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山清水秀♬ LYGKD2591870
关注数: 6 粉丝数: 41 发帖数: 784 关注贴吧数: 2
感叹板浦滴醋为什么没有镇江,山西出名 !!! 清朝大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写道:“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追溯到海灌分治,板浦作为灌云县城,李汝珍的镜花缘。板浦人汪德耀、 汪德昭、 汪德熙三位科学家世界有名,现在的连云港港即老窑和墟沟,花果山,响水和新安镇都是板浦的下属单位! 85年因在板浦建设连云港市醋厂(和汪恕有合并),我学的是食品工程,于是作为人才引进到板浦,大概彼时合作失败,我落在镇工办室。我感叹的是灌云全国闻名的旋耕机没了,化肥厂没了,毛纺厂也没了。我比较婉惜的板浦醋始终形不成规模。镇江香醋是米醋,确实味不甚酸。板浦醋和山西醋都是高粱主料。这和茅台,五粮液,洋河都用高粱发酵纯正上口。看现在镇江香醋不只有恒顺国际大牌,更有上百家规模化镇江香醋生产厂家。山西老陈醋也是几十家遍及全省的品牌大厂。反之看看板浦醋只有一个汪恕有滴醋生产厂家,为什么不使用板浦滴醋???为什么不能和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一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初耗巨资建成的醋厂如果和汪恕有合并,县里直接任命正科级干部任醋厂法人并兼板浦镇委副书记,加大投资和合作合资力度。弱化汪恕有滴醋,强调板浦滴醋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讲:产醋工艺并不深奥。海纳百川,挣五湖四海的钱才是得大乘。可惜了,一个悠久历史的地方地理标志产品板浦滴醋,特色产品。因为汪恕有三个字淘汰很多想有志者事竟成的人仁志士。查查连云港市和灌云县所有对板浦醋的方案宣传。包括俞向阳书记专门策划的有关汪醋的电视连续剧,都强调这是祖传秘方,排他性太强了!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实在是暴珍天物!泼天的富贵硬是悄悄的放跑了!!!
猴嘴已经超过华联广场成为城市中央 到了花果山大道和港城大道交叉口,看到自贸区的大牌,不错,这就是猴嘴的地标也是连云港市的地标。我说几点对标华联: 1.自贸区大牌对应华联雕塑(当年不是雷锋车而是海云什么的),上世纪84年全国14沿海城市有了华联商厦。后续有了差点烂尾双子楼。此处花果山总部经济中心目前是全市顶级写字楼没有争议。过铁路西边金辉商业综合体肯定要超过华联商圈。原猴嘴除猴嘴小学都拆光光,这一大块可是黄金宝地。 2.体育中心比南广场高级不是一点点,比华联的市民广场也大好几倍。 3.这块没有老破小,花果山街道沿山根居民应该绿续动迁。华联周边的城市改造路漫漫其修远兮。 4.据说花果山酒店高于云台宾馆或者说是全市东西城区最好的,没有问题吧,尚都未来城要搞五星级酒店,我看行。 5.5A花果山风景区到此处和到华联的远近决定了猴嘴是可以划在风景区商业圈的。 6.716研究所当初建在华联东荒地上。现在新大楼离猴嘴很近。 7.猴嘴南有消防支队,卫生局,广电总局,连云港师范学院,职大,南医康达学院,说花果山大道南段已经超过苍梧路没毛病吧,我说的是体量,规格和投资力度! 8.猴嘴弄了二个顶级好学校。投资额度之高让人羡慕嫉妒恨,超过解放路是尽早和必须的,且慢喷,猴嘴小学,昌圩湖九年制学校都在或规划中,一旦学区地产开发生源够了,买低价房的摆摊,捡破烂等所谓穷人就进不了苍梧开发校区了。 9.中华药港的重大意义和对猴嘴城市,产业的利好不容多说了。一个字,太高端了! 10.猴嘴往北,电力公司,工商局,金融大夏,工业展览中心,车管所。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所,新海连大夏全是市级顶级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海高中都是投资额度最大,配套最齐全的。
建议将猴嘴北改名叫海州新城 就叫海州新城比较恰当,首先,猴嘴原来是镇规模,现在规模基本超过原新海城区的总面积。此猴嘴及猴嘴北范围大了去了,必须整合个响亮的区别原来概念的名称。连云港城市就是从远古的龙苴过来,海州府,现在的老海州还有西大岭,有孔子望海的孔望山,云台山还是海中诸岛。海州浸润着海的灵魂,海的底蕴。不能说只有连云区才是海,新海是内陆小城,这实在是没有看到沧海桑田的大海州府本是临海,近海。过去二百年从老海州到新浦,现在的花果山大道,都是几千年古韵海州,从陆到海的必由之路。另外渤海湾,胶州湾比海州湾出名。我们起名叫海州新城对应美丽的海州湾,相得益彰,如何? 撤销新浦区,成立了海州区,没有影响原来新浦的进一步的发展和老海州的部分芥寞。同样,如果起海州新城,可能现在的高新区都不是最好的易居地。很多优质资源会更快的往花果山大道北聚集。纵观新海地区城市的新衰发展,从西往东,发展方向很明确。高新区不是终点,将很快变成起点。一句话,新浦区改成海州区并不影响原新浦地区的发展。同样,猴嘴改成海州新城,这块地会很快腾飞起来,其实猴嘴及猴嘴北还是搬不走的临海地。唯一的效果是海州府真的很神奇,一座会走路的古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连云港一定,必须是一个靠海的海滨城市。 再此,海州这个称号历史攸久,将来有可能把连云港市改叫海州市。
