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棒针毛衣 灰色棒针毛衣
关注数: 4 粉丝数: 6 发帖数: 344 关注贴吧数: 1
腹地穿越的图片记录 2006—2007·尘山在夜晚熄灯后那些昏昏欲睡却又胡思乱想的时刻上或者在子夜深沉的梦境中,我印象中的城市开始渐渐褪去白日里浮华绚烂的色彩,并呈现出一片单色的暧昧——亲切而安详却又夹杂着些许神秘的未知。——我选择单色的胶片作为这片暧昧的延续并带着相机继续在白天游走,每当我将一卷卷湿淋淋的底片从显影罐里抽离出的时候,便感觉它们像是一片片远征后又归航的船帆,承载着许多与我擦肩而过的支离影像,而最终将这些破碎的蛛丝马迹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却依旧是我在梦境中面对的那个真实且暧昧的自我。“尘”是一种很微小的物质,但它的聚合却可以产生出超乎想象的巨大结果,例如“山”。——它在自然界中是尘千百年来聚合的产物,而在城市中也存在着一座座有形或无形的山,只是它们的形态要比自然界中的山更为多变吧。例如,一堵青色的砖墙是一座山,它阻隔着墙两边的人;电线杆上的铁丝网是一座山,它阻隔着人向上攀登的欲望;一面玻璃幕墙也是一座山,它阻隔着真实的温度与声音,并用反光扭曲着幕墙两侧的影像;而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是一座无形的山,它甚至比有形的隔阂更能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向淡漠的边缘。 另外,城市中的“山”除了是一种阻隔的屏障之外还是一座保护的温床。例如,当一个人想流泪的时候,他(她)可能需要一座“山”来包裹自己的身体并将悲伤完全发泄出来,此刻从一间空荡的房间到亲人温暖的怀抱都像“山”一样为他(她)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依靠,使其可以不受外界的侵扰而专注于自己的情绪;宠物是一座山,它们时常替代了爱人或亲人的角色而主宰了孤独者寂寥的心;同样一个人脸上挂着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淡漠表情也是一座“山”,这种让旁人觉得仿佛与其远隔着万水千山般的表情,或许只是他(她)用来掩盖自己心底最为隐秘的脆弱的一种方式吧。那城市中的“尘”是甚么呢?——应该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的推衍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我们从一些圈子里离散出来又聚合进某个新的圈子,或者我们放弃了曾经的想法而去认同了另一种价值观,就好像尘飘浮于不同的山巅之间一样;同时在繁忙日常生活的间隙,我们也需要短暂的停顿并反思自己,此刻我们像一颗掉队的尘,远离潮流的同时也让自己变成了一座微小的山峰。——我们在行动,我们在思考,我们像“尘”一样在流动中演绎着不同的聚散离合;高墙是一座山,圈子是一座山,我们自己也是一座山,——“尘”与“山”这两个在体量上相差悬殊的物质,在概念上却又无法分割地交融在了一起,尤其在城市中它们的位置是如此地多变,并且时常在暧昧的环境中交换着彼此的身份。我想自己的照片并不是释义“尘”“山”之间复杂关系的刻板讲义,它们是一些流动的记录,记录下我每日遇到的些许都市“尘山”的断片,而这种记录只是表明我也在期间,是这都市“尘山”的一分子,并希望通过它们来照见自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