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uwaiwai huluwaiwai
关注数: 27 粉丝数: 609 发帖数: 5,050 关注贴吧数: 37
央企“不死鸟”再次考验A股退市制度 从退市制度来说,就是要让一些垃圾公司退出A股市场,并以此树立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让A股市场告别投机炒作,让投资者不再炒作垃圾股。   *ST长油与*ST凤凰是央企中的一对难兄难弟。前者于去年6月5日起正式退出A股市场,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退市的央企。后者则自去年5月16日起被深交所暂停上市,不少业内人士期盼着*ST凤凰能够步*ST长油后尘,为A股退市制度再树一个标杆。   不过,这对难兄难弟日前都有“好事临门”,续写央企“不死鸟”神话。A股退市制度也因此再度面临考验。   先说“难兄”*ST长油。虽然在去年6月5日被“强制死亡”,成为“央企退市第一股”,不少业内人士甚至为此送上掌声,认为*ST长油的退市有利于警示市场投资风险,有利于“不死鸟”神话的终结。但从日前来看,*ST长油大有起死回生之势。该公司在完成重整之后,已于今年4月20日在股转系统退市公司板块正式挂牌转让(公司名称改为“长油5”,代码400061)。结果这家退市股遭到市场如新股一般的炒作,至5月7日,该股在13个交易日里已连续拉出13个“一”字涨停。而从其巨额的封盘来看,这种“一”字涨停有望得以延续。   该公司股价表现之所以如此强劲,显然与其重整计划实施后,公司业绩的改善有关。只要把这种趋势保持下去,该公司重返A股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难弟”*ST凤凰,其命运较之于*ST长油来说要平坦许多。该公司虽然于去年5月16日起被暂停上市,但终究没有被正式退市。今年5月5日,该公司董事会已向深交所提出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申请。   一对央企的难兄难弟,一个走在起死回生的路上,一个继续扮演着股市“不死鸟”的角色,这对于A股退市制度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回想*ST长油退市之时,舆论上一片欢呼声,*ST凤凰也因为退市的压力,股价被打压到了每股2.53元。   因为,从退市制度来说,就是要让一些垃圾公司退出A股市场,并以此树立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让A股市场告别投机炒作,让投资者不再炒作垃圾股。但央企这对难兄难弟的表现,足以让A股退市制度陷入尴尬境地。股市“不死鸟”仍然还在上演“不死鸟”的神话。如此一来,那些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那些让投资者告别垃圾股炒作的动机,统统都被这些股市“不死鸟”们碾得粉碎。   如*ST凤凰2014年实现每股收益4.25元,而其暂停上市时的股价仅为2.53元,一旦恢复上市成功,*ST凤凰的股价将要暴涨到多少只有天知道。那些潜伏其中的牛散们将赚得盆满钵满。据公开资料,超级牛散孟祥龙就持有*ST凤凰3628.85万股。还有徐翔家族,持有1.485亿股*ST长油,其建仓成本推测在每股0.8元以下,目前已经获得亿元巨利,一旦*ST长油回归A股,其暴利更加惊人。   在牛散的赚钱示范效应以及*ST长油与*ST凤凰这对“不死鸟”的示范效应下,投资者又如何能够与垃圾股说再见呢?这就难怪进入强制退市程序的*ST博元股价也是一再异动,谁能说*ST博元不会成为下一只“不死鸟”呢?
