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后 80的后
关注数: 8 粉丝数: 43 发帖数: 805 关注贴吧数: 32
北大沙河污染严重,频现死鱼,去年捞出来上万斤! 济南市西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渠至山东南水北调长清渠道管道处以东,有一条北大沙河。今年三四月份,北大沙河流域出现大量死鱼,鱼尸漂浮在水面上较多。据村民介绍,死鱼发生在3月24日前后,一些死鱼已经被打捞。事情发生前后,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查看谁与治理情况,调查污水处理厂排污超标问题。“我们进水确实有问题,断断续续持续一个月吧,里面还包含有机的污染物,对厂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确实出水指标也偏高。”济南市西区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说,“它都不是生活污水,并且是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我们厂里只能按照生活污水厂设计的,只能处理生活污水,对这种污水根本接纳不了,还会造成微生物的死亡,我们厂当时也瘫痪了。” 事实上,北大沙河出现死鱼的时间去年也出现过,当时绵延了2000多米。“捞出去上万斤,就是水污染。”附近村民说。市生态环境局长清分局调查发现,死鱼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严重不足,导致穿越北大沙河市政污水管道倒虹吸观察井和长清大桥下生活污水溢流。当时,污水处理厂一期设备正在改造,二期日处理能力只有2.5万吨/天。 “设计能力五万吨,如果大学生开学的话,厂子就会满负荷。”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说。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范围涵盖长清老城区和大学园区等,最大日处理量已经到了4.7万吨,濒临满负荷运转。 不过,由于该片区雨污分流不彻底,下大雨时会有很多雨水进入污水管道,从而让污水处理厂达到处理上限。去年,有政协委员建议在长清大学城建设污水处理厂,2019年5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答复称,将积极与市城乡水务局进行沟通,配合做好该片区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工作。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答复称,将协调督促长清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研究加快大学科技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满足区域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据了解,该片区计划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但是,济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创新谷都进展缓慢。
无证驾驶摩托车属免责条款 被撞伤遭遇理赔难   驾驶无号牌机动车的行为,也不属于附加医疗险约定的责任免除情形,被告的拒赔行为无理。   在保险期内出了车祸,拿着材料去保险公司理赔却遭到了拒绝,为什么投了保却得不到赔偿?近日,商河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保险却不保“险”案。 为保障职工的生活水平,让职工无后顾之忧,济南某纺织用品有限公司为包括郭志岭在内的56名员工投了意外伤害主险及附加医疗险保险,这给员工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1年12月8日,郭志岭驾驶一辆无证二轮摩托车出行,不料,当行驶至商河县玉皇庙镇黄齐路时,与对面驶来的小轿车相撞,造成郭志岭受伤、两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后,轿车车主陈社会弃车逃离现场。经查,商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陈社会驾驶机动车超速、逆向行驶、肇事后弃车逃逸是引起事故的全部原因,确定陈社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郭志岭无事故责任。   事故发生后,郭志岭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共支付医疗费54433元。这笔大额医药费让郭志岭想起公司为自己投的保险。然而,让郭志岭意想不到的是,当他来到保险公司出具证明材料要求理赔时,保险公司却告知“无证驾驶无牌机动车辆”是免责条款,不能理赔。无奈之下,郭志岭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庭审中,郭志岭认为,保险公司没有提前明确告知自己相关免责条款,而且自己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无号牌机动车的行为,也不属于附加医疗险约定的责任免除情形,被告的拒赔行为无理。   保险公司则主张,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无号牌机动车的情形属于附加医疗险条款第五条第二项约定的责任免除情形,对此免责条款,被告已在保险条款中作出明显的黑体字提示,且投保人声明处,有投保联系人的签字及投保人济南某纺织用品有限公司的公章,证明该公司已尽到了提示及明确说明的义务。   承办此案的商河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介绍,“无证驾驶无号牌车辆”的行为属于附加医疗险约定的责任免除情形,该免责条款已明确记载于保险合同中。对于团体投保的保险,保险公司无须向被保险人本人一一履行明确说明义务,只需对办理保险的公司联系人说明即可。