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炸弹 水煮炸弹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 发帖数: 3,642 关注贴吧数: 3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怡红别院驻在烟雨楼前停在台阶没有拦住我越走越远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你若是我会不会在凡俗之间痴痴留恋这是一种厌倦也是一种执念荒唐的是我只不是区区是等闲如有佳丽三千不如知己一见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荒唐的是你看不懂却说我可怜如此可怜金缕玉甲也是布衣袈裟想问天涯告诉我到底是真是假放了天下也罢送了人家你若是我会不会把富贵荣华当作一盘黄沙 他的名字叫朱厚照,这个名字是按照明朝的典制取的。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即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是孝宗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大明王朝绝对的法定继承人,统治过天下整整十六年的皇帝。       他的名字叫朱寿,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怎么解释这个朱寿的身份呢?他是总兵,是威武大将军,是镇国公,是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同时,还是杂货店老板,是敢和猛虎搏斗的勇士,是到处巡游的纨绔子弟等等等等,我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小说中的韦小宝有这么多的身份。       他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但是他一辈子都这样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生活着。他的一生都在谋求抗争,可惜的是虽然他拥有天下最高的皇权,依然改变不了自己生命的轨迹。他的故事,是由好多喜剧组成的一个大悲剧,不论是对他,还是对这个庞大的帝国。       他的庙号为武宗,这很符合他,因为他很好武,他是真正从内心底把自己看做武人的,虽然这个身份在那个时代其实是卑微的。他的年号叫正德,这更像是讽刺他,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他全身上下似乎找不出一点能看到的“正”的德行。       他常常被人冠以“荒唐”,“病态”这些贬义的词眼,但是他的性格却最像我们现实中的普通人,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青年人,一个对身边人无比随和的公子,一个对繁文缛节不以为意的客人,一个会体谅下属在雨水中跪地辛苦的上司,一个不忘在祈福时候加上爱妻名字的丈夫,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极大兴趣的聪明学生,一个可以和你挤坐一辆破车的朋友。然而悲剧正是在于,这上面的诸多身份里,唯一没有他最正式的身份,一个皇帝,并且应该是恪守传统道德的皇帝。       明代的大臣们一直把皇帝作为一个神话的偶像来塑造,他们要给万民描绘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欲望,可以无限时间工作,没有个人感情,没有脾气,可以英明的分辨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可以从诸多的奏折里聪慧的挑选最正确的那一个的皇帝,当然,这种人根本不存在,明朝的皇帝里最接近这个标准的只有孝宗皇帝,有趣的是,最远离这个标准的正是孝宗皇帝的儿子,这个最类似常人的朱厚照。       他用自己超乎一般人的勇气在执着的与他的臣子进行对抗,并想尽一切办法来戏弄这些看似外表端正正经的道学家。他不想再像他的父亲一样,郁闷的活一生,他要活的快乐,要活的精彩,实际上他几乎做到了,虽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多年的骂名,但是性格如朱厚照这样的人,也许根本就不在乎你对他说什么。昏君也好,明君也好,于他的生活根本无关,甚至在他的心目中,说他的是明君反而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那是一个精彩的时代,从最高的皇帝,到读书的士人,都呈现出一种叛逆传统道德的倾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诗既可以形容唐寅,也可以形容朱厚照,以及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们,而王守仁心学的创立,更是在守护传统的大明王朝的夜空里燃起的一朵绚丽的烟花,从此开始,一个国家伟大的转型时代开始了。       当然,朱厚照根本不会关心这些的,在他临死前,我想他思考的问题应该是:下辈子,我还能做普通人吗?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2) 如何来描绘正德初年的这个刘瑾时代,其实在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并不想像其他的人写书一样,把这个太监怎么坏怎么写,这个太监其实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或者叫政治手腕很强,否则他也不会在“八虎”里脱颖而出,走到今天的地位。当然,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承认。其次就是,在他对明朝的行政机关有着很强大影响力的时候,他其实从内心是想要干一番事业的,为此和幕僚出台了很多对当前国家的改革措施。这一点往往比较有争议,许多人觉得刘瑾是个坏蛋,所以他全部的改革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位打击异己,这就有点一概而论了。当然,这样写的目的并不是想为刘瑾翻案,只是想让大家认识一个更立体真实的刘瑾,就像我的全文是给大家介绍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朱厚照一样,至于看法,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做判断吧。     刘瑾本来姓谈,后来拜在一个明朝刘姓太监的门下,就改姓了刘,这在明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后来成为了皇太子身边的太监,一直陪随皇太子成长,所以朱厚照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在即位之后,让他去掌管钟鼓司,后来转到了内官监,当政变发生的时候,刘瑾正在内官监任职,政变后,取代王岳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职务是太监中的最高级别,有内相之称。     朱厚照在赶走刘健谢迁之后,终于找到一个得力的助手可以帮他,这终于完成了他对自由的梦想,于是需要皇帝阅览的奏折开始由刘瑾代阅,朱厚照呢?他要做一件大事。     明朝皇帝的居所叫乾清宫,一般的皇帝都要住在里面,但是朱厚照一点都不喜欢这里,在他的眼里,乾清宫是一个笼子,束缚着他的心灵,在前面,是大臣们聒噪的三大殿,后面是他不想见的夏皇后居所。同时,这是皇帝的私寝圣地,一般除了侍卫,太监和宫女皇亲之外几乎不准外人进入,这不符合朱厚照平易近人,爱结交朋友或者玩伴的性格,他要搬家。     搬到哪里去呢?