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子有心人
无影子有心人
古氏宗亲网http://www.chinagu.com.cn/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1
发帖数: 173
关注贴吧数: 5
古氏渊源知多少10 ——古氏常识系列 【古氏网新闻】古氏渊源知多少10 ——古氏常识系列 中华古氏网 2014年2月15日 古氏宗亲网 古氏渊源知多少10 ——古氏常识系列 本文根据《新安堂古氏大宗谱》整理,作者:古焕球 古东玻 《新安堂古氏大宗谱》台湾·古焕球主编,详见原书 感谢古国瑞、古东晓、吴鸣镝、宫俊琦对本文的帮助 供宗亲参考,资料有待进一步收集完善,提供资料联系方式QQ495634699古东玻 欢迎族人转载,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古氏宗亲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gu.com.cn%2F&urlrefer=6b9bc00ae06b56046c978cb795ac78e1 目录 【古氏起源1】源于古公亶父。“周时以次为姓。”——见东汉-应邵《风俗通》(189-194),明-陈士元《姓汇》(1566)。 【古氏起源2】东汉时古成氏改古氏。 【古氏起源3】南北朝北魏孝文帝20年(496)全盘汉化,吐奚氏改古氏。 【综述以上三个汉族古氏起源,一些猜测】 【古氏起源4】回族古氏 【古氏起源5】苗族古氏 【古氏起源6】土家族古氏 【古氏起源7】台湾原住民取古姓 【古氏起源8】满族古氏 【关于族谱造假现象浅述】 【对一本古氏伪谱的考证】 【本文参考的文献以及资料目录】 本文在《新安堂古氏大宗谱》(台湾-古焕球主编2013版)的基础上整理编写。 本文参考的文献以及资料目录: 《元和姓纂》唐-林宝 撰 清-歙洪莹同校版 《风俗通》姓氏篇 东汉-应劭 著 清-张澍注补编辑版 《姓汇》明-陈士元 《通志》南宋-郑樵 撰 王树民点校 中华书局1992版 《潜夫论》东汉-王符 编著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 《晏子春秋》春秋-齐国-晏婴 《左传》春秋末年-左丘明 《战国策》 《汉官》东汉-应劭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 《史记》西汉-司马迁 《魏书》北齐-魏收 《梁书》南朝-姚察、姚思廉父子 《后汉书》南朝-范晔 《宋书》南梁-沈约 《北史》唐-李延寿 《南史》唐-李延寿 《通典》唐-杜佑 《初学记》唐-徐坚 《北齐书》唐-李百药 《旧唐书》宋初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五代史》北宋-欧阳修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唐诗记事》南宋-计有功 《宋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邓名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版 《宋史》元元-丞相脱脱、阿鲁图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 《明史》清•张廷玉 《诗经》 《尚书》 《周礼》西周-周公旦 《庄子》战国-宋-庄周 《礼记》西汉-戴圣 编撰 《全唐诗》清-彭定求 沈三曾 杨中讷 汪士鋐 汪绎俞 梅徐树等10人 《全唐文》清-董诰 阮元 徐松等领衔主编 《全宋诗》 《石林燕语》宋-叶梦得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编纂 《文献通考》宋元-马端临 《风雨消遥紫云山》周海黎/姚都风 《潜研堂文集》清-钱大昕 《江都县志》 《襄城县志》 《河南通志》 《广州府志》 《新丰县志》 《嘉靖惠州府志(1542)》 《嘉靖潮州府志(1547)》 《嘉靖惠州府志(1542)》 《康熙长乐县志(1663)》 《康熙繁昌县志(1675)》 《康熙程乡县志(1691》 《道光长乐县志(1845)》 《道光广东通志》 《同治河源县志》 《嘉庆25年广东增城县志》 《嘉庆增城县志》 《光绪嘉应州志(1898)》 《民国绵竹县志》 《殷周制度论》清-王国维 《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清-古洪兴 《眉山苏氏族谱》北宋-苏洵(1009年—1066) 《江苏江阴延陵吴氏宗谱(1914)》 《江苏武进延陵吴氏家谱(1876)》 《江西婺源旋溪吴氏支谱(1876)》 《安徽歙县吴氏正宗谱(1748)》 《延陵黄龙族吴氏族谱(1998吴家庭 吴玉水主编)》 广东古云应派古氏族谱 《中国四百大姓》袁义达、邱家儒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古氏堂号知多少?