,提升基层矛盾调处率,防止矛盾纠纷拖沓升级变性。
立足区位资源优势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我县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 我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区位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抓园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皮毛养殖产业园。以园区建设为引领,推进皮毛养殖由分散到集中、由庭院养殖到标准化小区养殖转变,采取“公司+农户”运行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场地,企业统一提供良种、饲料、信息、技术、流通等服务,实行现代化管理,发挥养殖业的规模和集群效应,形成一批标准化的养殖集中区。发展毛皮动物专业示范村20个,养殖专业村160个,示范专业户1750个。   打造高效种植产业园。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形成6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100多个设施蔬菜重点村,成功培育注册“马芳营”“小林上”“格瑞茵”等15个蔬菜品牌,年生产蔬菜15亿公斤,实现周年生产、四季供应;发展设施果树栽植,盛产葡萄、梨、苹果、桃、板栗、核桃等各种干鲜果品,总面积达13.2万亩。   打造酒葡萄农业园。坚持走庄园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规划实施茅台、金士、海亚湾等五大酒庄和华夏七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酒瓶制造、塞帽生产、物流集散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了“华夏长城”“茅台”“朗格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打造新型产业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我县全面推动葡萄产业转 我县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华夏幸福基业打造的特色旅游小镇──葡萄小镇为基础,深挖昌黎葡萄产业一产葡萄种植、二产葡萄酒酿造、三产旅游民宿以及葡萄衍生品的开发等新型产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做大做强葡萄优势特色产业,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成功范例,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贡献力量。 实行“家庭酒堡+葡萄酒文化”。以中国第一家家庭酒堡──耿氏酒堡为基础,依托十里铺乡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等产业特色,对酒堡进行改造升级。依托欧阳平凯院士工作站,着力解决产区内葡萄病虫害防治、土壤成分均衡等问题,提升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目前,建成小型恒温保鲜库6座、家庭式酒堡36家、酿酒葡萄基地500余亩。 实行“葡萄良种繁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等名、优、特新葡萄品种,开展工厂化育苗,提高商品苗质量。依托干红小镇优越的交通区位和原生态的乡村田园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将餐饮和垂钓等经营业态为主的家庭农场升级为集餐饮接待、休闲度假、红酒DIY酿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庄。 实行“特色民宿+生态旅游”。立足依山傍海的旅游资源和“家家种葡萄、户户会酿酒”的先发优势,通过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等方式,托管低效闲置农宅,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建造十多套主题各异的民宿院落,配备星级酒店配套设施和独具“老奤”特色农家美食,在静谧惬意中享美景、尝美食、品美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