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c503😄 Psr406
关注数: 66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2,521 关注贴吧数: 31
关于火车温州站存废问题的讨论 为了避免被删掉,先啰嗦几句。我知道在这个吧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不合适,但是我注意到有部分吧友也关注温州城建,况且从广义上来讲,铁路和轨道交通也可认为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故发帖于此,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讨论。 今年上半年曾经有新闻提及,将拆除火车温州站,在六虹桥新建火车西站代替温州站的功能,原温州站改为城市交通枢纽。 然而,对于火车站的迁址,有以下几个问题: 1.六虹桥距离市区东片距离太远;现有温州站恰好处于火车南站、火车北站、机场(火车东站)的中间位置,交通便利,便于换乘; 3.新桥一带路网不够发达,南北又有景山 牛山吹台山阻隔,同时新桥住宅区内道路狭窄,改建困难,未来西站周边交通通达度不够; 4.市区公交线路需要围绕火车西站重新布局; 5.关于轨道交通在火车温州站的设站问题,之前的说法是待铁路站房拆除后建设轨道交通站点,并且温州站将成为M1S1S3三线换乘车站。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火车西站尚未开工,温州站拆除更是遥遥无期。那么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一直拖下去吗? 个人的设想是,取消新建火车西站,普铁保留在温州站。如空间允许,就地在铁路温州站站房旁新建S1高架站房,M1M3线建设地下站;如空间不允许,将S1线温州站段改为地下,与M1M3线共建地下站。
B2,拿什么拯救你? B2路自今年2月开通以来,已经2次改线,本周末又将迎来第三次改线。其改线之频繁,全国罕见! 本人昨日16:40从世纪广场站上车,虽临近晚高峰,但途中车上人最多时也未达到10个(如下图),在驶过桃源花园之后,车上更是仅剩2人。 本人在乘坐过程中发现,除线路设置不合理外,相比B1,B2在很多细节上没有处理到位: 1.报站语音 (1)到站时的外放音播报为“B2路无人售票车,开往会展中心首末站",起点站的欢迎语播报为“B2路,方向:会展中心首末站”,对于双环线来说,这简直是废话!我认为至少在播报时应以内外环加以区分 (2)B1路在播报下一站时,会提示可换乘支线,而B2路无此播报(难道是因为与普通线共用站台导致可换乘线路太多?) 2.站牌 B2开通半年以来,市府路沿线各车站至今仍为临时站牌(如下图),除B2主线外,其余线路竟然只通过同一块临时站名牌来显示它们微弱的存在,至于它们的具体走向,全然无从得知。 至于尚未完成改造的江滨东路,更是连临时站牌都不存在 3.专用道 (1)为增加客流,B2七拐八弯,脱离BRT走廊运行,府东路-绣山路-万源路没有专用道,接下来将要改道途径的新田园住宅区更是没有设置专用道的条件 (2)半年以来,江滨东路改造进展缓慢,目前刚刚铺好沥青,B2至今在该路段没有专用道,江滨中路上方虽有BRT用道指示牌,但地面上没有任何特殊标记,私家车和非机动车可所以驶入(如下图)
B2,拿什么来拯救你? B2路自今年2月开通以来,已经2次改线,本周末又将迎来第三次改线。其改线之频繁,全国罕见! 本人今日16:40从世纪广场站上车,虽临近晚高峰,但途中车上人最多时也未达到10个,在驶过桃源花园之后,车上更是仅剩2人。 本人在乘坐过程中发现,除线路设置不合理外,相比B1,B2在很多细节上没有处理到位: 1.报站语音 (1)到站时的外放音播报为“B2路无人售票车,开往会展中心首末站",起点站的欢迎语播报为“B2路,方向:会展中心首末站”,对于双环线来说,这简直是废话!我认为至少在播报时应以内外环加以区分 (2)B1路在播报下一站时,会提示可换乘支线,而B2路无此播报(难道是因为与普通线共用站台导致可换乘线路太多?) 2.站牌 B2开通半年以来,市府路沿线各车站至今仍为临时站牌(如下图),除B2主线外,其余线路竟然只通过同一块临时站名牌来显示它们微弱的存在,至于它们的具体走向,全然无从得知。 至于尚未完成改造的江滨东路,更是连临时站牌都不存在 3.专用道 (1)为增加客流,B2七拐八弯,脱离BRT走廊运行,府东路-绣山路-万源路没有专用道,接下来将要改道途径的新田园住宅区更是没有设置专用道的条件 (2)半年以来,江滨东路改造进展缓慢,目前刚刚铺好沥青,B2至今在该路段没有专用道,江滨中路上方虽有BRT用道指示牌,但地面上没有任何特殊标记,私家车和非机动车可所以驶入(如下图)