因此,本案中投保联系人的签字及投保人济南某纺织用品有限公司的公章即可表明“提示说明义务”的完全履行,保险公司有理由拒绝理赔。最终,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保险公司的营销业务人员并未向投保人实际履行明确的说明义务,这也要求每位公民在订立保险合同之前,应主动了解合同中特别注意事项以及免责条款内容,同时应主动要求保险营销人员对相关免责条款进行解释,在明确其内容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订立保险合同,避免类似本案中出险不保情况的发生。     ◆法官提醒   受理此案的法官提醒公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遵循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否则,违法违章的危险行为,其带来的损失终究是只能由自己埋单。
中医面临边缘化困境 传承教育难题亟待破解 ◆近年来,中医当成了康复、保健的代名词,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边缘化”困境,中医的传承教育也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   5月29日,作为我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探索,110名中青年中医师向55位名老中医行拜师礼。未来三年,他们将跟师研修,学习宝贵临床经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原主任包培荣38岁时就成为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该院已过世的院长吕同杰。如今,作为我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探索的参与者,60岁的包培荣也有了自己的徒弟董晓斌。     名中医言传身教带徒弟     董晓斌是该院急诊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自拜师包培荣之日起,他又重新做起了学生。“未来三年内,每周跟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个半天,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2天。”董晓斌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政策规定,也是他给自己下达的“硬性指标”。   “病人更信任老中医,年轻中医就缺少临床实践的机会,经验不足信任度就低。”董晓斌对此深有体会,“有师傅指导,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临床经验也会慢慢积累起来。师傅的提点,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中医大夫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沉下心来学习《说文解字》等古文献。一个不懂传统文化的中医大夫,很难有所建树。”作为全国首届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包培荣心里有一杆秤,记者了解到,几天前,她列出了20多本医籍书单作为董晓斌的必读“作业”。   “全省在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真正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较高辨证论治水平的中医为数不多。”山东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武继彪直言,“相当一部分中医人员对古典医籍一知半解。”       目前,中医药师承教育成为二者的结合体。通过名师指导加自身研修,中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山东省共有181名老中医药专家被确定为传承指导老师,223名已经出师的继承人中,有150多人成为本地甚至全省的学科带头人。   现实是    中医大夫需要中西“双精通”   “现在中医院招人,还看重西医方面的动手技能。”包培荣向记者介绍,股静脉穿刺、胸膜腔穿刺、介入治疗等等,都在一个中医师的考核范围之内。“连心电图都看不懂,难不成还要专门跨院找西医帮忙?”包培荣感叹,现实的要求让中医师不得不努力实现中西“双精通”。      呼吸机、心电图、永久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这些传统中医不曾有的“舶来品”,对大多数中医急诊大夫而言并不陌生。“有些疑难重症常常能经过中医治疗而使病症得到缓解,花钱少、疗效高。但完全凭借针灸中药,没有现代仪器,急诊科也很难支撑起来。”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中医表示:“西医正劲的风头下,中医正面临走下坡路的危险。”他认为,当前医学生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无可厚非,但以往的“五五开”变成了现今的“三七开”,西医课程比重的逐年扩张令人担忧。   “双精通”之路并不平坦,中医的高投入、漫长的成长周期,与短期的低回报似乎难成正比。“既要学习易经八卦,从文化上了解中医,又要走西医现代数理化的思路。巨大压力之下,必须能耐得住寂寞。”董晓斌说。    守住中医的“根” 培养纯中医队伍   “中医教学是分层次的。”包培荣认为,中医教育应当分为中西结合模式和纯中医模式。在保留中西结合教育的学生群体的同时,建立起一批纯中医的医师队伍,专注于会诊而不是病房,这关系到传统中医的“根”。     “一旦中医的基因消失了,再想找回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位老中医坦言,目前中医药的弱势、一些传统技法的消失似乎是“钱”的问题,而等将来这部分掌握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人没了,再拿多少钱也是“买”不回来的。   