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czdz队 mjczdz队
关注数: 18 粉丝数: 67 发帖数: 5,492 关注贴吧数: 110
基于螺旋自稳的简易制导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受到1114hghg大佬的启发,本人开始尝试以原版自定义炮塔控制器为导航核心的制导装置。但由于目前的成品导弹存在体积太大、突防性能较差、实际适装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为满足现实的应用需求,故开始小型化的研究和实验。 导弹的小型化主要除去了冗余的第2套制导装置和多余喷口,利用电池代替了体积过于庞大的氢氧发动机,通过改进发射装置,实现热发射,从而省去了昂贵的重力块,另外还通过将导弹部分功能集成到可以重复使用的发射装置,从而节约了一个定时块,并且使用摄像头代替了不能折叠的炮管,以减少体积,提高导弹的适装性。 并且通过实验发现(感谢AI的船只和飞机提供的帮助,实验中没有人类受伤), AI控制的机枪很难命中蛇形机动的导弹,且将最为坚固的陀螺仪放置于最前方,可以有效的无视少数命中,而一旦被火箭弹命中,较小的体积使得小船即使安装了装甲也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相反较小的体积可以有效的提升适装性,减少被命中的概率,并且提高导弹的精度。 而在总体重量减轻之后,导弹对于陀螺仪和动力系统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在减少了陀螺仪和引擎的使用数量之后,反而使得导弹的加速性能得到了提升,突防性能提升,命中精度和转向能力也没有可见的下降。 最终的成品(灵巧导弹)如下:已知小型块的边长为0.5米,一个大型块的边长为2.5米,如此体积的导弹已经可以实现机载运输及发射。由于标准停机坪的容积为5*5*2大块,以下可以被常规运输的舰载机一次性可以携带8枚该型导弹。 但是否有可能将导弹制作的更小,从而使得运输量提升呢? 在经过多次实验之后,基于螺旋自稳的简易制导装置的成品(蜂鸟导弹)如下:该套系统仅保留单向制导能力,通过陀螺仪产生导弹自旋的方式改变力矩方向,从而实现四向制导。新型导弹的体积仅有原本的1/3,一架标准轰炸机,一次性可以携带12~14枚蜂鸟导弹。但由于设计标准需要将导弹的长度控制在2.5米以内,所以必须留出共于导弹旋转的空间,并不能一次性携带24枚。如果需要携带24枚,则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定时块,以保证导弹在离开飞机足够远的距离后再开始旋转。不过该种改型的体积就会超过一个标准大格,所以仅适合机载使用。 但由于小氢气罐太大,蜂鸟导弹不得不改用了离子发动机代替氢发动机,导弹的加速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自旋稳定仅对于较小的误差拥有良好的修正效果,如果采取90度离轴发射的方式,导弹需要数秒钟进行姿态修正,但由于其有限的制导范围,命中率将会受到大幅度影响。 故而经过进一步小型化的蜂鸟导弹目前暂且最适合机载发射,但由于其较小的体积也可以便捷的被安装在舰载导弹发射箱(炮塔型)上。 且由于该导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快速打印,实用场景十分广泛。并且该结构理论上具备进一步提高制导能力的空间,基于该原理对于非脚本制导技术的进一步探索,依然拥有良好的前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