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20060307 ly20060307
极左和极右都是坏种,科学理性才是大道。
关注数: 321 粉丝数: 544 发帖数: 27,616 关注贴吧数: 136
《长城》失败在情节线推进逻辑+框架比例,而不是中外通吃的野心 对于市面上对《长城》的不同评价,张艺谋透露,《长城》不是自己选择的故事,是别人弄好的故事,班子都搭好了,换了两次导演,临时找上门,然后就上去了。当时我觉得对我有挑战性,很多人劝我别接,肯定是爆米花电影,但是我想尝试一下,那个题材其实还是老化状态。所以,到了好莱坞以后,就发现他们是严格的公司管理体制,要按照剧本拍,剧本的改动也是有限。《长城》带给我的经验不像其他电影,我觉得是另一种,当然它也代表了某一种野心,就想中外通吃,但是实际上这很难做到。观众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会有新的兴趣,未必1+1的故事模式观众爱看。 ---------------------------------------------------------- 个人是不认为《长城》的失败在于爆米花,不认为《长城》的失败在于试图中外通吃,《长城》里的中外演员组合也没有大问题,融合的不错; 《长城》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脉络和骨架出现致命问题。 《长城》在整体框架上的虎头蛇尾比例失衡,是张艺谋电影中极少出现的,是个败笔,和预算分配不合理有关,和传奇公司的拍摄管理有关,和张艺谋第一次执导如此大投资电影的经验不足有关; 《长城》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情节线的逻辑推动,第一幕攻城战的设置,从电影的呈现看,饕鬄们明明可以一次就冲溃长城,怎么就突然撤军了呢?还深刻的记得当时的观影感觉,很割裂很怪异,这个硬伤太大了,对后续部分的观影对电影质量的影响太致命了。情节线的逻辑推动出问题是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低级错误呢?实在是想不通。 电影的情节线推进出问题+框架比例出问题,别的部分再好,也回天无力,最多把电影拉到凑合看的水平,个人当初给《长城》也是6分(满分10分)
观影之《荡寇风云》:比观看前预计的好,质量还行,可以看。 第一个画面镜头还行; 胡官员的人设不错,表演的也不错; 赵文卓演技合格,万茜长的好看; 戚继光夫妻间的两个笑点小情节不错; 家宴那段,如果多一句台词“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会更合适; 出兵道别那段,万茜不撤退要守城那段,挺煽情,不错; 有几句台词不错; 城内战争那段设计的还行; 一千人打退一万人的设置是个败笔,比例太大,对当时的明军而言,不可能做到,新明军也不行; 最后结尾的二人打斗是败笔,直接自杀结尾才合适; 整体而言,故事还不错(加入有明朝内部腐败元素,加入有兵器工业化元素)。 缺陷在于: 节奏还行,但不够强; 打斗场面设计的不新鲜,画面镜头太普通;参考《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打斗场面的设计和镜头使用;在设计想象力和镜头使用上下功夫,拍出新鲜感,小投资可以干掉大投资。 整个电影的画面镜头没有张力感和情绪感,当然这是高要求,很难拍出来。 片头处,倭寇对中国百姓的巨大损害没有提到,不到1分钟的画面和旁白就可以办到。不提这一点,会影响到电影的代入感。 剧本给7.5分,别的方面给5.5分,整体给6.5分(满分10分)。 电影的节奏不够强,打斗场面设计的不新鲜,会影响到票房; 古装电影,现在市场接受度也不好; 爱国题材电影,在当下各资本集团运用各舆论平台(尤其网媒),不断消解爱国主义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市场接受度,长期反复的舆论引导是会洗脑不少人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