*ST博元大股东3天狂卖七成股份 谁用过亿资金为庄春虹接盘 新晋大股东疯狂抛售所持75%的股票,却仍有大量资金无惧风险蜂拥买入。虽然 距离强制退市仅剩4个交易日,但诡异的一幕再次在*ST博元身上上演。  *ST博元5月8日披露,该公司新任大股东庄春虹从5月6日至5月8日的3个交易日内 ,已连续减持1497万股,占其所持该公司股份总数的75%以上,此时距离庄春虹成为 其大股东尚不足半个月。而其进入、减持*ST博元的过程,似乎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 金蝉脱壳之计,为他人顺利出逃提供掩护。  更为令人惊愕的是,就在庄春虹疯狂减持的同时,却仍有大量资金买入*ST博元 。龙虎榜数据显示,5月8日,仅前5名买入的金额,合计就已超过1亿元。  大股东疯狂减持  根据*ST博元披露,从庄春虹4月24日成为该公司大股东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 间里已累计减持*ST博元1497万股,占总股本的7.87%。  4月24日,名不见经传的女会计庄春虹,通过司法划转取得*ST博元1997万股,占 公司总股本的10.49%,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但随后就开始疯狂减持。  5月6日,庄春虹已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减持593万股,占*ST博元总股本的3.12% ,时隔一天,其又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继续减持904.37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5 %。两次减持合计1497.807万股,占其个人持股数量的比例高达75%。  3月27日,证监会公开通报,*ST博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移送公安机关 ,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在此消息影响下,*ST博元股价曾连续8个跌停,但此后在游 资的助推下,于4月16日触底4.75元后又连续涨停。在此过程中,庄春虹的入驻正是 扮演了推手的角色。  尽管一路减持,从表面上看,庄春虹似乎仍然做了一笔亏钱的买卖。按照此前公 告,庄春虹的买入价格为7.52元/股,总成本约为1.5亿元,而其两次减持价格却仅为 5.96元/股和5.6元/股,远低于此前买入成本。尽管成功套现了近亿元,但亏损却高 达20%以上。  然而,从庄春虹获得*ST博元股份的缘由,以及深圳利明泰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 司(下称“利明泰”)、陈壮群复杂的历史纠葛来看,庄春虹此举颇有助前两者金蝉脱 壳之意。  让他人金蝉脱壳?  利明泰、陈壮群均为*ST博元原大股东珠海华信泰债主,三者有着复杂的债务纠 葛,并从2010年一路纠缠至今。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4月19日,陈壮群与珠海华信泰签订合同,由前者向后者 提供借款1.85亿元,借款期限两个月,年化利息为24%。如果逾期,未偿还部分按日 息0.5%计算违约金。随后,陈庄群依约向珠海华信泰借款1.85亿元。但借款期满后, 珠海华信泰只归还了其中一部分。截至2012年2月29日,剩余1.2亿元没有归还。  2011年6月30日,珠海华信泰将*ST博元3997万股流通股,质押给深圳利明泰,其 中2000万股于次年10月28日解除质押,剩余的1997万股,直到2015年庄春虹接手前才 解除质押。  对于上述借款的用途,*ST博元一直没有披露,但其实际控制人成清波及“中技 系”却在背后时隐时现,相关资金可能正是流向了成清波及“中技系”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华信泰与成清波、“中技系”的关系,已是资本市场公开的 秘密。以珠海华信泰实际控制人身份任*ST博元董事长的余蒂妮,是深圳国恒法定代 表人李晓明之妻,深圳国恒则表面上出任中技系另一家上市公司*ST国恒第一大股东 。  根据*ST国恒2013年8月披露,在珠海华信泰借款时,李勇以其所持上海震宇实业 公司100%股权、孳息对上述借款提供担保,*ST国恒、成清波、李晓明则提供无限连 带责任保证。  珠海华信泰向陈壮群借款的时间,与其获得*ST博元控制权时间高度一致。2010 年5月,珠海华信泰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该公司21.003%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  除此之外,利明泰也与“中技系”有染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恒立实业有过纠葛。公 告显示,2013年11月,恒立实业股东深圳傲盛霞实业有限公司,将其所持前者800万 股股票质押给利明泰。  在此过程中,利明泰所充当的角色、与陈壮群等人的关系,也是玄机重重。根据 *ST博元4月24日披露,4月13日,陈壮群向深圳中院提出申请,请求该公司股票以司 法划转方式,划转给案外人庄春虹,所得价款1.5亿元,用于清偿利明泰的质押债权 人民币1.01亿元及此案部分债务。  按照上述说法,珠海华信泰所持*ST博元股份划转后,利明泰将获得有限受偿权 ,而非用于偿还所欠陈壮群本人债务。而截至2012年2月,珠海华信泰所欠陈壮群的 债务就已达到1.2亿元。  但蹊跷的是,珠海华信泰将所持*ST博元股份质押给利明泰,前后时间持续接近4 年,手握主动权却一直没有处置。而此次划转后,即便不算违约利息,陈壮群仍有超 过7000万元资金未能收回,堪称为他人做嫁衣。  时至今日,无论是成清波,还是“中技系”,已几无还款可能。随着成清波2014 年6月身陷囹圄,其一手打造的“中技系”已经分崩离析。而*ST博元也已濒临退市边 缘,通过上述方式,已经掩护利明泰顺利出逃。  神秘资金接盘  5月9日,*ST博元公告称,由于未在减持数量达到5%时停止减持并对外公告,上 证所已于5月8日对庄春虹采取了盘中暂停账户继续卖出*ST博元股票的监管措施,并 将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上证所还要求,庄春虹就前述减持事项提交专项说明,解释违规减持的原因并对 外披露,并根据规定在3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 行买卖公司股票。  事实上,若非上证所盘中暂停其卖出,庄春虹极有可能一口气将所持*ST博元股 票卖完。