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tin75 dustin75
关注数: 7 粉丝数: 308 发帖数: 14,035 关注贴吧数: 18
科普一下温压弹 温压弹这东西,非要说是大杀器,确实威力很大,但是,其传播机理决定高性价比的用途仅限于封闭空间。因为,温压弹也好,云爆弹也罢,都是通过超压和高温杀伤,两者的传播在野外是个球面,威力会迅速衰减。相反,在封闭空间会反射叠加。 这就涉及二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怎么准确击中封闭空间,二是野外的杀伤半径是什么情况。 先说后者,以鹅军的TOS1为例,这实际上属于云爆弹,比温压弹低级。TOS1的温压炸药是40公斤。如果按国内一篇研究的推算,30公斤温压装药的野外杀伤半径,9米之外就是轻伤。什么概念?这是3-4发155mm炮弹的装药量,换成3-4发155mm炮弹同时爆炸,9米外的坦克也得报废。这就是温压弹的威力衰减程度。当然也有更大的温压弹,比如美国BLU-82B,那是500米内全灭,但这炸弹装药6000公斤,等于600发155mm炮弹,需要中型运输机投掷,鹅空天军敢飞过来? 在后者的基础上,就很好理解为何俄军从开战之初就用了温压弹,一直不能乌军造成决定性威胁。因为要有效杀伤,需要二个条件,一是封闭空间,越密封越好,有利于超压和高温聚集,二是要准确击中掩体,打在露天就白搭了。这两个条件并不好凑,因为乌军阵地不是山洞,未必有那么密不透风,还因为俄军火箭的准头不行,要击中掩体没那么容易。 此外,一个连,也就100来人,防御阵地就算600米x600米,可能有几十个掩体,要把这100来人消灭,就算打得准,消灭这些掩体要多少发TOS1?而如果打不准,只能用饱和攻击,恐怕得几千发TOS1。
美国武器也不贵啊?! 最新援助清单,一年时间,援助了这么多,总共才270多亿美元。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总共提供278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2022年2月24日以来的271亿美元。 美国承诺提供的援助包括: 1600多枚“毒刺”反飞机系统; 8500多枚“标枪”反装甲系统; 50000多枚其它反装甲系统; 700多架“弹簧刀”战术无人机系统; 160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094000发炮弹; 5800多发155毫米精确制导炮弹; 10200发155mm远程反装甲地雷系统; 100000发125毫米坦克炮弹弹药; 45000发152mm炮弹; 20000发122毫米炮弹; 50000枚122mm“GRAD”火箭弹; 7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70000发炮弹; 298辆牵引武器战术车辆; 34辆回收装备战术车辆; 30辆弹药支持车; 38辆“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和弹药; 30门120mm迫击炮系统和约166000发炮弹; 10个82mm迫击炮系统; 10个60mm迫击炮系统; 2590枚管射、光学跟踪、线导“陶”式反坦克导弹; 545000发25毫米炮弹; 120mm炮弹; 10辆指挥车辆; 1个“爱国者”防空炮组和导弹; 8个“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和导弹; “霍克”防空导弹; “海麻雀”防空导弹; 12个“复仇者”防空系统; “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 精确航空弹药; 4000枚“Zuni”航空火箭弹; 20架米-17直升机; 31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45辆T-72B坦克; 109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1700多辆“悍马”吉普车; 100多辆轻型战术车辆; 90辆“斯瑞克”装甲运兵车; 300辆M113装甲运兵车; 250辆M1117装甲安全车; 580辆防地雷反伏击车; 6辆装甲多用途卡车; 排雷装备和系统;
