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123 监所123
关注数: 44 粉丝数: 2,291 发帖数: 76,126 关注贴吧数: 29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要点解读 五区三城 2021年5月,市政府出台《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主城区“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布局,集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东部化工区、综合保税区、东部生态修复示范区、济淄一体化先行区“五区”和大学城、科学城、生态产业新城“三城”。 “两纵六横”高速公路网 “两纵”即滨台高速、沾淄临高速。“六横”即青银高速、青兰高速、济南至高青高速、济南至潍坊高速、高青至商河高速、济潍复线桓台联络线。 “两环四纵六横”铁路网 “两环”即利用胶济铁路、张博铁路、辛泰铁路、张博——新泰铁路连接线形成南环线;研究利用济寿铁路、兴桓铁路、胶济铁路、邹平铁路专用线、张东铁路形成北环线。“四纵”即滨淄临铁路、淄东城际、张东张博铁路和辛泰铁路。“六横”即济寿铁路、济青高铁、胶济客专、胶济铁路、瓦日铁路和鲁中高铁。 对外125出行圈、 市域15一30一60出行圈、 123快货物流圈 “对外125出行圈”即周边城市1小时通勤、省内城市及京津冀2小时畅达、国内主要城市5小时覆盖;“市域15-30-60出行圈”即市域各板块15分钟上高速、相邻区县30分钟直达、五区一县(桓台县)60分钟覆盖及主城区60分钟直达高青县、沂源县;“123快货物流圈”即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 “两环五射线”城市快速路网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交通快速通达”,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近中期快速路网规划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主城区2条环线、主城区辐射周边区县的5条射线,即“两环五射线”,长约224公里,总投资约610亿元。其中,一环线由鲁泰大道、宝山路、昌国路、原山大道构成,总长度39公里,围合面积87平方公里;二环线由黄河大道、鲁山大道、淄河大道、姜萌路构成,总长度72公里,围合面积330平方公里;五射线为张周路连接周村,上海路北延连接高青,柳泉路连接桓台,张辛路连接临淄,北京路南延连接淄川、博山,总长度113公里。 城市大外环工程 城市大外环工程全长171公里,其中北环全长31.4公里,利用G205桓台北连接线段20.2公里,新建东北外环11.2公里;东环全长59.7公里,利用凤凰山路14公里,新建及改建45.7公里;南环全长28.1公里,新建S510泉王线淄川区龙泉至周村区王村段;西环全长51.8公里,利用G309青兰线26.1公里、G205山深线16.4公里,新建西北外环9.3公里。 “一心、两环、三带、四片区” 生态空间布局 2021年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的意见》中明确,“一心”即以张店区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主城区。“两环”即沿张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外围的内环绿地;沿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外围的外环绿地。“三带”即孝妇河、淄河、东猪龙河三条生态风光带。“四片区”即“南山、北水、东齐、西商”全域公园城市界面。
马踏湖被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其中,马踏湖被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据悉,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网上公示、专家评议、公众投票以及现场核查等环节,通过综合评议,确定了18个美丽河湖案例和8个美丽海湾案例。 马踏湖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湿地系统,地处人口密集的北方缺水重化工城市淄博市。上世纪后期,流域内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马踏湖失去了稳定的水源补给,加之大面积围湖造田,湖区面积逐步萎缩,最终减至不足20平方公里,湖泊生态功能丧失殆尽。为恢复马踏湖生态环境,2008年以来,当地立足北方缺水地域特点,桓台县坚定不移的落实“治保用”流域治污策略,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治”,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严守“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水环境质量底线,通过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促进造纸、化工、农药等高污染行业科技创新,突破治污瓶颈。让达标无望的“小散乱”企业逐步自动退出市场,先进企业则直接瞄准最严格的环境标准增强环境竞争力,有效解决了结构性污染问题。目前直排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在排污口均设置“生物指示池”,确保出口排水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0-2035年)的批复   淄博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请示》(淄政呈〔2020〕3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是以齐文化发源地为依托,以历史故城遗址、遗迹、古陵墓群为主题,集遗址参观、历史探究、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包括齐故城、淄河景区、田齐王陵、公泉峪、金山景区、天堂寨、高阳故城、桐林田旺遗址和安平故城共9个景区,总面积约66.66平方公里。自《总体规划》批准之日起2年内,完成风景名胜区的勘界立标工作。   三、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实行三级保护,其中一级保护区16.6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26.94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23.09平方公里。重点保护齐国故城遗址遗迹、古陵墓群等人文景源,维护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四、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类建设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并按照国家、省相关法规履行审批程序,并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要妥善处理好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各类建设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五、确保风景名胜区管理运行安全。完善交通、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依法依规对景区进行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及游览安全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持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