截至目前,庄春虹尚持有*ST博元500万股,仅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62%。  3月28日,*ST博元发布重组预案,重组方广西凯盛的控股股东为香港伟百隆,香 港伟百隆的大股东分别为庄义隆、庄长荣和马辉廷。市场普遍猜测,庄春虹进入可能 与*ST博元重组有关,这也是后者股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庄春虹的疯狂 减持,这一希望已被击碎,众多散户将面临着巨大风险。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5月8日表示,自3月31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来,持 股市值100万以下的投资者持续增持*ST博元,而持股市值100万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以 及专业机构、一般法人则持续减持。  就在5月8日当天,情况又出现变化,大量资金涌入*ST博元,金额总计超过1亿元 。龙虎榜数据显示,5月8日,华泰证券杭州庆春路营业部、西部证券北京德胜门外大 街营业部分别买入2748万元、2549万元,为当日买入前两名。此外,财通证券杭州解 放路营业部、方正证券杭州中河中路营业部及湘潭韶山中路营业部,分别买入2401万 元、2277万元、1925万元,位列当日买入第3至第5名。  究竟是谁在大举买入,外界至今不得而知。背后隐藏的原因*ST博元亦未披露。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股票距离退市仅剩4个交易日。3月31日被实施退市风险 警示以来,截至5月8日,*ST博元已交易了26个交易日,将在继续交易4个交易日后停 止交易,被上证所决定于5月14日暂停上市。
*ST长油成新规后退市第一股 再上市最早到2016年  *ST长油(行情 股吧 买卖点)作为“央企退市第一股”的命运终成定局。4月11日,上交所在其网站发布《关于终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公告》,称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决定终止*ST长油股票上市交易。   根据规定,*ST长油将于4月21日开始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首秀”。虽然退市新规设置的重新上市制度让*ST长油有可能“卷土重来”,但其提交重新上市申请最早也要到2016年。   退市新规后强制退市首例   昨日下午收盘后,上交所网站出现一则公告,宣布终止*ST长油股票上市交易,该公告落款时间为2014年4月11日。*ST长油由此成为2012年退市新规实施以来,沪深两市第一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   *ST长油遭遇退市,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连续三年亏损,*ST长油于2013年5月14日起被暂停上市。然而,不同于一般企业暂停上市阶段的“生死时速”,*ST长油却并无重组、重整等大动作,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央企中外运长航集团未有实质性的运作,以帮助公司快速“起死回生”。2013年*ST长油亏损达到59.22亿元,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20.97亿元,且2013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根据上市规则,因连续亏损原因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公司披露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扣非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或者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四种情形之一的,由上交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由此,基于规则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上交所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依法作出了*ST长油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不过, *ST长油亦有最后表达“主张”的权利,若公司对上交所作出的终止上市决定不服,可以在决定公告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上交所申请复核。   退市整理期迎来“首秀”   随着*ST长油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退市新规下创设的“退市整理期”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案例。根据规定,*ST长油股票将从4月2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在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存在诸多需要注意之处。上交所指出,参与*ST长油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投资者,需以书面或电子形式签署《退市整理股票风险揭示书》;同时,投资者可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中查阅*ST长油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信息。整理期内,公司股票简称将由“*ST长油”变更为“退市长油”,价格的涨跌幅限制为10%,不同于风险警示板其他股票的5%。此外,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在退市整理期内全天停牌的,停牌期间不计入退市整理期,但全天停牌天数累计不得超过5个交易日。   因此,由于退市整理期届满及其摘牌的最终日期将受实际停牌天数影响而变化,“退市长油”股票摘牌日具有不确定性。在 “退市长油”退市整理期间,上交所将每日公布当日买入、卖出金额最大的五家会员证券营业部的名称及各自的买入、卖出金额。