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剑鞘- 山月木竹夕鸟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7 发帖数: 2,307 关注贴吧数: 21
【SING|讨论】┊0609┊之前提过的高考作文,写了下试了试 古今 中外 国潮 寒鞘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人的精神象征,每个美国人都渴望着自由和独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人的精神象征,每个法国人都渴望着人权和浪漫; 然而,这些建筑历史不到千年,中国明长城有七百余年,若再联系上现存的汉、秦长城,便有两千年之数。“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每个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看的景点,长城那敦实坚固的砖瓦下,历经两千年而不朽的又是何物呢? 《后汉书· 乌桓传》中载: “秦筑长城, 汉起塞垣。”这千年来修了又修的城墙,一来是为了收御外族入侵而设,而到了后来边境关系缓和,也逐渐在贸易活动中发挥出类似“驿站”的作用。只为抵御,不为进攻,甚至还可以用于经商,中国人的特点便昭然若现——以和为贵,兼容并包。 中国不缺历史,上下五千年,更迭的大小朝代可能比美国总统还要多,可时至今日,街道上穿牛仔的女孩比比皆是,却少见“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的汉服女孩,无他,衣裳厚重、蔽不透风,确实难讨年轻人喜欢。 也只能说新文化运动和破四旧有些矫枉过正,开放的浪潮一来便纷纷西化,以至于自己的端午节和孔子都要被韩国人抢去了,但强要如今所有年轻人身着长衫宽袖,咿咿呀呀着京剧里的念白,这也不现实。 这问题早已有之,可中国人也不至蠢到把一个问题留了几千年,赵武灵王一诏“胡服骑射”,把衣袖改短改紧,同时保留“交领右衽”的设计,这既轻便又大气的战服便设计好了,后来赵灭国中山,北抵匈奴,成了仅次于秦的国家。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也是随着交流不断演化的,唯此,才让国风成为一种潮流,一股属于民族的,也吸引世界的潮流。 国风为何不能潮起来?当2233娘穿上了华服,这种文化形式也越来越被年轻人喜闻乐见。今年4月7日,第二届中国华服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有幸通过B站看到了现场的直播:舞台之上,不乏长袖飘飘的仙女,也有浪迹天涯的侠士,各种音乐与舞蹈令人目不暇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天涯共此时”,但共青团中央的百万用户,定然与我一同分享了这场饕餮盛宴。 皮皮团对国风的推行可谓不竭余力,4月20日,“少年中国”国风音乐节在六朝古都南京举办,荟萃国风圈音乐人于一堂,“国风新时代,中华正少年”,这少年的中国正要我们去创造,言语之间,尽显国风音乐的自信和担当,不由得想起了《少年中国说》里的“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而人民日报倒也不甘落后,新媒体中心重点打造的“有间国潮馆”于5月10日正式开馆,国漫手办墙、皮影剧场、甲骨文星空……这场古今的碰撞不可谓不精彩,来日进京,必为拜会之所。 五千年的历史让文化不乏色彩,但只有不断地交流与创新才能给它注入生机和活力。将汉服改短,再给舞蹈融入西式的踢腿跳跃,手持折扇翻转如蝴蝶翩翩,再配以轻快的电子乐,《寄明月》的爆红不是偶然,而是作为国潮的一个代表凸显了出来。后面我们也可以想象,会有人吟诵《如梦令》时手舞足蹈,体会少女醉酒之后“啦啦啦啦”的可爱;也会有人于“无边落木”中不住叹惋,想着“若秋风不知断肠忆无穷,愁只能随风如梦”在天边的那个人;还会有人在敦煌的飞天仕女前哼唱起来,慨叹“经过了千年等待的时间,终与你想见”的光阴流转…… 国潮是在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下,对外来的文化吸收和借鉴,再进行创新得到的新鲜产物。正如SING女团在《国潮时代中》所唱:“听大国的文化琵琶配吉他,文言文说嘻哈新潮也潇洒……引以为傲的风雅传承和升华,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尽是如此,昔日的改革家、革命家用兼容并包的态度给我们带来了“德先生、赛先生”和“布尔什维克”思潮,今日的时代弄潮儿也在各个领域秉持着兼容并包的态度,用她们的文化、用她们的头脑、用她们的行动,引领着这样一个国潮时代的到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