如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是西医急诊中的治疗难点,迄今现代医学尚有困惑之处。“但中医急诊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临床综合救治,可以取得仅仅用西医西药所不能及的疗效。”除了弥补西医治疗的“缺口”,包培荣还认为,纯中医应承担起系统教学和专业领域研究的责任,将针灸、老名医药方等面临“失传”的技艺重新“拾起来”。“再不抓紧传承正统的中医,中医就真的要断血脉了!”   据了解,山东省财政每年都会拨出一定数量的专款,作为中医传承工作的补助经费。指导老师将收到一定数额的带教津贴,继承人在学习期间申报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省里还将优先给予立项资助。
三代中医人的坚守   今年42岁的董晓斌,已经在中医路上奔波了17个年头。年轻时一段偶然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曾有一位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人,手术成功后,肚子的疼痛感却随之而来,几乎所有的西医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主治医师想到了董晓斌。病人服用了董晓斌开具的几副治疗中阳亏虚的小建中汤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这让董晓斌看到中医难以取代的位置,让他一直坚守着中医“阵地”。   董晓斌曾是包培荣所带的第一批研究生,前几日,董晓斌刚刚又成为包培荣的徒弟。这次与导师的“重逢”,让他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300多个光盘,20多本经典书籍,严格点名的8小时统一培训课……这不仅让他感叹,仿佛回到了紧张的大学时代。“最大的感受就是师傅毫无保留。”董晓斌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对中医的认识太浅,而现在师傅的一句话就能打开自己的思路。”弦脉要体会哪些细节才能判定?拜师前,董晓斌常常独自苦思冥想。现在,他笑称自己抓住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师傅口中的每一种脉象特征和轻重程度差异,都让他茅塞顿开。   “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能当两天使。”董晓斌有些力不从心。每天的门诊、查房、值晚班,分走了他太多精力。为了能让徒弟安心参加统一培训,已经60岁的包培荣舍弃了休息时间,承担起查病房的工作。   在包培荣的上衣口袋里,总放着一小瓶药。“人老了,气管不太好,总是咳,咳起来就止不住,只能用药压一压。”包培荣喝了点水说。   在包培荣看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中医,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举一反三的悟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浮躁的大风气下,更需要一颗沉稳的心。   回想往事,包培荣感慨万千。“2001年,已与食管癌对抗三年的吕老,癌细胞出现肺转移,必须插管吸氧才能维持生命。去世前几日,日益消瘦的吕老并不‘安分’,仍在强忍着痛给徒弟们讲经验心得,直到他说不出话的那一刻。”   说到这里,包培荣有些哽咽:“师傅把所有的笔记都留给了我们,生怕有一点遗忘。中医的言传身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做人的传承。”
防控H7N9枣庄一线工作人员故事:应急演练成实战  原标题:[本打算4月22日应急演练 没想到那天真出现了病例]  枣庄市中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认真记录有关禽流感的情况  枣庄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好转和出院,市民们都感觉放松起来,其实枣庄相关部门还在紧张地为禽流感防控忙碌着。在有些人不敢吃鸡时,这些在一线工作的人们几乎天天跟这些活禽打交道。  本版文/图记者 梁赓李人杰   本打算4月22日演练,结果变成了实战   自5月4日对山东省第二例H7N9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观察解除后,枣庄市中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队(简称流调队)便开始逐渐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事件在慢慢平息,对所有密切接触者的追查随访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在我每天做的就是密切监测,一有什么异常或出现新病例,就立即向上汇报。”枣庄市中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杨祯这样描述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在阻击H7N9中,杨祯担任所在区疾控中心流调队的负责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并随访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对大环境进行样本采集和查找感染源。“4月22日首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我们就赶到医院和患者家属交流,认真梳理了患者发病前前后后的生活轨迹,当天夜里就确定了12名密切接触者,这其中包括后来发病的患儿。”