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角色▫ 5335256
关注数: 7 粉丝数: 373 发帖数: 21,809 关注贴吧数: 21
因儿子不孝,老人孤独去世,带21万现金火化 去年腊月的一天,47岁的火葬场职工杨林在火化一位死者尸体时,透过炉口看到一件他前所未见的蹊跷事情——火化炉里无数张百元钞票在火光中翻卷飘舞,瞬息间又被熊熊烈火吞噬。这一幕让杨林差点惊掉了下巴,谁家有钱任性到这种地步? 死者是位陶姓老人,江苏阜宁县三灶镇人。早在十多年前,陶老汉按照当地风俗,和两个已经成家的儿子分了家。陶老汉就把老家的两亩地给儿子种,自己到县城郊区租了间房,专门收起了垃圾。 直到去年年底,因为常年风吹日晒,加上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缺乏营养,陶老汉渐渐感觉到自己身体快要不行了。他希望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住到儿子家,由儿子媳妇养老送终。于是春节前回了儿子家。 让陶老汉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去和两个儿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两个儿子竟然找出种种理由,你推我让,谁也不想把老子接到自己家来过。 带着委屈,陶老汉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今年春节后不久,他在孤独中去世。 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两个儿子很快赶到现场。当时边上不少邻居议论纷纷,说老人家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已到,所以自己把新的寿衣都从头到脚穿得好好的。 两兄弟没做多想,和其他亲属简单商议后,就把父亲送到了火葬场,然后一大家子在外面等骨灰。 火化工杨林工作结束后,从里面出来问了人,找到陶家兄弟,把刚才见的情景说了一遍,只听得两兄弟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回到家中,两人细致整理翻查了父亲的遗物,发现去年下半年老人就从银行里取出所有存款,共计21万余元。 哥俩这时方才彻底傻了眼,明白了是老人见儿子都不孝,宁愿把钱带走,也不留给子孙。
超黑暗实验! 超黑暗实验把老鼠关在一个应有尽有的「天堂」里要模拟人类社会,发现到他们发展出的形态跟人类社会一样,最后走向灭亡!你有想过从动物的行为中也可以预言人类的未来吗?今天要讲的这个实验,也许会让你大开眼界。在 1960 年代,一个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宏(John B. Calhoun) 进行了一项超黑暗的实验,它把4对老鼠放在只能容纳 3000只的大型容器里,并提供无限量的水、食物,也没有天敌或气候变迁的影响,这对老鼠们根本就是天堂!这项实验叫做 —— 老鼠乌托邦 (Mice Utopia Experiment) ,而这项实验的目的在于探测万一在只有空间的限制下,群体数量不断增高,会对实验对象展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知道你已经想睡觉了,我们就把话说得简单一点吧!约翰的目的就是想研究当一群老鼠在一个受限的空间里越来越多只的时候,在行为上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以下这张图就是他把榖仓改建成老鼠居住的「空间」。 一开始老鼠们的行为一切正常,但大家也知道老鼠超会生,于是在鼠群数量不断急遽增加之后,一直到第 315 天时,老鼠的数量增加到了 620只,整个空间相当拥挤,鼠群们甚至挤到需要互相重迭;于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数量太多,而老鼠们失去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意义。 这代表什么呢?当数量太多、空间都被占满的时候,每只老鼠在鼠群中的社会地位就会大乱,而这也表示,无论是雄鼠或雌鼠,都再也不想好好扮演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了,公鼠没有传宗接代的任务、母鼠也不用专心照顾小孩,反正老鼠那么多对吧?这种状况日益频繁,导致压力和敌对行为增加,老鼠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拚个你死我活,或着逃跑;但是,在封闭的空间不可能逃跑啊!于是暴力迅速升级,失去控制,一直到;600 天的时候,情况更是激烈,同类互吃、妈妈吃小孩、公鼠互相交配、母鼠也会和公鼠上演抢地盘的性别错乱等等,整个体系已经大崩坏!这些行为演变成所谓的「行为沦丧 (Behavioral Sink)」,到了最后,公鼠只顾着自己吃和睡,整个鼠群就停止交配、增长了,而这个老鼠乌托邦终于在 600多天时告终,剩下的老鼠也再也没办法回到正常状态了。约翰卡尔宏认为这能预言和人类最终的命运,把这样的现象比喻为人类的「第二次死亡」;如果哪天人口密度已经高到会影响社会功能,而资源也不够用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群体的灭亡。 这个实验听起来是不是超级黑暗残忍呢?这不是理论而已,是真的有这个实验!