连云港还有高等教育产业园区吗? 位于高新区花果山大道南的大学城已经没有拓展空间了。连云港应不应该拿出一块高等教育产业园区用地,用于本土高校和引进外地高校来连云港。这显然是有关部门和领导无法回避的问题。 围绕江海大新校区的搬迁已经看到我们的目光短浅,没有长远规划和谋略。仅仅把大学城作为房地产开发的载体和手段就在错特错了。花果山大道南的科教园区已无拓展地块。很显然应该重新再考虑再划一块至少十平方公里的科教园区来。。就本地来说,康达学院和师专都有可能扩展发展。象省份城市用地紧张,也有不少的省部级高校要向三四级城市转移。连云港发展严重缺少人口支撑。这是城市发展的瓶颈。而高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虹吸。为什么高校要迁建?除了扩建,主要方面应该是原址土地增值了。 江海大滨海校区搬到赣榆我不反对,但搬到新城,那么一点点地方,没有拓展空间。我反对。如果在临洪河二岸,赣榆和开发区之间规划十平方公里到二十平方公里的高等教育产业园区,率先让江海大连苍梧校区都规划预留地址。这样才有条件筑巢引凤。 江海大应该入住连云港高等教育产业园区,最多占十分之一的地盘,连云港才有真正的智慧城市的美誉。 十五年前化零为整的花果山大学城,成就了一个高新区城建。期待连云港的科教园区的二期能在海州湾的大湾区得到发扬光大。要不要发展连云港的高等教育产业园区,请问答。
关于建议筹建江苏盐业工程学院 最近一则猴嘴发现历史文物即盐坨,一下子让我打开尘封多年的回忆。连云港又称新海连,可以说上世纪七十年以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就是一部盐业发展史。无论江苏盐业还是中国盐业,淮北盐务局就是连云港当年的主要家当。市委书记就兼任盐务局的领导。盐大头名不虚传。 猴嘴盐坨建于1932年,原为国民政府储放淮北生产原盐的官坨,曾因首开淮北各场乃至两淮盐区海盐经铁路外运的先河而成盐运重地。整个盐坨呈“非”字形,坨内盐河纵横,保留了淮盐生产、仓储和运销的传统形态,是淮北盐业生产、运销的重要遗存,对彰显连云港特色文化,推动淮盐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猴嘴北如火如荼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自贸区就建在昔日的盐池大滩上。我自以为江苏海洋大学应该有一个叫江苏盐业工程学院的独立学院,并且能建在老盐坨附近。盐业其实是学科分类相当广泛而重要的工业门类,在台北盐场昔日的废墟上有没有专门研究盐即氯化钠的,并能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专门大学? 连云港是有专门研究盐的学校,那就是江海大的东港学院前身。即连云港盐业技术学校。 1958年,根据上级批准,淮北盐务管理局决定整合当时猴嘴盐业中学、新浦化工学校的教学资源作为基础,在新海连市(连云港市)创办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同时挂牌“新海连市盐业技术学校”。校址设在“大浦久大公司”搬迁后留下的房产院内。 196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创建“江苏省制盐工业学校”,校址设在原新海连制盐工业技术学校内,两者合校办学,一套领导班子,设制盐工艺专业。 1961年3月,新海连市化工学校并入制盐工业学校,同时学校迁址至新浦原新海连市化工学校校址办学。 1962年,在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因国民经济困难,学校停办。 1964年,经国家第一轻工业部批准,在原大浦镇校址办起“淮北盐务管理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一周课堂教学,一周生产劳动。 1965年,学校由大浦迁至猴嘴。 1968年,因“文革”爆发,学校停办。 1978年,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恢复中等专业学校,并定校名为“江苏省制盐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淮北盐务管理局。 1980年1月,经江苏省轻工业厅批准,将“江苏省制盐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江苏盐业学校”。 1993年,经江苏省盐务管理局研究决定,将原创办于1987年的“江苏省盐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盐业学校”,校址由猴嘴迁至宋艞开发区原“江苏省盐业技工学校”内,原猴嘴校址作为分部。 1995年,江苏盐校等五单位列入加碘盐国家级培训中心(其它四校分别为天津轻工学院、广东盐校、湖北盐校、四川盐校) 1998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江苏盐业学校,成建制并入淮海工学院。