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wi tqwi
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
关注数: 16 粉丝数: 70 发帖数: 2,591 关注贴吧数: 37
要车适合你,不是你适合车 首先第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你应该是要让车适合你,而不是要你自己适应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图便宜,选择一辆不合适自己的车。特别是不合适自己的车架,那基本上怎么改最终都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选车步骤: 1. 根据改装系列第一篇骑车不**,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结尾的内容,确定出自己的选车需求。 2. 结合第二篇不可不知,决定折叠车改装的影响因素提到的三要素对应的因素重要性,来纵观市场上的车型,大致列举出自己需要的车型范围。 3. 一定要去实体店实际的试车!Fitting!请记住,正确设定的自行车是避免运动伤害的基础!一定要非常注意!这里详细点的介绍一下。因为这个非常重要!关乎到你参与运动对你身体的损害!不正确设定的车可能短时间你觉得没什么,但伤害都是累积的!迟早是会报复你的! 当然Fitting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但是我们也有一种简单而相对准确有效的方法。 首先调整坐垫高度。简单的方法是坐在坐垫上,脚后跟踩踏板,腿几乎全部伸直为标准。或者坐垫顶着胳肢窝,手臂手指均伸直,中指刚好能够摸到五通的位置。然后如上图。正常的坐在坐垫上。当曲柄水平的时候,膝盖的转点骨头的垂直线刚好经过踏板的轴心。你可以在合适的坐垫高度基础上观察一下坐垫锁定的位置,来判断坐垫是否能调至达到满足要求的位置。如果可以,那么pass。不过注意:如果膝盖的转点骨头在踏板轴心的后方,而原车采用的是后飘坐管,那么你还可以借由换用天平坐管来向前调整坐垫。之后坐在坐垫上,调整双节头管的高度。根据你的腰部柔韧性,如果较好的话,身体与地面可以形成45度甚至更小的夹角为准;如果年龄稍大,可以调整至身体与地面呈60度左右的夹角。再大的夹角则强烈不建议,那样对骨盆的压力会过大。然后如右图,在坐垫位置设定正确的基础上,将你的小臂和大臂呈90%,小臂后部顶到坐垫的前端(但不需要太用力),伸直手指。你的中指末端离车把的距离应该在5公分左右。不过就实际而言,这个范围在3-10公分均还算比较好。过大或者过小都不是一个好的设定。过小则手臂的压力会增大,长时间手腕和手掌会不舒服;过大则可能长时间导致肩膀疼。然后在这个整车设定的基础上,彻底以骑乘的姿势乘坐。如果这时候你略弯手臂,可以让手臂几乎和你上半身垂直的话,那么这个设定则很适合你。也就意味着这台车你骑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假如手臂和上半身角度过大或过小,那么长时间必然对你身体造成伤害。这个车子就不能选——除非有坐管和头管的改装件可以调整这一参数值。还是强调那句话,不正确的车子设定会慢慢的伤害你的身体!一定要注意!所以你发现一台车怎么调都没法符合正确fitting的原则,那么趁早卖掉换车。你的身体比车子可值钱多了。
踏频训练4要点,训练不到位,等于是自残! 在骑行圈,一旦被人拉爆,大多数骑友肯定都会发力想去追回、一次性骑几十上百公里都是常有的事儿,可是如果想要成功实现这个“反超”,不是件容易的事。 平时的骑行训练绝对不能少,而这些训练可分为几个级别,最初参考的是速度,也就是一个人可以骑得多快;接下来就是踩踏回转数,也就是俗称的“踏频”,是每分钟单脚所踩踏的圈数。 踏频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有意识训练过程,重点是在高踏频下仍然保持身体的平稳,不至于由于踏频的提高而产生身体的左右摆动和上下跳动。