霍金:根本没有黑洞 黑洞不存在?开玩笑的吧。不过,这话既然出自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之口,就得认真听了。 据《自然》24日报道,霍金在22日发表论文承认,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 黑洞不能困住所有物质 在这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的论文中,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 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 霍金在论文中承认,自己最初有关视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光线其实是可以穿越视界的。当光线逃离黑洞核心时,它的运动就像人在跑步机上奔跑一样,慢慢地通过向外辐射而收缩。 “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能量和信息是可以从黑洞中逃离出来的。” 意在解答“火墙”之谜 霍金此举意在解答黑洞的“火墙”之谜。 此前研究人员猜测过,假如一位倒霉的宇航员不幸落入黑洞将是什么情景。 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以相对论为基础,默认宇航员会毫不知情地落入黑洞,在黑洞核心奇点处灰飞烟灭。后来又有科学家根据量子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认为黑洞的视界是一块类似“火墙”的高能区域,会把掉进去的宇航员直接烧焦。 霍金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量子在黑洞周围造成剧烈的时空波动,所以像“火墙”一样的边界根本不可能存在。
不擅社交的不是怪咖,科学证实 他们的独特能力是你没有的 你是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吗?熟悉「社交焦虑」的人应该都能理解,社交互动是多么困难的事吧。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普通情况:像是在街上和陌生人交谈,或只是简单打个电话,都会导致社交焦虑的人,因紧张而伴随焦虑和压力。比如说,他们会因此心跳加快、发抖、盗汗等等。 不只是生理征兆,社交焦虑的患者似乎都无法过「正常」生活——进入新的交友圈、认识新朋友、去 party。因为任何社交环境都会造成他们的不适应和尴尬。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绝对有什么毛病,到底有什么好焦虑的,并且认为他们需要被「治愈」,但其实事实并不是他们认为的那样,社交焦虑症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想过的。 最近在精神医学上对于「社交恐惧症」的主流观点解释,这个情况和「害怕被他人评论」有关。但其实不见得,因为他们可能真的只是对于他人的情绪太过敏感,导致他们害怕与别人进一步相处! 一项 201 1年发表的研究就可以证实这件事,有社交恐惧的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过度敏感。这也就表示他们能轻易地就察觉、并准确分辨身边的人的感受,让他们有移情作用(empaths)。 实验方法: 研究作者,为了要测出移情作用程度,而找来了 21 个高度社交焦虑、和 22 个低度社交焦虑的人做实验。作者使用 Liebowiz 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发现第一组的受试者(拥有高度社交焦虑的一群人)表现出超高度的移情作用,且更能准确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 这个研究结果指出:社交恐惧症的人,表现出特殊的「社交认知能力」,并有较高的「认知移情倾向」、和「对他人心理状态的高度准确性」。 这对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又代表什么?这表示他们其实是非常特别、有天赋的,而不是心理疾病的患者或怪咖。他们拥有移情作用这项稀有的天赋,使他们能感觉到身边的人的情绪转变。只是,别人的情绪和活力,对他们的大脑来说太具渲染力,导致他们身体出现紧张、心跳加速等烦人的反应,所以他们会避开这些情况,以保护自己的情绪被「污染」。 所以,如果你为社交焦虑所苦,记住,你并不需要被「治愈」,你只需要找到适合你人格特质和生活方式的环境,而不是不断走进社交圈试图克服这个问题,变得更会交际,关心身边的人和每天面对的情况就好。别试着变得「正常」而做其他人都做的事,这样你永远都不会快乐。相反的,正视自己的内在情感,倾听自己,只要你找到对的环境你就能发挥强项而非挑战弱点,心情也会更平静和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