并在原江苏盐业学校基础上建立公办民营机制二级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大概从此和盐业说再见了吧。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未必宜居 威海的海景房跌跌不休,连云港的荷花街山上的二手房可是真正的依山傍海,大码头和连岛相映成趣,可是真正的海景房。好几十平带小院十万元能买到。这让人大跌眼镜。当然这比鹤岗三二万购套房的白菜价要好多了。 我毫不掩饰对当时一心三极规划和建设的领导人的赞美之词。对连云港城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责疑的。但有一点,作为内地人是不了解严寒酷暑对海边的居住者并不友好。虽然这边风景独好,最好离个三四里为好。连云区的房价起不来,不少人归罪于学区房。其实是只缘身在此海边。风景再好不能当饭吃,潮湿和海鱼味倒是和港口的各种气味鱼目混珠了。 花果山大道目前修到228国道,这里离滨海大道的海边应该还有好几公里。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将来肯定很漂亮,和海际线共一色。作为旅游,商务,办公确定很锅得。如此寸土寸金的海岸线,能拥有一套能看到大海的,在花果山大道附近的高层住宅确实很难。更多的业主是体验海边潮湿的空气。 啰嗦比较多,我感觉花果山大道猴嘴段是最宜居,最适合安居乐业的。海边只有风景,不会有学区,不会有大型的医院和超市。投资兴业和开车一样。如果你找不到路就按导航走。如果你很熟悉最好自己走,因为导航也有坑。港馨花园处老猴嘴,二手房价就比北面紧临某厦的港逸花园贵不少。房子贵不贵,取决三点: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还是位置。连云港城市规划应该是起始于2005年,花果山大道也是横空出世15年。各种投入,各种操作。可以说未来可期:引以为傲的只有花果山大道,能在花果山大道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定是值得高调的事情。无论是在最南边,还是北边的临海区。
侃侃古南城 重建有观点 南城是街,更是城。是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千年在。南城古称凤凰城,东海城。在海属地区,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流传多少年的民谣把海州,板浦和南城相提并论的形象定位:“穿海州,吃板浦,南城是古财主”。曾经的“东灌分治”,海州和板浦各领东海和灌云县治在海属地区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一个“古”字更是道出了南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事实上其建城时间比马仙碑建海州城尚早数十年,南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古建筑,古大院和曾经居于此的古财主。 现在,连云港号称四大赴街有海州,民主街和连云老街 ,南城古街。其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民主街和连云老街为民国建筑,古不足百年,其中果城里更是大浦港淤积开建老窑时荷兰人始建,为民国中期建筑。事实上,海州,板浦和南城才能称上千年老街。 旧时至少在二百年前,南城和海州有小海,黑风口,和板浦有太平堰,板浦以东是盐滩,南城守东西二山和锦屏山隔海相望,宛如今日东西连岛一样和云台仙山诸多飘浮大海。南城的兴衰不仅取决于沧海桑田,更是立足于战争和和平,明清先后二次因禁海外迁使城池凋零,更是说明了为什么南城几千年前要建城堡的根本原因。 南城虽小,中大街不过三华里多几十米。不过这里的上年纪的人都知道,住在这城围里就是城里人,西街或者中大街的居家有天然的安全感和优越感,南门口,东门口居民显然要差点,而东门外,南门外就是乡下郊外。至今北门外镇政府那一片还戏称“北大荒” 新沂有窑湾,本来有原汁原味的零碎记忆和幽古情怀,可惜为了整齐划一和票房价值,仿古建筑横行街里,我们连云港的海州古城也有不到四百米的中大街,可能反正已经没有一丝古痕迹,索性盖成仿古商业一条街了,而和南城先后建的古围墙呢?几乎连一点记忆和记载都没了。 到过南城的人都记得一条石板铺的三华里古街和一座城楼,其实南城的精髓的东西是城,一个在六七十年代还基本成形土城墙经过不到五十年就消失于不断增长的民居的基础。事实上,稍加留意,一个城堡的城墙的古迹轮廓很轻易地找到,事实上,这六朝一条街的古城墙遗址的发掘和重建才有意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古凤凰城的历史重现,街道有了围城才是一个封闭的小区,在古代,南城因为有了城墙,才有相对安全的城里居民生存环境,这大概是农耕时代最好的易居家园吧!有趣的是,国家要推倒小区围墙,实行街区化,珠不知在南城在几百年前也是标准的大型小区,四门有物业管理的,夜有打更人,一槌过后,便是“平安无事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