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cba hedcba
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关注数: 341 粉丝数: 371 发帖数: 38,633 关注贴吧数: 69
第九十四章 半壁崖(五) 在判断出我们手里的防空导弹只有不到十枚以后,越军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继续用坦克用同样的方法沿着山路推进,与此同时再调几辆坦克上来。 这种策略应该说是对的,因为在这种我军占据了天险的情况下,似乎只有坦克才有办法快速的山路上建立一座钢铁堡垒为越军的进攻提供掩护。同时越军又抓住我军防空导弹不多的特点,这么多来几回也就把我们手中的防空导弹消耗光了。 于是没过几分钟越军下一辆坦克很快就开上来了。 越军开上来的坦克并不先进,看到的都是老旧的t34……这是很正常的,原因是这些坦克并不是开上来作战的,而是开上来作为靶子让我们打瘫了作为钢铁堡垒的,所以先进和落后其实没有区别,只要还能动也就可以了。 随着一阵“隆隆”的马达轰鸣声,新上来的那辆t34就把山路中央的坦克残骸推下了悬崖,就乘着这时候我军战士就及时打出了一发火箭弹将其打瘫在地。 然而这一回的状况却比上一次还要严峻,这枚火箭弹打坏的只是其底盘使其不能动弹,其炮塔甚至还可以动,而且还带了几发炮弹,于是那炮塔一转,“轰”的一声就朝我军阵地打了一发炮弹,只打得阵地里飞沙走石的到处都是烟雾,越鬼子乘着这个时候再次打来了一片雨点般的机枪子弹,甚至还有一小队越鬼子以为有机可乘就在这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 当然,越鬼子的这种冲锋还是没能得逞。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我军躲藏在死角内的战士。他们甩出的“空爆”手榴弹再一次将越军冲锋的队伍甚至是躲在坦克后的越军火力掩护部队给炸得一塌糊涂。乘着这时候又是一枚防空导弹打了出去将越军坦克轰上了天。 “怎么办?”乘着另一辆坦克还来得及上来的时候,粱连兵就跑到我身旁问道。 我知道粱连兵的意思,事实上我们的形势要比越军想像的还要严峻得多……越军以为我们拥有十枚左右的防空导弹,实际上我们总共才只有五枚,打完两枚后现在剩下的只有三枚,甚至就连火箭弹也因为之前反制越鬼子的火箭筒及打坦克也所剩不多了。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完全是依靠火箭筒和防空导弹才挡住了越鬼子的“坦克攻势”,一旦防空导弹和火箭弹用完了。那也许也就意味着这个“半壁崖”守不住了。 想了想,我就下令道:“节省防空导弹,派几个人上去在峭壁上装炸药,让一班做好准备发起反冲锋!” “是!”粱连兵很快就会意应声而去。 虽然我说的只是短短几句话,但粱连兵长期与我合作,再加上他也是个在战场上打滚出来的人,当然知道我这几句话的内涵。 从这一点来说,我坚持留在这“半壁崖”指挥还是对的,否则的话,这会儿粱连兵只怕就只有在打完防空导弹之后与越鬼子硬扛了。 首先就是几名战士沿着峭壁爬上去在尽量接近敌人一端找了个合适的地点埋上了几个炸药包。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一方面是我军战士长期以来都接受攀岩训练,这时的他们带着几个炸药包在峭壁上攀爬就像猴子一样的灵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处附近刚刚才有一辆坦克被防空导弹给击毁。那弥漫的黑烟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掩护。 接着就是一班的十名战士准备好了冲锋枪、手榴弹和炸药包做好了反冲锋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越鬼子上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没有等到越鬼子上来。 这倒让我有点奇怪,这时的越鬼子更应该一波接着一波的发起进攻不给我们休息的时间才对,更何况他们还要赶着去追击我们的主力部队,怎么有时间这样拖拉呢?! 在越军坦克开上来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辆坦克前头和左侧也就是会暴露在我军火箭筒的那一侧都挂满了沙袋,越鬼子浪费了点时间就是为了折腾这玩意的。 应该说这一招很聪明,原因是火箭筒这玩意的破甲原理是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形成一种高温(1100度)、高速(7000到10000米每秒)、高压这种三高的金属射流,就是这种金属射流会像高压水枪喷射在烂泥一样穿透坦克的装甲,接着这种高温射流还会继续前进,甚至会在穿透装甲后产生喷溅效应,在坦克车体内四处溅开杀伤里面的坦克乘员,要是击中了油箱或是炮弹还会产生殉爆引起二次杀伤。 这也是为什么坦克被火箭筒击穿后,外表看起来只有一个小洞,而里头的乘员却无一幸免甚至整个坦克都被炸上天的原因。 当然,越军很好的解决了殉爆的问题,那就是油箱里只存少量的燃油……反正这坦克也只需要开上短短的一段路。炮弹也就在炮膛里储备一发,反正基本没机会开炮。 这就使我军的火箭筒有点无用武之力……当然,要说没用也有用,那就是能将坦克打瘫并杀伤里头的坦克成员,但这本就是越军预料中的事。 