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夕渡
晚秋夕渡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82
发帖数: 5,522
关注贴吧数: 10
达美乐比萨还是好吃 深夜来一口
求是大讲堂内部一隅 昨天(3.21)和好友偷偷溜进求是大讲堂,发现里面在布置会场,大屏幕上写着什么“以史为鉴”,估计是什么学习会
终于回到学校 累死俺了一个多小时地铁
室友说每顿都会吃到二十多,为什么我只要8块4?可能是我并非肉食动物
准备回学校了 高强度回家,已经没什么上学的感觉了
今年油菜花开得比较稀疏 想看油菜花海
实验室聚会居然还剩这么多食物 接下来几天都不用采购零食了😋
夜访求是大讲堂
吃完饭去剪头发 印象城四楼快发,10块剪一次,不把我家门口25块一次的店吊起来打?
为什么一点钟还下着大雨还有两对情侣在宿舍门口拥抱? 去酒店不好?又温暖又干燥
免疫和癌症中的TGF-β信号通路 作者:爱德华·巴特、乔安·玛萨格
刚刚看完,算是意外发现的宝藏吧!(严重剧透,权当水贴) 我很喜欢新海诚团队的两名成员——土屋坚一和泷口比吕志,土屋先生是《言叶之庭》的人物设计和作画监督,泷口先生是《言叶之庭》的美术监督。发现这部电影纯属意外,上映的时候我甚至都没听说过。看完却觉得出乎意料的好看(因为很多网站上的评分不高,当然bilibili上面评分还可以,有8.0),尤其是第三部分《纤雨初晴》,而这一部分的角色设计、演出、作画监督就是土屋先生。 第一个故事《一碗乡愁》,导演叫兽易小星。我觉得这个部分好像一篇小小的散文,它的故事其实可以拍得很感人的。但是它有点太短了,放完这个部分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进度条,18分钟不到。我觉得这个时间实在是不够啊,思念故乡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奶奶的味道,是一种很深沉的感情,但是奶奶去世这一段拍得确实有点太过仓促了,感情还没渲染充分,这个情节就直接出来了。结果就是我看完后印象最深的是三鲜米粉。我猜测,导演借助三鲜米粉,把米粉哥的童年(和奶奶一起吃米粉)、少年(学校边上的三鲜米粉店、骑车经过的姑娘)和成年(即现在,他吃的标准化的三鲜米粉)串起来了。童年大师傅的米粉店关门了,童年走了;学校边上的米粉店一度变成了渔具店,青春走了;现在奶奶去世了,他童年的又一部分也将变成回忆,他自然想去再尝尝重新开的米粉店的老味道。如果说导演想拍《舌尖上的中国》,那么这个效果是很成功的——勾起了我的食欲,可是他是想让观众感受到三鲜米粉里蕴藏的思念和记忆,那我认为表现力度还是稍微弱了一点点,原因就是时间略短、情节偏平淡,这样子是难以引起共鸣的。 第二个故事《霓裳浮光》,导演竹内良贵。啊,这个女主角依琳的眼睛,我觉得有点奇怪......有时候眼睛上面画成奇怪的角度,还有这个尖得没有一丝圆弧的下巴,让我有点出戏。不过这些是小问题啦。这个故事塑造的依琳是比较单薄的,她扮演两个角色——一个优秀的模特和一个好姐姐。不过,我认为这两个角色都不够饱满。以模特来说,新来的小模特谢仁出场,基本是没什么作用的,无非就是抢了依琳的位置和男友——依琳在这过程中,都是消极被动无抗争的。她的模特身份没有办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依琳也可以不是模特,是一个办公室职员,被新来的员工抢了位置,这样说也可以说通的——换言之,模特的职业特点不够鲜明。以姐姐来说,姐妹二人大吵一架,莫名其妙就和好了,这也太快了吧,妹妹从爆发到慢慢平静下来再到反过来帮助姐姐,是一个过程啊。女主角就是一个很爱妹妹的奋斗上班族,性格非常扁平,带来的后果就是剧情的平淡、没有矛盾冲突——她就是一张白纸,哪里来的矛盾冲突啊。第三个故事《纤雨初晴》,导演李豪凌。题材不是特别新颖,但是非常好。因为升学带来的分离是很多人的青春经历,所以引起的共鸣比较多。上海的石库门非常有地域特色,这就是上海的旧弄堂风情。导演的意象也选得很不错——一盘磁带,磁带既是时间的进行,也是时间的凝结。这个故事是倒叙的,李墨发现了尘封的磁带,磁带中的录音流转,把剧情不断往前、往高潮处推。最关键的是,男主角、女主角是有矛盾的。李墨本来想要考初中对口的高中,但是小雨因为受到家长的压力,想要去考复旦附中,以便以后进入复旦大学。这就很有中国特色了呀大家中考的时候、高考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嘛。这种来自家长的压力让小雨不得不选择了另外的一条路,要和李墨分开了。李墨喜欢小雨,但是又羞于开口,就算是好基友冬瓜大喊“夏小雨喜欢李墨”,他都要疯狂制止。这样的青涩和羞怯,让他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小雨:我可以为了你去考复旦附中。哇,这种悸动还是初中的时候最多了——小学时太小,春心尚未萌动;高中的时候么,有些人已经变老司机了。然而后面小雨没考上,李墨却考上了,阴差阳错,两个人的命运还是错开了。(哎,我们当时是中考出分了再报考学校。有个同学中考分数很高,本来可以去最好的高中,最后却跟女朋友去了另一所也还不错的学校)最后李墨在多年之后,听到当年没有听到的录音——小雨放弃报考复旦附中,因为不想离开他。其实这个小故事真的很甜嘞!虽然说情节还不是特别复杂,但是至少是有高潮有波动的,最后听到那个录音其实我也起鸡皮疙瘩,青春期的恋爱真的太甜啦!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欲说还休,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最后天各一方。幸好最后小雨回来了,新海诚都懂了(刀片警告),导演怎么会不懂呢? 最后一个小故事改编成一部独立的电影是最好的,我之前看到吧里有人说可以融合一点《一碗乡愁》的思乡之情,我觉得很对。可以吸取前两个故事的长处,融合成一个故事。文艺片讲的故事太多不好,《真爱至上》那种贺岁片才会讲一大堆小故事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