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夜幽灵 20361用户
红警3日冕
关注数: 68 粉丝数: 300 发帖数: 7,408 关注贴吧数: 101
浅谈英国海军的实力 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妥妥的世界第二,伊丽莎白级航母和美国的航母没法比,但除了美国的航母,也就它最厉害了 航空母舰本质是海上移动机场,只是一座平台,它自身是不能打仗的。机场,自己怎么打仗?航母靠舰载机打仗,由舰载机来体现战斗力。谈航母自身的参数、性能,是很次要的问题。谈航母的战斗力,主要应该先谈它的舰载机 航母相当于舞台,舰载机是演员,一场戏好不好,还得看演员 伊丽莎白航母搭载36架F35B战斗机,英国有两艘伊丽莎白,总计能搭载72架F35B,这就是它的战斗力 美国的航母已经开始搭载F35C,F35C其实才是纯海军舰载机。F35B本来是海军陆战队的飞飞机,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然后被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海空军相中,客串到航母、陆地机场。F35C弹射起飞,作战半径要优于F35B,执行任务的能力强。 美国的航母搭载F35C,还能搭载预警机,再配合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咆哮者电子战机,战斗力要比只能搭载F35B的伊丽莎白强很多 伊丽莎白和美国的航母没法比,但除了美国的航母,它就厉害了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搭载的是阵风战斗机、四代机,F35是五代机。五代机对四代机,有代差。阵风这两年出口形势喜人,在军火市场很受欢迎,名气很大。但阵风再好,也不见得比F16、F18强,肯定不如F15。而在美军自家的演习中,F35对F15、F16、F18都是几十比1的优势。有些演习是强制F35和四代机打近战,这才能模拟击落一次两次。如果放开手脚,F35尽力打远战,四代机一次都赢不了。 F35B对阵风是碾压性的优势,搭载36架F35B的伊丽莎白对搭载24架阵风的戴高乐自然也是碾压性的优势。戴高乐号航母能搭载3架E2C预警机,对战斗力有很大的提高,但面对隐身的五代机,依旧白扯 俄的航母已经趴窝,生活不能自理,纯属摆设,并且搭载的米格29K是小飞机,还不隐身。印度航母搭载的也是米格29K。这哥俩的舰载机没法和F35、F18、阵风之类的比,航母也就算了 英国、英国皇家海军、英国航母,看着不起眼,但是如果单讲航母的话,它其实妥妥的世界第二! 虽然,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作战半径短,机动能力弱,载弹量少。不过没办法,它是五代机,怎么都比四代机厉害 美国有180多架F22,几百架F35。以色列、日本、韩国、意大利,都有F35,几十架,上百架。英国两艘伊丽莎白的72架F35B并不显眼。问题是他们属于同一个圈子,都是自家人。出了这个圈子,其他国家,都很菜。俄只有三五架苏57,所谓的隐身机,没什么意义。法国主力战机是阵风,德国是狂风,印度是苏30 所以说,伊丽莎白的72架F35B,其实了不得!理论上,按10:1算,它能打720架四代非隐身机。现在英国盟友之外,有哪个国家能拿出720架四代机? 大俄号称世界第二强国,空天军也是号称世界第二。他的空天军有50架苏27,100架苏30,100架苏35,100架米格31,总计350架。但这是和乌开战之前的数据,100多天又被打下来很多。这350架是俄能打空战的飞飞机。而且苏30是多用途战机,半能打空战。