现在,他们又在坦克外头加挂沙袋……由火箭弹的穿甲原理我们知道,这么一来火箭弹就在击中沙袋时就喷出金属射流了,而这金属射流还必须穿透厚厚的沙袋,被沙子分散了一部份能量甚至已经无法集中成一股射流打一点后,再打在坦克的装甲上。 很明显的,这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火箭弹的穿甲能力,不说杀伤内部的坦克乘员,就连能不能打瘫坦克阻挡其前进都是个问题了。 这种情况在一般的战场上是不会发生的,原因是在战场上坦克的机动性也十分重要。可以想像,原本就十分笨重的坦克要是再挂满了沙袋,那么在战场上只怕就跟一头步履蹒跚的老牛一样只有挨打的份,甚至这些沙袋一旦被流弹或是弹片击中很快就“漏沙”之后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坦克会流行在坦克装甲外再加装“反应装甲”的原因。 但是在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这沙袋式的原始的“反应装甲”却很有用……我们用子弹打破沙袋使其“漏沙”吗?要知道越军坦克上来时首先是在坦克残骸之后,同时也因为山路拐角的原因,我们的子弹根本就打不到目标。 一旦等越军坦克推掉坦克残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时的越军坦克已经距离我们很近,就算这时候我们打破沙袋……但还没等沙袋里的沙子漏完,这辆坦克只怕已经成功的冲进了我军阵地并掩护着一大帮的“虾兵蟹将”对我们大杀特杀了。 所以越鬼子这一招很明显的就是想最大程度的消耗我军的弹药……因为我们能用的办法就是先用一发火箭弹将沙袋炸飞,然后再用一发火箭弹或是防空导弹将其炸毁。 越鬼子或许是对他们的这一次准备很有信心,所以这沙袋坦克后“哗啦啦”的跟着一大片的越鬼子,几乎就塞满了整个山路。 好在我们事先已经有所准备……确切的说我们的这种准备是歪打正着,我们之所以做了准备是为了节省防空导弹而不是料到了越鬼子会玩这一招。 挂满了沙袋的越军坦克缓缓的开了上来,也许是由于越军时间紧迫所以这些沙袋有的挂得并不是很紧,于是在坦克上摇摇晃晃看起来十分笨拙。 当坦克进入我们预先埋下炸药包的下方时,埋伏在我前头的粱连兵回过头来看了看我。 我知道他那是什么意思,该到进攻的时间了。 但我却没有下令,还在继续等着…… 我打算给越鬼子来一下狠的,要想给他们来点狠的那自然就得诱敌深入,于是勿自把坦克往里头放而没有下令开火。 这一来倒是越鬼子开始犹豫了,首先是坦克放缓了前进的速度,接着就是朝我军阵地里“轰”的开了一炮并打了一梭子弹。 只可惜的是,越军坦克因为一早就做好让我军击毁的准备,为了不至于殉爆所以坦克里根本就没有几发炮弹,现在这么一折腾后马上就没了声音了。 我想,这时的越军肯定在后悔……要是早知道是这种状况,坦克里该多放几枚炮弹,用炮弹朝中**队里一阵乱轰,不说能马上就拿下这“半壁崖”,怎么说也能严重杀伤中**人打击其战斗力吧! 但这事上可没有后悔药可吃,更何况我正是料准了他没带多少炮弹才会这样放它进来的,否则早就用火箭筒和防空导弹招呼了。 坦克速度放缓一段时间后,越军也许觉得再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坦克上的沙袋已经开始漏沙了,于是一声高喊就让坦克加足了马力朝我军阵地冲来。 而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陷阱(一) “紧急集合!”回到营部的时候我就心急火燎的叫上部队登上了直升机。 “情况是这样的!”还在直升机上的时候,我就与几个参谋和干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任务的目标在这里,马店西南侧的1828高地附近。这个高地位于边境2号界碑南侧,距边境实地距离七公里,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我军一个人数为180人的侦察部队被越军围困在一片低洼区无法突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救出来。” 赵敬平看了看地图,就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营长,这片低洼区虽然面积较大,但却被越鬼周围几个高地的火力死死压着,侦察连怎么会在这个位置被围着的?” 赵敬平的话实际上道出了所有人的疑惑,要知道那可是侦察连……这时候就算普通部队在进入这样的险地时也会事先想好退,而侦察连这样一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的部队却会被围困在这里。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我回答道:“这个侦察连是打算乘夜进入这片区域偷袭被越军称为‘**模范连’的,这个连在边境偷袭上屡屡得手,使得我边防战士对其恨之入骨,在得到情报知道这个‘**模范连’的指挥部后,上级就派出一个侦察连打算给他来一下,但没想到却是个陷阱!” “哦!”闻言众人就不由恍然大悟。 