同时,根据规定,公司在退市整理期间不得筹划或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不过,根据*ST长油今日的公告,如不考虑全天停牌因素,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14年6月4日。此前,在2014年3月28日,*ST长油曾收到控股股东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承诺函,后者表示在退市整理期不减持公司股票。   待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的次日,上交所将对其予以摘牌。需要注意的是,*ST长油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公司应当保证其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届满之日后的45个交易日内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投资者仍可通过股转系统转让其持有的退市公司股票。   重新上市最早到2016年   作为退市新规下新设置的“重新上市”制度,为*ST长油的“卷土重来”留下了制度空间。根据规则,*ST长油终止上市后,如果满足《股票上市规则》的重新上市申请条件,最早可在2016年向上交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请。   那么,公司2013年异常的“平静”和2013年末的突击“大剂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是否是基于未来重新上市做准备?其作为“央企”的身份,是否会成为吸引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交易的一大理由?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是,A股市场上总是不乏“豪赌”者,一些*ST股在暂停上市前往往遭到抢筹,而这一次*ST长油在退市整理期是否会重现这一幕,值得关注。   有分析人士指出,绩差公司遭疯抢的“异常”交易心态,与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大有关联,投资者往往无视*ST公司的高风险,进行非理性投资。   对此,上交所昨日表示,采取设立风险警示板、对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另板交易;要求公司充分提示风险,明确对高风险公司的退市预期等措施,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理性选择投资对象,积极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同时,这也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夯实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上交所称,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从根本上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整体提高。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继续研究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推动上市公司退市行为的市场化、法制化、常态化。
证监会提出“主动退市” 垃圾股生存压力暴增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6日表示,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是退市制度建设的目标,证监会下一步将严格执行现行退市制度,实现市场运行效益最大化,推动存在可能与需要的公司在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建立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对接机制,疏通退市公司转板交易、重新上市的渠道。维护上市公司、投资者、市场、社会稳定。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对退市问题的深入探讨,可能令重组预期已显著降温的一众垃圾股遭遇更大的压力。 退市再上议事日程 垃圾股面临生存压力 邓舸表示,退市规则在制定过程中,将会从加强退市信息披露,强化退市风险、设置退市整理期、做好退市制度安排、符合条件可申请重新上市等四个方面来保护投资者。 此外,证监会将推动存在退市可能和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健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对接,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维护公司稳定、投资者稳定和市场稳定。 邓舸表示,在制定退市规则过程中,证监会非常重视投资者诉求和市场意见,加强退市信息披露,通过提高披露频率、完善披露内容及加强披露管理等方式强化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同时,设置退市整理期,使投资者有“继续持有”或者“卖出”的选择权。此外,将做好退市后续安排,明确公司终止上市后其股票可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根据沪深交易所《重新上市实施办法》,退市公司通过改善经营、资产重组等方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重新上市条件,可以向交易所申请重新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IPO新规的发布以及对借壳上市的明显收紧,垃圾股、“壳公司”将遭到市场抛弃。而过去一段时间,证监会较少公开高调讨论有关退市制度的有关话题。如此一来,垃圾股可谓是雪上加霜,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生存压力。 