米格31是截击机,只能飞直线。这都不细说,只讲350架四代非隐身机,加上三五架苏57、俄海军,趴窝的航母,搭载的十几架米格29K,能打过72架F35B吗?打不过的! 国内互联网上,所谓的英国怕俄,只是某些人的幻想,现实情况是英国骑在俄的脖子上,是英国的军舰堵着俄家门口,欺负俄,俄抗议。俄的军舰可不敢跑到英国家门口闹事。俄和乌打仗,英国不但制裁俄,还明目张胆的给乌武器,甚至叫嚣单独建立组织干俄。而俄只能抱怨,连正式的抗议、谴责都不敢。撤回大使,断交的脾气都没有 咋咋呼呼扔核弹最搞笑,俄有核弹,英国也有,俄能灭英国,英国也能灭俄。讲常规武器,英国这两艘航母就够俄喝一壶的了。把他海军、空天军灭了,没有制空权,俄的陆军还是个啥? 俄空军是个凑数的世界第二,除了上面统计的350架战机,他还有几百架苏34、苏25、苏24、图95、图160,这些飞机不能打空战。还有1000多架运输机、预警机、电子战机,再加上2000架直升机,总计4000架飞机,数量上算世界第二。但按战斗力算,这些飞机根本没法和72架F35B比,甚至被F16吊着打。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还能看见几架俄战机?几乎看不到了吧,俄那三核桃俩枣的破飞机,也就比完全没有强那么一点 英国这两艘伊丽莎白级航母搭载的72架F35B,能打俄、法、德、印各国的海军+空军,一点问题都没有,打日、韩的海军也没问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战机都是绝对的王者,制空权就是一切,失去了制空权基本上就等于输掉了战争。舰队想要进行远洋作战,没有航母根本就不行,航母是最纯粹的进攻型武器
俄军和波兰、英国军队相比哪个更强 5202年了还有一堆俄友和乌友鼓吹俄国威胁论,实在是绷不住了,评价为既不懂俄乌战场又不懂现代战争。 想象中的俄乌战场:悲壮的乌克兰超人手撕俄军坦克洪流;实际上的俄乌战场:怕死的00后乌军人躲在前线几公里外用无人机点射俄步兵,超视距弹药用光了就跑。 俄军能在俄乌战场上缓慢推进,是因为他们适应了乌军依赖无人机拒绝视距内交战的打法,他们组建了一大批“驴子+独轮车+步枪”的炮灰步兵单位,乌军的无人机炮弹战术耗不过俄军无穷无尽的人海冲锋了,又不愿意回到2022年那样近身肉搏。 但是,请问这些“驴子+独轮车+步枪”大军能对波兰军队/英国军队造成什么困扰吗?让他们去打北约东线,一天能推进几公里? 还有人在幻想俄装甲洪流,然而我已经有一整年没有看过俄超过10辆坦克同框出镜了。俄现在的机械化单位全拆成了营连级,要再恢复成师旅级为正面击溃波英联军做准备得花多久呢?而且重新合到一起会不会又上演惩戒4师苏梅行军呢? 说完了俄地面怎么输,再来说说波英联军空中怎么赢:很简单,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波兰空军轰炸俄大城市即可。确实,波英的空中实力比不上美军,不能达成战场遮断,但他们也不需要与俄较劲,直接轰炸俄后方城市就完事了。 你们觉得俄人能忍?重磅炸弹丢进克林姆林宫能忍吗?波兰人炸平红场还能忍吗?俄联邦行政大楼全部被摧毁、俄政府集体地下室办公还能不能忍?还能忍是吧,好的继续炸铁路炸大桥炸电站炸油井,之前俄想炸但炸不中的目标现在波军都可以试一试,我看俄人能忍大帝多久好了。但凡理智地想一想俄现在是什么实力什么表现,就很难在对俄国威胁论绷得住了。幻想一个保留2022年开战之前实力的俄穿越到2025年时间线上吊打失去美国的北约,除了自己吓自己,还有什么意义吗? 又或者说,有些乌友想抬高俄军实力以衬托乌军伟大?我承认波军英军或者任何北约军队的步兵放到乌军步兵位置上未必能在烂泥中表现更好,但北约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军费就是为了避免纯步兵填坑的,而乌人只是在给自己过去30年糟糕的亲俄决策买单罢了。 至于空中力量对比,我只说一个事实:波英联军能够稳定提供每天50架次,其中10架次用到轰炸俄城市上即可。每天炸一栋楼,一个月俄政府大楼也被炸的差不多了。而俄空军现在仅能维持每天10架次,假设他们全力应战波英联军也最多翻倍到20架次,还是完全挡不住。
