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treexx snowtreexx
关注数: 7 粉丝数: 56 发帖数: 6,005 关注贴吧数: 20
猎鹰9可回收中程导弹 开个脑洞: 一、在敌对国海岸线2000公里以外用小岛建造发射基地,或是用海上石油钻井改装成发射平台发射猎鹰9。 二、猎鹰9的第一级在8马赫80公里高空脱离并回收。 三、第二级没有梅林发动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子母弹。分离器旋转着把400个超高速版滑翔弹脱离出去。 四、400个500公斤装药的滑翔弹,或者是一群小炸弹夹着若干颗10吨重的大炸比,分离后沿着设定好的轨迹飞向2000公里外的目标。 五、超高速滑翔弹不需要自主动力,也不需要隐形,末端还可以保持5马赫的速度,超过所有防空拦截弹的速度。每个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发射3-5枚猎鹰9,一批就是2000个左右的子弹头,足以端掉一个城市的所有主要目标。攻击是突然性的,在20分钟以内就发起和结束,敌方预警系统不可能做出反应(这也是美苏禁止开发中程弹的原因)。 而且防空导弹也远比超高速滑翔弹要贵,拦截起来谁也扛不住消耗。 六、5枚猎鹰9的第一级优哉游哉的返回海上发射平台,重新检修加注燃料等着第二次发射。在三四天的检修时间里海上钻井平台可以朝下一个目标城市进发。猎鹰九的主要燃料是煤油,补给运输相对方便,液氧麻烦一些。 七、这极有可能是现代战争最经济最高效的火力投放方式。超高速滑翔弹不需要动力组件,可靠性好,装药量大,且非常便宜。猎鹰9的助推段发射成本可以低至500万美元,而且不像航母需要庞大的后勤保障和飞机调度体系。需要的军事人员微乎其微,几乎是无人化操作。一次5发齐射的成本几乎就是所有的军事支出了,总共在一亿美元左右的量级。用一亿美元完成对一个城市的攻击,几十亿美元就可以摧毁一个超级大国的所有沿海军事目标。 八、子弹头可以有多种载荷,可以是高爆弹,钻地弹,emp弹,布雷弹,每个弹头也可以是几十个拱顶子弹头,或者是用减速伞减速后成为高空悬浮气球或是小型无人机,为后续打击提供引导和情报支持。 九、可能接回着陆猎鹰9助推器的驳船不能像现在的ms tree一样慢悠悠的了,得多加几个发动机,半天就能接回猎鹰9。 十、不排除专门建造发射猎鹰9的航母,速度快,隐身性强,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而且也可以从2000公里外攻击敌方的舰队。基本上对常规航母是一发入魂,而且是整个编队都入魂。
猎鹰9号可回收中程导弹 开个脑洞: 一、在敌对国海岸线2000公里以外用小岛建造发射基地,或是用海上石油钻井改装成发射平台发射猎鹰9。 二、猎鹰9的第一级在8马赫80公里高空脱离并回收。 三、第二级没有梅林发动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子母弹。分离器旋转着把400个超高速版滑翔弹脱离出去。 四、400个500公斤装药的滑翔弹,或者是一群小炸弹夹着若干颗10吨重的大炸比,分离后沿着设定好的轨迹飞向2000公里外的目标。 五、超高速滑翔弹不需要自主动力,也不需要隐形,末端还可以保持5马赫的速度,超过所有防空拦截弹的速度。每个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发射3-5枚猎鹰9,一批就是2000个左右的子弹头,足以端掉一个城市的所有主要目标。攻击是突然性的,在20分钟以内就发起和结束,敌方预警系统不可能做出反应(这也是美苏禁止开发中程弹的原因)。 而且防空导弹也远比超高速滑翔弹要贵,拦截起来谁也扛不住消耗。 六、5枚猎鹰9的第一级优哉游哉的返回海上发射平台,重新检修加注燃料等着第二次发射。在三四天的检修时间里海上钻井平台可以朝下一个目标城市进发。猎鹰九的主要燃料是煤油,补给运输相对方便,液氧麻烦一些。 七、这极有可能是现代战争最经济最高效的火力投放方式。超高速滑翔弹不需要动力组件,可靠性好,装药量大,且非常便宜。猎鹰9的助推段发射成本可以低至500万美元,而且不像航母需要庞大的后勤保障和飞机调度体系。需要的军事人员微乎其微,几乎是无人化操作。