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狱血魔神vae lo狱血魔神vae
关注数: 6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206 关注贴吧数: 7
“康妮”如少女般柔弱 9月台风或更凶猛 中央气象台台风专家高拴柱接受采访(墨永卫 摄) 中国天气网讯 今年8月,继“尤特”“潭美”登陆我国之后,第15号强热带风暴“康妮”接踵而至。中央气象台台风专家高拴柱表示,“康妮”强度不强,对我国大陆而言极有可能是个过路性台风。不过,更凶猛的台风还在后面,在即将到来的9月,秋台风登场,强度或超越8月台风。 “小妮子”直奔台湾 登陆大陆可能性较小 “康妮”意为柬埔寨的漂亮少女,而它也恰如少女般柔弱,强度不强,步调缓慢。高拴柱表示,“康妮”生成后一直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偏北行,比台风的平均移速20-25公里/小时偏慢,预计它最强时中心最大风力仅达11至12级左右,不如一般8月台风的强势。 今天9时,“康妮”离台北市南偏东方约470公里。中央气象台预计,它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靠近台湾东北部近海,强度继续加强,明天凌晨到上午擦过或登陆台湾东北部沿海后,进入东海南部海面。 进入东海后,这位“少女”是否会上岸?高拴柱称,“康妮”登陆浙闽一带沿海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副热带高压没有东退入海,它西侧边缘的东风引导“康妮”北偏西行,如果明后天一直维持这个形势,那“康妮”才有机会登陆,但从未来的环流发展看,副高可能在明天入海,引导“康妮”北偏东行,因此登陆浙闽沿海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过,“康妮”依然会给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带来明显的风雨影响。高拴柱表示,今天是“康妮”影响台湾最强的一天,大部普降大到暴雨,东南部甚至有大暴雨;明天起,它开始影响大陆,浙闽沿海有6到8级大风,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这场降雨将是我国8月的最后一波台风雨。 与刚刚过去的“尤特”、“潭美”相比,“康妮”影响范围较小,影响时间也较短,“对我国大陆来说,它可能是个过路性台风。”高拴柱表示。 今年夏季台风普遍偏弱 9月或迎来凶猛秋台风 7、8月份往往是台风又多又强的时节,但今年却略显平淡。高拴柱称,今年7、8月份的台风强度确实普遍偏弱,除了“苏力”“尤特”“潭美”之外,其他均没有达到台风级别。 “这主要跟台风生成源地离陆地近有关。”他进一步解释道,孕育热带低压的赤道辐合带较常年偏西,导致今年夏季的台风多生成于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偏西洋面,西移没几天就要登陆,没有足够的水汽和时间来壮大自己。 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太平洋已生成台风15个,较常年偏多1个,其中登陆我国7个,较常年偏多2.8个。高拴柱表示,15个台风中有2个是从东太平洋移入西太平洋,并在西太平洋生成的,这在常年比较少见,也是造成今年生成数偏多的一大原因。 9月将至,秋台风又将登场。根据常年统计,9月平均生成台风5个,仅次于8月份,登陆1至2个。高拴柱提醒,9月生成的台风往往比8月台风偏强,且路径以北行为主,登陆和影响的地区也会偏北,像去年的“三巴”“布拉万”曾一度影响到我国东北地区,东部沿海防台仍不可松懈。(文/刘文静)
“拉尼娜”携手北极涛动 共造南方最热之夏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夏的南方酷热难耐,多地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高温热浪的袭击。昨天(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了今夏高温的特点,认为如此强盛的高温正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联手作恶”的结果。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夏季主雨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北移趋势,“南旱北涝”或将成为常态格局。 拼耐力、抢地盘、刷极值 史上最强高温称霸南方 持续时间长、高温日数多、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突出,丁一汇总结了今夏高温的特点。 自7月初开始,南方的高温就拉开了帷幕,一直持续至8月中旬仍未完全消退,高温时间持续了一个半月,耐力之久令人咋舌。同时,高温日数也创下1951年以来最多,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多达28.8天,较常年平均(13.5天)多出一倍还多。高温还善于“抢地盘”,覆盖了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影响范围之广同样历史罕见。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 此外,高温还具有强度大、极端性突出的特点。7月以来,南方8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5.6℃,为1951年以来最高;中东部地区有305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新昌极端最高气温达44.1℃。另有约500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拉尼娜”联手北极涛动作恶 缔造“赖皮”副高 今夏高温何以如此强盛?所有矛头都指向一个叫做“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家伙,它是副热带地区的一个暖性高压,是夏季影响中国大陆的主要天气系统。由于“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其控制地区常以晴热天气为主。而今夏的副高,可谓史上最“赖皮”,牢牢控制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半月,几乎纹丝不动。而丁一汇认为,如此强盛的副高系统正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共同作恶的结果。 “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在海洋温度异常的影响下,副高就会出现偏北、偏西、偏强的特点。 同时,今年北极涛动也有异常。所谓北极涛动,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与北极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今年北极地区的气压形势也很有特点,恰好形成了暖性高气压将冷性低气压团团包围的局面,造成冷空气被封闭在极地,无法南下我国“破坏”副高势力。本就偏强的副高又无冷空气前来挑战,便更加高枕无忧的耍起了赖皮,助推高温雄踞南方。今夏东北遭遇1998年来最严重洪灾。(来源:黑龙江日报) 主雨带北移 “南旱北涝”或成常态格局 在强盛的副高影响下,今夏我国雨带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江南地区求雨不得,东北地区洪涝不断,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丁一汇分析,由于今年副高异常发达,且控制范围偏西偏北,所以造成雨带北推,且稳定在东北地区。 而据丁一汇研究,从更长时间范围来看,伴随全球气候的变化,近10年来我国主雨带已发生了北移的情况,本来的“南涝北旱”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夏季主雨带已经从华南和长江流域移到了淮河到黄河流域之间,有的年份甚至可以到达华北,而今年更甚,到达了东北地区。 但丁一汇认为,尽管主雨带北移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却并不属于异常现象。原因在于,我国雨带本就存在60至80年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就是说,可能本来雨带位于北方,过了40年就移到了南方,再过40年又移回北方,如此周期性的波动。”他进一步解释到。 丁一汇提醒,雨带北移或让“南旱北涝”成为一种常态,一旦这种局面稳定下来,北方地区遭受暴雨的风险将提高。他认为,2012年北京“7·21”强降雨事件既是教训也是警钟,在雨带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北方有可能出现暴雨频次增多,强度加强的情况,为防汛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文/潘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