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泉水💧 马运材
关注数: 7 粉丝数: 5 发帖数: 499 关注贴吧数: 10
河北梆子现状之我见 欢察近些年河北梆子界的发展状况,有一种路越走越窄,进入死胡同的感觉。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河北梆子原本受众面就很小,而且京津冀观众的喜好还差别很大,北京暂且不论,就天津及周边与河北部分地区(保定,石家庄等)的欣赏习惯就有很大的差别,先说天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河北梆子界五杆大旗(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宝珠钻,王玉罄)的引领下,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尤其是银达子(老生)和韩俊卿(青衣)创造的中低音区韵味纯厚的唱腔,在河北梆子界独树一帜。金宝环(花旦)丰富的身段表演,俏丽的疙瘩腔也改变了梆子只重大青衣的局面。和其他剧种横向比较,老生银派与京剧麒(麒麟童,本名周信芳)派,青衣韩派与京剧程(程砚秋)派,评剧白(白玉霜)派,花旦金派与京剧荀(苟慧生)派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天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排斥京冀流派,十几年前引进张翠香就是很好的例证。再说河北,主要是石家庄,保定一带的观众中流行着只有你唱腔高我比还高才是真正的梆子的观点,尤其是青衣行当,这种看法更浓厚。这种看法不能说错,但起码视野不宽。激昂挺拔的确是燕赵悲歌的主要特点,是梆子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不是全部。既使是代表了冀派梆子旦行高锋的张淑敏,张惠云大师在行腔高耸入云之余,也有厚重的尾音与高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可在二位身后的张派弟子们,虽有成绩突出者,但我个人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完全得其精髓者。举一个小例子,张惠云大师在穆桂英挂帅中出场前的搭调~辕门外,三声炮的声字釆用降调的四声的唱法,完美的表现了五十三岁的穆桂英的成熟和雄心壮志,而包括张秋玲,王洪玲,张翠香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张派弟子唱这个三声炮的声字时都釆用的是二声升调的唱法,让人感觉出场的是青春靓丽的穆桂英,而不是中年成熟的穆桂英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说了这么多,其实本人无非是希望看到京津冀梆子界都能把自己的特色流派继承好,并能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其他地区的特色流派,就像天津引入张翠香那样,京冀也能引入天津的银派(老生),韩派(青衣)和金派(花旦)等流派,让梆子各流派都能发展壮大,改变河北梆子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小的局面。让河北梆子各流派在整个京津冀甚至周边省份都能够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