客观分析一下战场上乌俄损失比 目前战场上乌死亡8万人,俄最少死亡60万 人,乌俄战损比,保守估计最低是1: 7,也就是损失7个俄才能换1个乌,这已经是最保守最低的估计了。 探讨问题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而准确、客观的探讨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事实。 1、俄人口是乌的五倍 2、乌打进了俄本土库尔斯克。 有这两条事实就足够了。 打进库尔斯克,最底线说明乌还没崩、还能打、还想打,战斗欲望很强烈。 俄人口是乌的5倍,部队1: 1的交换就是俄赢。俄损失60万,乌损失60万,乌耗不起,早和谈认栽了 乌损失60万相当于俄损失300万,相当于东方损失2800万,对于三国都是不能承受的数。到这个数都会从内部崩塌。只到一半,乌损失30万,相当于俄损失150万,相当于东方损失1400万,这依旧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都是崩塌的临界值。 对于乌这种规模的国家,死亡10万部队已经是拼国运的史诗级对决。相当于俄50万,东方460万。 一年半以前俄公布的数据:消灭50万乌,自己损失5万。这都是荒诞不经,搞笑至极。乌损失50万相当于俄损失250万,相当于东方损失失2300万。而且还是一年半之前,按俄讲的,打到现在乌得损失100万,相当于俄军损失500万,东方损失4600万。 然后乌还能反攻打进库尔斯克,这不是笑话嘛,根本说不通。 俄人口是乌的5倍,按俄的数据,1名俄换10名乌, 如果人口相等,相当于1俄换50乌,乌根本消耗不起,早灭亡了。 俄主动入侵乌,一 直在赢赢赢,1俄换10乌,然后俄还特别善良,天天喊着和谈、别打了。乌都打没人了,就是死活不谈,还能打进俄本土。这都是毫无意义的俄式逻辑、俄式数据。 俄战争初期靠偷袭,打进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两个州,之后两年多没能继续推进。前一阵乌打进库尔斯克州,乌俄战线整体是僵持的,大体维持平衡,优势劣势很细微。 也是最底线说明乌没崩。都不谈乌占不占优势,能不能赢。 俄以5倍的人口数量跟乌打了个五五开,俄还能打,乌也没崩,也只能有一个答案:俄死的人远比乌多。 正常来讲应该是俄损失5个兵交换乌1个兵,这才能达成僵持。 要是1俄换10乌,乌早亡了。 哪怕1俄换1乌,乌也扛不住,早和谈了认栽了。 5俄换1乌,理论上才能维持个平局。 但是,俄不怕死人(大帝不怕牛马死),所以维持平局,俄可以付出更大的代价,譬如6俄换1乌。严格讲,真正维持平局应该是6俄换1乌。能保持这样的比例,大帝就可以坚持下去。 对于乌来讲,1个乌换5个俄只是个平局。1个乌换6个俄,也只是小赚。 这里面还有个因素叫人性。稍微看一下历史就知道,乌这个民族其实是偏“软”的,不是张嘴不惜一切代价,闭嘴死几亿人、毁掉几百座城市的那种人。1: 5的平局交换,就足以让斯基崩溃了。1: 6的小赚都不足以支撑斯基打下去。 哪怕1个乌换5个俄,双方都会和谈,早不打了。 现实情况是俄一直在张罗和谈,乌死活不谈, 说明乌俄双方的交换比肯定大于1: 5。而乌反攻到俄本土,说明乌并没遭受太大损失,不但还有力量打,继续打的意愿还很强烈,综合下来: 大约1乌换7个俄! 按俄讲的,1个俄换10个乌,大帝得上天。1个俄换1个乌,他也得洋洋得意。