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亚亚宁 洪亚亚宁
关注数: 4 粉丝数: 9 发帖数: 430 关注贴吧数: 10
重庆晨报:看,这群小学生眼中的崔永元 小崔。一个以骨子里的幽默给我们带来笑声的电视主持人,一个因内心的坚持而抑郁成疾的病人(现已痊愈),一个置身商业时代却从不参与商业代言的重磅名人。 今年的某一天,郑渊洁把崔永元请到北京皮皮鲁作文讲堂,与来自北京10多所小学的30多名小学生零距离接触了一个小时。之后,这群小学生写下了他们眼中的小崔。 韩绍航: 今天我们的老师郑渊洁将崔永元请到了皮皮鲁作文讲堂和我们这些孩子亲密接触。郑渊洁老师说,明星都有不同的出场价格,只有崔永元没有出场价格,因为他不参加商业活动,所以他是无价的。我听懂了,这是说是最难请的名人。我们真的可珍惜这次和他交流的机会了。 郑渊洁和崔永元的对话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零三分钟,从头到尾逗得我们笑个没完,旁听的爸爸妈妈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我认为,如果郑渊洁和崔永元合作一个电视脱口秀,保准打遍天下无对手,连郑老师老挂在嘴边的奥普拉也会甘拜下风。   白玥: 崔永元和郑渊洁的对话太好玩了,像两个语言大师在交锋。他们给我们讲了很多引人发笑的话,但是笑完后,仔细一想,里边还有道理。 他的样子比较帅,一双漂亮的眼睛,比较长的头发和一个大身子,我可没说他腿短。 崔永元很忙,从我们皮皮鲁作文讲堂直接去了首都机场,去辽宁阜新调查把煤挖光了的事。崔永元给我的感觉是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卜一航:    我在某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节目主持人。后来,我知道了他叫崔永元。我刚刚在皮皮鲁作文讲堂见到他时,我以为他几天没睡觉了,所以有一个黑眼圈。他好像爱失眠,睡觉很少,我觉得他挺赚的,等于比别人多活了很多年。 韩书汶: 崔永元今天在皮皮鲁作文讲堂跟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这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我坐在一间屋子里,我很兴奋。虽然郑老师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我还是觉得他没有崔永元名气大,当然,郑老师写童话比小崔有名。我妈妈说崔永元很有学问,他主持过《实话实说》。   戴茜: 崔永元说,他主持节目有绝招。绝招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紧张,这样有两种好处,一个是不会让别人看着你非常别扭;第二,不紧张的话就会让别人紧张,这样会看着你比别人好。我认为如果把今天的崔郑对话刻成光盘卖,票房不得了。 刘泰戈: 今天我在皮皮鲁作文讲堂又见到一位名人,他叫崔永元,他特别幽默,可别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却只有一点笑容,笑容里还有一点儿坏笑。 他和郑渊洁的对话是我听过的最有意 张洁:思的对话,笑死人。 郑渊洁和崔永元的交谈妙趣横生,他们是用最普通和逗笑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引出全场的笑声共93次。大家和崔永元合影时,我妈妈小声对我说:“郑渊洁和崔永元的这次对话,属于中国谈话节目巅峰级别的对话。”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品质好,有同情心,有正义感。这么说来,在我们长大后,人品比知识还重要。 杨东霖: 崔永元一到我们就鼓掌。我觉得他长得像个西红柿。我们聊得很热闹。他说的最好玩的一句话是他小时候秋天看果实的时候,自己还拿了几个! 刘文婧: 崔永元很注重礼节,他落座前先对大家鞠了个躬。他是做主持人的,口才自然特好,随后他又给我们讲起了他小时候上学的一些趣事儿。 虽然崔永元小时候很顽皮,但是他长大后为人很正直,富有同情心。   张子轩: 今天,偶在皮皮鲁作文讲堂见到了央视名嘴阿崔,瘦巴巴的身子,一身红衣服,坐在椅子上,眼神有点像要使坏。他是个非常“淘气”的人。小时候他和哥哥本来去看西红柿,结果把西红柿都吃了,还摘走了两筐。真是个使坏的阿崔呀。   刘明疑: 崔永元是郑渊洁请到皮皮鲁作文讲堂的第一位男士。郑渊洁好像重女轻男。 他是一个资格很老的著名主持人、演员。在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说得很顺溜,和旁边“结巴”的郑渊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他俩说话,真是享受。   张秋意: 今天我们像小鸡一样坐在了教室里,崔永元进来了,一个撇头,方脸,嗯—蛮帅的嘛!干脆叫崔帅哥得了。 郑老师和崔帅哥聊了半天什么看露天电影呀,什么被妈妈打呀……我们是笑声不断。 总之,今天崔帅哥走了,我们也很快乐。   黄毅卓: 在我眼中,崔永元先生就是所向无敌的“崔大侠”! 崔大侠和“郑大侠”是好朋友。我想,他们一定老在一起吃饭、聊天。 他还收集小人书,听说收集了一万多本!我真的好想好想加盟他哟!
