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狂的小园丁
FKDXYD
红薯同id~FKDXYD
关注数: 6
粉丝数: 3,690
发帖数: 18,233
关注贴吧数: 173
问题解答,自己懂得就回答! 有时不在,看到就尽量回答
多肉品种鉴赏 景天科
★12月,冬季多肉护养须知 12月是一年中较为寒冷的一个月,也是光照时间最短的一个月。本月多肉植物管理应以保温和增加光照为主。如果当地的温度适宜,"冬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都能生长,而"夏型种"的多肉植物由于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生长,故通常处于休眠状。
多肉叶子变软怎么办?(转) 只要养多肉,就总会碰到肉肉叶片变软的情况。那到底造成叶片变软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么应对?
多肉植物常用杀虫剂和使用方法(转) 肉友们最头疼的除了各种病害,还有虫害。首当其冲的是介壳虫,还有比较恶心的小黑飞、附带的还有蚜虫、小黑飞,还有恶心的玄灰碟幼虫,甚至毛毛虫、蛞蝓、蜗牛等,下文作者笑嘻嘻呀点点头,比较详细的介绍多肉植物常见的杀虫剂和使用方法。
家庭观赏植物的冬季防寒方案(转) 在我国,供暖分界线通常与南北分界线保持一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供暖规范时,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气候状况,规定了秦岭至淮河以南为“非采暖区”,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一规定却一直都没有修改。南方的朋友都知道,在南方过冬比北方要煎熬许多。加上冬季南方空气相对湿度很大,这就更加雪上加霜。在室内只能采用电热转换的取暖设备,电费也直线上升。北方的花友就要幸福许多了,南方的花友则要在控制湿度上花点功夫,防止湿冷冻伤。
多肉普货吧欢迎您! 一起来交流,进吧请看好吧规!暂时不要发送交易贴,后期会有专门的帖子!
☆多肉植物种属、科属分类详解 多肉植物的科属
什么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按照贮水组织在多肉植物中的不同部位,可分为4大类型: (1)叶多肉植物:叶高度肉质化,而茎的肉质化程度较低,部分种类的茎带一定程度的木质化。如:芦荟,瓦苇,生石花,长生草。 (2)茎多肉植物:多肉的茎干内有大量的贮水细胞,表面是一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组织。叶片很少甚至干脆不长叶子,以防止因叶面蒸发而丧失水分。如:大部分仙人掌科植物,大戟属的布纹球,国章属植物。 (3)块根类:由藏在土中的肥大的肉质根来贮藏水分,以躲避阳光的独炙烤和食草动物的啃食。茎或叶经常会在最干燥的季节脱落以保水。如:胡克酒瓶,火星人属的edulis,Pterocactus属的kunzei,有翼柱属的striatus。 (4)有的植物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植株各部分一起来贮水。很多茎干类植物同时用膨大的茎和根来贮水,长有每年脱落的叶子或永久性的多肉的叶片。如:长寿城属的pygmaea,奇峰锦属的paniculata, 葡萄瓮属的葡萄瓮。
多肉植物的施肥 欢迎加入多肉普货,群号码:491692932 多肉植物的原生地多在沙漠荒野之地,土壤贫瘠,养分很少,因此也有许多种植爱好者提倡多肉植物的种植应该模拟其原生环境,不施肥,少施肥。但是植物生长,肥料又是必须的,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们,植物生长三要素,是英国人发现的,通过焚烧植物后得到的灰烬,科学家分析出了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的其他元素。于是得出了结论,植物生长三要素即是:氮、磷、钾。 氮元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枝叶上,所以通过补充氮肥,可以促进植物枝叶的生长,枝繁叶茂就是氮肥的功劳。 磷元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生殖器官——也就是花和果实。通过补充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分化,果实发育。硕果累累就是磷肥的功劳。 钾元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根茎组织上,补充钾肥可以让植物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加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根深蒂固也就是钾肥的功劳。 除了浮云般的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大致不外乎以上3点。 家庭栽培多肉植物,参照前面章节的配土,在盆底埋入一些缓效花肥或者有机肥,再加上定期的换盆换土,生长缓慢的多肉植物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肥料补充。和草花不同,多肉植物一年长几片叶子的特性,造成了它极少的消耗。消耗少自然吃的就少,况且,还有一年中几个月的休眠。所以,对于养分的需求,土壤中现有的已经足够了。