—古氏常识系列 【古氏网新闻】古氏堂号知多少?—古氏常识系列 中华古氏网 2014年1月25日 古东玻 古氏堂号知多少? ——古氏常识系列 图文收集整理:古东玻;本文指导:古焕球;协作宗亲名字文中另行注明。欢迎各地宗亲提供更多各地古氏祠堂信息,共同参与,一起补充完善本文。资料提供请联系QQ495634699。 分类目录 1、古氏堂号知多少——新安堂 2、古氏堂号知多少——国宝堂 3、古氏堂号知多少——云应/凤仁公派系古氏堂号 4、古氏堂号知多少——云应/凤信公派系古氏堂号 5、古氏堂号知多少——江西遂川地区古氏堂号 6、古氏堂号知多少——广东兴宁地区古氏堂号 7、古氏堂号知多少——广东五华地区古氏堂号 8、古氏堂号知多少——广东潮汕地区古氏堂号 9、古氏堂号知多少——其他古氏堂号 10、古氏堂号知多少——默认堂号 11、古氏堂号知多少——特殊类型古氏祠堂 12、古氏堂号知多少——各地古氏宗祠、堂号情况 古氏堂号·目录 1. 新安堂:古氏郡望堂号,新安堂宗祠即古氏宗祠。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有使用,使用范围最广; 2. 国宝堂:堂号源自南北朝北魏大臣古弼功绩典故; 3. 流芳堂:广州番禺傍江东云应派10世祖古凤仁古氏大宗祠,堂号源自明朝南宁知府古文炳(云应/凤仁派24世)功绩典故; 4. 昭德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番禺云应/凤仁派15世祖古智承务郎古公祠; 5. 绍衣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番禺云应/凤仁派15世祖古信逸庵古公祠; 6. 泽洋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番禺云应/凤仁派16世祖古松孙震东古氏宗祠; 7. 敦本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番禺云应/凤仁派16世祖古梅孙宏勋古公祠; 8. 垂远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番禺云应/凤仁派20世祖友诚古公祠; 9. 昌后堂:广州番禺石碁镇傍江东村云应/凤仁派文璲古公祠(世系失考); 10. 追远堂:广东鹤山古劳云应派10世祖古凤信宗祠堂号; 11. 怡善堂:广东鹤山古劳云应/凤信派11世祖古提袖宗祠; 12. 崇德堂:广东珠海那洲云应派18世祖古瑜保古氏大宗祠; 13. 孝忠堂:广东珠海那洲云应派19世祖古宗亮长房祠; 14. 文三堂: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云应/11世古巩派26世祖古旭兰宗祠; 15. 达尊堂:江西遂川堆子前镇云应/旭兰派27世祖古亮达宗祠; 16. 通德堂:江西遂川县大汾镇鹿坑上坝云应/旭兰派27世祖古亮通宗祠; 17. 远扬堂:江西遂川大汾镇鹿坑村湖洋坑云应/旭兰派27世祖古亮远宗祠; 18. 景宝堂:广东兴宁市水口镇蓝田村云应/11世古革派33世祖兆祥公祖屋; 19. 孝思堂:广东兴宁市水口镇蓝田村云应/11世古革派31世祖钦文公祖屋; 20. 笃庆堂:广东兴宁水口蓝田云应/11世古革派32世祖毓楦公祖屋; 21. 大府堂:广东五华县安流镇学少村云应/11世古巩派19世祖碧峰古公祠; 22. 思其堂:广东五华县龙村镇古潭村云应/巩派27(30?)世祖霖公祠; 23. 光裕堂:广东普宁市船埔镇坑尾村云应/11世古巩派21(24?)世古镇岗宗祠,堂号源自纪念多位先祖功绩; 24. 思敬堂:广东汕头、惠来古氏家祠; 25. 华源堂:广东海丰县黄羌镇罗輋村云应/11世古巩派26世祖古日高宗祠; 26. 其他堂号:官箴堂、忠顺堂、文人堂、和气堂; 27. 默认堂号; 28. 特殊类型古氏祠堂; 29. 五福堂: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丁久村古氏宗祠堂号
2014五华华城古氏宗亲新春团拜会 2014五华华城古氏宗亲新春团拜会
古氏新安郡堂号考 台湾.古焕球 [新安郡堂号考] 古氏[新安郡]郡望堂号,最早见於唐云应公派下宗谱及祠堂.历代姓氏书籍中早期郡望均非新安.[新安]堂号出现最早书籍资料为元代.[可能新安即新平之避讳?] [唐/天下姓望郡谱]:新平郡[古公亶父/陜西新平],河南郡[河南洛阳],河内郡[河南河内]. [唐林宝/元和姓纂(812)]:河南郡[南北朝北魏古弼之后],河内郡[南北朝东魏/北齐/隋古起,古道子]. [北宋乐史/天下寰宇记(976-983)]:新平. [南宋][古云应派下11世古革(1074-1154)修谱(1144)]:[新安古氏家谱序]. [南宋][郑樵/通志(1156)]:今望出新平,河内. [南宋][古革派下14世古泰(1182-1264)赞辞/陈蒙(1267)]:[新安古氏之贤裔,康潮太守之曾孙]. [元][氏族大全]:新安. [明][洪武(1368-1398)吴沈/千家姓]:新平. [明][永乐大典(1407)]:新平[引千家姓],河南[引元和姓纂],河内[引元和姓纂],新安[引姓氏源流]. [明][陈士元/姓觿(1566)]:新平[引千家姓]. [明][万历凌迪知/万姓统谱(~1600)]:新安,又望出新平,河内. [明][廖用贤/尚友录(1617)]:新安,又望出新平,河内. [明][杨信民/姓氏珠玑]:新安. [明][李日华/姓氏谱纂(1628)]:新安. [清][古革派下28古显捷(1607-1675)重修族谱(1667)]:[新安郡古氏重修族谱序].