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点儿哥 阿点儿哥
此一生,有多少事情,让你左右为难,顾此失彼不能两全?祝大家好运。
关注数: 103 粉丝数: 71 发帖数: 7,265 关注贴吧数: 51
《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报告》   其实你不懂Ta的心   文/肖锋   只知独乐乐,不懂Ta乐乐。独生子女在情感上真成了“独一代”吗?   网上流行恶搞#妈妈再打我一次#,小伙伴们纷纷盘点#你妈嫌你什么#:嫌我整天上淘宝,嫌我不打扫房间,嫌我不够淑女,嫌我不结婚……他们还喊出“爹妈千万别粉我”。两代人的隔阂似乎永远存在,于今尤甚。   家人快乐吗?《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研究报告》称,年轻人来去繁忙,往往不懂亲人的快乐。本报告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土豆网、《新周刊》联合发起调查,街头随机拦截调查,涉及70、80、90后三个代际人群,并追访其父母或者爱人/恋人。   调查表明,中国年轻人的快乐指数还是达到了84.2分(百分制)。但他们工作压力较大,对自我生活水平评价偏低,自认为中下或下等的占52.6%。在幸福感上,80后幸福感最弱,90后、70后相对满足。看来“苦逼的80后”并非网络调侃。70后生活满足是因为生活安定,90后快乐是因为压力还未到来。   最大的问题还是:年轻人只知独乐乐,不懂Ta乐乐。独生子女在情感上真成了“独一代”吗?    Ta快乐吗?   调查得出,中国年轻人(70/80/90后,下同)认为家人的快乐指数均高于自己。他们对家人的快乐程度认知有偏差:对父母快乐反差最大,其次是对妻子或女友;有超过三成的人高估了家人的快乐;超过七成的人无法准确评估家人的快乐。   其实家人虽然对生活质量和家庭的认可均超过年轻人,但在生活乐趣上并不如年轻人的满意度高。其中,在年轻人的家人中,父母感到的生活乐趣满意度要远低于年轻人的伴侣。   造成快乐反差的原因分析:陪伴家人时间有限,交流、关怀都不充分;近一半年轻人每天与家人呆不到2小时,而1个小时以内的占了4成;每周交流不到一次的达到32.4%(包括打个电话)。难怪“常回家看看”入法了。   年轻人与家人相处存在误区:关爱是一种无需表达的情怀。超过4成的年轻人认为关爱不必刻意,同样有超过2成的年轻人存在表达上的羞涩,7.1%的人认为太熟了、不必要。   此外,家人关系是年轻人心情的晴雨表却并非庇护场所:不开心的时候,41.5%的找朋友倾诉,只有12.3%找父母倾诉。其实,家人认为听听子女或配偶倾诉也是一种快乐。   年轻人的快乐更多来自获得而不是给予,陪伴家人不会让年轻人更快乐。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满足的快乐,努力奋斗改善经济条件反而更令他们快乐。   同一研究中,在线调查表明,只有22%的年轻人对生活质量满意,有26%的年轻人表示对工作比较满意,而高达65.0%的年轻人表示对家庭比较满意。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上,家庭很重要,但只是避风港。    快乐其实挺简单   34%的年轻人让家人快乐的方式是送礼物;66.8%的家人不认为送礼物能带来快乐。32%的年轻人让家人快乐的方式带家人旅行;61.9%的家人并不认为旅行能让自己快乐。21.6%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让家人快乐;76.1%的家人并不认为奋斗一定让他们感到快乐……反差如此之大!   家人的快乐往往很简单,有时只需简单到聊聊天,告诉Ta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就能让Ta感觉到快乐。   Ta希望得到关怀陪伴,但是年轻人却做得少,其实,Ta只想“不要让我操心”(比如父母),或“向我表达你的关心与爱”(比如妻子或女友)。   在这个通常认为的物欲横流的年代,让家人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却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家人更期待的快乐是:陪Ta聊天、告诉Ta你关心Ta、爱Ta、花时间和Ta一起吃饭。   “快乐”应当是双向的:家人希望得到的快乐,年轻人时常忽视;年轻人需要发现家人真正的快乐所在,并让给予也成为令自己也很快乐的事情,让快乐双向传递。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做换位思考。同理心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情商理论认为,情商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自我情绪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同理心、人际关系处理。同理心,重要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将心比心,这样你就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感同身受,读懂Ta的心,让Ta快乐,你或许才更快乐。
独自一人上班,没wifi,难得静下心来想事 今天一人儿上班。没wifi上网。 今天老两口儿又电话吵架了,生活总是一波一波不能平静。话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让人感觉最痛苦的节点处,可是谁又喜欢去那痛的最彻底的节点? 刚跟前同事聊了几句,他说他腊月结婚,呵呵,发自内心的替他高兴——————一起光棍儿着呆过的兄弟。他和他女朋友,一个西北甘肃的,一个东南福建的,好一个大调角儿。有点儿羡慕他比我多彩的生活。 坚持久了我开始觉得心累了,我真的累了吗?是我主观懒惰了,还是真的可以被他人认同的我的累了呢?现在,我好想有能力站在未来回望这一刻的我,给我自己一个明了的方向。 看优酷《侣行》,感觉270和他女朋友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不关金钱,人家活的真实,不被世俗圈套牵绊,我向往那种纯粹的状态。 高晓松说: 生活中,不仅有当下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俗人的生活就是俗人的生活,就算你能摆脱俗,也很难从俗生活里独善其身而出。 我很想说点什么,可是高晓松说了:有事情不要去问别人怎么做,因为你自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要相信你是带着剧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早已定好,能好的总会是好,不好的,改也是徒劳。 所以我应该不要独自问什么,不问,我就只能又回到迷雾中独自看着自己的生活独自芒然着,这就是我剧本里的生活?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