多肉叶片的清理与枯叶处理 【清理叶片】 大家应该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多肉叶片底部长出许多小崽子,这样的情况正常来说是不需要管的 但是因为我们的肉肉大部分种在花盆里,并不是野外生长的状态,经常会出现底部叶片挤压小苗的情况 特别是在夏季,如果底部叶片太多,很容易就把小苗给闷死在底部了 这时,我们可以将小苗位置的叶片都掰掉,掰下来的叶片还可以叶插 而且空间变得更多能让小苗生长得更好~ 多生长一阵就变成传说中的群生啦~
常见水分协同添加物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伴随气体交换和养分的吸收,同时吸收水分的同时整体新陈代谢活跃,诸多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进行着运输和利用。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保证植株健康、提高多肉植物抗性,甚至希望多肉植物向某种形态生长等等,我们可以在浇水的水中加入一些成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分的运输协同被多肉植物吸收,或者辅助多肉植物吸收,从而达到促进多肉植物健康等诸多目的,这些类似“佐料”的物质,我们称为“水分协同添加物”,这些物质包括:营养元素、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抗菌素与抗虫剂、细胞信号分子、维生素及其类似物、稀有元素等等。下面对这些物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多肉植物叶片发软之谜 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有肉友在微信后台咨询为什么它的多肉叶片发软,理由很简单,多肉植物叶片发软的本质原因就是叶片缺水…但缺水的原因就得想想这段时间你是怎么对待它的。至于怎么补水,就看看多肉联萌一些相关的多肉浇水文章吧。 1.太长时间没浇水。像下面这颗黄丽就是一个多月没浇水,叶片已经明显发软,瘦得连棱线都出来。有时候多肉植物叶片发软,你直接看,看不大出来,但是一摸,软得很有感觉。
如何让多肉快速成长 不少花友在研究如何让多肉植物快速生长,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可以的,根据美国的著名沙漠植物学教授PS.Nobel在《cacti:biology & uses》中总结的研究报告,多肉循环的植物(指具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多为多浆液植物)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与下面的环境因素相关。
转 :多肉植物常用杀虫剂和使用方法 肉友们最头疼的除了各种病害,还有虫害。首当其冲的是介壳虫,还有比较恶心的小黑飞、附带的还有蚜虫、小黑飞,还有恶心的玄灰碟幼虫,甚至毛毛虫、蛞蝓、蜗牛等,下文比较详细的介绍多肉植物常见的杀虫剂和使用方法。
那些相似多肉的区别
常见多肉植物的病虫害 病害和虫害不同。虫害大都一目了然。多肉类的虫害主要是五小害虫里的蚧壳虫和红蜘蛛,由于这些虫害的繁殖能力强,对植物发生危害的时候,大都可以在植物的身上看见。红蜘蛛是密密麻麻细小红点,有蛛丝,手往植物表皮一摸,手指会有锈红色液体。蚧壳虫的种类比较多,蚧壳虫之所以有“蚧壳”二字,主要是虫体表面有一层蜡质,大都为白色或红色,也有粉蚧和吹棉蚧的粉、棉状物(粉蚧经常也会被误认为是白绢病,这是误区)。当植物发生虫害时,即使是大规模的,利用药物=灭杀措施,一般植物也不会死,破相多一点。而病害就不同了,蔓延速度非常的快,有的病害会导致成片植物受害,有的短期内就会使植物腐烂死亡,所以相对虫害而言,病害的危害程度比虫害更大。 植物的病害主要有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种。 非侵染性病害:从表面字义看:不是因为传染而导致的病害。我们一般解释为: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引起,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通俗说就是激素药物的滥用;土壤的旱害和涝害;气温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热害(环境温度或土壤温度过高会是植物为自我保护而关闭周身毛气孔造成植物氧失调,使植物的茎、根以及其他营养和生殖=器官腐烂、焉萎)、冷害和冻害(冷害的常见症状是色变、坏死或表面出现斑点,如低温的作用时间不长,伤害过程是可逆的。