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1706)]:新安,又望出新平,河内[引通志/尚友录]. [今][百家姓]:新安. [新安郡考] 历代共出现三个[新安郡],其中以河南新安县之南北朝新安郡最为可能.因最靠近唐河东平阳,且历代有诸多古姓居住於附近洛阳,宜阳,渑池等地. [秦]:三川郡新安县[旧县址在今河南三门峡义马市(渑池县东/新安县西)]. [汉/三国]:弘农郡新安县. [西晋]:司州河南郡新安县. [东晋十六国(317-420)]:河南郡新安县. [南北朝(420-589)]:洛州新安郡.[魏书地形志]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置新安郡,属洛州.十七年(493),改洛州为司州,十九年(495)正式迁都洛阳,废郡(设郡8年)]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司州改回洛州,置新安郡(辖新安,东垣,河南三县,490户/1911口).兴和二年(540)设义州,辖新安郡(郡辖新安,东垣,西垣三县,394户/1595口),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为北周占,废郡(设郡39年),北周置中州辖新安县,东垣县等县] [隋(581-618)]:谷州新安县/东垣县(-604),河南郡新安县(605-)[新县址在河南洛阳新安县].[隋书] [隋文帝开皇16年(596)设谷州辖新安县/东垣县.仁寿四年(604)废州,又废新安县入东垣县,炀帝 大业初(605)改名新安] [河南郡原洛州,炀帝大业元年(605)移都,改豫州,三年(607)改州为郡,辖新安,宜阳,渑池,洛阳,河 南等18县,共202230户] [恭帝义宁二年(618)置新安郡,同年隋亡废郡] [唐]: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新安县. [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新安县. [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注1]:武州新安郡: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543)设武州,治雁门川,州治於齐郡(山西代县西/唐代州), 543置新安郡(无辖县),旋废郡. [古弼(吐奚弼)(-452),代人(代国人/代都平城人).北魏早年建基代郡(河北蔚县),建代国,386改魏国, 398建代都於平城(山西大同).495孝文帝迁都洛阳,496改北姓为汉姓(吐奚氏改古氏),代人均立籍为河南洛阳人(吐奚/古,郡望为河南郡)][元和姓纂,资治通鉴,魏书] [注2]:扬州新安郡:西晋设郡(浙江淳安西/安徽歙县东)[历史最早最久,但历代查无古姓居住]
南迁古氏十三 世祖 琢贯公 十三 世祖 琢贯公 十三 世祖 琢贯公十三世祖琢贯公, 讳琢贯公,乃政公之次子也。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癸丑二月九日未时 ,乡饮大宾 卒于。宗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癸丑七月二十八日酉时,享寿六十一岁。原贯公祠,创建于五华县琴口庵子塘建围寨,寅山申向。不幸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甲子七月十四日遭洪水冲毁,荡然无存,后来裔孙集资,重建于原祠址左上角较高外。至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午)壬五月,又移建于原祠址上,公祠恢复旧观。后于1951年间,土改分配给古在中所有,将祠拆建居住,台海两岸开放后,引起外地裔孙寻根热潮,各地祖庙重修复新,三十三世震儒等裔孙于1993年倡仪重建,获得族人支持,于1996年族人决议将龙村古潭下原文贞祠改建为贯公祠,,于1999年十月八日,阴历八月二十九日落成登龛,有各地代表数百余人参与祭典仪式。{备注:1943年创建文贞公祠,祠址原是三百多年前二十二世循理公祠地系风水宝地子孙曾有一门三知县,一太府,七廪生之贵,名显当朝,大为古姓之光也}