也就是说,使得人与车之间始终保持协调一致、始终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训练骑行时的踏频和力量是自行车入门的必修课。有人主张首先从频率开始训练,逐渐的加以力量训练。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先练腿部力量,再去训练踏频,就会轻松很多。其实,不管哪种训练,最重要的还是正确合理,找出属于自己的“最优”踏频。 因为,高踏频一般都会引起心率的上升。踏频加快时,每次踩踏的力度减少,肌肉系统的负担减轻,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所以呼吸会变粗。而踏频较低的时候,呼吸会好的多,但大腿会比较累。想要提高踏频4点需要特别注意: 1、把座管降低2-3mm,以减少在高转速时身体产生的弹跳倾向(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高转速时,身体上下跳动,好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以后可以逐渐将车座调回到正确的高度。 2、将注意力集中在拉动踏板滑过最低点以消除蹬踏死点(使用自锁要更专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3、用一个带踏频的码表来做为生理上的反馈,循序渐进的提高转速,每次在这个转速下能舒服地骑5分钟。4、每次骑行花几分钟时间用高转速蹬踏,热身时的最后5分钟是最佳时间。 总的来说,自行车运动,如果要上强度比速度,力量是基础,踏频是王道。
如何更加高效的踩踏 提起踩踏,我们常常会说到踏频。叔叔感觉踏频的作用在新手队伍中已经渐渐有了被夸大的嫌疑。 实际上每个人有不同的肌肉类型,适合不同的踏频。只要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则不必过分强求踏频的快慢。相比之下,车友们更应关注的是自己的踩踏动作和效率。叔叔认为,踩的怎么样,比怎么样踩更加重要。 想要改善自己的踩踏,完美画圆,就要清楚踩踏的每一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动作。 在一个完整的踩踏周期里,以右腿为例,腿部肌肉的参与情况可参考下图:把踩踏周期拆分成几个环节来看: 环节A:十二点钟至三点钟方位,特征为髋关节伸展。脚在最上方时将其向前推,然后过渡为压。 环节B:三点至五点钟方位,膝关节伸展明显。以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将腿往下压,这段力量最强功率最大。如果用椭圆盘,长轴此刻应为力臂。 环节C:五到六点钟方向。特点是踝关节跖屈(跖屈是向下弯,背屈是向上弯)。以腓肠肌(小腿肚位置)伸展足部,将脚踏往后送,开始“蹭掉脚底板的狗屎”的过程。 环节D:踝关节背屈,大概是六到八点钟方位。通过下死点,放轻向上的那条腿,然后改为提。 环节E:八到十点钟,膝关节屈曲。腿后肌群的调用最大,是踩踏中提拉的行程。向上拉至触发髋屈肌参与发力。环节F:十点钟到十二点钟方位,特征为髋关节屈曲。以髋屈肌将腿部向斜上方由提向推过渡。将注意力集中到推过上死点的过程。 踩踏的力量不会完全用于驱动。改善踩踏动作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减少浪费的力气。评价踩踏是否高效,有两个常用指标。当然,这是有功率计的车友才能得到的数据。没有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字面解释来感(yi)受(yin)一下…… Torque Efficiency扭矩效率:有效驱动的力量占输出力量的比值。一条腿往下踩的时候,如果另一条腿没有放轻并且上提,就会给脚踏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阻碍一部分向下踩的腿的力量。如图,某些角度下脚在做负功 Padel Smoothness踩踏平滑度:踩踏周期内平均力量和最高力量的比值。通俗地说就是踩一圈的力量够不够均匀,踩踏够不够“圆”。 