冻害的症状是受害部位的嫩茎或新疣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褐色而组织死亡,也有的整株成片变黑,干枯死亡)、环境过阴或光照过强引起的植物徒长、黄化、灼伤。 在我们饲养多肉的过程中,如果做到植物在3~5年里换盆,土壤的配土在合理范围内(能基本排除土壤的缺素症);植物处于光照柔和明亮处(避免徒长或灼伤);适当的饲养温度5℃~35℃(基本排除得冻害、冷害、热害的可能);正常的的无机药物使用(化肥、激素竟可能的少用,可以减少药害的发生);良好的环境(无污染源的环境可以使植物健康的生长),基本就可以避免非侵染性病害了。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多肉类植物容易得的病害,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赤腐病、斑点病、菌核病(白绢病)、锈病。 在我看见过的爱好者植物离奇死亡事件中,最多的就是赤腐病了。赤腐病,又名红粉病或红腐病。发病现象为:腐烂。引起的原因是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的中胶层溶解了,使细胞离散并且死亡。植物组织解体,同时流出汁液。赤腐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而一般多肉植物中赤腐病为细菌性赤腐病(可以闻一下患部,有臭味的是细菌导致,无气味则是真菌)。赤腐病是由伤口侵入的病害,沿维管素扩及全株的。这种病的来势非常的猛,一般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谓病入膏肓,就是这样。我们经常遇见一大盆石头或者小苗,开始生长良好,脱皮正常,但是忽然有几个莫名其妙的烂了,而边上几个还都蛮好的,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就是赤腐病的原因。当你遇见一颗植物得了赤腐病,因及时将它取出,切除腐烂处,再切掉一些健康组织,晒干伤口(尽量用晒的,而不要阴干),然后干栽,如果遇到天气暖和,应该还救得活,如果维管素一圈都发黑,那么就葬了它吧。 赤腐病的预防方法其实不难。因为这类病害主要是由伤口侵入(伤口的形成主要是移植、切顶、分头、昆虫咬噬、植物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也会有伤口),所以,如果能做到避免或减少伤口形成,认真的处理好伤口,做好土壤、环境的定期的认真消毒,可以减少发生。
赤玉土 鹿沼土 仙土的使用 许多多肉爱好者种植多肉的时候都很纠结颗粒土的选择,对于名目繁多的各种颗粒土更是经常搞不清楚状况,下文把赤玉土、鹿沼土、仙土挖了个老底朝天,也许可以终结你的颗粒土选择纠结症。
孔雀鱼烂腮防治 孔雀鱼烂鳃病的防治 热带鱼鳃部疾病有寄生虫性烂鳃和细菌性烂鳃。死亡率较高。 症状和病变 1.指环虫寄生:病鱼鳃部明显红肿,鳃盖张开,鳃失血。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2.车轮虫寄生:鳃部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鳃骨外露。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3.细菌性烂鳃:病鱼鳃部溃烂,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软骨外露,最后窒息而死。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A、对指环虫寄生虫类: 用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泡病鱼5~10分钟。 B、对车轮虫寄生虫类: 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的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后可全愈。 D、对细菌性烂鳃: E、在10千克的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见效。 F、在容水量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楼主"养鱼先养水,水养好了疾病就少了"