五华县龙村镇鼓潭村霖公祠 五华县龙村镇鼓潭村霖公祠 古氏二十七世云霖公,夫人陈妣,原居华阳陂坑,传下三子成模,成训,成勋,长兄成模公年少做长年,挣年资养家,却令小弟读书,勉其上进,后来境遇坚难,携母扶父遗骸觅地谋生,落足打古潭,幸获本地宗亲关照,得于安居乐业。 由于兄弟宽仁厚德,勤劳智慧,忠义睦邻顺应时世,得空业大发,富冠龙村,尊享人杰之兴誉。盛年之后,三公分建宏伟大厦,世称古潭三座楼,及至二十九世八汉诸公长成,在清朝乾隆年间于此螃蟹喷浆地灵之处,建立宗庙霖公祠,冀以福荫后裔繁荣昌盛。富贵荣华。 霖公祠二度重修,首次是1804年(嘉庆九年),为洪水损坏而修复,二次是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为年久损坏而重修。此次是第三次重修全赖众族亲捐款而为,新置神龛祖牌,新作画栋雕梁。内外修饰一新,富丽堂煌,重现惜日之巍峨壮丽。以此为缅怀先祖之荫德,敬奉孝于庙堂, 三十四世裔孙振文拜志 1993年冬
贵州古氏宗亲联谊群 贵州古氏宗亲QQ群119656906,由贵州黔西热心宗亲古荣坤宗亲建立,旨在联系贵州地区古氏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南迁古氏先祖墓地地形图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古屋
古氏南迁路迁图 唐代古云应支系南迁路线图 摘台湾古国瑞主编《广东五华琢宦公古氏族谱》
《古氏文化》联合会刊首发 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 河源市古氏宗亲联谊会 湘赣古氏宗亲联谊会 古氏五华联谊促进会 联合主办
祝贺古氏宗亲网建网一周年 在这金风送爽,春华秋实的季节里,迎来了我们《古氏宗亲网》建网一周岁的大喜日子,回想一年前, 网站创建初期,有幸受站长东玻宗亲之邀参与设计网站LOGO,设计作品虽未选中,但仍受东玻之邀参与网站建设管理,在“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的支持下和东玻宗亲的带领下,建立了我们第一个古氏宗亲网。 从这一刻开始,宗亲网给宗亲们创造了进行情感交流和了解古氏文化信息的平台,使我们的宗亲之情不断源长深厚。 这一年我们组织了大型“古氏寻亲访祖联谊行”(东游)活动,为弘扬古氏文化、加强宗亲凝聚力和宗族自豪感起到了促进作用;组织了“2013古氏新安堂网群夏令营”活动 ,来自湖南、江西和广东多地的宗亲欢聚一堂, 聚会的欢乐将永远的留在了宗亲们的心中。 这一年, 网站记者及各地宗亲通过宗亲网参与报道了各地宗亲的活动盛况,如:古氏南迁十二世祖政公祠重光五周年庆典、广西黄姚古氏大祭盛况 、古氏宗亲梅州大型重阳拜祖活动 、2012吉隆大埔村古氏宗亲聚会 、兴宁应祥公宗祠动工 、2013古氏宗亲元旦深圳聚会 、太和古氏正月十四传统醒狮贺岁闹元宵节 、广东信宜茶山古氏荣金公祠进火重光 、2013广西黄姚古氏宗亲珠海那洲访祖联谊 、五地青年宗亲联谊那洲清明祭祖 、2013江西遂川堆前古氏达尊堂清明祭祖 、中国南康和谐城古氏宗祠竣工庆典 、2013惠州古氏新安堂QQ群联谊聚会 、2013端午节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走访番禺古氏 、2013中华湘赣古氏宗亲联谊会 湘赣古氏新建凤仪公祠捐资大会 、古氏(五华)联谊促进会首届座谈会、2013河源紫金古氏聪公祠秋祭、河源古氏宗亲联谊会筹备小组召开常务会议、梅州古氏九世祖宗悦公秋祭大典,等等活动的详细过程; 这一年我们相聚在网上, 了解了我们古氏的文化和故事,互帮互学增进了我们的宗亲情, 宗亲网心糸各地患难的宗亲, 也情糸各地宗亲的心!如:五华古氏宗亲遭受特大水灾报道,及灾后五华古潭村慰问联谊活动、河源龙窝联谊慰问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举杯庆贺之际,首先要感谢网站初期建设者:古东玻、古冠华、古凌、古华京、古林、古福林、古东璟、古东珲、古东琳、古国辉等宗亲,以及不断加入古氏宗亲网管理团队一起成长的宗亲们。感谢一直关注和支持《古氏宗亲网》发展的组织和宗亲们。感谢注册或未注册发贴和顶贴的宗亲们。 是古氏宗亲网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进行情感交流、谈天说地的场所,使我们宗亲的聚会变的经常,宗亲之情不断深厚,祝我们宗亲网不断的壮大,为传承古氏文化增砖添瓦,锦上添花。 广东省五华县龙村镇-古志浩 2013年10月20日于北京
古氏(五华)联谊促进会第一届精英学子活动圆满成功 热烈庆祝我们古氏(五华)联谊促进会第一届精英学子活动圆满成功!谨对参加2013年五华精英学子活动的宗亲支持与帮助表示崇敬及爱尚,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肩迈步走向新时代,也让恳请宗亲见证意义与进步,同心同享齐声我们下一代之荣耀,全面发展古氏精英,励志深悟古氏族训,发扬古氏文化,团结,友善,共存荣誉值,昌族励后耀祖威严!值此祝广大宗亲家里幸福,人文慰起丶姓显名扬丶代代荣兴!