杨祯说,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发病前7天,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下和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说起来也很巧,我们区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本打算在22日进行一场针对H7N9的应急演练,方案都定好了:假设市中区人民医院发现了一起人感染H7N9病例,然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与医院就如何应对处置展开预演。没想到,到了22日,真出现了这样的病例,预演就直接转成了实战。”杨祯分析,之前拟好的预演方案,也对防控起到了不小作用。   枣庄出现全省首例H7N9患者后,各级疾控中心迅速响应,流行病学调查组、疫点消毒消杀组、密切接触者跟访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工作小组被迅速组建。“这期间,流调人员做的就是每天两次跟访密切接触者的体温,然后到外环境采集样本,包括从禽类交易市场、从宰杀鸡禽的砧板上,甚至从鸡粪中提取拭子。”杨祯介绍。   “零距离”接触活禽取样,枣庄有个“80后”团队   枣庄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好转和出院,市民们都感觉放松起来,其实枣庄相关部门还在紧张地为禽流感防控忙碌着。在有些人不敢吃鸡时,这些在一线工作的人们几乎天天跟这些活禽打交道。   枣庄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在市中区,枣庄市市中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瑞利主任告诉记者,4月22日他们从有疑似病例就提前开始准备,去马庄市场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采样检测和消毒。   许瑞利说,他们这个部门除了采环境样品,还要从活禽身上取样,以及需要做化验检测,很多时候就要冲在前线,和活禽打交道。   血清血检测,是从活禽翅膀底下静脉取血;病原血检测,是用棉试纸从咽喉和泄殖腔擦拭纸取样,这些工作他们就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去做,许瑞利告诉记者,“隔离服、口罩、手套、帽子,捂严实了后,我们就可面对活禽了,我们都是这个专业的,都不害怕,你越了解,越不害怕。”   除了从活禽身上取样,他们还要做血清血检测实验,4月22日至今已做了2000多个样本,“以前检测,都是几十份,上百份就算多了,这一阵一直加班做检测,很多人都在关注,只能快马加鞭。”   记者了解到许瑞利的实验室总共四个人,两个83年的,两个85年的,都是标准“80后”,这次应对禽流感,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以及成长,“我们有两个人家里孩子才1岁左右,家里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我们都得体会,领导都是高级兽医师,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我们受益匪浅。”   首位接触患者的医生回顾接诊过程   4月21日晚,像往常一样,刘洋来到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坐诊,今天轮她值夜班。   过了下午6点,一位看上去年轻力壮的患者在爱人的陪同下前来就诊,说是发烧,可一坐下就呼呼地喘气。   这个细节,引起了刘洋的重视。详细询问后,得知病号有发烧、咳嗽、吐痰等症状,甚至痰中带有血迹。“这就不得不高度警惕了,一般重症肺炎的病人就容易痰中带血,尽管这段时间山东还没出现H7N9患者,但院里一直在做相关方面的培训,根据培训掌握来的材料,我开始有了高度怀疑。”   刘洋随后带着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肺CT等多项检查。细心的她在每项检查前,都电话通知做检查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措施。“所有检查完成后,我一看结果,很不乐观,就马上给他开了达菲服用,并再次向上汇报情况,主任当时决定要马上进行全院会诊……”刘洋说,在向上汇报中,她说了“患者家附近有杀鸡市场”这个信息。   ……   H7N9疫情出现后,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的医护人员忙坏了。“首例患者出现后,工作量突然增大,门诊的输液量和就诊量是平时的五六倍,每天来输液的人数达到一百三十多例。”护士长龙璇说,原因就是市民们有了高度警惕,凡是发热,都不敢到小门诊去看了,都来最好的医院。大量病人涌入门诊和病房,工作量骤增,护士们吃不消。“只好请示护理部,紧急从其他科室调了8个护士过来帮忙,加上之前在岗的14个护士,一起紧张忙碌。”龙璇说,有个叫贺瑞的护士再有20天就到预产期了,但也跟着一起忙,直到患者入院第三天,才因身体原因开始休产假。   4月28日,第二例H7N9患儿入院。护理过程中,副护士长华艳梅与患儿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孩子尽快康复,她还跑到玩具店买了一辆汽车回来送给患儿,小家伙高兴地不得了。忙完一整天,回到家的华艳梅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第一次接触H7N9患者,内心里是有一丝恐惧掠过的,但作为一名一线工作人员,只能选择尽最大努力去给病人做治疗。”   974家无照禽类经营业户被取缔   禽类市场何时开放 还没有时间表   商报枣庄消息 全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现在枣庄后,枣庄市工商局共在全市取缔了无照禽类经营业户974家,主要是无照私自屠宰禽类的业户,各市区内禽类经营业户仍在暂时关闭停业中。   根据枣庄市工商局公布资料显示,枣庄市共有规模以上活禽批发市场及零售场所499处,活禽屠宰经营业户1005家。这组数据并不包括目前被取缔的974家经营业户。“规模以上就是指经过注册的、成形的市场,不包括各乡镇的和自发的从业散户与小集市在内,此次被取缔的这些,即使禽流感过去了,也不许再经营。”