预防热带鱼患病 热带鱼是水中的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还是那句话,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我们大家饲养的热带鱼生长的更好。 增强热带鱼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热带鱼患病的重要措施。只要热带鱼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了,它们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减少鱼儿患病的机会。因此,我们大家在饲养和繁殖热带鱼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如果偏差过大,要及时调整,全国各地的水质不尽相同,但是城市的自来水的硬度一般为7,是中性水,酸碱度大多也是弱酸性的。但是有时也会例外,所以要多注意。一段时间最好进行一次检测,以防万一。同时要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同样这对养殖水草的鱼友们也是好的,因为大多数水草也是喜欢弱酸性的软水的,但是长期不换水,容易使水质变酸。水草变会停止生长。 同时要使热带鱼身体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喂好热带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给热带鱼喂食要做到定时、适量,一般我们以观赏为目的的爱好者一般每天喂食1~2次即可。第一次可安排在每天上班之前大概7~8点吧!第二次一般为晚上6:30~7点吧!这样可以使热带鱼吃饱吃好,增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在喂食卵生幼鱼时要做到少时多餐,而一些灯类鱼的幼鱼由于活动能力较差,所以应保持饲养缸内有活食存在,以便幼鱼觅食。鱼食在投喂之前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将一些有害的物质和一些病原体带入缸内。在饲养龙鱼和地图等一些大型肉食型热带鱼时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变质的鱼食喂鱼,因为这类热带鱼一般身体强壮,是不太容易得病的,因此鱼食的新鲜就变的相当重要了。 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预防热带鱼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鱼儿游动缓慢,体色减退,食欲不振等现象,便是患病的前兆,应及时将这些有患病前兆的鱼捞出另养,以防疾病传染和蔓延。而对这些病鱼要及时进行消毒,让它们多接受光照,同时喂给小量鲜活饵料,待其彻底恢复后,才可防回原缸。如果发现病鱼和死鱼,则应立即捞出,进行治疗和处理,如果病鱼患的是传染病,而且病情较重的话,则应将其处理掉。同缸其他鱼也应进行消毒。
资料贴 过滤全攻略 在自然界里,水草原生的原生地“河川或湖泊”,时时都有新的水流入,水草利用水中含有的 CO2,及从太阳光的能量来行光合作用;根从土壤中吸收由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另外叶子从水中吸收营养素,如此可有效抑制河川及湖泊的营养化。还有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原生动物和微生物存在,可将有机物、浮游物有效分解,而净化了水质,如前所述,自然界本身就有一个平衡的生态系,具备水质净化的系统。
斗鱼 资料贴 展示级斗鱼新手入门经验 1.对于新手玩家来讲千万不要一时的心血来潮大量的购买饲养,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将会措手不及 2.一定要了解鱼儿的水质、温度环境要求,以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3.对于新手们来说首先乐趣最重要,千万不要想一开始手里就有万里挑一的好鱼,就算有了以现在的水平也驾驭不了 4.规模控制,大胆的尝试繁殖、饲养、疾病治疗在新手阶段至关重要,但同时规模的控制也需要三思,或许很多新手一开始就取得了可喜的佳绩,但是这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而大大扩大规模,当困难来临时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高压繁殖 亲自实践帖 老规矩,二楼开始更新 (普货大花月季实践) 网络镇楼图
新来贵吧,晒下小莲 在三月底买了一盆观音莲,10元,感觉有点儿小贵了,不过有点儿小爆头冒出,就果断买了。5个多月后吃惊的爆盆了(陆续更) (镇楼图:刚买的时候)
★热带鱼疾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热带鱼疾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鱼病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治疗。那么如何提早发现鱼病呢?我们需要做什么?下面分两方面分析介绍:
白粉 叶螨(红蜘蛛) 黑斑 ——防治 资料给二楼!
成功率极高的月季扦插 转 第一步:选择刚开完花的枝条于节下进行环切及环切之上方纵切4线。
晒晒鱼!! 好长时间不发图了,晒晒!
新年快乐 绽放中。。。
绿苔被啃的一块儿一块儿的! 绿苔越来越厚了,都被鱼啃了
资料贴,分享 请亲们先别插楼,容我发完,删楼勿怪哈! 此贴不能证明什么,只作为参考!
