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 天空的爱神
关注数: 3 粉丝数: 20 发帖数: 7,526 关注贴吧数: 15
【Peter→Chan】陈可辛:借助电影节 对话全世界 陈可辛:借助电影节 对话全世界 发布时间: 2015-04-21 09:28:5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璟 | 责任编辑: 刘璟陈可辛:借助电影节 对话全世界 发布时间: 2015-04-21 09:28:5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璟 | 责任编辑: 刘璟 第五届“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评委、香港电影导演陈可辛。中国网记者 刘璟摄影 香港电影导演陈可辛和“天坛奖”颇为有缘,2014年陈可辛以参赛者的身份参加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他的作品《中国合伙人》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一年后,陈可辛以“天坛奖”评委的身份亮相,完成了从参赛者到评委的华丽转身。这位具有运营思维的香港著名导演、监制,对电影节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评选出好电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国产电影走向世界。 记者:您曾经担任过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这次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做评委,能谈谈二者在评审方面有哪些不同吗?您认为好电影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陈可辛:评委会现在只看了三部电影,还没有真正进入交流心得的环节,所以还不太好评价。这次的评委阵容很出色,我很荣幸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一起做评委,目前来看,我们的分歧不大。 不论是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还是在其他的电影节上,我对于好电影的评奖标准都是一样的。电影应该让人感动,同时刺激思考,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有人说这两者之间有冲突,电影如果能让人感动,就不会让人客观思考。若不能将这两者融入到一部电影里,对我而言,就不能算好电影。 记者:《中国合伙人》去年获得了最佳编剧奖项,这对该片和电影主创之后的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可辛:任何奖项的获得,包括“金马奖”、“金像奖”,都是令电影人为之振奋的事。去年“天坛奖”评奖委员会为《中国合伙人》颁发的最佳编剧奖,应该是这部影片拿到的第一个奖项,当时,我们也给编剧庆祝了一番。我认为,奖项不一定会给创作者带来多少实际的帮助,但对年轻人来说,确实起到了激励作用。 借助电影节,对话全世界 记者:在您看来,过去的几年中,华语影坛有什么让您欣慰的地方? 陈可辛:欣慰的是市场越来越好,观众越来越多,票房越来越高。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票房很高,口碑却不十分理想的电影。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值得欣慰的,整个市场大盘被票房拉高后,文艺电影或不是纯商业的电影都有了更大的空间。 高票房也为电影市场带来了很多变化,例如,票房大多来自于二三线城市,那里的观众审美、口味肯定会和一线城市观众不同,这些是电影人,包括导演、编剧都必须面对的事。 记者: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您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陈可辛:中国电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市场很大,国际上的电影从业者都会关注这块市场,所以都很愿意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也说明他们希望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愿意参与中国电影的制作。在越来越多外国电影人把电影带进来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利用电影节的平台优势让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也是我们举办电影节的意义。 记者: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您看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难点在哪里? 陈可辛:中国电影要想到达海外市场,确实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事,因为这是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由于美国文化一直占据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电影在美国全球化战略中又扮演着向世界传递美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所以让电影“走出去”,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全球市场现在并非完全被好莱坞占领,每个地方都有与好莱坞抗衡的方式。比如,在中国,有一半的市场是本土影片;在日本,本土影片也占了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额;在韩国、法国、巴西、印度,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很强的电影工业体系。 我们不能期待立刻改变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吸引了很多关注的目光,但那是由于中国市场刚刚开放,海外对中国文化有猎奇心理,三五部过后,他们也就不再感兴趣了。 