【陕西古氏新安堂257168123】 是由陕西汉中热心宗亲古月锋建立,旨在联系陕 西地区古氏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 们支持,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热烈祝贺2013中华湘赣古氏宗亲联谊会召开 感谢湖南浏阳的古利宗亲在会场现场发来照片,让我们感受到这次宗亲联谊会的热烈。本次湘赣古氏宗亲联谊会由古均桃宗亲主持,议程主要是,来自萍浏醴等的宗亲进行换届选举,选出新一届的理事会
2013 惠州古氏新安堂QQ群联谊聚会 为了加深认识,增进情谊,惠州古氏新安堂QQ群在六一之际,古国良、古建峰和古创杰三位宗亲,自发牵头组织了一次惠州生活工作古氏宗亲的联谊聚会,来自惠州多地的宗亲前后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两场举行,上场次是聚餐和相互认识,餐会上来自惠州各地的宗亲相互自我介绍认识,相互交流。下场次是K歌联欢,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古振林宗亲出席了联欢会,并且和宗亲们互动联谊。宗亲们在联欢会上尽情放歌,欢声笑语一片。本次聚会宗亲们不但相互认识,加深情谊,并且大家也一致共识,希望宗亲活动能更加深入发展,在工作、生意等方面得到交流和互助。 本次活动得到了惠州古氏宗亲联谊会的支持和赞许,惠州市良井古振林宗亲赞助了K歌联欢会的场地和酒水费用,古氏宗亲网赞助了本次活动的服装。
古成之纪念馆全貌
南迁古氏八世祖古成之像
河源成之公纪念馆
2013江西遂川26世祖旭兰公裔孙清明祭祀 江西遂川古名强宗亲 图文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古称龙泉〉开基祖:清朝/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26世祖旭兰公携三子,古亮通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上坝、古亮达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堆子前盆形、古亮远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湖洋坑定基。 清明时节,来自江西多地旭兰公裔孙以及湖南兄弟宗亲共聚江西遂川祭祖,拜祭了通德、达尊、远阳堂三祠,多个先祖墓地,场面盛大,仪式隆重,深感我古氏族人虔诚,尊祖敬宗,祭祀仪式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古氏后人,对宗族的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广东兴宁十八世祖古氏应祥公祠建设最新进展 (应祥公专题报道三,本站跟踪报道工程进展)感谢兴宁古良浩宗亲提供图片 兴宁十八世祖古铭,字应祥,称九郎,娶妻曾氏孺人,称曾氏三娘,携妻从梅州徙居兴宁下堡,生三子,长子曰谷贞,次子曰谷安,三子曰谷用
五华县外出乡贤关心支持家乡建设 左起:古惠龙,古达祥,古维润,古焕坤,古佛生,古秋来 发布时间: 2008-02-16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讯 今年春节期间,五华县各级广泛开展与乡贤联心联谊活动,感动了外出乡贤、老板、能人,使他们积极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全县共发动乡贤捐资4300多万元兴办各项公益事业,意向投资5600多万元。 该县16个镇全面开展联心联谊活动,各镇各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上门拜访活动近600多场(次)。华阳镇的外出乡贤非常热心,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21条,为公益事业捐资344万元。如连高村古焕坤、古秋来等乡贤倡议捐资72万元建设连心大桥;大拔村古达祥、古维汉、古孟杰等乡贤倡议捐资70多万元建设大拔小学教学楼,捐资58万元铺设大龙片水泥硬底化村道;坪南村甘巧宗、甘少平、甘百华等乡贤倡议捐资48万元兴建米潭小学到罗溪头的大桥,捐资36万元兴建老人活动中心;陂坑村古培坤等乡贤倡议捐资30万元建设陂坑大楼;太坪村甘春城、甘坤城等乡贤倡议捐资25万元铺设水泥硬底化村道。龙村镇洽谈议定了4个意向性捐资项目,意向资金达1300多万元,其中温纯青拟捐建龙村中学学生宿舍楼、温喜泉拟捐建硝芳中学学生宿舍楼、黄涣桂拟捐资建设黄禾墩大桥。 该县不少外出乡贤春节期间感受到了家乡投资环境的改善,纷纷决定回乡投资办厂或兴办实业。梅林镇乡贤廖寿涛决定投资1500万元兴办五金制品厂,彭国猛决定投资1000万元进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转水镇通过本地企业家牵线引进美国老板投资1800万元种植枫叶树2000亩并兴办酒厂,引进本地老板投资200多万元兴办电子厂。华城镇引进老板投资手袋厂、玩具加工、藤条编织等项目3个,意向投资830万元。水寨镇引进1家企业拟投资300万元兴办服装厂。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氏族人请留下你的脚印! RT 留下你的大名,所在地方,知道辈分的写辈分~~ 【古氏新安堂QQ群 76698632】 【新浪微博:@古氏宗亲网】