【哲理】 发现人生道理 如果你不能接受最差的我,你就不配拥有最好的我 !如果你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离开,你就不要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回来 !
有好几个月不擦了!水刚换不久!鱼还没放(都舍不得放鱼了)
4-5天的小鱼们! 健健康康成长
晒晒两盆绿萝! 状态还凑合!
红剑产100损失1尾 今天红剑产了100尾杂交小鱼苗,一尾挂掉
发福利!朋友的福利 朋友新开店发福利!100克脱壳虾卵3.99元包邮!小鱼苗的开口饲料 别的东西暂时没有优惠!有优惠了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有意者加826606726
晒晒小草金 养了快一年的小草金
初养绿萝!以后还得多请教大家 逛商场买了两盆绿萝!一盆满满的很多棵
自己动手弄个上滤盒吧! 没事干做个上滤盒! 主要材料镜面黑玻璃,玻璃胶 底部打孔进出水!
资料贴,吧务请别删 水草种植,养殖,草缸设备,暴藻处理,等等 花了半个月时间整理了一篇草缸资料贴!花了几十元流量-_-|| 希望对草友们有帮助,还算全面! 吧务请看好了别删,不是广告 解答问题还需要去请教吧里的朋友了! http://tieba.baidu.com/p/3440722425?share=9105&fr=share
养鱼,养草资料贴! 弄了一些养鱼,养草以及关于水族的一些资料来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有用!
【鱼资料】 挑新鱼、过水、喂养 本贴来发些:如何挑选新鱼、如何新鱼入缸过水、新鱼怎样喂养等等资料! ★挑选新鱼的技巧 入缸的新鱼一定要保持健康,以免污染水质,将疾病传染给同缸饲养的其他鱼类。然而,鱼市上的大多数鱼虾均来自沿海,有些甚至来自南亚、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由于路途遥远一路颠簸,新鱼很可能在运送途中就已染病。因此,在挑选新鱼时,要特别注意,仔细查看购买的鱼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第一,动作是否灵敏。 一条健康的鱼,其动作反应必定十分敏捷,对饵料的追逐、群游时处于领跑位置,或者不易捕捞,但凡具有以上特征的鱼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健康的。 第二,体表有无缺陷。 购鱼时要仔细查看,鱼鳞、鱼鳍等部位是否有损伤。一般来说,有损伤的鱼体质较弱,十分容易感染各种鱼病。
没事干,发几张美丽的造景图! 喜欢水族类,漂亮的造景镇楼
【斑马鱼】 简介 、养殖、繁殖 斑马鱼概述 斑马鱼是相当常见的一种热带观赏鱼,因其体型苗条,身上分布有美丽的条纹,在10个饲养观赏鱼的人中,大概就有6-7人有饲养过斑马鱼,足可见斑马鱼的受欢迎程度。斑马鱼原产自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 后来被发现斑马鱼可用于医学研究,对治愈人类耳聋和失明有明显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 斑马鱼体型小巧,呈纺锤形,大概有4-6厘米左右,身上从鳃盖后到身体尾部会有数条横纹分布,尾鳍长而呈叉形,有时尾巴部分也会有横纹分布。本种最初的颜色是深蓝色的纵纹与银白色纵纹相分布,后来随着人工饲养繁殖,也许也跟科学研究有关吧,斑马鱼的颜色变得五颜六色,绿色、红色、豹纹的都有。 斑马鱼饲养 斑马鱼的饲养水温保持在20~23℃即可,不过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饲养水质呈中性即可,但喜偏软性水。在饲养时,最好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可以使水质比较清澈,更有助于观赏,而且斑马鱼的为杂食性,不论是天然的饵料,还是人工配合饲料它都可以接受。