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N273VV 24K各种纯帅
关注数: 48 粉丝数: 438 发帖数: 4,872 关注贴吧数: 108
王力宏过气了?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转)用数字专辑的销量来定义 王力宏过气了?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转) 用数字专辑的销量来定义歌手是否过气太过片面,就像2015年将“大陆歌手票房50%的增量由汪峰带动”解读为“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尽失半壁江山”一样可笑。 作者 | 深海 编辑 | 未来 真是看不下去了。 最近看到几篇文章,因为二哥王力宏的新专辑销量卖的不高,就说“王力宏过气了”“属于王力宏这些老牌歌手的时代过去了”,我忍不住:??? 逻辑呢? 一次销量不高就敢盖棺定论“过气了”,也真心服。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diss。 · 1 · 数字专辑不是衡量歌手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明确的是,用数字专辑的销量来定义歌手是否过气太过片面。就像2015年将“大陆歌手票房50%的增量由汪峰带动”解读为“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尽失半壁江山”一样可笑。 逻辑的重大漏洞就在于偷换概念,“演唱会”并不等于“乐坛”,“增量的50%”也不等于“半壁江山”。同样的,用在王力宏这张专辑身上,也就是:数字专辑不能成为衡量歌手的唯一标准,数字专辑销量不高更不能说明歌手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王力宏《A.I. 爱》QQ音乐数字专辑 数字专辑,虽然是数字音乐时代替代CD的创新产品,无论是巨星、偶像还是独立音乐人都能发行数字专辑。但不可否认,能在销量排行榜前几位的,大多是鹿晗、吴亦凡这样的偶像歌手,他们所依赖的主要是粉丝经济,李宇春也是,虽然她是夹在唱片时代和数字音乐时代之间的选秀歌手,但选秀本身就是一个主打粉丝养成的舞台,13年之前的超女是这样,13年后的中国有嘻哈(PG-ONE)也是这样。 而王力宏、周杰伦这些歌手所发迹的唱片时代,并没有所谓的粉丝经济,我们都称自己为“歌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形态,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更强,也就愿意付出更多的情感溢价,但歌迷与歌手之间是通过歌曲连接的,情感联系较弱,如果歌曲不好听,销量就很难上去。 QQ音乐部分歌手的数字专辑单个用户 最高购买数量 数据非常明显,周杰伦《床边故事》这张专辑,QQ音乐销量高达112万张,但一年多过去了,购买最多的用户也不过买了312张,相比之下,吴亦凡《6》为25609张,李宇春的《野》为26825张,鹿晗《Reloaded I》为51268张,李宇春的《野》为26825张。还有更夸张的例子,这3位歌手,你可能不听,但起码你知道,但你听过“许魏洲”这个歌手吗?他的数字专辑销量也有40万张,购买最多的用户买了30250张! 还有极端一点的例子,Taylor Swift作为全球流行天后,《1989》这张专辑全球销量高达1000万张,在QQ音乐的目前的数字专辑销量是三白金,以5元1张换算的话,大概是80万张,也没有吴亦凡、鹿晗的销量高,难道我们就能得出“霉霉不如吴亦凡”这样的结论吗?! · 2 · 别把“没有曝光”等同于“过气” 借这张专辑销量,敢说“王力宏”过气,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真的好久没有出来了。 2013年11月27日,王力宏首次公开女友李靓蕾,并且当天两人已经在美国登记结婚,这之后,王力宏继续完成自己的“火力全开”演唱会,演唱会于2014年6月在鸟巢完美收官。在此之后,二哥的重心基本就转向了家庭,在音乐圈处于半隐退状态。2014年7月和2016年10月,先后有了自己的两个宝宝。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很少听到二哥的消息了,远在美国,没有大热作品、没有八卦绯闻、不上综艺节目,虽然发微博的频率倒是很高,但大多数并没有什么“爆点”。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到,王力宏最近4年仅有的1个峰值,就是在公布女友当天。 王力宏2011年以来的百度指数 反观我们周董,虽然2015年1月结婚,之后也生了两个孩子,但在此之后除了不停歇地继续“地表最强”演唱会之外,还在《中国新歌声》的节目中保持持续性的曝光和人气。 确实,现在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三个同时期的都出来参加综艺了,他却像隐退了一样。 这个时代太残酷了,不要说十年,三个月不出现,就会被人遗忘。但如果就这样想当然地说“过气”,王菲2004年之后再无新专,能说过气吗?朴树2014年之前杳无音信,现在能说过气吗?苏打绿要休团3年,能说“过气”吗? · 3 · 一场歌手喜好和大众审美的博弈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次王力宏的专辑销量没想想象的那么好。(如果你想知道,先去花5块钱买了这张专辑听听看) 我不是乐评人,难以评价作品的专业度和质量(请移步爱地人老师写的:《力宏啊,你真是浪费了“人工智能”这个好选题》),只是从个人和一些听众的反馈来说:从市场的角度看,这张专辑并不符合主流大众的口味,也就是,这两首歌并没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王力宏《A.I. 爱》MV 虽然王力宏这次专辑销量只有12万张,但最高购买竟然高达5555张,这从反向证明了,除了二哥的铁粉外,更广泛的大众对这两首歌曲并没有什么感知。对比周杰伦的《床边故事》这张专辑就可以看出,在《告白气球》这一首“国民表白情歌”的带动下,基本掀起了全民付费购买热潮。 说到底,不只是音乐人,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场博弈: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大众审美的匹配,而在这个配对过程中,音乐人自己喜欢的和大众喜欢的,往往是很难匹配上的。 典型一点的,王若琳自己非常讨厌刚出道的时的《I Love You》《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这样的爵士风,现在放飞自我的朋克少女让人完全看不懂,甚至在音乐节的表演像是一个疯子;不太典型的,如王菲的《浮躁》这张专辑,这是她最满意的专辑,乐评人表示正是这张专辑把王菲送上神坛,然而这张“神作”,并没有获得大众的喜好,专辑的英伦摇滚风和《红豆》《传奇》她的大热歌曲差别极大,而最终,专辑也没有一首歌有《红豆》这样的传唱度。 王力宏的这张专辑好或不好,最终都结果只不过是个人喜好和大众审美没有匹配上。 从这个角度来讲,二哥的专辑想要卖的好一点,其实并不是难事,那就是“不要改变”。周杰伦写出了《告白气球》;重回天王王菲十几年没有新专辑,但为电影演唱了《致青春》《匆匆那年》《清风徐来》《你在终点等我》等歌曲,依然热度不减;11年隐退的朴树,一首《平凡之路》,造就音乐生涯的第二次巅峰……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没有变。周杰伦、王菲、朴树……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周杰伦停留在《七里香》,王菲停留在《红豆》、朴树停留在《那些花儿》,因此,这些新歌,依然是这个样子,熟悉的嗓音、熟悉的题材、熟悉的曲风,因此,很久没听到,我们常常会说一句:“都是青春啊”。 而王力宏的记忆,我们还停留在《唯一》《心跳》《大城小爱》《依然爱你》这样的“宏式情歌”的印象中,《A.I. 爱》这张专辑从题材到曲风,打破了用户的这个印象,是非常有市场风险的。 对于这些从唱片时代走来“王力宏们”,大众想要的更多的是“回忆”。 大众审美并不需要你突破,只要你老老实实保持一贯的风格就好。而不能依赖粉丝、只能靠作品说话的他们,如果没有一首歌曲能够在大街小巷都传唱,都再难以被人提起。 对于他们,这个时代是仁慈的,也是残忍的,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