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斌43 王继斌43
放飞心情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244 发帖数: 5,915 关注贴吧数: 78
特技放飞教程 运动风筝起源于欧美,1992年左右传入中国,现在已经是国内风筝赛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最简单地说,它是用至少两条拉线控制风筝,依靠眼、手、脑三者的配合,双手操控,可以在空中做出左旋、右旋、升降等各种特技动作,比如八字形、圆形等,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它的玩法也不同于传统风筝,既可单人飞,让其上下、左右自由旋转,甚至可以让风筝在无风的情况下摆出pose,也可多人组成团队操作,变化出各种各样特技造型,变化莫测,向你展示出运动风筝独有的魅力。飞行时速最高可达150公里/小时,有驾驭风的感受,尤其是在急剧爬升和俯冲时,会发出类似引擎般的声音,刺激你的视听感受! 和中国传统风筝相比,运动风筝的造型非常简单,大多为三角形和滑翔翼形,以玻璃钢或碳钢棒为骨架,使用降落伞材质的布料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夺目。同时,比起传统风筝,也更结实耐用,更强调其运动功能。 除了比较容易操控的双线风筝外,还有四线、多线等运动风筝。按功能分,还有竞技型、芭蕾型、翻浪型、多向型等各种运动风筝。 运动风筝多人玩:爽 ! 所谓多人玩,就是一个团队,少则三四人,多则五六人来一起玩风筝,人手一只风筝,在空中追逐嬉戏,排列出各种队形组合,做出各种图形变化,转圈,平飞,上冲,如同在进行一场航空飞行表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当然,对玩家来说,则是一项锻炼身体的好选择,即使年轻小伙子,玩上几十分钟下来也要大汗淋漓。 目前在国内的运动风筝玩家中,这种玩法相对来说是玩家最多的。很多玩传统风筝的风筝队都开始组队接触这种玩法,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运动风筝玩起来更有意思,它追求的是操纵带来的变化和乐趣,也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年轻玩家,成为风筝玩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日前结束的潍坊世界风筝锦标赛上,来自深圳的追流代表队就露了一手。由六个人组成的团队中五个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的蓬勃朝气和阳光笑容同风筝一起成为放飞场上的“看点”。团队玩要的就是团结协作,他们将运动风筝玩得收放自如,岂是一个“爽”字可以概括的!逆时针、顺时针、三角形、八字形都是小case,几十根线互相跟随,看似紧紧缠绕,实则各有各的位置,甚至还有坐在风筝车上放风筝的。 先来说一下关于风筝的种类: 我们所玩的其实应该是复线风筝,也叫国际运动风筝,复线顾名思义就是多根线,2根,3根,4根。一般来说主要以双线和四线为主。三线的属于另类的,不再主流范畴内,也很少。大家一般以双线开始玩起。 双线一般分为三种: 1:特技(这种一般是入门起步的可以作所有的几何图形,比如:圆形,方块,三角,8字,等) 2:芭蕾编队(编队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几只风筝作一些集体动作,这样在特技的基础上编队风筝走位更为精准,更好控制,速度也是适中不会很快,而且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翻滚动作,简单翻滚动作例如:轴翻滚,半翻滚,垂直降落,突停,悬空等,芭蕾机是编队飞行必选的风筝!特技) 3:花式翻滚(好些人不明白什么叫翻滚,特技风筝一般来说只可以做一些平面图形,但是翻滚风筝可以通过风筝的失控在规定的手法上来做一些非平面的动作,就像体操运动员什么侧翻360度啊 连续翻720什么的。但 Precision(精确操控)没有芭蕾好) 四线风筝,就一种没有什么种类之分。四线风筝一般也是走平面的几何图形,但是它可以固定不动,前进,倒退,有点直升飞机的味道。 特技风筝的尺寸: 一般来说大家常见的尺寸有1.8、 2.0 、2.2 、2.4、 2.5、 2.6、 2.7、3.0,大小是以风筝支撑好后两脚之间距离来测量的。一般来说尺寸越小速度越快,越灵活。大了反而到好操控。说到这里说一点个人经验,个人觉得好多新手都先买一只1.8的百元左右的练手,但是我觉得,这种风筝要求风都要3级以上,速度又快。操控也不是很准,还很灵活,并不适合新手使用。新手应该用那种速度适中不能快,叫你有个反映的时间,而且最好事对风的要求不高1.5级左右既可以飞的。所以建议大家买2米以上的,骨架是碳杆的。(风筝材质的问题下面会提到,面料 杆子什么的) 一般就是大家说的碳杆和玻璃钢。碳素杆和玻璃纤维杆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杆的强度上,用手弯曲杆材会感觉很明显,因为碳素杆有更好的强度,选择碳素杆骨架的机子空中受力变形小,会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当然价格会高点。 风筝面料的材质: 大多数特技风筝用的是防撕裂格子布,但是也有区分。一般是国产,台湾产和日本产。在翻滚的里面更多的好风筝会用一种面料叫PC31,这种面料比格子布稍微轻一点,主要是面料更为光滑风走的更匀称。一般特技类和编队类都不用。
说说风的规律 放风筝最必不可少的条件 玩风筝必须了解风 风也有一定的日变化规律:早晨的风并不太大,随着太阳的升高,风渐渐大起来,午后的风最大,傍晚风又小了下来,夜间的风最小。 这主要同太阳的照射有密切关系。空气流动的速度往往受山脉、建筑物以及高低不平地面的阻挡、摩擦等影响,所以近地面的风速通常比高空来得小。早晨,太阳透过空气层照耀大地,使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近地面的空气逐渐被烘热,密度变小、变轻后上升,上层较冷的空气密度相对较大、较重而下沉,这样就形成了空气的上下对流。由于上层空气带着较大的风速下沉到低层,近地面空气带着较小的风速上升到高空,因此上下空气的交换使近地面的风速逐渐增大,高空风速逐渐减小。到了午后,近地面的空气最热,上下空气的热对流最厉害,风速达到最大。傍晚,太阳西下,地面温度降低,热对流不断减弱,风逐渐小了起来。夜间,近地面空气冷却,空气对流停止,风就变得微弱了。 需要说明的是,风速日变化的一般规律至少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适用:一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如冬季有寒潮来临,春、秋季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夏季有强低气压发生、发展,或有降水发生、台风逼近;二是在刮东风的时候,风速的日变化与一般规律相反,即早晚风速比午后来得大,因此谚语中有“东风两头大,西风腰里粗”的说法。原因是我国高空空气的流动方向多是自西向东的,这会促使低层的东风减弱,减弱的程度以中午最甚、早晚相对较小。(据《光明日报》)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