同时斑马鱼的性情温和,可以与大部分同体型的鱼类混养,像是丽丽鱼、红剑鱼都可以,斑马鱼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 斑马鱼繁殖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简单,在繁殖时最好是保持好合适的水温及准备好繁殖水族箱,步骤如下: 斑马鱼要求繁殖用水pH值是6.5-7.5,繁殖水质的硬度6-8,繁殖水温25-26摄氏度。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 选取2~3对斑马鱼之亲鱼,同时放入繁殖水族缸中,斑马鱼喜欢在水族箱底部产卵,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 等斑马鱼之亲鱼产卵结束后,将斑马鱼之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孵出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 繁殖仔鱼的水温约为25℃左右,仔鱼孵出后7~8天,仔鱼才会开始进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
【月光鱼】简介、养殖、繁殖! ♤月光鱼概述 月光鱼,学名:Xiphophorusmaculatus,属于观赏鱼品种中的小型观赏鱼,原产自墨西哥、危地马拉等江河流域,后逐步流入市场,因其小巧的体型和五光十色的色彩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适应能力强,异养活,是很多处养鱼者不错的选择。 月光鱼体型小巧,雄性月光鱼可长到5-6厘米,而雌性月光鱼可长到6-9厘米,月光鱼体型似纺锤形,头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较圆,近尾部渐趋侧扁,尾柄宽阔,尾鳍圆弧形,背鳍位于身体中部偏后,外缘圆弧形。性情温顺,可与大部分同体型小型热带鱼混养,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和剑尾鱼繁殖。
【孔雀鱼】简介,养殖,繁殖 玛丽鱼资料就不发了,大家很熟悉了,当然一般的卵胎生小型热带鱼资料都相同,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孔雀鱼的概述 孔雀鱼,又名孔雀花鳉、虹鳉,拉丁学名:Poeciliareticulata,花鳉属,是一种常见的小型热带淡水观赏鱼,颜色鲜艳品系多,深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 孔雀鱼的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西北部等地,后被作为观赏用鱼引入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内地。近几年来孔雀鱼的声势可以说是水涨船高,由于其容易饲养,要求低的特性逐渐在玩家族群中得到普及。 孔雀鱼体长4~5厘米,适应温度为22~24℃,普遍生活的是硬水环境,喜欢微碱性水质,pH的适应范围为pH7.2~7.4,喜欢群居活动,是一种很有观赏性的鱼种。 孔雀鱼繁殖力非常强,因此也被称为“百万鱼”。繁殖周期十分短,从幼鱼到性成熟具有繁殖能力仅需2至3个月。因此在改良育种形态、体色等方面,能很快看到成果。孔雀鱼会吃食同伴所生的幼鱼,甚至连自己所生的幼鱼也吃掉,因此培育时需特别注意怀孕的母鱼,适时隔离于阴暗处,并放于水草缸中待产,可获得最高的生产存活率及仔鱼收获率。孔雀鱼一胎可生产数十尾幼鱼,如果是成熟且体长较长的孔雀鱼其生产数量可破百。 孔雀鱼品系众多,现今为止应该有几百种,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一般来说有三种分类方式:花色品系、体色品系、其变异品系。 