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水 漳河水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5,556 关注贴吧数: 4
邺城吧漳河水:想跟连云港的朋友说几句话。 今年五一我去了连云港旅游,虽然只在连云港游了一天,住了一晚,但其中经历却让我有许多话想给大家说说。 说起连云港,在中国许多城市中,是一个在我心里挂着号的城市。很早以前在我印象中,连云港就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工业和电子制造业比较发达。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应是个漂亮的不得了的地方。但这次实地去过以后,却感觉到连云港存在的许多差距。 1、首先说花果山景区,环境确实不错。但奇怪的是买了门票以后,坐上山的小交通还要每人另收15元钱,往返30元。记得其它地方规距可不是这样,如河南焦作云台山,买了门票,就可免费乘车上山,而且是往返。 2、海滨浴场。进连云港的海滨浴场要买门票,每张50元。如果我没记错,这也应是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规距。国内可能还有类似的地方,但我去过的地方都是免费的。如青岛的石老人海滨浴场,还有邻近的山东日照,都是免费的。我不知道连云港为什么要收费?更可疑的是,难道连云港本地居民平时去海滨看看每人每次也要掏50元钱吗?如果是,也许连云港一辈子也看不到几次海。如果不是,为什么五一期间定这个规距呢? 3、就餐时,二三岁的小孩儿也要跟大人一样交同样的钱,这在其它地方也是不多见的。尽管后来经过交涉免了。 4、城市建设方面,因为我没在市里多转,也不敢多说。但仅沿途所见,也觉得很差,还有我去过的苍悟街的广场公园,也没什么特色,不比我们当地强多少。 以上是我对连云港的一点看法,可能我说得不全面,也可能当初对连云港期待过高,才有失落,也许不应跟青岛和日照对比。反正想法是真实的,相信大家不会因我直言而不快。 在此真诚祝愿连云港今后发展的更快,更好!以下是我拍的花果山图片: http://post.baidu.com/f?kz=15232476
【曲阜印象】给大家说说曲阜的红烧茄子! 在曲阜的特色菜里可能没有红烧茄子这个菜,但曲阜的红烧茄子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2001年五一的时候,我们好几人到山东旅游。从泰山下来后,又来到曲阜。曲阜是孔子孔圣人的故乡,而曲阜沿街古朴的建筑和一辆辆古代马车,更透露出一浓浓的春秋鲁国风情。我们在一所宾馆登记后,休息片刻便到街上吃饭。 当时我们在一个饭馆前的夜摊前坐下,要了几个菜和几瓶啤酒。别得菜我都忘了,但有两个菜却让我难以忘怀。一个是清炖鲤鱼,记得我们要的是整鱼,结果鱼上来后却是剁开的。其实这也不要紧,关键是一动筷子才知道,盘子里除了汤就是鱼头和鱼尾,好象是一个头俩尾巴,中间的全没有。 后来又上了一个红烧茄子,按一般情况下的红烧茄子都是茄块和蛋清芡粉过油后,再烧,吃起来外焦里嫩。但曲阜的红烧茄子,却让我们大感意外。开始是一个同伴吃了第一口,差点吐出来,他说这哪儿是红烧茄子,简直连炒茄子都不如!另一个同伴尝了一口说,即使是炒茄子也是农村老太太炒的茄子,不舍得放油。我也尝了一口,真得没一点油气儿,就象水煮茄子加了点盐。不过也怪,我又吃了一口,觉得这菜还真对我的口味,又吃一口还真喜欢上这个清淡的味道了,于是这盘最富曲阜特色的红烧茄子竟被我一人吃完了。 不过算帐的时候,这盘水煮茄子却不便宜,要了15大元。我们都知道被宰了,不过出出门在外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让我们意外的是,在孔圣人的家乡竟也有这事。 现在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都忘得差不多了,唯独这盘红烧茄子还让我记忆犹新。回来后,还曾让老婆模仿着再做一次那个菜,结果还真做不出那个味儿。 今晚闲着没事了,把这件事写在这儿。不过暖雪可不要有别的想法,这只是件过去的趣事罢了,和咱们大家没关系。愿我们大家今后有更多的交流。
CCTV-4《国宝档案》:铜雀台 铜雀台(上集)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8日 09:54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是古代三国时期曹操魏国的都城,这里有一座著名的铜雀台,楼台建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是曹操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精心建造的,传说是曹操为江东美人大乔、小乔而建。   公元810年的一天,唐朝诗人杜牧携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饮酒赏月间有人提议,无诗不成宴,请杜牧以赤壁为题作诗一首,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杜牧酒酣耳热,心血来潮,用推测和讽刺的手法作《赤壁》绝句一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按照杜牧的说法,铜雀台是曹操为锁二乔而建,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什么要建造铜雀台呢?   