“福特”级的真实情况 虽然“福特”级问题很多,但天天拿个刚下水的船壳子脑补着去比,心态委实可笑。那个船壳子按《兵工科技》估计,形成战斗力要2028年见了。 “福特”级的先进性毋庸置疑,所谓硬伤,说白了无非电磁弹射和拦阻的故障率高。目前官方统计的电磁弹射的故障周期是272次弹射——经过8157次弹射检验,与设计的4166次相差甚远。但这是现实跟理想比,与蒸汽弹射比并不很差。例如蒸汽弹射器C-13-1,每弹射80次需进行检修、每弹射180~200次需进行中等程度检修、每弹射约687次需进行大修,而且使用寿命只有2200次。关键败笔在设计妥协,1台弹射器出故障,必须关闭全部弹射器才能维修的设计妥协——关闭+重启要1小时45分钟,无法像蒸汽弹射那样互不干扰。 尽管问题很多,“福特”级仍有3艘正在建造,可见官方对其很有信心,至于是对降低故障率有信心,抑或是后续舰不再设计妥协,不得而知。 “福特”号航母: 1988年,小组开发出了一个缩比模型,证实了电磁弹射器的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海军在论证未来新型航母的过程中,正式将电磁弹射器摆上了议事日程。 1999年,美国海军完成了电磁弹射器的概念探讨和定义工作,但此时相关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并不能满足要求。 同年,美国海军发布招标书,通用原子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各自研制了一台半长样机参与投标。 经过为期4年的计划定义和风险降低阶段后,2004年4月2日,美国海军空战中心选择了通用原子公司的电磁弹射器方案。 2004年~2009年全长样机研发与演示验证阶段,通用原子公司对电磁弹射器进行了超过7万次的高周试验和超过6800次的高加速试验,检验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寿命以及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007年初,美海军发现,4部弹射器超标400吨,体积也存在超标现象。为避免风险和影响航母的建造进度,美海军决定接受弹射器的超标,代价是能量存储组件和功率转换子系统逆变器变为共享设备,即任意一部弹射器发生故障,必须关停所有弹射器才能检修,使战场紧急维修成为不可能。 2009年电磁弹射器开始步入生产阶段。6月,美国海军授予通用原子公司电磁弹射器生产合同。 2017年7月,首舰“福特”号交付美国海军。但出现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弹射器的最大难题是关键故障间周期为455次,远低于目标值的4166次。按此可靠性指标,弹射器完成4天高强度飞行的概率仅为9%,完成一天持续飞行(12小时作业)的概率为70%。要使弹射器1天无故障持续作业的几率达到90%,关键故障间周期需提升至1600次。 尽管故障问题严重,但电磁弹射的能量利用率是蒸汽弹射的10-15倍、推力稳定性是蒸汽弹射的2倍、最大推力比蒸汽弹射高20%,拥有不容置疑的实战优势。技术上暂时的不成熟,无法掩盖技术的未来潜力。 2020年10月7日,通用原子电磁系统公司宣布,“福特”号航母舰载电磁弹射装置和先进阻拦系统累计达到了4492次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的里程碑。 2021年4月26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宣布,截止到4月19日,先进拦阻装置和飞机电磁弹射系统顺利完成8000次飞机起降操作,标志着为期18个月的后交付测试和试验的完结。 2021年8月8日,美海军宣布完成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全船冲击试验。经过试验,该航母未遭受到重大损失,且维修成本低于预期。 11月,完成首次船员认证。 12月,工业团队移交了11个先进武器升降机的全部,达到了初始作战水平。 2022年3月,完成为期6个月的计划增量可用性维护和海上试验任务。这次升级工作范围很广,从厨房到船舶综合海上网络和企业服务系统等。“尼米兹”级大约40%的现代化升级都需要拆解,包括切割和焊接,而‘福特'级专门设计了灵活的基础设施,以便未来进行新的系统集成。 接下来几个月,将在第8舰载机联队协助下进行多轮系统资格测试、飞行甲板认证、三个阶段的空战训练和战斗系统战备评估。 4月5日,美国海军表示,作为此次认证工作的一部分,舰载机第8联队的F/A-18E/F、E-2D和MH-60S已经完成400多个昼夜的弹射器发射及陷阱回收工作。通过飞行甲板认证。 正为预期的2022年晚些时候首次部署时进行高级作业做好准备。 “肯尼迪”号航母: 目前正在建造另外三艘“福特”级:“肯尼迪”号、“企业”号和“米勒”号。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报道,为保证“福特”号的部署计划如期进行,美国海军将正在建造的“肯尼迪”号的零部件拆下来先给“福特”号使用。这些部件包括货运电梯的HMI屏幕,以及用于舰上各种系统的电机控制器、电源、小型泵、限位开关和阀门执行器。这种情况在项目初期并不罕见,随着供应链的成熟,这种情况将会有所减少。”这不会影响“肯尼迪”号的建造进度。 2022年2月10日,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表示,“肯尼迪”号的建造工作已完成83%,正在进行舱室舾装、关键推进装置的安装工作,今年晚些时候将开始电磁弹射系统测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