花色品系是按照孔雀鱼尾巴颜色、纹路以及身体纹路来区分的,主要分为:礼服、草尾、蛇纹、马赛克、单色、白金、金属、日本蓝、古老品系、圣塔玛利亚等。 体色品系是按照孔雀鱼身体上的底色来区分的,主要分为:野生、黄化、蓝化、白化(白化为黑眼)、白子(红眼黄化或蓝化是可与白子基因同时出现的 鳍的变异一般按照尾鳍、背鳍腹鳍以及胸鳍来划分。根据尾鳍的不同形状可分为扇尾、圆尾、矛尾、剑尾(双剑、顶剑、底剑)、三角尾等;而按照背鳍则有大背、延背;按照鳍的整体走势又可分为大C、缎带、燕尾、冠尾等。 孔雀鱼如今的品系实在太多,依照比赛规定也分为: 1.草尾(GRASS),尾巴上有细点,每一点之间没有连接 2.马赛克(MOSAIC),尾巴上有粗点,每一点之间相互连接 3.礼服(TUXEDO),腰身与头部之间有明显以颜色区隔开来的礼服腰身 4.单色(SOLID),整只孔雀鱼的颜色单一色 5.蛇纹(KINGCOBRA),鱼只身上具有蛇或豹的纹路 6.剑尾(SWORD),尾巴呈现单剑、双剑或底剑 7.白子,眼睛为红眼或酒红眼 8.特殊尾型,鳍型及尾型较为特殊的鱼种 在众多水族专家日益改良的今日,出现某个新品系也时有发生。且目前的杂交改良过程,让孔雀鱼同时具有了2个或者2个以上的品系特征已屡见不鲜。多姿多彩的孔雀鱼极具创造性和可塑性,这一点完全符合如今社会的潮流,也因此不管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养了几十年鱼的“老江湖”都十分钟爱于孔雀鱼。
【资料贴】 莫斯种类简介 养殖 莫丝类水草 莫丝主要分为陆生、半水生、水生三个种类,莫丝是中间性植物,没有固定形式的根、茎、叶。“莫丝”一词是英译Moss。莫丝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苔藓,当然有些品种是苔藓,可形态却与苔藓大相径庭。莫斯类水草也就是所有莫丝的总称。 莫丝可以作为水中草或水上草,水生种类的生长方式是以侧芽分生的方式繁殖。莫丝类水草一般被运用在水草造景上,可以捆绑在沉木或岩石上。莫丝的生长条件不是很高,比较容易养殖,所以广受水草玩家的喜爱,在水草缸中经常见到它绿色的身影。那莫丝种类这么多,到底哪些属于莫丝类水草呢?请看下文。
【资料贴】 —水草分类 养殖详情 喜欢的造景镇楼! 请先别插楼!删楼勿怪!
常见水草、常用灯管 及相关 (移帖) 常见水草简介 1.绿宫廷 难度:容易 光照要求:中-高 植物种类:有茎类 种属:千屈菜科 地区:亚洲 尺寸: 叶片3cm 生长速度:快 是否需要添加CO2:YES 双子叶植物,挺水性水草,水上草与水中草的型态不同。水上草呈绿色叶,对生,叶片呈圆形,叶质硬挺。水中草呈淡绿至黄绿色叶,对生或少数呈三轮生,叶片呈长卵形,叶质柔软。花顶生,花序为穗状花序,白色花,故又称「雪花圆叶」。这种草很容易和小圆叶弄混,其栽培条件也与小圆叶相似,不过生长型态略有不同,两种草都是一个科属的。绿宫廷可在砂层表面爬行生长,也可以矗立生长。由于它也具有爬行生长特性,因此亦可将它栽培于流木或岩石上,可以塑造出独特的水草景观。肥料不管是使用液肥或根肥皆能产生效果,如果缺乏铁肥,易产生白化症,所以可以做为铁肥的「指标水草」。若光度强,二氧化碳及养分不缺,生长也非常快速。 【请勿先插楼,删楼勿怪】
沉木简介 沉木造景 沉木”又叫“流木”;“流木”是国外的叫法,“沉木”是中国的叫法。在水草造景的材料中,除了石材、沉木材,尚有人造装饰品、仿真水草、背景板等,凡是可放进水中不致浮起,不影响水质,都可以成为造景的材料,但是其中最能营造出自然效果,又可和水草无暇的融合,就数沉木和石材了。
前几天开缸,图暂时还没发 前几天开了个新缸,现在再发,先上考虑半天的骨架图
晒缸,放窗前,长了很厚的绿苔! 假期买了4条鱼,自己做的简易过滤
晒晒缸,挨着窗户,缸壁长了好多绿苔 放假开始折腾,慢慢缸开始长绿苔
【繁殖】前天精心挑选的鱼,昨天开始产鱼 前天去水族店挑了几条鱼,过了一夜产了一窝鱼,今天又产了2窝,还有4母鱼待产,母鱼有点儿多,就自己做了隔离盒,繁殖缸镇楼