明朝不像清朝,有那么多的好去处,什么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这在明代是不允许的,所以除了南海子这种皇家猎场,明朝皇帝没什么行宫别院,于是朱厚照选择住在豹房并扩建它。     豹房是什么呢?就在皇宫的西华门外有一片太掖池,太掖池的西南岸应该就是朱厚照豹房的所在地,宏观上讲,依然在皇宫之内。豹房原来是为皇家养一些猛兽的地方,比如哪个国家又进贡了什么奇怪的动物就放在这里,供皇帝大臣随时欣赏。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朱厚照会选择和动物住在一起,事实上朱厚照搬进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动物了,它更多的像是皇家娱乐的地方而存在,所以朱厚照喜欢这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他扩建,从此以后,一直到死,朱厚照就住在这里。明朝的政治中枢实际上也从皇宫中心搬到了豹房。     所以豹房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离内廷很近的别宫,在这里,朱厚照可以不再受到宫中的拘束,除了按时上朝之外,他可以在豹房批阅奏章,闲暇的时候就发展一点自己的兴趣。他对音乐很有领悟力,于是从宫中找了个乐工臧贤,让他召集了几百个乐艺精通者,组成一个庞大的乐队,时常演练戏曲。朱厚照还自己作曲,曾经亲自写过一首曲子叫《杀边乐》,后来的明代教坊司一直传习了很久。     朱厚照的兴趣过于广泛,几乎只要和皇帝这个职业无关的他都有兴趣,有些甚至非常的另类,比如他有时候喜欢和一些动物搏斗,往往是自己亲身上场,也不管对方是猛虎还是豹子,都能坚持上场,即便有时候被抓伤自己也毫不在意。他还比较好酒,经常和几个近臣一起晚宴,大家也没什么尊卑之分,就像几个好朋友一样在一起吃酒说笑话,喝的多了,有时候就互相枕着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继续被叫起来上朝。朱厚照对皇后和皇妃出奇的冷淡,基本在搬到豹房后就很少和她们来往了,所以临幸女人往往也在豹房,他没有其他的妻子,这些女人往往来自于宫外的进献。他还喜欢研究佛经,并学习梵文,请高僧甚至西藏的喇嘛到豹房来为其讲解,也算是虚心求教了。     基本上,虽然朱厚照依旧在上朝和批阅部分奏折,但是在发展这么多兴趣的同时,是没有能力再全心的处理所有国家大事的(不像某大清皇帝天文地理数学外语什么都学外加打猎还有人夸耀勤政),于是很自然,拥有代理批红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就可以帮他批阅他没时间批完的奏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者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者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是明代著名才子唐寅的一首诗,写于弘治年间,描写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境界,但是我们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并不是要介绍这位因为点秋香而闻名于民间的才子,而是他在世时的君上,一位读到这首诗必定会引为知己的天子,大明王朝的第十位君主,明武宗正德皇帝。     他的名字叫朱厚照,这个名字是按照明朝的典制取的。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即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是孝宗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大明王朝绝对的法定继承人,统治过天下整整十六年的皇帝。     他的名字叫朱寿,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怎么解释这个朱寿的身份呢?他是总兵,是威武大将军,是镇国公,是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同时,还是杂货店老板,是敢和猛虎搏斗的勇士,是到处巡游的纨绔子弟等等等等,我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小说中的韦小宝有这么多的身份。     他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但是他一辈子都这样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生活着。他的一生都在谋求抗争,可惜的是虽然他拥有天下最高的皇权,依然改变不了自己生命的轨迹。他的故事,是由好多喜剧组成的一个大悲剧,不论是对他,还是对这个庞大的帝国。     他的庙号为武宗,这很符合他,因为他很好武,他是真正从内心底把自己看做武人的,虽然这个身份在那个时代其实是卑微的。他的年号叫正德,这更像是讽刺他,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他全身上下似乎找不出一点能看到的“正”的德行。     他常常被人冠以“荒唐”,“病态”这些贬义的词眼,但是他的性格却最像我们现实中的普通人,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青年人,一个对身边人无比随和的公子,一个对繁文缛节不以为意的客人,一个会体谅下属在雨水中跪地辛苦的上司,一个不忘在祈福时候加上爱妻名字的丈夫,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极大兴趣的聪明学生,一个可以和你挤坐一辆破车的朋友。然而悲剧正是在于,这上面的诸多身份里,唯一没有他最正式的身份,一个皇帝,并且应该是恪守传统道德的皇帝。     明代的大臣们一直把皇帝作为一个神话的偶像来塑造,他们要给万民描绘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欲望,可以无限时间工作,没有个人感情,没有脾气,可以英明的分辨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可以从诸多的奏折里聪慧的挑选最正确的那一个的皇帝,当然,这种人根本不存在,明朝的皇帝里最接近这个标准的只有孝宗皇帝,有趣的是,最远离这个标准的正是孝宗皇帝的儿子,这个最类似常人的朱厚照。     他用自己超乎一般人的勇气在执着的与他的臣子进行对抗,并想尽一切办法来戏弄这些看似外表端正正经的道学家。他不想再像他的父亲一样,郁闷的活一生,他要活的快乐,要活的精彩,实际上他几乎做到了,虽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多年的骂名,但是性格如朱厚照这样的人,也许根本就不在乎你对他说什么。昏君也好,明君也好,于他的生活根本无关,甚至在他的心目中,说他的是明君反而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那是一个精彩的时代,从最高的皇帝,到读书的士人,都呈现出一种叛逆传统道德的倾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诗既可以形容唐寅,也可以形容朱厚照,以及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们,而王守仁心学的创立,更是在守护传统的大明王朝的夜空里燃起的一朵绚丽的烟花,从此开始,一个国家伟大的转型时代开始了。     当然,朱厚照根本不会关心这些的,在他临死前,我想他思考的问题应该是:下辈子,我还能做普通人吗?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