“古氏寻亲访祖联谊行”火热筹备中 近日,由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五华古氏祭祀基金会、古氏宗亲网发起主办的“古氏寻亲访祖联谊行”活动,第一期行程“东游联谊”正在火热筹备中,本次活动得到了古氏知名企业家代表古焕坤、古达祥、古秋来、古海阳、古少扬、古军荣和惠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古佛生、古爱文等宗亲,以及多地古氏宗亲代表和多个古氏宗祠理事会的鼎力支持。本次活动还得到古氏知名书法家古未来宗亲题词赠字。本次活动是为了深入挖掘弘扬古氏文化,宣传推广运用网络传媒方式,促进各地宗亲交流和联系,并收集各地的祠堂祖地、族谱、宗亲活动、传统风俗、风土人情等资料,了解和交流各地宗亲发展状况、寻根问祖等情况。 “东游联谊”顾名思义,路线以深圳为出发地,途经:惠州→河源【埔前、市区】→五华【华阳、梅林、龙村、安流、文葵、华城】→龙川【缘福坝、麻竹坑】→兴宁【新圩、水口、下堡】→梅州【梅城、五里亭、梅县】→汕头【潮南区、惠来】→普宁【船埔】→陆丰【碣石】→海丰【梅陇、黄姜、联安】→惠东【新村,坝仔】→最后回到深圳,完成全程(行程以当日实际路线为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逐一拜访所有的古氏宗亲聚居地,请谅解)。 活动时间:2013年4月20日至30日。参与本次“古氏寻亲访祖联谊行”的主要队员和当地迎接宗亲有:古汉明(广州)、古振林(惠州)、古永强(河源)、古利华(兴宁)、古东晓(五华)、古剑锋(五华)、古柏英(梅州)、古汉彬(汕头)、古梅添(海丰)、古梓怀(陆丰)、惠东(古东玻
【古氏新安堂群76698632】 【古氏新安堂群76698632】是最早的综合性的古氏QQ群,一直致力于网络古氏宗亲活动,致力于继承、弘扬和发展古氏宗族文化事业,搭建各地古氏联谊桥梁。欢迎全国及海内外古氏宗亲加入交流。弘扬古氏文化,共建网上家园。古氏宗亲网
古氏追远堂凤信公系44812094 祝贺鹤山古劳“古氏追远堂凤信公系”古氏QQ群建立。群号:44812094,创建人:古修玄。欢迎鹤山古氏凤信公古氏裔孙加入交流。
湖南-古氏家族群101176200 【湖南-古氏家族群101176200】是由湖南古胜峰宗亲建立,旨在联系湖南的各地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重庆古氏新安堂群113853144 【重庆古氏新安堂群113853144】是由热心宗亲古国兵建立,旨在联系重庆的各 地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欢 迎加入,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湖北-古氏家族群27717585 【湖北-古氏家族群27717585】是由湖北古哲情宗亲建立,旨在联系湖北的各地 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向 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古氏新安堂四川群260837391 【】是由四川古春华宗亲建立,旨在联系四川的各 地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 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山东-古氏家族群 山东-古氏家族群,欢迎山东地区的古氏宗亲加入 【山东-古氏家族群221936100】是由山东古金龙宗亲建立,旨在联系山东的各地宗亲,团结族人,增进宗情,加深交流,扬我古氏族威~~谢谢宗亲们支持,向身边的古氏宗亲介绍,一起推广宣传本群。
感谢古氏知名书法家古未来为古氏宗亲网题词 笔者在本年三月的稔山政公祠五周年庆典,偶识古氏知名书法家,广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古未来宗亲,古未来老叔公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天性乐观。 近日,古氏宗亲网筹备“古氏寻亲访祖联谊行”第一期“东游联谊”,需要定制一批宣传资料,古氏宗亲网的标题一直缺乏合适的字体。悉知老叔公现居深圳,颐养天年,便冒昧打搅,老叔公听了古氏宗亲网的创建和“东游联谊”事宜后,欣然应允,当场挥毫,并嘱咐本网站全体管理人员努力办好古氏宗亲网,为古氏族人服务。 在此,感谢古未来宗亲为古氏宗亲网题词,本人不敢私藏,特此以飨宗亲。
2013珠海那洲古氏清明祭祖 感谢珠海那洲古氏宗亲古家和,古家聪,古国祥等提供图片 珠海那洲古氏大宗祠的祠堂牌匾,在古根和、古庆伟等族人的推动和共同努力下, 于2008年6月得以恢复,又于2009年的春节举行重光祭典,令失传长达60年的传统祭祀活动得以延续,那洲古氏宗族清明集体祭祖也从2008年恢复,今年是第5次举行。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尊祖敬宗是我中华子孙的传统美德。4月4日,时节清明,那洲古氏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穿统一式样的红色T恤衫,衣服上印有“古元故里”、“珠海那洲古氏”字样和古氏徽章标志。在族人长者的带领下,分别拜祭了多个先祖的墓地。据说那洲宗亲古家聪介绍,共要拜祭六座古氏先祖墓地,散落分布在不同的山头,需要逐一前往。那洲古氏第一代祖先瑜保公祖坟距今已超过五百年历史。 墓祭结束后,回到古氏大宗祠,在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向祖宗牌位行叩首礼拜祭。随后就是开始广东传统的风俗“分猪肉”,并共聚盛宴,全族人济济一堂,浓浓宗情洋溢整个古氏宗亲。广东俗话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将拜祭过先祖的“金猪”解开,族人各取食之,意示大家都吃了拜祭过祖宗的祭品,祈求祖宗保佑兴旺发达,世代平安。