一次5发齐射的成本几乎就是所有的军事支出了,总共在一亿美元左右的量级。用一亿美元完成对一个城市的攻击,几十亿美元就可以摧毁一个超级大国的所有沿海军事目标。 八、子弹头可以有多种载荷,可以是高爆弹,钻地弹,emp弹,布雷弹,每个弹头也可以是几十个拱顶子弹头,或者是用减速伞减速后成为高空悬浮气球或是小型无人机,为后续打击提供引导和情报支持。 九、可能接回着陆猎鹰9助推器的驳船不能像现在的ms tree一样慢悠悠的了,得多加几个发动机,半天就能接回猎鹰9。 十、不排除专门建造发射猎鹰9的航母,速度快,隐身性强,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而且也可以从2000公里外攻击敌方的舰队。基本上对常规航母是一发入魂,而且是整个编队都入魂。
为什么bfr运力要这么大?而不是推小一号的项目? 猎鹰九leo可回收运力15-18吨。 bfr的leo可回收运力是100-150吨,比猎鹰九大了七八倍。而c5运力才150吨。 老马为什么那么激进? 载重量越大,航线安排越不灵活。现在a380和波音747都已经停产,因为发现重型客机(货机)很难安排航线,787体型的飞机经济性最强。 而spacex还没有验证过二级完全回收的火箭构型,体型越大,试错成本越高,开发周期越长。 所以无论是经济性还是试错成本,老马都应该优先发展一种leo可回收运力在40-50吨左右的重型火箭。其实这种运力已经可以独步天下了,足以满足星链发射、深空通道建设等所有主流任务,甚至登月登火也行。 老马应该算过这笔账,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发展bfr那么大的火箭呢? 我猜,是不是和以下因素有关: 一、规模越大技术要求越低。猛禽多发并联增加冗余度。火箭越大,燃料罐隔热瓦等外皮重量占比越小,多出来的重量可以用来增加冗余。 二、规模越大,运营后的经济性越高。班次减少,对发射回收调度需要考虑的因素越少。规模越大,单位重量发射成本越少。 三、去往火星的乘员舱没琢磨明白。火星旅程长达几个月,这么长的旅程,谁也没有过乘员舱设计经验。到底要多大空间应该装多少人谁心里都没底,老马就干脆往大里造。 四、得到军方的支持,不差钱。老马根本就不注重短期效益,直接瞄准长期运营效益。
原创短篇——蟑螂 这是一部人类与蟑螂在星际大开发时代血腥搏杀的血泪史。而最后,人类仍然没有赢得这场时间长达几十亿年,空间跨越百亿光年的战争。 太阳系大开发时代的早期,在火星上巨大的薄膜穹顶里,从人类定居火星的第一天起蟑螂就一直陪伴着他们。和在地球上一样,机械捕杀、杀虫药、基因改造、天敌培植——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火星和地球环境差不多,虫害再严重也依然可控。 问题是在太空的零重力环境里,蟑螂依然可以利用范德华力在舱壁攀爬行如飞,而它的天敌们,那些鸟类和飞行昆虫却失去了飞行能力。哪怕是一粒小小的虫卵不小心被带到了太空,蟑螂都会借助太空站里四处漂浮的食物碎屑快速繁殖。甚至有人观察到一些随太空行走被带到真空中的蟑螂,也依然能够用腿上的纤毛小钩沾附到太空站的玻璃外,只要是在有太阳光照的地方,这些母蟑螂尸体里的软壳虫卵竟然可以在适宜温度的真空环境里生存一段时间。 不过,太空站里的蟑螂虽然讨厌,也远远比不上星际殖民太空船里的蟑螂可怕。 人类终究要踏上开往邻近恒星系的殖民飞船,在长达千年的旅途里,人们通常会选择躺在休眠舱里度过难熬的时光。然而,在成千上万个休眠舱里,总有一两个密封不充分或是检疫出了问题,即使只有一条一毫米宽的小缝,也足以让一只小蟑螂钻进去。 人类把一艘艘飞船像蒲公英一样不断撒向远方,直到三千年后,第一艘殖民飞船到达目标恒星附近并传回了苏醒后的监控画面。太阳系的人们首先看到休眠舱盖缓缓打开,在其中一个休眠舱里,蠕动着几十万只依靠人体组织、休眠系统的营养液和互相啃食活下来的蟑螂。它们随着舱盖打开一哄而散,然后像无数条黑色的小溪一样聚拢到附近的休眠舱里,在那里刚刚苏醒的人们虚弱的躺着,眼睁睁看着蟑螂们在几小时内把自己的皮肤、肌肉抢食一空。 太阳系的人们追悔莫急,但殖民飞船已经源源不断的派出去几千年了。 ————先发段试试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