发布两项IPO信息披露指引 为IPO正式重启铺路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6日表示,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意见推出后,市场各方反响热烈,对改革持普遍支持和欢迎态度,同时,市场还对意见有一些疑问,多数与后续推出的配套政策相关。当前,证监会正在制定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预先披露等方面的规则,将在履行完相关立法程序后实施。 12月6日,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及时性信息披露指引》)、《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促进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证监会表示,《及时性信息披露指引》规定,审计截止日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之间超过4个月的,应补充提供期间季度的财务报表并披露主要财务信息,此类财务信息不需审计但应经会计师审阅。此外,还应披露审计截止日后的主要经营情况,并作充分风险提示。参考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该指引还要求,发行人预计年初至发行上市后第一个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较上年同期发生较大下降的,应作重大事项提示。 针对以往部分首发公司招股说明书存在的财务分析针对性不足问题,《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发行人应结合自身所处行业、经营模式、同行业比较等,深入而有针对性地对盈利能力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 与国资部门合作推进国企现金分红 对神开股份等3公司立案调查 邓舸表示,国有上市公司家数和市值分别占上市公司的41%和61%,现在来看,现金分红仍有提升空间。证监会正在会同国资管理部门,推动将现金分红情况纳入各级国资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范围。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若有进展将及时公布。 证监会周五还通报,神开股份、上海家化、通源石油三家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已经对上述案件正式立案,当前在调查过程中。此外,经初步核查,未发现昌九生化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威华股份相关方涉嫌内幕交易,此前已经立案调查。 本文来源:投资快报
23家*ST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转)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收官,处于退市边缘的业绩“裸游者”相继浮出水面。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显示,截至10月31日,56只*ST股(剔除A、B股重复,共50家上市公司)均已发布2013年三季度报告,其中有36家公司亏损。其中有23家在2011年和2012年连亏两年,面临退市风险。   在IPO长时间不开闸的大背景下,壳资源显得弥足珍贵。《金证券》记者注意到,*ST远洋、*ST宝硕、*ST金泰、*ST祥龙等上市公司已经通过变卖家当、资产重组等方式,提前打响“保壳大战”。   “裸游者”财报露底   从三季报财务数据来看,*ST远洋、*ST二重、*ST超日、*ST凤凰、*ST南化和*ST祥龙六家公司前三季度亏损过亿。其中,连续两年获得“A股亏损王”的*ST远洋,今年前三季度依然亏损逾20亿元。由于国内外航运市场仍然低迷,公司依靠航运市场实现全年扭亏的希望渺小。   为了避免退市的命运,*ST远洋今年以来不断出售旗下资产试图“自救”。此前,*ST远洋就已经宣布出售旗下的中远物流和中远集装箱工业公司给大股东中远集团,通过“左手挪右手”的关联交易实现补血。*ST远洋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超过50亿元,其中包括49.3亿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所得。   在10月15日的股东大会,*ST远洋又通过了出售的青岛远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以及上海天宏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的议案,公司预期该交易完成后将为2013年贡献收入约36亿元。如果今年年底能够完成交割,将对公司避免暂停上市起到关键作用。   除了*ST远洋外,*ST二重、*ST凤凰等公司也先后出售资产,企图扭亏。   IPO关闸借壳走俏   与家大业大的央企相比,一些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ST股,只好寄希望于资产重组。另一方面,由于IPO开闸遥遥无期,那些规模合适的   净壳成为拟上市公司哄抢的对象。   9月以来,*ST祥龙、*ST天一、*ST宝硕、*ST金泰等公司公告重组计划、进展。其中,*ST祥龙在年底前将资产变卖一空的行为,被认为是整理净壳待价而沽。   *ST祥龙9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8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将被政府收储。而此前,公司已经披露了一些债务处理结果及处理计划。有熟悉*ST祥龙的券商研究员向《金证券》记者表示,“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土地基本都已卖光,人员也买断。土地收储后,公司将变成无人员无资产的一个净壳。而卖土地换来的收益,将补贴公司今年业绩,为保壳赢得时间。”   由于IPO关闸,今年以来拟上市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曲线证券化,已披露借壳方案的就有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002071,股吧),宝鹰股份借壳*ST成霖等十余例。二级市场上,有借壳预期的*ST祥龙、*ST成霖、ST宏盛等个股均受过资金追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