赤壁战败后,曹操途经河北碣石山时,俯瞰大海,写下了中国诗词中著名的诗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事已高的曹操感到人生苦短,要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和雄心,就需要有一个显赫的建筑来作为自己事业的象征,表达壮志未酬的决心。   建安十五年,曹操正在与将士们商讨战事,忽听有人报告,邺城附近金光闪闪,派人前去挖掘,居然挖出一只铜雀来。曹操大喜,传令建造铜雀台。这年冬季,铜雀台按照曹操的心愿筑成。   铜雀台前临河洛,北临漳水,虎视中原,颇显霸王气派;其楼台建筑飞阁重檐,楼宇连阙,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上有房舍数百,储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台下有景色秀美的铜雀园,的确是曹操金屋藏娇,晚年享受的好地方,但是与大乔小乔无关。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铜雀台南建一金虎台,后改名为金凤台,第二年,又在铜雀台北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铜雀台位于三台中间,南与金凤、北与冰井相隔各60步,三台用阁道式浮桥相连接,使得铜雀台更加壮观。   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继续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三台建好之后,好大喜功的曹操更加得意,传令大宴三天以示庆贺。大宴盛况空前,那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情景呢?铜雀台上又发生了怎样的精彩故事呢?请您继续收看下期的《国宝档案》,再见。
原创:【邯郸花名册】戏说邯郸(各县) 原创:【邯郸花名册】戏说邯郸(各县)学校名:河北省学校班级名:邯郸班 ●韩丹:邯郸班的班长,幼时天资聪慧,上幼儿园时曾一度被评为全国“五佳”小朋友,后来又列入全国七强少年,但后来成绩逐渐衰落。所幸的是,进入高中后又慢慢积累了一定基础,以致有高人说,韩丹这个同学是一定能学习好的。不过,这段时间学校又确定了一个什么“两厢一线”战略,韩丹不是培养对象。看来,要想进入全校先进,恢复幼时的荣誉,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石宪:邯郸土话又叫涉县。家离学校较远,交通不便,居室简陋。但幸运的是,虽家境贫寒,居室简陋,后来却有高人借宿,高人成仙后,石宪一家人也跟着沾了光。再以后,又在原本贫穷的家里发现了矿藏宝物,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武安:姓武,原名武安献,现名武安氏,应该是女同学。小时和石宪的家境相似,两家离得也很近,交通不便,居室简陋。同学们都不愿上他家去玩。以致有“武安石宪,哪啥管饭”的说法。后来的变化,虽没有石宪那样幸运,但家里也发现了不少宝物,现在也成了班里有名的富姐,改名武安氏后当了副班长。 ●雌献:百家姓中唯一姓雌的,据说和保定的姓雄的,叫雄献的关系暧昧。家里有祖传的手艺绝活,曾和江南一个叫姓景,叫景德镇的齐名。现在家里仍在干这个行当,家庭条件也不错。前段时间,曾想做变性手术并改名“雌周氏”当副班长,不过学校没批。 ●林漳:幼时单字姓叶,名叫叶诚。幼时聪慧过人,先后经过高人西门豹调教,后来又经一个姓曹的高人亲手指点后,成绩突飞猛进,曾一度进入全国前三名,甚至超过了班长韩丹,吸叫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后来一场大病,死而复生后,改名换姓为林漳。现在身体仍然不好,家里也不富,靠养个兔子,种个桃树什么的过日子。但又爱面子,虚荣心强,爱向同学们露富,这几年混得图有虚名。 ●魏鲜:和林漳是邻居,家里有不少梨树。家庭条件虽然也不好,但比林漳有心计,会哭穷,于是,定为班里的特困生。这几年吃了不少救济,再加上家里有梨树卖点梨,日子过得也算可以。 ●程安:家庭出身贫穷,没有什么特长,个儿也不高,在班里一向默默无闻。近来和班长韩丹关系较好,受了不少资助。 ●管陶:姓管名陶,可能是春秋管仲的后人,不过还有待专家证实。这几年家里养鸡挣了不少钱,但也爱面子。前些天,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将家里的2层楼又接了一层。但细心人一看,原来3楼从里边看只是道假墙,真让人笑破肚皮。 以上纯属戏说搞笑,不恰当处可以仍砖,但不要骂人!其它的永年、广平、大名等不太了解情况,不敢妄言,希望了解情况并有兴趣的接着说完。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