晒晒自己小月光,小孔雀,1个月多点儿 被搞传销的顺走了了几条,被老师顺走了几条-_-#
发帖必看!吧规必看 虽然任实习吧主,不知道是有人有意见还是怎么的!有意见可以提啊,刚刚下来吧规禁止发脱离本吧的贴子,今天晚上就看到这些,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哈,尽力改正! : (每个人都有底线,以后违规贴立马删除哈) 【吧友多多监督,有无关贴可以回复我,立马处理】 : 只想把本吧维护好,能为吧友解答的就尽我最大的努力,大家一起互补加油,希望能够把鱼养的更好! : 必读吧规【禁止与本吧无关贴,有淫秽谩骂词汇,广告链接等贴子,】 : 各位吧友一起监督,随时回复举报
曼龙鱼,属丝足鲈科,毛足鲈属小型热带观赏鱼。品种(含人工改良种)多样,能浮出水面换气,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食性杂,性情比较温和,可以和其他性情温和、体型相仿的热带鱼混养。寿命一般不超过三年。分布于马来半岛、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区。 中文学名:曼龙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丝足鲈科 属:毛足鲈属 分布区域:东南亚亚热带、热带地区 , 头侧中央,胸腹部至尾柄末端呈长弧形。腹鳍胸位,已退化为丝达尾部,起触觉器官的作用。 成鱼体长约在10~15厘米。其通体为蓝灰色,腹部为浅黄色,在弱光的照射下身体发出绮丽多彩的紫罗兰色,其体侧有3个黑色的斑点,背鳍、臀鳍和尾鳍灰色,各鳍上有白色珍珠状的斑点。 背鳍短而高,略带黄色,展开时飘飘如一面小旗。臀鳍很长,自胸部往后一直延伸到尾鳍基部,淡黄色,有鲜丽的橙红色宽边,游动时酷似柔软的裙边在迎风飘动。 曼龙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2-27℃,对水质要求不高。当水中缺氧时,可直接露出水面呼吸。 分类分为蓝曼龙,黄曼龙(又称金曼龙,蓝曼龙变异品种)、银曼龙、青曼龙、大理石曼龙(青曼龙改良品种)等。 , 曼龙鱼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孑孓、线丝虫、水蚯蚓、水蚤等多种活饵;也吃人工饵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连虾蟹籽粒也摄食,但不会追逐吞不下的小鱼。不过曼龙鱼还是最喜欢浮在水面上的饲料。 , 曼龙鱼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较难区别,仔细观察才可以比较出来: (1)体色:雄鱼色泽比较鲜艳,而雌鱼则比较黯淡;(2)背鳍和臀鳍:雄鱼背鳍比较大,背鳍和臀鳍后端呈尖状,而雌鱼背鳍比较小,背鳍和臀鳍后端则较圆钝; (3)腹部:雄鱼腹部不饱满,而雌鱼腹部则较饱满; (4)丝状胸鳍:雄鱼丝状胸鳍基部呈明显桔红色,而雌鱼丝状胸鳍基部不具明显的桔红色。当受惊恐时,雌雄鱼体上都会呈现不规则倾斜的条纹。 繁殖特点 仔鱼在6个月后性成熟。雄鱼在繁殖时有婚姻色,特色深蓝,背鳍、臀鳍末梢尖长;雌鱼的体色较淡,腹部膨大。繁殖水温26~28℃,水质中性。 , 在60X40X40(厘米)以上的水族箱中放置几株漂浮水草,雄鱼吐泡筑巢,然后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将受精卵用口吐入泡中孵化,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产卵结束后将雌鱼捞出,留下雄鱼照顾鱼卵,2天后待仔鱼孵出后,将雄鱼捞出。
重新发吧,曼龙繁殖孵化全过程!(望申精) 近期抓拍的曼龙繁殖和卵孵化的全过程,多多支持哈! 亲鱼图
抓拍曼龙产卵全过程!! 宿舍刚进的曼龙没几天开始产卵! 上亲鱼,金公青母(像素渣请忽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