5个俄换1个乌,他都能说自己赢。6个俄换1个乌,他都能咬牙坚持。 大帝最近还在着急谈判,称俄已准备好与乌谈判,被乌打进本土又不能把乌赶出来,必然是兵力损失太大,无力反击,必然是十个八个俄才能换一个乌。 乌说已经消灭80万俄,里面肯定有水分。扣掉 20万,消灭60万俄差不多。按1: 7算,乌的损失应该是8万。 乌死8万,俄死60万。 20万、15万都是乌无法承受的数。现在还这么积极的打,说明远远没到这个数,8万差不多。8万乌相当于40万俄、东方245万, 依然不少,已经是玩命了。 150万是俄承受不住的数,会导致崩塌,但现在还没崩塌。打个对折,75万也是个极其危险的数。100万左右必崩,可以是120万也可以是80万,60万离80万 就很近了。50 万到80万之间是危险范围,随时可能崩。超过80万往100万走就是必崩了。 损失在60万左右,俄会很紧张,着急谈判,也正 是现在俄的表现。60 万稍微往左一点就是60万。 俄的损失,怎么算都是在这个范围。 俄损失5万,一年半之前就消灭50万乌,乌都炸烂了、人都跑没了、满大街抓壮丁、进入库尔斯克的都被歼灭了、斯基跑了,这些东西跟现实都对不上账。乌打进库尔斯克,乌网红立马跟进去打卡了。俄则表态:不急于收回库尔斯克,几个月以后再说。几个月以后翻译过来就是遥遥无期、没有信心收回。 俄作为“世界第二”、“宇宙第一军事强国”,被乌蕞尔小国打进本土是很丢脸的事,肯定着急把乌打出去,他还不怕士兵伤亡。着急打出去却没打出去,又表示不着急抢回来,说明是打不动,也必然遭到了巨大损失。 1:7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了。
俄乌双方究竟谁会赢得消耗战最终的胜利?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句定律对于当下俄乌双方其实都很适用,很显然大部分时候,乌军选择的是前者,而俄军迫于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观瞻只能被迫选择后者 乌军之所以能坚持3年,且实力越来越壮大,具备了大举进攻鹅本土占领库尔斯克的实力,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依托无人化设备和坚固工事,收割俄的人海部队,即便偶尔丢失一点阵地,也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实力,营级以上的主力部队从未被成建制消灭过,每年都有新组建的北约旅投入战场,援助的规格都在不断升级,国防工业也在快速重建中,不论是后备力量还是主力部队的规模都在稳步扩大 而俄为了维护发动战争的正确性,为了给国内有个交待,只能选择为了一寸土地,一条战壕一个营这样不计代价的填人和装备,就像星河战队里面的虫族一样,直到把一个地方彻底轰成了废墟,敌人弹药消耗光,也杀疲惫了,觉得没有了防守价值选择撤退才能勉强取得进展,绝大部分俄军根本见不着乌军的面就死了,前线平均一个俄军士兵的生存周期也就8-10个小时,很多部队例如155旅已经重建了很多次,即便是号称“王牌”的VDV,也已经换血很多次,充斥着耗材,素质大不如战前,俄军每一支有名有姓的部队几乎都重建过,都在面临兵源素质越来越差的事实,甚至连航母,潜艇,空军地勤这样的技术兵种都被拉去前线,整体上和乌军的高科技技术差距在越拉越大,装甲,火炮这些有传统优势的项目也越来越少 然而最终的战局只会取决于双方战争资源的此消彼长,俄国渐进式动员超过2年了,即便打下了几片废墟,也没有对战局产生任何实质性帮助,依然在战争泥潭中挣扎,即便你人海再多,苏联的库存装备也不是无限的,经济储备更不是无限的,这样下去,谁会是消耗战最后的赢家不言自明,等其中一方战争资源面临枯竭的时候,就是战场局势发生彻底逆转的时候
1 下一页