一般情况下这仗的确是不会打成这样,但如果是特种作战,也就是深入敌境进行快打快撤的话,那的确很有可能深陷重围……这也是特种作战高风险的原因,其整个战术思想都是建立在快打快撤上,在某种程上来说可以忽略一部份环境上的劣势,因为如果能快打快撤也就意味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战斗了,环境因素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如果做不到快打快撤,其后果就会很严重,尤其是没有直升机支持的部队,就像这支被围困着的侦察连一样。 但这却不足以说明问题。 要知道陈依依和陈巧巧两人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曾经身处越南的她们对越鬼那一套还十分熟悉,虽然这时候我还不知道她们俩有没有在这支被困的部队里,但侦察大队可是在她们手里训练的,她们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就上了越鬼的当?! 不过这个疑惑我并没有说出来……说出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现在不是找原因的时候,而是想办法把人救出来的时候。 “这支部队到现在为止已经被围困十五小时了。”我看了看表,说道:“很明显越鬼是在等援军,也就是围点打援。为此我军已经先后派出了个连队前去救援,甚至一线部队也有所作配合援救行动,但在牺牲十余伤五十余名战士后无功而返。” “要把他们救出来似乎也不难。”看着地形赵敬平就说道:“这片地区虽然四周都有越鬼的高地把守但好在面积够大,几平方公里已经超出了高射机枪能够威胁我军直升机的范围,另一方面其距边境不到一公里,如果我们动作快的话只要几分钟就能撤出,所以重点昌侦察大队能够为我们开辟一个机降点,这样咱们直升机就能快速的将他们带出险地。” “营长!”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刀疤开口道:“我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说说。”刀疤的想法跟我是一样的。 “这个任务好像就是为我们量身订做似的。”刀疤皱着眉头说道:“就像刚才赵参谋所说的,一方面面积足够大,而且这片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有许多适合的机降点,另一方距离边境近,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直升机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并撤出……我们甚至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还可以用火炮进行掩护。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不需要多作考虑肯定是用直升机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嗯!”我点了点头。 刀疤说的有道理,我想,这也正是上级紧急调用我们这支部队的原因……现在全国就只有我们这支部队有这种能力嘛,而且还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与成功的战例。 “二连长的意思是……”我接着说道:“越是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是陷阱!” 这是我们长期在战场与越鬼打交道时得到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我们对付敌人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布好一个看起来想当然就该这么做的陷阱,就等着敌人往下跳。 “对!”刀疤回答:“所以,我认为越军这次布下这个陷阱是深思熟虑而且有针对xìng的,他们围点打援是没错,但打的援并不是普通部队,而是我们。” 刀疤这话不由让周围的干部们纷纷动容。 “二连长的意思是……”赵敬平难以置信的说道:“越鬼这一回的目的就是要引我们直升机部队上去?!” “他娘的!”接着就有人骂出声了:“越鬼这是吃了豹胆了,想引我们上钩!” “就是,哪支越军这么不知好歹,设下一个陷阱想来套合成营?!” …… 我脑海里很快就闪现出独眼龙的影。 虽然我现在还不确定事实是怎么样的,但应该说这种可能xìng很高。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好计谋。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侦察大队在中越边境给越军造成很大的麻烦,就像之前的者阴山一样,侦察大队在其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越军这明显是想灭一灭我侦察大队的威风。 另一方面,随着战斗的深入侦察大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在老山被我军打惨后,越军已经没有能力再发起大规模的战斗了,或者说越军在我军炮瞄雷达的威摄下已经不敢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他们很清楚,在空军不能参战而炮兵又因为炮瞄雷达而处于绝对的下风,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任何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其结果都会像7.12战斗一样……越军大批大批的部队冲向我军炮火炸出的火墙,简单的说就是用人命去换中国人的炮弹。 