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秀媚0G8 怀山老伯伯
关注数: 1 粉丝数: 2 发帖数: 85 关注贴吧数: 10
中国怀药交易网提醒大家选购怀山药存在的误区及其辨别方法 中国怀药交易网提醒大家选购怀山药存在的误区及其辨别方法:   1.怀山药就是铁棍山药。其实不然,铁棍山药只是怀山药的一种,并且是最好的一种,而除了铁棍山药,怀山药还有好多品种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怀山药都能够称为铁棍山药的!铁棍山药产量很低,每亩平均只有0.6吨,而其它怀山药可达到每亩1.5至2吨,这也是铁棍山药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2.铁棍山药越细越好。好多人都这样认为,甚至有的人认定了和手指一样粗细的才是真正的铁棍山药,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铁棍山药比起菜山药那是要细多了,然而同一片地里长出来的山药,粗细也是不均匀的,可你能说它们的营养价值不一样吗?影响山药营养价值的是它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所以说外形的粗细是不能作为鉴别铁棍山药好坏的依据的!   3.铁棍山药都是又细又直的,像棍子一样。然而了解的人都知道,铁棍山药因为生长的土质不同分为两种:垆土铁棍山药、沙土铁棍山药。大家一般见到的都是沙土铁棍山药,因种植在沙地里,土质松软,成圆柱形,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直径2.5厘米左右,表皮土褐色,密布细毛,有紫红色不光泽斑。而垆土铁棍山药因为地质坚瓷,黏性大,土质硬。一般都有自然的弯曲,甚至有的都长成了扁平状,在外形上都比较短小,虽然长得不好看,但营养价值却是最好的,口感也比沙土的铁棍山药更好一点,属于铁棍山药中的极品。但是产量很少,所以即使在当地也不是很容易买到!
怀山药的传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山药原名薯蓣,到了唐代因为唐代宗名豫而改叫薯药,再到宋朝又因宋英宗名署只好再易其名,才有了现在的山药之名。受李时珍的影响,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其实山药的名称由来已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薯蓣生于山者,名为山药,秦楚之间名玉延。”薯蓣和山药两个名称在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 中医,山药性甘平、无毒,它具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敛汗之功效,是很好的进补“食物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据《敦煌遗书》记载,远在唐代人们就曾以山药为主制成具有重要食疗价值的“神仙粥”,为养生之佳品。在山西平遥流传着一段慈禧光绪西行的轶事,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光绪逃出出京城,一路惊吓劳顿,到了平遥城里才吃上一顿好饭,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牛肉,谁知到了半夜又吐又泻,光绪帝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根本不堪这一击,慈禧也是浑身上下软绵绵的,犹如大病一场,随行太医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当地名医,给他们熬了一碗山药粥,两人吃了以后,顿觉腹中滋润舒坦,半个时辰后,感觉体力恢复不少。慈禧太后慢慢地站起来走了几步,果然身轻气爽,光绪帝病歪歪的身子也仿佛突然间强壮起来,连声称赞这是神药。 东汉名医张仲景非常擅于使用山药补虚,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中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这是一首以山药为主药的补虚方剂,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以及胃脘痛、痹症、闭经、月经不调等症。在他创制的“金匮肾气丸”中,也把山药作为健脾的重要组成成分。民间流传的益寿食品“八珍糕”,是用山药、山楂、麦芽、扁豆、白术、炒薏米仁、芡实、莲肉等8味中药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的糕,用于治疗老人、小孩的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之症,效果显著。 现代研究证明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