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语又拖更 忘语又拖更
关注数: 6 粉丝数: 16 发帖数: 541 关注贴吧数: 19
破除洗脑包之宁静的影视圈地位宁被吹上天的拿到手软的奖项:圣塞 破除洗脑包之宁静的影视圈地位 宁被吹上天的拿到手软的奖项: 圣塞巴斯蒂安影后(冰冰,徐静蕾都得过) 金鸡百花影后 (太多了) 百花女配(太多了) 拿巩俐章子怡比欺负人了,演文艺片的颜丙燕,三次金鸡,华表,百花,飞天,白玉兰,金鹰等等。 范冰冰呢,光电影就拿过圣巴斯蒂安和东京两个A类。 中国影后视后大满贯一串人,有她吗? 中国获奖最多的女演员有张曼玉,周迅,章子怡,巩俐,潘虹,陈冲,秦海璐,等等,更别提早年间的了。 一个大玉儿,台湾班底言情剧,论电视史地位前100也排不上吧?论红的程度也太一般,及刘罗锅纪晓岚金婚啥的吗?及琼瑶海岩剧吗? 95-2000年也就是宁静有作品那几年,完全是港台影视歌的天下啊! 全民看纵横四海,看黄飞鸿,古惑仔的时代,追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张国荣,林青霞张曼玉,四大天王看tvb武侠剧刑侦剧的时代! 那会儿没人关注内地演员,是内地影视娱乐产业的断档期,她就是赶上青黄不接的年代演了三四部电影!得了几个奖。 那个年代流行贴海报,有人贴宁静嘛?直到赵薇红起来,才算内地演员重拾升势,然后呢,宁大演员就混不起来了,都演本山大叔的戏了。还有大导演用她么? 一帮啥也不是就知道百度的**粉。 粉随正主,摆的谱跟取得的地位成就完全不成正比。 转自知乎
#黄龄#黄龄为什么不红?转自微博 最近有人说#黄龄# 是小作 #黄龄#黄龄为什么不红? 转自微博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eibo.com%2F2683819631%2FJ9kEczKSj&urlrefer=b90ef2f81957132922d4dca69fc109cf最近有人说#黄龄# 是小作精,不知道是对作有误解,还是对黄龄有误解。 作是上海话,作的上海小姑娘是这样的:如果你约她下班吃饭,她会说想去看电影,你问她想看哪一场,她说还是想去逛街,你最后决定陪她去逛街,她说算了还是一起吃饭吧。 这么一对比,黄龄其实是耿直了好吗。 黄龄的特点是另一句上海话:13。 在上海话的语境里:13这个词说重了就是神经病,说轻了就是脑子有点不正常,但是朋友互嘲或者情人打情骂俏的时候,13也是一个妙词,类似于四川话里的“瓜”或者粤语里的“痴线”。 一个日常13的人是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和疯疯癫癫的举动,但是上海人的绝活是能把这个分寸拿捏的特别好,尤其是上海女人。你看她漫天折腾,其实招招都有章法,绝不失控,腔调还摆在那里,给懂的人看到。 黄龄就是这样的上海女人。 不过一个13的人顶多会得到周边人的好感和善待,黄龄还有个关键词就是:灵,这才是她走向大众的关键。 上海出身的艺人们各有风姿,有的端庄大方,有的洋气十足。但是能用“灵”来形容的,非常少,黄龄的出现,让我对上海文艺界有了点兴趣。 上海的文化并不鼓励灵气,当然也不压抑,在十里洋场,分寸感最重要,同样重要的是面子,打扮得整齐体面,在最困难的年代也是上海市民出门前的重点。 黄龄这几年彻底打破了偶像包袱,放下了艺人和上海人看重的面子问题,一下子把灵气给发挥出来了,这是她和其他上海艺人最大的殊途。环顾娱乐圈,能这么玩是走钢丝,没有绝对实力很容易翻车,恰好她有。 黄龄为什么一直没有大火,答案太简单了:因为没去北京啊。 去北京不一定能火,不去北京基本火不了。 当年超女结束之后,zly留恋成都不想去北京打拼,fk死活都要她去,因为他知道没有北京就没有一个外省歌手的未来,哪怕是超女三甲。 因为流行音乐作为产业体系,只有北京的产业链是最全最好的。那么多艺人在北京漂着,不是因为北京空气好,地铁好,吃得好,而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融入产业链,名利最大化,就象做手机的首选珠三角一样。 上海是黄龄出道那个时代唯一一个北京以外具有流行音乐产业体系的城市,但这是一个迷你型的体系,只能覆盖本市,所以不光是黄龄,这十几年来留在上海的歌手都没有大火。 实际上,上海音乐界传媒界和黄爸黄妈把黄龄滋养得很好,照顾得很好,离开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和城市,还是去北京朝阳租一个三居室的公寓开始孤独的北漂打拼,黄龄也许和很多上海高中生一样:高考分数能考上北大清华,却依然选择了上海的复旦交大,因为:家在上海。 浪姐之后,黄龄能不能更红?当然可以。 因为传统的音乐产业体系已经松动甚至快崩溃了,现在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都在网上,而不在传统唱片公司的掌控渠道里。做一个音乐区的大v,参加一个爆款综艺,再加上一点运气,理论上不红都难。更何况,十几年来姐的实力和作品已经膨胀得快藏不住了。 18年黄龄开始玩抖音,没火,但她找到了玩浴室音乐的感觉;2020年入驻b站,火了,她把这几年的沙雕文化档次提高了一大截。因为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沙雕一点挺好的,如果有实力还沙雕就完美了。 于是,一个卸光包袱,想透人生,老练又13,血液里流淌着音乐,无比放松又无比浮夸的上海女子,穿上睡衣,打开浴室,抱进五位观众,喝了口假酒,清了清嗓子,按下了手机录像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