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63 冷雨63
关注数: 194 粉丝数: 159 发帖数: 5,929 关注贴吧数: 35
【视频】湿地之韵 金耀张掖 千年以降,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疲惫不堪,多年来的建设与开发中,填湖造房,埋池造路,已经把一座古城修改得面目全非,注重了地面的日新月异,却忽略了地下的千疮百孔--这座城市的“经脉”已经被坚硬的钢筋水泥切割得七零八落,地下径流梗阻、堰塞或破损,城市排水不畅,城区水位上升;工业生产中污水、污物随意排放,形成一条条臭水沟、垃圾塘,昔日“甘州城北水云乡”的风光已淹没于历史风尘中。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是广大人民的期盼,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8年7月10日,张掖市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确定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特别强调“举特色旗、打湿地牌、作水文章,立生态市”的发展路径。将“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塑造张掖新形象”作为“三条路子”中的首要之路提了出来,并用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视野来审视张掖市情:“甘肃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一种自然属性怕是难以改变。而张掖有大自然的恩赐,有黑河、有黑河水,这是张掖亘古不变的亮点和优势。”“保护黑河湿地,应该会成为我们推进张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我们讲顺应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通过治污、疏浚把这块湿地梳理好,恢复其原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形成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以湿地保护引领城市建设,这将成为张掖最大的看点。”      打开了樊篱,思想像春天的草芽迎风生长。一片沼泽地、芦苇池如何变成黄金地段?陈克恭书记的讲话提升了人们的认识,大家重新审视这一古城底色,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建设生态张掖的目标:这是一个融合多种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信息,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这是张掖的历史底蕴,是基于现实发展的思考。      张掖是一个座落在湿地之上的城市,是甘肃乃至全国都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有天然禀赋的数万亩湿地作为生态屏障,茵茵绿草、浩浩苇田和纵贯全境的黑河,保障着张掖生存发展的生态安全。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距、经济活动加剧和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忽视了天然生态的保护,造成天然湿地不断退化、生态环境逐渐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矛盾不断加剧,破坏了湿地水韵之城的地域风貌,制约了独具个性的城市形象塑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即要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更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根本性的治理,建立支撑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张掖,打造中国黑河湿地”正是为了再现“甘州城北水云乡”的历史地貌。      由此,这片长期以来遭受冷落、遍布自然和历史遗存的湿地,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开始牵动着张掖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脉络。      黑河湿地保护工程,看似只是生态建设项目,实际是从张掖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把城市建设同湿地保护结合,显出张掖这座古城市不同于别人的特色。塑造城市形象。通过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引黑河水入城,最大限度地将张掖城市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突现出来,将深层次的、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做活湿地文章,扩充城市承载力,成为创造投资项目,聚集生产要素,配置资源的有效平台,成为推进城镇化,有力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点。这一富有智慧的思路,描绘着张掖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折射着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      这一宏大的工程计划总投资30多亿,将把张掖城区面积翻一番,由现在的26平方公里扩大到53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