清明将至 佛教徒清明节如何祭奠祖先? 清明将至,不少佛友询问:在清明节如何“如法” 祭奠过世的亲人。 清明节的由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代晋国大公子重耳遭奸人所害,被迫流亡国外。由于重耳平日颇关心百姓,因此流亡期间屡护臣民协助,忠臣介子推尤其尽心尽力照顾,甚至在饥寒交迫之时,割下自己的肉给他吃,希望重耳日后能回国做一位勤政爱民的国君。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重掌政权,是为晋文公。他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帮助他的人,却忘记了介子推,经旁人提醒才猛然想起,遂赶忙派人请介子推,惟介子推已和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和臣子在山中找不到他,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以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出现,火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十分懊悔,颁令每年是日全国禁火寒食以纪念介子推,从此就有了寒食节。后来寒食节与日子接近的小节日融合,成为了今天的清明节。 从故事中可见,重耳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虽然他大意遗忘了介子推,但当他想起其恩德后,马上主动找他报恩。其实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即直接或间接地受过无数众生的恩惠,故做人能知恩报恩非常重要。各方的恩我们都应该报,而芸芸众生之中,父母生我育我,对我们恩德最大,最值得我们全力报答。佛陀也开示敬父母即同敬佛,孝亲功德最大,相反不孝的恶业也是最大!我们可能受了陌生人的小小帮助便已连声称谢,但对最亲近的父母,长期施与我们的大恩大德却视而不见,岂非连重耳也不如? 最初人们于寒食节,仅是进行一些文娱性质的活动,唐宋以后才有了扫墓祭祖的习惯,令寒食节增添了慎终追远的意义。然而,一般人以饮食、香烛、衣纸祭祀已舍报的父母,佛法认为这对他们是不受用的,因为他们早已转生他趣;而对在生的父母,用金钱、物质作报答也是不究竟的方法。金钱和物质当然是有需要,但只可以在今生带给父母短暂而浮浅的快乐,往往还会造成烦恼,而且对父母舍报之时及转生之后毫无裨益。故事中的重耳,希望报恩却适得其反,正是因为用了不正确的方法。 从佛法的角度看,报父母恩的最佳方法,一方面是自己精进修行,一方面是父母在世时,引导其接触佛法,止恶行善。若不能做到后者,也要经常代父母忏悔无始以来一切罪业;同时力行众善,布施、放生、诵经持咒、礼佛念佛。不论父母在生与否,均回向彼等业障消除,得闻佛法。来生或得人身,或生净土,究竟解脱。 报父母恩是每年每天都要做的事,不过像清明节这些特别的日子,更能提醒我们应如是行,并反省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
古氏(古姓)派语(辈分字) 古氏(古姓)派语(辈分字) 古小彬编写整理 派语,又称为派辈、派序、辈名,是家族成员取名择字之用。古时多应用于男性,至近代,女子名字中亦较常出现,以示男女平等。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是家族中第几辈,或称第几世、第几代。但派语的制定也很讲究,首要的是不能犯上,即不要取与自己先祖有相同字号的名字。“族中生子命名,须先详明谱牒,凡一脉祖人之讳,不得袭取,已经有人取者,不得重取,庶无同班同名之弊。”(梁平《古氏族谱》)这不单表现在家族中,竟连皇朝制度也一样,文臣武将之名不能与皇帝之名有相同的字或音,如有出现,就要避讳改为其他名字。在拟定派语的同时,还讲究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者还要体现出家族中的荣耀,甚至把先祖的丰功伟绩、嘉言懿行尽可能地表现出来。 南方古氏派语,早在唐代就已有之,如江西省、广东省的第六、七、八世,均统一用“全、延、之”等。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分布地域渐广,正所谓瓜瓞绵绵,根深叶茂,派语也就无法统一,只能以各房各支随着地域范围去改变、拟定。在派语当中,一般都会出现“昌、德、荣、祥”等吉祥语。 