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小边house 我爱小边house
关注数: 138 粉丝数: 136 发帖数: 1,174 关注贴吧数: 11
 一、什么是包浆?   一个物品被生产加工出来,时间长了就会“显旧”,就算物品没有任何损坏,你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   原本万物皆会如此,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赋予文化含义的自然产物等等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事实上,我们家里的炒菜锅用上几年,也有“包浆”,但没人理会而已,就不算包浆了。   具体到紫砂的“包浆”,应是紫砂在外界影响下表面产生变化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质感。而这些变化来自如下方面: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想来想去也就这么三类,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包浆”。   除了自然使用,使用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影响方式必会与自然使用的影响存在差异,所以最后可以获得某种“包浆”(或者说质感上的变化),但和自然使用产生的包浆存在观感、触感上的区别。   二、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的认定原则从来都是“老的比新的好”,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判断,认定有包浆的就比崭新的好;   其二是“时间不易得”,所以带有时间含义的包浆尤显珍贵;   其三是人的自然感受,经过长年使用的东西,给人的心理感受更为舒适,人们会本能的感到老的物品与人发生的关联更多,从而更具亲切感。   三、怎样看待包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包浆问题,也是如此。   仔细想想,为什么追求包浆?   结果恐怕是——“大家都追求这个”吧。   这是人们集体构建出来的一个审美趋向,其实和“美”的关系并不大。   当人们都追求包浆的时候,一系列的病态行为就产生了,简而言之,就是想出了无数种折腾茶壶的办法,使紫砂壶偏离了存在的本意。   无论如何,一根筋式的摩擦、冲刷、泡煮紫砂壶都得算是件粗鄙之事吧,何况这种粗鄙的操作又将增加损坏壶的几率。   “包浆”的价值是时间和自然使用所赋予的,这个原则不可能被打破,对待包浆,要坚守自然而然,要抱平常心。
烧开了这壶水,就悟透了一生   生活中处处是哲理。哪怕只是一壶水,也能让你参透人生。   有这么一个关于一壶水的故事。曾经,有一位落寞的青年,因为人生毫无作为却又想不通其中的原因,于是她决定去找一位智者寻求开解。   青年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青年对智者说明来意,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也说给智者听。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很大的水壶,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灶,可是他没有找到柴草,于是便决定出门去弄些柴草回来。   青年出去了很久,最后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干草回来。他盛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水太满,那捆柴已经烧尽了,水却还没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但回来的时候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于柴准备充足,水不一会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智者说:“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应该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这样你的柴火才足够烧开壶里的水!”   青年听完,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然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柴,所以才无法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只有两种方法: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   青年这才恍然大悟。辞别智者后,他决定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去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最急迫的几个,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加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多地“柴火”。几年后,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这壶水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人生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平衡不同的加减法。在树立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做减法,倒掉太多的“水”,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循序渐进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贪求太多只会一事无成。   同时,提高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做加法,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成功的能力和筹码,不断地捡拾“柴草”,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使人生不断加温,最终让自己的生命沸腾起来,实现成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