这种交换是谁输谁赢一目了然,中国人可以生产足够多的炮弹,哪怕越南用全国的人来换。 于是,战斗就进一步变成小规模的冲突,于是一线战场上的“摸洞”或是特种作战就再次活跃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而且还是在一线了阵地屡屡失败的情况下,越军很需要对我军侦察大队进行打击同时也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 如果,越鬼现在就对被围的侦察连进行全线进攻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能达到目的了。 但他们的目的却并不是这么简单…… 就像刀疤说的一样,越军有可能还希望能够给我们合成营造成打击。 有时我也有些奇怪,越军这么死咬着我们合成营做什么?难道说仅仅只是为了合成营数次在战场上给越军特工造成损失而怀恨在心? 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个的话,那越军特工的格局就小了……战场有时的确要讲恨,但那只是对于战士而言,只有激发他们的愤怒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作为一名指挥官,那就应该冷静,最好就是能够完全忘了仇恨纯淬以第者的眼光来整场战斗,也只有这样才能分析出一场战斗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越鬼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之所以一直咬着我们合成营不仅仅只是因为仇恨,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越军在整条战线上之所以陷入这么大的被动之所以会一次又一次的惨败,纠其原因都是“炮瞄雷达”。 这个分析当然是有道理的,虽然越军已经针对“炮瞄雷达”的缺点做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比如在雾天出战,比如用藏炮洞等等,这些方法的确有效,但其实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在很大程上限制了越军发起战斗的时间也限制了火炮的机动xìng和火力……这几乎就相当于把原本就处于弱势的越军炮兵进一步弱化了。 所以“炮瞄雷达”就变成了中越边境战争的重中之重,它就像是个定海神针一样摆在中国一方,只要有这个“定海神针”存在,越军就不敢发动大规模战斗其炮兵也必须偷偷摸摸的打。 而守护这个“定海神针”的,就是咱们合成营。 所以越军军中就有一种说法,要想赢得战争就必须得炸毁炮瞄雷达,要想炸毁炮瞄雷达就必须得歼灭合成营。 事实上越军特工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他们在中国境内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想来想去,最后就想出了这么个办法,用“围点打援”的方式围着一队侦察连,再以侦察连吸引合成营上勾。 从某种程上来说,他们已经成功了,因为这时的合成营已经在飞往目的地的上。
第六十四章 飞机(二)  郑嘉义的解决办法就是动员起所有的手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这些资源就包括房产、田地等等……其实这也是因为公司内部成员大多都是战友的原因,否则的话,哪个员工会肯为了公司的生意而拼上自家的房子的。   而且这些房子还有许多并不是他们本人,有些还是他们亲戚又或是战友的。   他们具体是这么操作的,首先是联系到相对来说经营得不景气甚至是形将倒闭的厂家。   这时代像这样的厂还真不少,市场经济了嘛,一开始是几个敢拼的人筹集一些资金就办了个厂,别人一看这样做还真能赚钱,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轻工业嘛,买几台机器有样学样的做就可以了,甚至还有许多家庭作坊用手工操作也可以。   但市场经济这东西也是挺残酷的,厂家一多自然就会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是最近正在进行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这时候是人人自危,都在担心会不会被扣上一个“投机倒把”的帽子,于是相当一部份个体户都不干了,个体户不干就意味着商品没人卖了,于是大批的工厂倒闭,成堆的商品积压在仓库里发霉。   我们现在正赶上这时候,另一方面苏联那边只求有东西用就可以了,对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于是郑嘉义就瞄准了这些堆积在仓库里各种商品。   但这些商品人家也不是白给的,就算堆在仓库里烂也不可能送人的不是?!咱们又给不起定金,凭什么让人把货给我们。   这时候房产和田地就能起到作用了,战士们把自己的房产或是亲戚的、战友的,可以抵押的东西通通押上……这时代的抵押也简单,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银行、公正什么的,就是写上份字据互相签个名再按上手印也就成了。   