枣庄市工商局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也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消毒药品、器械、哄抬物价和虚假宣传等行为。”枣庄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于禽类市场何时开放,该负责人解释是,“临时关闭,何时恢复开放,得等上边下发禽流感疫情解除的消息,现在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活禽市场开放? 至少有四个条件商报枣庄消息目前,随着我省枣庄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好转和出院,该市的活禽交易市场何时开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记者采访中得知,枣庄活禽交易市场若要重新开放,至少须有四个条件。   枣庄市畜牧兽医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枣庄活禽交易市场的恢复,需要慎重和综合考虑,而且至少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可以考虑恢复,“H7N9患者健康出院,没有出现新的病例,没有监测出新的阳性样品,经上级有关部门分析评估批准后,才能考虑开放的事情。”   3份阳性环境样品 来源于屠宰点垃圾   商报枣庄消息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枣庄市并未从禽体上发现H7N9病毒,之前检测到3份H7N9禽流感阳性的环境样品,是从屠宰点的垃圾中检测出的。   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本月5日消息,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报告在山东采集的412份样品中检出3份环境样品为H7N9禽流感阳性,来自枣庄市市中区幸福路市场。对于这个消息,有部分枣庄市民感觉有点担心。   昨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枣庄市畜牧兽医局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市民应该正确理解“环境样品”,这不是说环境有问题,而是在有些样品中发现一些情况,“3份环境样品是在活禽交易市场屠宰点的垃圾中检测出的,同时在相邻的小区提取的环境样品中,检测全部都是阴性,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该负责人最后表示,这种病毒有一个特点,即在垃圾中、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在干燥、阳光、紫外线照射等条件下不易存活。
患者腹藏手术刀续:山东省立医院已申请司法鉴定   【导语】前天我们节目播出了济南的辛大哥肚里藏刀的事情,05年辛大哥做了一次12指肠修补手术,自此之后,腹部就经常疼痛难忍,上个月,辛大哥去医院做ct,竟然发现他的肚子里有把刀。   【解说】辛先生说2005年,他曾在山东省立医院做过一次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手术。自此之后,他的肚子就经常疼痛难忍。他怀疑,手术刀片就是那次手术时留下来的。   【同期】辛延胜:很难受,没法说了,晚上睡不着,天天打针,大小便解不下来。   【解说】这个手术刀片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果真是05年山东省立医院那次手术留下来的吗?对此,医院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上午辛先生的家人第五次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   【同期】山东省立医院医务处副主任袁大川:根据我们医院专家委员会昨天上午最后的结论,从影像学的资料看,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讲,08年11月7号的这个影像学的资料上,没有金属的遗留物。   【解说】医院的袁主任说辛先生08年从他们医院拍的片子上,并没有显示出任何金属遗留物,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刀片跟05年辛先生做的那次手术并没有关系。   【同期】山东省立医院医务处副主任袁大川:至于08年11月7号以后,到现在13年4月11号又查出来,那么在这一段时间,这个刀片是怎么进去的,我们也想把它弄明白。   【解说】辛先生家人说他们自从08年以后就再也没做过任何手术。会不会是因为那个刀片被发炎的脓腔包在里面,当时没有拍出来呢?   【同期】山东省立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袁大川3840只要是学医的人,不用说搞影像学的,只要是学医的人都明白,金属的东西别的东西是挡不住的。   【解说】医院认为刀片是08年以后进入辛先生体内的,而辛先生的家属却一口咬定,他们08年之后没做过任何手术。对于这个刀片儿的来源,双方的意见出入太大,辛先生的儿子最后决定做医疗事故鉴定。医院也已经单方面准备申请做司法鉴定。   【同期】山东省立医院医务处副主任袁大川:为了证明我们看片子的准确性,因为毕竟还是我们医院影像科的大夫看的,为了证明我们这个片子的准确性,拿出去能够站得住脚,我们现在已经单方面去走司法鉴定了。   【编后】从个人情感方面出发,我们同情辛先生的遭遇,但是理性来看这件事,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公正权威,让人信服的第三方,来做鉴定,看看这个刀片到底在辛先生的肚子里面潜伏了多长时间。到底08年是刀片存在没拍出来,还是刀片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也会继续关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