关于S1线及其附属设施命名的看法 1.考虑到今后与M线命名的统一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S1线"是否应命名为“轨道交通一号线" 2.几个站点的命名有待商榷 (1)动车南站命名不够规范,建议改为“火车南站" (2)三垟湿地“三垟湿地"范围过大,s1线“惠民路"“三垟湿地"车站以及未来S3的部分车站都位于三垟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建议改为“三垟大道"或“五福源"或“上江路",或者另取他名 (3)机场 考虑到未来可能建设的第二机场,同时参考其它城市的命名先例,建议明确为“龙湾国际机场" (4)瓯江口 同样范围过大,S1线“瓯江口"“瓯华"“双瓯大道"“半岛四"“半岛五"“半岛六"车站均位于广义上的瓯江口新区内,建议用车站附近的道路命名 3.接驳公交车站的命名问题 在近期的公示稿中,接驳公交车站被命名为“s1ⅩⅩ",考虑到今后换乘车站的出现、温州话报站名时字母的融洽性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建议改为“轨道ⅩⅩ站”或“轨交ⅩX站”(考虑到语言的完整,建议此处不要省略“站"字) 以下是对于几个具体站名的看法: (1)S1动车南站首末站(西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西广场" (2)火车南站公交枢纽(东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东广场" 附近的“站前广场"车站另取他名 (3)十里亭 处于保护老地名的考虑,建议不要更名,在站牌上做换乘地铁标识即可(其它既有车站以此类推) 4.关于S1站名中是否加“站”字的问题 考虑到命名的简洁性,建议不要加(不知目前的方案是否打算加)
关于S1线及其附属设施命名的看法 1.考虑到今后与M线命名的统一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S1线"是否应命名为“轨道交通一号线" 2.几个站点的命名有待商榷 (1)动车南站命名不够规范,建议改为“火车南站" (2)三垟湿地“三垟湿地"范围过大,s1线“惠民路"“三垟湿地"车站以及未来S3的部分车站都位于三垟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建议改为“三垟大道"或“五福源"或“上江路",或者另取他名 (3)机场 考虑到未来可能建设的第二机场,同时参考其它城市的命名先例,建议明确为“龙湾国际机场" (4)瓯江口 同样范围过大,S1线“瓯江口"“瓯华"“双瓯大道"“半岛四"“半岛五"“半岛六"车站均位于广义上的瓯江口新区内,建议用车站附近的道路命名 3.接驳公交车站的命名问题 在近期的公示稿中,接驳公交车站被命名为“s1ⅩⅩ",考虑到今后换乘车站的出现、温州话报站名时字母的融洽性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建议改为“轨道ⅩⅩ站”或“轨交ⅩX站”(考虑到语言的完整,建议此处不要省略“站"字) 以下是对于几个具体站名的看法: (1)S1动车南站首末站(西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西广场" (2)火车南站公交枢纽(东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东广场" 附近的“站前广场"车站另取他名 (3)十里亭 处于保护老地名的考虑,建议不要更名,在站牌上做换乘地铁标识即可(其它既有车站以此类推) 4.关于S1站名中是否加“站”字的问题 考虑到命名的简洁性,建议不要加(不知目前的方案是否打算加)
关于S1线及其附属设施命名的看法 1.考虑到今后与M线命名的统一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S1线"是否应命名为“轨道交通一号线" 2.几个站点的命名有待商榷 (1)动车南站命名不够规范,建议改为“火车南站" (2)三垟湿地“三垟湿地"范围过大,s1线“惠民路"“三垟湿地"车站以及未来S3的部分车站都位于三垟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建议改为“三垟大道"或“五福源"或“上江路",或者另取他名 (3)机场 考虑到未来可能建设的第二机场,同时参考其它城市的命名先例,建议明确为“龙湾国际机场" (4)瓯江口 同样范围过大,S1线“瓯江口"“瓯华"“双瓯大道"“半岛四"“半岛五"“半岛六"车站均位于广义上的瓯江口新区内,建议用车站附近的道路命名 3.接驳公交车站的命名问题 在近期的公示稿中,接驳公交车站被命名为“s1ⅩⅩ",考虑到今后换乘车站的出现、温州话报站名时字母的融洽性以及国内其它城市的命名习惯,建议改为“轨道ⅩⅩ站”或“轨交ⅩX站”(考虑到语言的完整,建议此处不要省略“站"字) 以下是对于几个具体站名的看法: (1)S1动车南站首末站(西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西广场" (2)火车南站公交枢纽(东广场) 建议改为“火车南站东广场" 附近的“站前广场"车站另取他名 (3)十里亭 处于保护老地名的考虑,建议不要更名,在站牌上做换乘地铁标识即可(其它既有车站以此类推) 4.关于S1站名中是否加“站”字的问题 考虑到命名的简洁性,建议不要加(不知目前的方案是否打算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