肌肉的运用要无缝衔接,按顺序完美地触发,才能把多边形画成圆。通过以下几点途径可以有效改善踩踏动作: 正确的锁片位置:无自锁无人权,这是车坛公理。要确保自己使用前脚掌(拇指球与小指球之间)进行踩踏。单脚踩踏:只用一只脚,试着让踩踏动力完整循环。你会发现自己动作的所有断点,还会调用很多平时自己注意不到的肌肉。 骑死飞:骑死飞时你不能靠惯性滑行,相反,你必须保持腿部始终运动。这有助于培养顺畅连续的踩踏动作。关注踩踏动作:确保双腿直上直下运动,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保持一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要外摆或者内收。
骑车都能锻炼到哪些部位的肌肉? 骑自行车除了有益身心健康、有助节能减排,更棒的还能雕塑体态、锻炼肌肉群。骑行运动几乎可以锻炼到身体的所有肌肉群,当然锻炼结果和骑行投入也是成正比,要想有更丰硕的收获,就要有更专注的投入。双臂 骑行过程中持续性抓握车把以及捏刹车的动作能用到前臂的肌肉,而控制车把可使双臂的肱二头肌、三头肌得以拉伸,骑行时肩和手臂出力并不比腿轻松,这两个部位在骑行时并不仅仅控制方向和刹车,它们还要支撑你的上半身,肩部以及手臂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帮助你的身体保持稳定、平衡,特别是肱三头肌持续提供向上支撑,让你彻底告别拜拜肉。红色处是手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 肩背 在骑行过程中,肩部的三角肌前束和胸肌帮你支撑上身的重量,持续性支撑你身体重量的过程,相当于保持俯卧撑姿势,这个动作尤其锻炼上臂和肩胸部。而当加快速度或爬坡时,控制身体姿势就更多用到背阔肌,能让你的背影更加挺拔和健美,手臂带动后背的背阔肌并得到更多锻炼,这两组肌肉协作产生出向下的力量,使你能持续将动力输送到脚踏上。红色处就是背阔肌的位置 臀部 踩踏时屁股收紧而坐于车座上,臀大肌(位于臀部)在你划动脚踏通过圆周的最低点时参与进来得到运动。臀大肌是身体最大的肌肉块,所以翘臀也是身材健美的显着标志。腿后肌位于大腿背侧紧接臀部低端,它的紧实更能显现臀部的浑圆,当你划动脚踏过程中弯曲膝盖时会用到它。而踏板划圆周的过程中,每一次经过最低点向后划、向上提拉时最能练到腿后肌。红色处是臀大肌的位置 腰腹 核心肌群是指背部和腹部肌肉,骑行时身体的核心肌群始终保持紧张状态,从而击退肚腩及两侧的脂肪,腰腹肌肉群能帮助你的身体在骑行时呈坐姿。站立加速也跟坐着加速时一样,背部肌肉非常重要,其中尤其是以脊柱起立肌群的力量最为重要。身体运用腹肌群和腰方肌等以避免身体倾斜。背部平直、不要耸肩、保持收腹这样的姿势不仅可避免疲劳和运动伤害,还能得到最大限度锻炼。同时,腹部肌肉除了努力工作支撑你的脊柱外,还会确保上身肌肉产生的力量能有效输送到腿部,总之骑单车非常有助于塑造无赘肉的平坦腹部。 大腿 大腿是骑行运动的主引擎,也是锻炼最充分的部位,大腿正面的股四头肌在骑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你每一次向下蹬踏时有力的推动腿部和膝部,在平坦的道路上维持一定的速度时,大腿的内侧也始终保持紧张。有人担心骑车会让大腿变粗其实没有必要,首先骑行这种有氧运动大腿负荷远没有100%,不会有大幅度增肌,再次有氧运动只会强化腿部肌肉线条,所以环法顶级车手里一个大粗腿都看不到。蓝色标注处就是股四头肌的位置 小腿 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分别位于小腿的后部和前部,对小腿的锻炼效果取决于你把脚板的哪个位置放在脚踏上:如果把前脚掌放在脚踏上蹬踩划圆,对小腿的锻炼效果要远高于把脚后跟放在脚踏上。如把脚板中部放在脚踏上,则练习效果也只有中等程度。小腿后肌(位于小腿背侧)会继续将大腿正面的股四头肌和大腿背后的腿后肌产生的力量通过脚板和脚趾传递出去,尤其是将踏板划到距离地面最近的最低点时,最能练到小腿后肌。脂肪得到充分燃烧,萝卜腿不见了,自然显得更修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