于是这原本需要一百万左右才能拿下来的一百多车皮的货物,竟然只用了两万多就全部到位,而且这两万多还有相当一部份是运输费用。   杨先进方面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苏联方面同意了我们分批换飞机的建议,事实上他们也很愿意这样做,因为要是我们一下子就运了五百车皮的货物过去他们一时间也消化不了……虽然都是好卖的东西,但也要地方摆啊。   国内飞机的买家也很快就找到了,这航空公司一听说图154竟然只卖两亿,而且还能再便宜一千万……这个便宜幅度是我定下的,跟一亿多的利润比起来这一千万就算不上什么了,而且为了能够尽快的促成这笔交易,适当的便宜些降低风险也是必须的。   在这种优惠下,航空公司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并签下了合同。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许是因为现在国内的航空公司消息不灵通,不知道苏联有许多飞机卖不出去而亏本大甩卖……不过这也不意外,国有企业嘛,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企业大多都有信息滞后反应迟钝的毛病。   如果他们在事后知道苏联这飞机只有一亿人民币的价格,而我们甚至只用价值一千万左右的商品以货易货买到手的,只怕他们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万事俱备后就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就是我们把货物运往苏联,这个动作可不小,整整两列火车长途跋涉直奔苏联首都莫斯科而去,而且这是一路前进一路装货……因为许多货物是在其它地方联系上的,所以这货物就是沿着火车的路线集中,火车一路开着一路往上装。   这其中的困难与热闹就不用说了,郑嘉义及其一帮手下因为担心这批货会出什么意外,还派出一批人手跟着列车一起走,沿途就不断的统筹管理。   也许是因为负责管理这些列车的是一名叫吴东的战士……确切的说他已经不是战士了,而是先进公司的一名员工。   吴东这家伙,在部队的时候就是管理部队后勤这一块的,所以那是见多也做多了装货、卸货、运输之类的事,于是这一路管理起来是井井有条,一百多车皮的货在他的安排下竟然没有出过一次大差错。   后来我才知道,吴东在运输时还常闹笑话,原因是他夜里老是从床上跳了起来喝骂着手下:“你们怎么搞的?火车就这样停在铁轨上,敌人来偷袭怎么办 ?”   在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只有一阵苦笑……先进公司用的这些兵虽然是各种人才都有,但这各方面的人才也都有各种类型的战场综合症啊!   火车在铁轨上跑了将近两个月……之所以会这么快的原因是苏联那边因为急着得到这批货物而大开方便之门,火车进入苏联境内后就一路畅通无阻的到达莫斯科,这其中甚至还有几名苏联兵上车来保护。   由此也可见这时的苏联对这些东西是急需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郑嘉义事后告诉我,这些苏联兵上车其实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些货物,他们还带着几个人上来对货物进行必要的检查……看来苏联鬼子还是担心我们不讲信用。   好在我国这时代的商品相对来说假货和次品还比较少……市场经济才刚开始不久嘛,大家都是厚道人,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制假的技术,所以就算是积压在仓库里的货物那质量也是好得让人没话说。   一听到郑嘉义这话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就是放下一半了。   不过郑嘉义事后告诉我,这些苏联兵上车其实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些货物,他们还带着几个人上来对货物进行必要的检查……看来苏联鬼子还是担心我们不讲信用。   好在我国这时代的商品相对来说假货和次品还比较少……市场经济才刚开始不久嘛,大家都是厚道人,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制假的技术,所以就算是积压在仓库里的货物那质量也是好得让人没话说。   一听到郑嘉义这话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就是放下一半了。
