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迈拉的世界 喀迈拉的世界
关注数: 3 粉丝数: 489 发帖数: 19,018 关注贴吧数: 3
李银河:“爱情”来到中国不过一百多年 近年来,择偶中的拜金主义愈演愈烈,直到有一位形象美丽、语言生动的女青年在电视的相亲节目中公然说出“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择偶实践中的拜金主义终于以其丑陋与无耻的形象横空出世,让所有的人像遭到当头棒喝一样为之震惊。宝马和自行车是金钱的多与寡;哭和笑是爱情的有与无。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爱情被无情地抛弃,只能灰溜溜地向隅而泣了。   不能否认,金钱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而且在当今中国其诱惑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衡量贫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数只有0.2,是全世界财富最平等的国家之一;到了新世纪,基尼系数已经飙升到0.5,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的行列,远远超过引发社会动乱的警戒线(0.4)。在婚姻成为一步登天或者坠入地狱的契机的时代,让人们忽视它,那是一个太过理想主义、太过浪漫主义的要求,定力不到较深程度的人尚且做不到,遑论芸芸众生。   另外,爱情这个东西来到中国也才不过一百多年而已,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爱情从来不被看重。因为乡土的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而从来不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价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壮大家族,光宗耀祖;个人的快乐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价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弗罗姆曾指出,在欧洲中世纪,“个人”的意识 (概念) 尚未形成。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不看重个人快乐,不看重爱情,其实质归根结底就在于个人意识尚未形成。正因为人们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人,有自主意识的个人,他们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凑合”下去,他们才会认为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同家庭的稳定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他们也才能在个人的感受与家庭及婚姻的形式发生冲突之时,使个人的感受屈从于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并且认为这样做并不困难。而对于一个个人意识业已形成的个人来说,这样做就要困难得多。这也是像美国这样的社会离婚率会到达50%而中国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的原因。   既然不看重爱情的择偶观来源于个人意识的缺乏,既然欧洲人在中世纪也经历过个人意识缺乏的时期,那么重金钱轻爱情的盛行就不是一个纯粹由文化因素决定的现象,而应当说是一个阶段性社会的产物,即以家庭价值为主的传统社会的产物。可以预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个人价值的出现和上升,中国人也会逐渐放弃这种择偶观,在金钱地位的考虑之外,爱情的份额已经从无到有,并且将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百年来,国人择偶标准中的爱情因素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识阶层扩大到其他阶层,从社会上层扩大到社会下层的过程。目前,普遍的状况仍然是金钱第一,爱情第二;我们可以期待金钱和爱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将来,或许国人的择偶标准能够最终演变为爱情第一,金钱第二,因为爱情毕竟关系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关系到婚姻的质量和人生的质量。当人们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满足温饱之后,对于快乐和爱情的需求会逐步提出。尤其是当现代中国逐步从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期待,爱情因素在择偶标准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里古镇】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隶属吴江市,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同里的名字,好记又好听。其实同里曾名“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由于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便成为富绅豪商避乱安居的理想之地。不难看出,同里名字的变更,取决于当地人含而不露的传统观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于2004年4月从上海迁至同里镇落户,于4月19日正式开幕,并改名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原因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为该馆题字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五千年来第一展”。 这个馆坐落在同里著名的旅游胜地退思园东侧,和这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只有一墙之隔。这里是1902年建立的丽则女校旧址,环境幽雅,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为建成这个博物馆,同里镇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与改建房屋,它的一部分展区是清末民初的西洋建筑风格,另一部分展区则是典型的江南古园林风格。改建后的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室内展览面积有3800平方米,室外园林面积有5200平方米。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分为4个部分:1、原始社会中的性;2、婚姻与妇女;3、性在日常生活中;4、非常态性行为。四个内容共展出性文物和古代性民俗用品1700件,这些性文物的涵盖时间最早的是约8000至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直至民国时期,其中包括最古老的女神像、最古老的性工具、最古老的秘戏陶塑、最有传奇性的性文物、最美丽的秘戏瓷塑等八个“最”。 (本组图片均使用CBLLENS自定义色彩白平衡)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飞满天)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黛玉葬花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或愁绪满怀无着(zhuó)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又一说三月香巢已垒成)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2]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又作闷杀);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又作独倚花锄泪暗洒),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读第四声hè]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黛玉葬花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又作怪侬(nóng)底事倍伤神?)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又说愿侬此日生双翼),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又作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作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