有人认为,中国电影难以到达海外市场,是因为类型太单一。其实,中国的电影类型并不单一,但因为海外市场有接受程度的问题,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就像以前外国人都觉得香港电影只有动作片,其实并非如此,但外国发行人只买我们的动作片。换位思考,人家为什么要看你的爱情片、喜剧片、情怀片呢?那又不是他们的情怀,讲的又不是他们的语言,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电影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拍电影,全世界电影交流的问题还需要依赖电影节来解决,把观众拉在一起,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电影。 迎合市场,这很正常 记者:有人说,中国电影越来越偏向内地化,正宗的港片圈子越来越小,您怎么看这一观点?您在拍《亲爱的》时用的也是全内地班底,是否有迎合内地市场的想法? 陈可辛:在内地拍电影,当然会迎合这个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不同市场,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相应的应对方法,香港是一个很容易磨合的地区,香港电影人在不同地域就可以拍出不同地域特点的电影。 香港导演刚进入内地时,可能会有一定的水土不服,去一个地方拍电影,当然希望拍出让当地观众最有感觉的作品。如果我在内地拍电影,还要拍成港片的样子,那不如回香港拍,所以这是很正常的。 记者:《中国合伙人》偏于商业化,《亲爱的》介于商业和文艺之间,哪一种才是您今后更想做的类型? 陈可辛:我不知道怎样区分商业和艺术,因为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只能说,我每个阶段都在拍那个阶段最有感受、最喜欢的题材。 当然我们对投资人也要负责任。以前的责任是一部电影不应该亏钱,这在近年的中国市场已经不是很难实现的事了。我觉得,电影是否赚钱,偶然性很大,但如果拍你不喜欢的题材、或者不擅长的类型,怎么拍也拍不好,所以我一直都是在拍我最喜欢、最有兴趣的题材。
【Peter→Chan】吕克·贝松、陈可辛等纵论中国电影 吕克·贝松、陈可辛等纵论中国电影 2015-04-16 14:34:00中国金融信息网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吕克·贝松、费多尔·邦达尔丘克、陈可辛、罗伯特·马克·卡门、金基德、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周迅等7名评委,15日亮相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会媒体见面会,纵论中国电影发展。 谈及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走出去,陈可辛认为,“中国电影在青春期,什么都有可能。北京国际电影节应该是双向的,交流越多对未来中国电影市场越好。除了海外影片的引进,很重要的一点是借电影节这个平台扩大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表现乏善可陈。“如果我们中国的电影还是只有中国人看,那么市场还是很不健康的。” 吕克·贝松表示,很高兴“作为一个不年轻的导演,来到一个年轻电影节”。电影节是无国界的,是连接人们的桥梁。 在谈及评选影片的标准时,吕克·贝松表示比较看重影片的情感表达。周迅说,会看整个故事带来的感受是否有触动、感动。而陈可辛认为,电影是很主观的事情,一个好的电影需要同时达到刺激思考与感动人的平衡,使思考和情绪两个极端能够共融。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包括影片报名、入围提名、评奖、颁奖四个环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优秀影片参评。此次“天坛奖”共15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入围,包括《白夜》《爱与和平》《沉默的河》《狼图腾》《智取威虎山》等。获奖影片将于4月23日晚的颁奖典礼上公布并颁奖。 据悉,天坛奖设置10个奖项,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完)
【Peter→Chan】北漂小龙套十年磨一“贱” 终获陈可辛认可 2015-04-20 12:51:25 来源: 网易娱乐分享到: 0 在上周日《精彩中国说》第三期的节目中,导师曾宝仪在面对首位选手的时候,再次回忆起当年刚出道时在电影片场饱受艰辛的岁月。网易娱乐4月20日报道 在上周日《精彩中国说》第三期的节目中,导师曾宝仪在面对首位选手的时候,再次回忆起当年刚出道时在电影片场饱受艰辛的岁月。而让曾宝仪有如此触动的选手,就是在电影《亲爱的》里面饰演“唐青山”的演员——刘頔。 看过电影《亲爱的》的观众,应该都会对电影中表现出精湛演技的演员们印象深刻。而这其中,有一个不算起眼,却也令观众过目不忘的一个角色——唐青山。电影中,这个角色一共不超过三场戏,全部戏份加起来不超过五分钟。虽然戏份很少,但是因为跟女一号赵薇所饰演的角色有很重要的情节,为剧情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所以戏份也很吃重。而“唐青山”这个角色,被刘頔演绎的堪称精准。 实际上,如果不是《精彩中国说》的舞台,我们可能不会知道,为了这五分钟的戏,刘頔在职业演员的道路上兜兜转转,也打拼了十年。从龙套演员,到幕后编剧,到《十月围城》的现场导演,到做回演员,刘頔始终在为自己的热爱和理想坚持着。正是因为不断的坚持,让刘頔有机会被陈可辛导演相中,并在电影《亲爱的》中扮演“唐青山”这么一个走在大街上也会被别人骂“贱”的角色。 “十年磨一贱”,自嘲的背后是旁人无从体会的辛酸。但是对于一个终于有机会熬出头的草根演员来说,“十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谁知道,眼前这个因热爱表演而苦苦坚持的“草根演员”,不会成为下一个王宝强呢? 至少,在《精彩中国说》未来的舞台上,我们有机会见证,演员刘頔在“中国说”的舞台上,能够演的“漂亮”、说的“精彩”! 由上海共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山东卫视共同打造的《精彩中国说》,将于每周日晚21:20在山东卫视与准时相约,敬请关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