《黑骏马》的寓言 国内著名乐评人颜峻的评论 《黑骏马》的寓言   我要说的,不只是那张倍受冷落的电影原声专辑。   在我们的视野中,流行音乐已被划分为现成的几大阵营:流行、摇滚、另类、晚会歌曲、“戏歌”、伪民歌--它们或苟延残喘、或欣欣向荣地被我们争论着,它们之外的声音,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素材”和奇观。尽管陈哲、侯牧人、王勇、张广天、艾斯卡尔、黄金刚、唐朝、轮回等音乐人也在以“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雄心或采风般的拿来主义去拆解着这些疆界,但是,现代流行音乐毕竟是城市的、工业化的、汉民族语境中的中心话语,它将为异域的声音赋予怎样的命运?   也只有异域的歌手才会真正关心这个问题。   我们且把电影《黑骏马》当作一个寓言来解读。腾格尔所饰演的白音宝力格在草原上长大,他爱着青梅竹马的少女索米雅,在城市学习音乐之后他回来准备结婚,却发现索米雅已怀上别人的孩子--白音宝力格离开了草原,12年后,这位背着昂贵的缺角箱琴的歌手回来探望昨日恋人,唱出了“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体一样爱惜”的句子。在离去和归来之间,在热爱和痛苦之间,是两种道德观的矛盾,也是传统与文明必然的冲突,那个夹在中间长歌当哭、琴声呜咽的,正是今天的民族音乐,这个脚踩两只船的痛苦的家伙。感情并不能适应时代,美好也难以和文明接轨,既要拒绝猎奇,又想适者生存,这样的两难,是眼光最为开阔的城市音乐人也不能体会的。   巧的是,在这个时候,《黑骏马》出现了。张承志写这篇小说的时候,也是一个满腔炽烈感情,却没有清晰答案的理想主义者,如今他有了坚定的方向,当然就把小说改编得像抒情的诗篇而不是怀疑主义的论文;谢飞看重的也是草原的淳朴和过去时代的执著精神;只有腾格尔,只有他真正找到了表达或者说倾诉的机会。我们知道,腾格尔最初是被一种不乏商业贩卖意味的“西北风”所造就并推上了京城的舞台,他只要将自己民族财富的十分之一与城市人需要的流行性相融合,就可以被称为“传奇的草原歌手”,对蒙古人来说,这是一个多大的误会!其后,腾格尔出版了一张“献给内蒙古青年一代”的蒙语专辑《蓝色的故乡》,除了内蒙古青年一代,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张巅峰之作。当然,腾格尔唱的情歌也登上过台湾的Top10,他的摇滚乐队也曾热闹过一阵子。直到有一天,《蓝色的故乡》被尹相杰之流极不光彩地冒名顶替、偷梁换柱地进行了商业翻唱,我们才发现,腾格尔受伤害的历史,也正是主流音乐对民族音乐消解、利用、支配、整合的历史。当腾格尔用别人的语言和别人的音乐语言表达的时候,他高亢壮烈的嗓音背后,传达的却是一个被同化者苍白的激情。   我无意过多地评判民族音乐与现代文明接轨的得失,所以,还是回来倾听《黑骏马》吧。在这部诗歌一般悲壮的二流电影中,腾格尔的音乐占了极大的比重,当他像安泰那样落回大地的时候,才真正具有了大地一样的力量--作为辽阔草原的代歌者,显然和做为个人的代歌者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不麻木的人都不会只怀着猎奇的心情去听《黑骏马》,因为草原的音乐是和草原一样有着生命力的,它本身就包含着时间与生命的分量,尽管在《奶奶,我走了》、《离去》等曲中出现了管弦乐队和电贝司的叮叮咣咣,但它整体上依然是民歌,《黑骏马》和《钢嘎·哈拉》是世代流传的歌谣,《游牧》的喉音、双音演唱是纯正的草原之声,还有自由的长调,还有马头琴、法号和蒙古语言,它们充盈了画面,占据了心灵。在《蒙古人》中,腾格尔简化了蒙古民歌,用较为流行但并不流俗的旋律唱出内心深处的声音:“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照他的成名作之一《苍狼大地》的歌词:“我曾听说过,游牧人是大陆的主人……骏马失去了主人……苍狼大地一片黄沙”,游牧人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了,腾格尔背靠着整座草原,做出了感情浓烈得令人颤抖的《黑骏马》,这其中有90%是传统财富的功劳,有10%是他自己,或者白音宝力格矛盾中激发的苦闷。必须承认,在这部电影逆潮流而歌的理想和道德的感情中,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民族音乐为腾格尔提供了难得的倾诉心灵也打动人心的机会。   白音宝力格做为文化的象征,或者说腾格尔做为民族音乐的象征,在这部电影或者说电影配乐中的意味是深刻的,他倾诉着热爱,其背景却是巨大的痛苦--想必大家知道,各地电影公司都拒绝放映蒙语对白、汉文字幕的版本,那些假模假式、拿腔拿调的配音演员代表着大众,对真实进行了最后一次阉割。《黑骏马》丧失的不只是声音的完整性,它还会丧失得更多。   在近年出版的维吾尔语、藏语、蒙语歌曲和花儿等形式的盒带中,绝大多数是原汁原味的民歌加上蹩脚的MIDI伴奏,他们在传统这边游刃有余而在现代这边捉襟见肘(想想腾格尔的所谓摇滚乐)。几十年来美声唱法对民歌的修饰、打磨、框定,以及电视台演播厅的润色和涂指抹粉,以及伪民歌的断章取义、杀鸡取卵,都使民族音乐的宝藏隔绝于真正主流。而World Music的态度又只是对待材料的为我所用,从草原和大地的立场来看,依然是矛盾,是对立。   《黑骏马》的音乐感动了我,但是,它能感动明天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