第四十三章 者阴山(八) 这两百口棺材是什么意思就不用说了,意思就是估计会有两百人牺牲。!. 如果按战场上的伤亡比普遍都在一比五左右来算的话,也就是说许师长估计打下这者阴山会有上千人的伤亡了。 要是真是这样那就只能说是一次惨胜,但好在事实并非如此。 事情一切顺利,我很快就收到了陈依依发来的电报。 这封电报只是一些由密码编写的一些简单的数字,但这些数字却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收到这封电报时我不由松了一口气,这代表着两件事,一是陈依依等人大体是安全的,二是计划进行得很成功,至少我们现在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翻译过来的情报很快就递到我手上,于是我们就进一步掌握了者阴山上越军的兵力分布还有一些对我军极具威胁的一些岩洞及工事的位置。 毫无疑问,这些就是我军致胜的基础。 “情况是这样的!”在随后召开会议里,我指着地图说道:“据最先情报,越军指挥部设在1142高地东南侧,且1142高地防守十分严密,其配置有82迫击炮五门、60迫击炮七门、75无后坐力炮三门、高射机枪五挺、重机枪1挺、轻机枪十余挺、40火箭筒八具,总兵力有两个加强连。另外,1142高地与11号高地之间还有一条宽2米深1.8米的交通壕相连,可以机动兵器、兵力和骡马,一旦1142高地遭到进攻。11号高地很快就可以对其进行增援。更重要的还是。越军指挥部是位于我军炮火的死角。且附近还有多个钢筋水泥工事防御,我军直升机只怕很难在第一时间摧毁这些水泥工事。” 闻言赵敬平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营长,这样一来我们要进攻越军的指挥部就不太容易了。” 赵敬平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特种作战要的就是快,否则一旦被敌人给拖住了,就算我军素质高装备好,也会形成一种蚁多咬死象的结局。 但是现在,越军指挥部周围竟然会有坚固的钢筋水泥工事防御……这在以前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因为那是反斜面,在传统的战争中双方争的主要是山顶阵地也就是地理上的优势,而设在这炮火死角里指挥部似乎根本就不需要多少坚固的工事。 然而者阴山上的越军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在这种坚固工事面前我们可以说是一筹莫展,而如果不能快速的摧毁这些工事,那我们的索降拿下越军指挥部的计划也就要随之破产了。 “我想……”顿了下我就接着说道:“这也许是因为越鬼子知道我们拥有直升机而且还掌握了索降等战术的原因。” 赵敬平等人不由点了点头。 从我们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索降战术到现在,少说也有一年了。所以很自然的,越军也会对我们索降并直接打击其指挥系统有了戒心,于是才会有现在这样的用碉堡在反斜面防御指挥部。 “可不可以……”想了想刀疤就说道:“把反坦克导弹带上去,它也许能摧毁越军的工事。” 我摇了摇头:“反坦克导弹也许可以做得到。但众所周知的是我军反坦克导弹操作复杂,且目标很大。另一方面。越军指挥部一带的地形对反坦克导弹十分不利,当我们到达可以进攻到越军碉堡的位置时已经只有几十米了,反坦克导弹完全施展不开。” 我说的这个正是我军反坦克导弹的弱点,反坦克导弹要是攻击远距离目标的话那还好……距离一远那么敌人的普通武器就很难威胁到导弹射手的安全,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并发射,但现在距离却只有几十米,还没等我们把导弹架起来越鬼子的机枪早就一阵扫射了。 “可不可以在直升机上发射?”杨参谋问道。 我把目光转向了刀疤,刀疤摇头说道:“这个方法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一方面反坦克导弹操作复杂精确度较低,在摇晃不稳定的直升机上发射很难命中目标。另一方面,反坦克导弹又十分昂贵,一枚几万人民币……咱们华北演习也才打那么几发,如果咱们一口气要求十几发,这只怕不现实。” 这话算是说对了,如果只为了打几个碉堡就要求十几枚反坦克导弹,只怕上级都会以为我们疯了。 如果十几枚反坦克导弹真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我硬着头皮也会去要求,毕竟对于我来说战士们的生命是无价的,十几枚导弹也不过就几十万,大不了我用先进公司赚来的钱补上就是了。 但问题就像刀疤刚才所说的,我军反坦克导弹还是第一代导弹,还是那种用线连着用摇杆控制的,这玩意就算是在地面上击中目标都不容易,何况还是在不稳定的直升机上。 “那怎么办?!”闻言杨参谋不由愣了。 沉默了许久,我就指着地图说道:“我有一个想法,越军指挥部防守这么严密,并不代表1142高地的山顶阵地也防守得这么严密。所以,我们可以先拿下山顶阵地。” “山顶阵地?”赵敬平不由疑惑的问道:“拿下山顶阵地也许可行,但一来这会使我们时间拉长导致越军有所准备。二来,拿下山顶阵地又怎么拿下越军指挥部呢?要知道越军这些碉堡工事大多都藏在山体里的,从山顶阵往下,就算是用反坦克导弹也攻击不到这些碉堡。” “越军有准备的问题好解决。”我说:“只要用直升机封锁住1142高地通往11号高地的交通壕也就可以了。至于碉堡的问题……我并没有打算用反坦克导弹摧毁它们。” “那是……”闻言众人就不由更加疑惑了。 “我的计划是两次索降!”我说:“第一次索降,是自直升机索降至1142高地附近,接着在炮兵部队的配合之下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山顶阵地,接着再实施第二次索降,由山顶阵地索降至越军指挥部,这样一来……越军的碉堡工事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了!”(未完待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