江西省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广昌县、兴国县、永丰县、贵溪县、进贤县、乐安县及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古姓,在清代第六次续修族谱时,曾统一拟定字派: 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 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至八修谱时,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便重新拟定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为: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 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湖南省岳阳县与重庆市奉节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功助先泽,荣昭国华; 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河南省唐河县、民权县、社旗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纪长向扬,昌宗昭明; 亦世兴旺,远传诗礼。 湖北省红安县与河南省新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太学复兴,尚德克承; 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横县、贵港市、荔浦县、鹿寨县、宁明县及防城港市,统一字派为: 元孟昌基恩,芳联奕世蕃; 中行宏大业,永远定乾坤。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轻存必云之,重道时刚士; 登德天其维,启国应锦培。 安徽省无为县、芜湖市、铜陵市、祁门县、青阳县及江苏省江浦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嗣绍上德,淑绪宏名; 耕种为本,孝友是存; 谨敦伦纪,诚振纲常; 箴铭宜奉,谟训必详。 江西省遂川县、广西贺州市、湖南省炎陵县古革公房后裔,于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统修族谱时,拟定自三十五世开始统一启用字派为: 永年思国宝,俊杰佐朝纲; 忠厚宜家远,诗书继世长; 怀仁存善德,崇本定芬芳; 勤绍先谟训,兴隆富贵昌。 这一首排辈诗后来被广东梅县、蕉岭县、兴宁县、丰顺县古革公房后裔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续谱时引用,且将“永”字列为第四十一世。 湖南省醴陵市、浏阳市、平江县、攸县及江西省萍乡市、万载县、铜鼓县、分宜县、宜春市、新余市、进贤县古姓,在联修族谱时,还制订了百字谱派: 开源居上世,继迹在岐阳; 丕显文谟耀,钦承列武光。 致身扶圣驾,授命振朝纲; 秀毓忠诚子,灵彰孝德郎。 乡贤崇永祀,国宝降嘉祥; 量美汪洋巨,臣欣社稷藏。 作箴风令尹,遗爱颂甘棠; 寰外乾坤大,山中日月长。 雁联三进士,代报五同堂; 松柏操谁守,绸银赐久蒇。 在制订派语时,有的还将辈名、学名进行分别择字,就象清朝科举制度时的庠名、字号。如广西宾阳县、马山县、武鸣县古姓,其派语为: 辈名:兴志展基永克昌,荣华富贵显名扬。 学名:文典可廷武朝伦,圣贤豪杰学忠臣。 云南省和越南苗族古姓,亦有联宗字派,如: 信、金、绍、兴、发。
如何快速牢记南迁古氏前十世祖顺序 如何快速牢记南迁古氏前十世祖顺序 记住这八句话,可立时记牢南迁始祖至十世祖各祖先的辈分顺序 立世创业不可迷,古氏渊源要深知, 始祖云应山西出,二浩三均四世礼, 五代蕃公六全望,七是綖绶八成之, 传下宗悦第九代,十世祖上忆凤仪。
古姓迁徙分布1 古姓迁徙分布 古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零四位,在台湾省则排名为第七十五位,人口约五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5%左右,族人多以新平、河内、辽东、越嵩、新安为郡望。 古氏族人在中国大陆分布广泛,在台湾省则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户而居的形式,该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 古氏族人迁台,主要发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中记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 新安为古氏一族的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代县)。史籍《魏书·地形志》中记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上杭古氏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氏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还有二十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